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数字信用机制重构与雄安新区产业发展
2022-04-09李胜连
刘 濛,李胜连
(河北金融学院 a.河北省科技金融协同创新中心;b.管理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51)
提要: 在国内数字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加快的背景下,雄安新区进行数字信用机制构建是其“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顶层设计的要求。产业不同,信用机制不同,绿色金融发挥的作用不同,在对雄安新区三大产业信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雄安新区数字信用机制重构的思路,该信用机制体系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补充,覆盖了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信用主体,依托技术中心、数据中心、信用中心、信用文化传播四大子系统,法律法规、道德约束、行政管理、技术管理等四重保障体系,按照“信用采集—信息处理—信用评价—信用发布—信用奖惩”全流程运作机制运行;并提出了信用机制重构后绿色金融支持雄安新区三大产业的发展路径,从对接绿色金融标准培育绿色项目、强化绿色信息披露、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健全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培育绿色金融人才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引 言
雄安新区自2017年4月宣布成立以来,在“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的理念指引下,经过近5年的建设,在基础设施、重大工程项目的启动与实施、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要完成其高标准顶层规划设计下的七项建设任务(即: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打造一流智慧城市;创造优质的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水城融合的生态新城;发展高端产业,集聚创新资源和产业,培育科技动能;创新城市管理,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设优质公共设施;构建绿色交通体系,让新区的交通网络便捷高效;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激发市场活力;扩大对外开放,作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和对外合作的新平台)[1],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从上述雄安新区的七项任务来看,不论是未来绿色智慧新城建设、生态系统恢复性建设、高端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还是绿色交通体系建设等,都离不开资金和资本的强力支持。显然,构建面向未来的绿色金融体系势在必行。金融体系构建是以信用为底层逻辑的,信用是金融效率与风险防范的根基。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运用大数据技术和理念管理信用数据,强化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雄安新区应该抓住数字货币内侧的先行契机,将数字信用作为指引方向,对各个产业的信用体系进行重构,进而对雄安新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加速支持新区的规划建设及产业发展。
数字信用机制、绿色金融与产业发展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作用关系。首先,信用建设是基础,信用机制的发挥,尤其是数字信用机制的构建能够为绿色金融体系提供底层数据支撑,降低交易风险和系统风险,提高绿色金融对三次产业的作用效率[2];其次,绿色金融作用的发挥需借助强有力的信用数据作为支撑,并同时可直接作用于数字信用机制建设与发展,基于数字信用的绿色金融发展能够更加有效地、更加精准的扶持三次产业朝着绿色方向发展[3];再次,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必将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福利提升,也必将反过来促进绿色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和金融系统资产和资本的整体提升,进一步推动数字信用体系与机制的不断完善等[4]。基于此,笔者认为,产业不同,信用不同,绿色金融发挥作用的途径具有异质性。因此,深入研究雄安新区三次产业数字信用建构的基础和机制、绿色金融针对不同产业基于数字信用的作用路径等对雄安新区三次产业良性发展并有效完成上述七项建设任务迫在眉睫。这也成为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动力源。
一、研究动态
