APP下载

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2022-04-09周忠新王艳文

英语教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课题组英语课程中华

周忠新 王艳文

引言

大学英语是普通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其人文性特征之一是大学英语课程可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阐述能力,服务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 2020)。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以英语国家语言和文化为主要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地会引入西方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呈现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各方面的面貌,而对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让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树立“文化自信”等方面考虑不足,导致学生对本该熟知和认同的中国文化缺乏表达能力。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的关键环节。

大学英语作为普通高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不仅涉及面广,而且教学时间长、课程内容丰富,思政教育绝不能在这个重要阵地上“失声”和“失踪”,正如《指南》所强调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 2020)。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传授知识、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应注意寻求语言学习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培养并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让其更多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各方面的进步,增强政治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使大学英语课程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探讨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设计与实施路径

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燕山大学开展已经一年有余,课题组在多次集体备课和经验交流的基础上,对课题开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希望与其他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分享经验,供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同行参考。

(一)教学改革整体设计思路

在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课题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尝试:(1)挖掘现有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和德育元素,在语言学习中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2)从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中国日报》(China Daily)等主流媒体及“学习强国”平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党的十九大报告(英文版)》和《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英文版)等渠道选取时政热点新闻和中国文化等内容作为补充学习材料,将学生的语言学习与思政教育无缝对接;(3)利用中国传统节日主题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4)通过学生用英语演讲和翻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等相关内容,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能力的同时,增强其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提高其“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二)教学案例分享

授课教师通过课文主题及思政内容挖掘、课前音/视频分享、语言词汇学习、篇章内容讲解和课后练习及测试等各个环节,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参见基本流程图(见图1):

图1

下面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第二册第三单元 Journey through the odyssey years(《奥德赛岁月之旅》)为例,就大学英语各个授课环节的课程思政教学进行简单介绍。

1.课文主题及思政内容挖掘

授课前,课题组全体教师以集体备课的方式深入挖掘本单元教材主题内容,研讨后确定该课文的主题是“青年成长期间的困惑”,遂将本单元的课程思政定位为“青年的成长与责任”,由此融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青春和青年方面的论述,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对青年学子的期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A country prospers if its youth is thriving;a country is strong if its youth is robust)、“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Everybody is young once in their life.Now is the time for you to make the most of your youth;and the future is a time for you to look back on it)(习近平 2018)。将习近平总书记这些朴素而富有哲理的名言以英汉对照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在促使其学习语言的同时激励其奋发有为,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奋斗。

2.课前音/视频分享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时刻贴近生活,关注社会时事政治,恰当地将时事热点问题、热点事件引入教学,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成矫林 2020)。课题组教师每次课前利用大概七八分钟时间进行英文时政新闻分享,分享精心选择的时政热点新闻材料,包括“学习强国”平台上的英文头条音频播报、China Daily和CGTN上的英文视频等。本单元课题组选择了“学习强国”平台上的头条英文播报Xi commends young medical workers’effort(习近平称赞青年医护工作者),新闻中指出President Xi Jinping praised China’s generation born in the 1990s for their dedication in the fight against the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saying that they demonstrated by actions that the Chinese youth of the new era can be entrusted with great missions.(青年人在一线疫情防控中,用行动证明,以“90后”为代表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这则英文时政音频新闻报道,贴近学生生活,契合单元主题。让学生在分享新闻后,进行简短讨论和发表意见,能促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培养其身在校园、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

3.语言词汇学习

结合本单元课文中出现的思政热点生词,如vision、agenda、contemporary、reinforce、transition、stability等,课题组从《党的十九大报告(英文版)》和《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英文版)等中引用译文例句进行讲解,增加词汇学习的厚度和时代性。例如,agenda一词,《党的十九大报告(英文版)》中有“We have solved many tough problems that were long on the agenda but never resolved,and accomplished many things that were wanted but never got done.”(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等。这样,在学生学习词汇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融入思政内容,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篇章内容讲解

课文在讲到青年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时提到,要坚持梦想,绝不放弃,此时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A young idler,an old beggar)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和青春主题的金句,如“前进的道路从不会一帆风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There will be ups and downs along the road ahead,an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ese nation can only be achieved through the hard work of generations of youth)等。课上,让学生就青年学生应如何不负青春、增长才干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等展开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将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培养与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期望进行无缝衔接,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

5.课后练习及测试

大学英语教师在介绍西方文学文化的同时,也应立足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优秀中华传统美德,让中华传统美德得以传承和发展(刘正光、孙玉慧,等 2020)。在课后练习环节,让学生根据练习内容翻译有关中华孝道(filial piety)思想的内容。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家庭和睦之本、国家安康之本。学生通过翻译相关内容可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将语言技能的培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融合在一起。课后给学生布置王毅在“两会”上就因疫情问题向中国甩锅和所谓索赔的做法答记者问时的同声传译片段等,让其在学习准确英文表达、了解中国在疫情问题上的坚定立场和态度、了解中国抗疫精神和“大国担当”的基础上,提高其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增强其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