国内学者对于绿色金融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观点大多持赞同意见,并对其实现的机理进行了论述。绿色金融在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影响创业资本流向、促进环保技术创新、有效克服市场失灵、引导公众投资等起到主导作用,从而实现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5],绿色金融发展具有长期资金导向能够缓解期限错配问题,支持绿色产业发展[6],其中绿色信贷通过资本形成、信号传递与反馈及信用催生三种机制推动产业结构升级[7],实证表明绿色金融和绿色经济发展处于高度协调耦合发展状态,没有出现相互抑制的作用[8];绿色信贷对产业机构优化升级有一定正向影响[9];绿色金融通过融资规模与融资成本手段,通过直接生产率效应、间接价格效应与市场规模效应影响产业结构清洁化[10]。同时,国内学者也指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绿色金融政策制度不健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绿色金融机构数量较少等问题[11],解决上述问题最主要的是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绿色资源配置效率,信用机制建设是主要路径之一。
信用机制建设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信用机制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马克思的信用理论认为,信用的发展有利于资本的集中,加速商品生产的竞争和资本流动;信用制度的建立能够降低流通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2]。信用的缺失会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投资者“惜投”,银行“惜贷”,假冒伪劣商品多,引致国内消费不足、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13],Matyushin通过建立信贷组合经济数学模型,提出了信用机制在信贷风险防范中的积极作用[14],由此可见,信用机制建立十分必要。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以及政府机构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信用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大部分学者都认为高度发展的社会,企业的信用投入会越来越少,但其所获得的信用资源会越来越多,且企业的信用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是企业的一种长期选择[15]。对于信用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消费者等个体信用机制和企业等组织信用机制评价,其中,对于个人信用应通过大数据进行评价[16];个人信用评分不能脱离法治轨道而任意创设,应当从其法律框架、技术标准、程序规范以及救济机制四个方面建构系统性的法律控制机制等等[17],个人信用是最广泛最聚焦的元素,在未来社会不应局限于契约信用评价方面(如金融违约、合同违约等),应该更加全面,涵盖其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企业信用方面学者们更多关注其信用的评价标准、政府监管与约束机制、建设路径等方面[18]。企业信用是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牵动着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同时,国内外对数字信用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具有深度的研究成果尚待挖掘。
雄安新区是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但现有产业发展落后,与发展定位严重不符,应加快产业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19]。通过绿色金融的引导,促进当地产业转型是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由之路[3],绿色金融既符合雄安新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需要,也符合雄安新区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需要,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路径主要包括制定绿色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规范绿色金融统计监控[20],促进金融科技应用等,但针对雄安新区信用机制重构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从信用机制重构的视角去关注绿色金融对雄安新区三大产业的影响,鲜有研究。由于产业特点决定,绿色金融通过信用机制的作用对三次产业发展的影响应该是有差异的,支持路径也应该具有非常大的区别,这一点值得去深入探讨,这也是本文立意的基本假设与出发点。
二、雄安新区三大产业的信用机制重构
(一)雄安新区三大产业布局
1.雄安新区农业发展
按照《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雄安新区的城市规划与布局将以“一主、五辅、多节点”形式呈现。体现在农业方面,这其中的特色小城镇以及美丽乡村建设将成为重要节点,同时在产业布局里,《纲要》也提到要建设绿色生态农业。总体而言,作为未来城的雄安新区在构建现代化的农业体系方面将紧密发展高标准、高质量的生态农业。这一前提下,在绿色生态系统优化标准下,类似的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高技术示范农业园区等将成为雄安新区农业现代化的主要路径。除此之外,考虑到雄安新区的农业体系难以满足雄安这个未来之城的实际需要,因此雄安周边的保定地区的农业也要兼顾,作为雄安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补充。
2019年雄安新区三县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约23.67亿元,三次产业比重基本维持在12∶40∶48左右①,但雄安新区内雄县、容城、安新三个县的农业尚处于传统农业范畴内,农业加工、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现代化农业业态的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仍以传统的分散式经营为主,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小[21],为推动新区农业发展,2021年8月发布了《河北雄安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规划(2021—2025年)》,展望未来,随着专项规划的落实新区的农业发展将进入快车道,作为绿色金融支农传导的中介变量“信用机制”而言,亟需重构,以适应雄安新区现代绿色农业发展步伐。
2.雄安新区工业发展
雄安新区未来工业发展一定要打造全球创新的高地,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技高地、科技教育基地等,这就需要国家投入大量资源,积极建立高水平的国家实验室、世界一流的工程研究中心等,建立科技创新合作试验区,构建全产业链条孵化服务体系。《纲要》中对工业发展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如大力发展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信息科学技术等工业产业。未来雄安新区工业布局将完成无人智能系统技术方面的突破,物联网发展将更加先进科学,同时凸显新材料技术产业的优势,带动周边城市一体化发展,满足人工智能、显示器材、高端医疗等产业对新材料的需求等方面。2019年雄安新区第二产业实现总产值79.09亿元,截止到2020年3月,雄安新区规模以上(年产值1000万元人民币)工业企业将达到163家,其中亿元以上工业企业30家①。建设期,雄安新区工业发挥作用的企业,即原有服装、皮毛、铝业等高污染企业将得到很好的产业归并与治理,在未来“工业5.0”背景下,雄安新区急需新型工业化发展,否则很难适应高科创性、高技术性产业的发展需求,因此,工业变革势在必行。
3.雄安新区服务业发展
从《纲要》与现代服务业特点出发,雄安新区服务业需要从三方面进行建设:第一,雄安新区的首要任务是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承接的重点总体来看有四个大类,其中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健康机构等涵盖在现代服务业内。第二,雄安新区规划中着重强调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围绕数字建城,发展下一代通信技术、大数据、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区块链、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这些都涵盖在现代服务业的范围内。第三,发展高端服务业,将眼光聚焦在世界标准,重点发展设计服务业等高技术服务业;同时,雄安新区将是现代金融产业高度发展的质量高地,银行、证券机构、各类基金、各类保险将获得极大突破;当然,雄安新区服务业的另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将是文化产业,而且必定走高端文化产业之路,以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沟通。目前,雄安新区整体上还处于新区的建设阶段,其服务业的发展要随着一二产业发展而发展,因此,其服务业整体结构多样性较为脆弱,依然以传统的旅游、零售等产业为主。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雄安新区三大产业信用问题剖析
首先,农业信用是最基础的信用。只有农业信用高度发展,工业、服务业才能良性发展。目前,雄安新区农业信用堪忧,由于现代农业尚未发展,其整体信用依然是以原有县级较为混乱的初级信用为主,如农业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还处于朦胧阶段,即使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白洋淀水域进行大力整治,建立河长制等,但恶意竞争与柠檬市场等现象依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是原有的县级农业信用体系的脆弱性和不完善性;二是尚缺乏科学有效的信用信息收集系统、信用信息披露系统、信用等级评价系统、信用信息使用的监督系统等。因此,其农业信用机制重构势在必行。