6.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和其他课内外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节日主题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比如,在端午节前夕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了解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的基础上,讲解端午节来历及其意义,使其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思想精神和家国情怀。又如,在中秋节前夕,让学生翻译中秋节的文章和故事,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以及中华传统节日中蕴含的团圆、幸福、和谐和感恩的内涵,使其在进行语言学习和提高语言技能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外,给学生布置基于时政新闻的口语和书面作业,有关爱国、诚信、奉献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演讲内容,翻译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成就等内容,鼓励其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中国思想和中国成就,提升其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课题组在随堂小测和平时测试中有意识地选取一些长度适宜、难度相当的时政内容作为测试材料,如利用“学习强国”头条英文播报上的音频材料让学生做复合式听写,从CNTN找出一段视频材料让其写出大意和评论等。

7.线上资源为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

课题组挑选China Daily、CGTN、学习强国、《21世纪英文报》、《中国日报(双语版)》等媒体上的时政热点新闻及与教材内容相关内容推送给学生,包括中国及全球抗疫新闻、外交部发言人就热点新闻答记者问、美国黑人运动及美国大选等,并选择一些在课内观看、阅读、讲解与讨论。另外,课题组还把网络上中英文对照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为人民谋幸福:新中国人权事业发展70年》白皮书等网络链接发给学生,便于其查阅和学习。

通过以上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在了解时政新闻、进行中西文化比较的同时,学习英语知识,学会中国思想文化的英语表达,从而在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在思想上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正面价值引领,达到“既让课程承载思政,又寓思政于课程,真正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向互动”的目标(杨金才 2020)。

(三)课后回顾与反思

在每单元授课后,课题组教师要求学生提出对课堂的反馈意见,包括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时事新闻、思政内容、授课进度等方面。在综合学生意见的基础上,任课教师及时回顾和反思,并对各个环节进行进一步优化。如有的学生反映时政新闻中有的地方不能完全听懂,有的词汇、语言结构比较陌生,任课教师在课前挑出部分词汇或用法作出解释,给出汉语意义,便于学生观看和理解。任课教师针对不同班级的具体问题适时调整教学,以尽量满足不同专业班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

(一)学生问卷调查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断征求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反馈意见,在基于课程思政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开展两个学期后,课题组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是燕山大学六个学院(包括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部分专业、部分班级的493名学生(其中男生316名,女生177名),收回调查问卷493份。调查问卷(见附录)共13道题,其中第1—10题为单选题,包括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总体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是否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否有利于提高文化自信,是否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第11—13题为开放性问题,主要调查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等。

(二)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显示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整体满意度非常高。调查问卷中的第1、2、3、7、8题分别调查学生对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满意度、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教学是否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否有助于提高文化自信、疫情防控期间的课程思政内容是否有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容是否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针对这5道选择题,选择非常满意(非常同意)和满意(同意)的学生人数超过98%;调查问卷中另外 5道选择题(第 4、5、6、9、10题)分别调查疫情防控期间的课程思政内容是否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容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中国抗疫的自信、课程思政内容与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是否进行了很好的衔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容是否有助于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是否有助于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这5道选择题,选择非常同意和同意的学生人数超过96%。学生的满意度调查数据充分说明,将思政内容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是非常有益的尝试,得到了广大学生的一致认可。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和文化,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等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认可程度从问卷调查结果得到了明确佐证。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题号选项1 2 3 4 5 6 7 8 9 10非常同意(非常满意) 326 301 303 296 297 295 319 312 317 300同意(满意) 162 184 181 181 185 185 167 174 164 180一般(其他) 5 8 9 16 11 13 7 7 12 13

课题组随即对调查问卷中的开放性问题进行了梳理,发现学生高度认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认为课程思政教学帮助他们更多地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了爱国奉献精神;时政热点新闻增加了英语学习的时代性,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学习了中国文化的表达,学会了用辩证的方式看待西方社会和文化,等等。还有一些学生提出了改进教学的建议。课题组认真分析学生的反馈意见,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持续改进、完善各个教学环节,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结束语

自从开展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来,课题组教师高度重视,进行多次集体备课和经验交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从多种主流媒体补充、展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想价值引领,激发其爱国情怀,提高他们对中国思想文化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表达能力,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课题组会进一步探索大学英语课堂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最佳方式,将语言学习、技能培养和价值引领更好地结合起来,切实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课题组英语课程中华
阳城县“耕心微写”课题组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iSoil课题组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