其次,工业信用是信用重构的重点。雄安新区现有工业信用体系尚不健全,工业产品市场上道德风险等经济学问题依然存在,这与未来雄安新区高度知识密集型工业布局是相悖的,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前期缺乏有效的工业信用信息评价机制,并未结合我国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对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模拟仿真等技术运用的缺失。相对于农业,工业信用评价应更加严格和科学。工业信用机制体现着未来雄安新区发展好坏,因此,必须推进改革与重构。
最后,信用问题是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雄安新区正处于集中建设阶段,其服务业信用并未因工程的推进而得到提升,信用基础十分脆弱,比如时有哄抬物价的现象产生,部分不良企业为了攫取利益进行虚假宣传,甚至存在绑架式服务、偷税漏税等违法活动。究其根源有四:一是行为主体整体法律意识淡薄;二是投机主义商业行为驱使;三是社会信用体系脆弱;四是行业监督乏力。可见,这与雄安新区未来城发展所匹配的高度的信用机制不相符,急需一场变革。
(三)雄安新区三大产业信用机制构建思路
1.信用机制重构的基本思路
现代与未来社会,大数据、科技等高度发展,独立的人、法人、组织都是社会结构元中的微观主体。因此,更加透明、更加全面、更加科学、更加权威的分项信用多元差异化评价将是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信用机制因国家社会文化、环境、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不同而存在异质性。因此,好的信用机制必然是符合本国文化特点的长期的正式与非正式机制交织的共同体。在梳理了美国、德国、日本的信用制度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雄安新区自身发展基础和发展规划,美国的“征信立法与保护”、德国的“数据保护官”、日本的“专业评价”与“信用教育”都值得雄新安区在信用制度重构方面进行借鉴学习。
雄安新区的诞生,是党中央集体智慧的凝结,是对未来大城市群有效衔接和战略思考,是对未来技术集成的睿智深思。因此,不管雄安新区三次产业如何发展,信用机制建设都应提到日程上来,尤其是在建设初期进行政策制度的顶层设计与战略考量,将对雄安新区产业发展、绿色金融有效落地提供正确指导。在借鉴发达国家现有信用体系做法基础上,以数字信用为导向,对雄安新区的信用机制重构进行设计,具体运行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雄安新区信用机制重构思路
该信用机制体系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补充,覆盖了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信用主体,依托技术中心、数据中心、信用文化传播四大子系统,法律法规、道德约束、行政管理、技术管理等四重保障体系,按照“信用采集—信息处理—信用评价—信用发布—信用奖惩”全流程运作机制运行。它强化了信用主体的三大产业分类评价、信用系统的前后衔接(尤其是突出充分发挥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的技术中心的关键性)、信用机制的环环相扣、运作模式的多元合作以及保障体系的多维处理,是一种类似于德国的多元混合信用体系。依据该思路进行信用机制重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采取政府主导式,从行政管理、法律规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该信用机制的良性发展与落地,提供充分的保障。从实际运作情况来看,雄安新区地方政府应该建立信用机制建设工作小组,统筹协调重构工作,实现信用信息采集的全面性、信用评价结果呈现的多元化、信用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充分性、信用教育与惩戒机制的双管齐下。第二,充分重视并掌握雄安新区不同信用主体的异质性,并以信用主体为区隔,尤其是三大产业,针对不同产业构建差异化的信用运行机制,包括信用信息的采集、处理、评价及惩戒。这既符合我国产业运行特点,又能站在未来世界发展的大背景下,符合雄安新区对高标准、高质量、世界眼光的需求。第三,在信用信息体系重构过程中,以数字信用机制构建为导向,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构建数字信用生态系统,实现“信用采集—信息处理—信用评价—信用发布—信用奖惩”全流程运作机制运行,在运行模式上,更加强化信息的闭环管理。
2.雄安新区农业信用机制重构
从农产品特点来看,其更多地以初级粗加工产品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中,相对于工业品而言,其深加工程度偏弱,造成了绝大多数农产品保质期较短,时效性较强,因此,对于第一产业而言,亟需更加简便的方式参与其信用机制的重构。从国际经验来看,比如美国的标准普尔评级方式,利用可感知的程度性评价,更能符合广大消费者对农产品的直接认知,然而其主要不足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构造符合中国特色的、符合雄安新区未来城建设的模糊评价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已被普通消费者所接受,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因此,二维码技术的有效突破,可以让消费者随时随地了解农业主体的基本信用情况、产品质量情况等,从而必将大大降低涉农企业的违约、违法行为,从而能够撬动农业信用机制的重构。从实践层面看:首先,构造统一数字信用中心。这是雄安新区中央数据掌控集成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信用机制的发挥都要经这一中心进行数据处理;其次,以颜色进行程度区分,如绿色代表更高级信用程度,黑色代表最低级信用程度,结合5G技术、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为每一个从事农业的经营主体生成一个动态信用二维码,同时附加标记,如星号,用以区别是否生产全程实现了绿色化等。
3.雄安新区工业信用机制重构
工业信用相比农业信用显得更加复杂,工业品更加丰富,且未来雄安新区的工业必将发展成为以知识密集型企业为主的工业生态群落。对于如此复杂的系统,采用模糊评价,并不能反映其行业之间的差异性,很容易造成信息失真,扰乱市场良性发展。从国际经验来看,德国的分类分值评价报告法,值得采纳和拓展。另外,如果雄安新区未来各级工业行业协会发展成熟,可将行业协会信用评价逐步纳入工业信用评价过程中来,雄安新区在实践环节,应充分发挥统一数字信用中心的功能性作用,定期(年、半年或月)采集其基本经营方面的有关信用数据和环境保护层面的有关信用数据等。经营方面的信用数据主要包括企业品牌价值、偿付能力、资本结构以及抵押负债等情况,环境保护方面应重点考察企业的社会责任心这一定性指标以及环境污染等量化指标。通过模型构建,运用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等为每一个工业企业生成一份数字信用分值报告,并定期进行更新,从而更加规范的规避企业的不良、不法问题发生。
4.雄安新区服务业信用重构方向与方式
服务业从其性质来看是介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间的,但又相对独立于行业门类。它没有工业那样高度的知识密集型,但又高于农业的较为粗放的生产方式。从其属性来看,服务业一般分为两类:基础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基础服务业如家庭教育、看护(保姆)、KTV等娱乐休闲业可采取“黑名单”制度,由雄安新区统一数字信用中心备案和动态审查,一旦纳入黑名单,将得到更加严厉的惩处;而对于高端服务业而言,由于其具有较为专业的技术或知识产权,普通评价容易失真,必须让本领域本行业的专家积极发挥作用,才能使得评价更为客观,当然专家库的建设尤为重要,不指定专家,而是随机抽选。这就可参照日本的行业协会信用管理模式。雄安新区统一数字信用中心可根据高端服务业的类别建立行业专家数据库或智囊,在高度发展和完备的法律、财务等专属性文规下,由分类的行业专家进行客观评价和评级,并给出最终的评判结论是较为科学的。
三、数字信用机制重构下绿色金融支持雄安新区产业发展的路径分析
(一)信用重构前提下绿色金融对雄安新区农业的支持
信用机制作用于农业,主要体现在新型经营主体层面,对新型经营主体的绿色金融支持,将能够有效实现乡村振兴。而从农村发展视角审视,这些新型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家庭农场、涉农企业和农村合作社等。
1.对雄安新区家庭农场的支持
家庭农场负责人应根据雄安新区统一数字信用中心的要求,定期上传其物质资产、金融资产等方面的基本数据,同时对其所生产或提供的农产品品质检疫检验报告等进行详细的数据备案。雄安新区统一数字信用中心通过综合评价生成每个家庭农场的基本信用信息,以供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征信使用。一般是以家庭农场数字信用动态二维码的形式产生,金融机构在进行绿色金融项目考察时,可实现一码扫知,基本了解该家庭农场的信息和信用等级。在此基础上,雄安新区金融机构可通过统一数字信用中心调取数据,根据该区域家庭农场的信用等级分层给予绿色信贷业务,尤其是对绿色信贷的额度、期限、利率等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与支持。同时,保险业的绿色保险业务应积极进行对接和跟踪,从农产品的参保范围、赔偿比例以及保费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
2.对雄安新区涉农企业的支持
对于涉农企业而言,应注重两个码的建设,即数字信用评级二维码和数字绿色生产过程评价码。实际操作时,可将这两个码印制在其提供的商标包装上面,绿色生产过程评价码,可以让消费者更加直观、更加放心的购买商品,数字信用评级二维码既可以帮助消费者了解该企业的信誉,又可以帮助金融机构了解其基本信用程度[22]。雄安新区地方政府应大力支持绿色农业发展,优先使用绿色金融,对于信用评价较高的涉农企业,优先审批发放绿色信贷资金;同时提倡绿色供应链金融的良性发展。雄安新区绿色农业发展要依靠农户的绿色生产、绿色投入,依靠涉农企业的绿色包装、绿色销售和绿色回收等,作为产业链中心成员的涉农企业,每一环为其提供彼此绿色担保,形成利益共同体,更能提高绿色资金的审批效率和降低绿色金融风险,从而搞活雄安绿色农业发展。
3.对雄安新区农村合作社的支持
农村合作社相比较涉农企业而言属于农户自发组织的社团,具有相对较高风险。绿色金融在支持其发展过程中,可采取政府引导下的银行绿色项目投资入股模式,相当于扶贫资金的项目化;也可实现金融机构引导下的项目对接模式,即金融机构为其提供信息,帮助其成长,如为其寻找可依托的大型涉农企业,搭建平台,发展绿色种养殖等。
(二)信用重构前提下绿色金融对雄安新区工业的支持
未来雄安新区工业将主要集中于三类:原材料和元器件采购型、研发型以及生产模式转变型。工业属性不一样,其特点不一样,绿色金融的支持应有所侧重。
对于雄安新区原材料和元器件采购企业而言,主要是借助统一数字信用中心发挥作用,生成动态数字信用征信报告,按其信用分值评估绿色贷款额度,对信用评估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应不予发放绿色信贷,直到其信用评分超过行业平均水平为止,只有这样,方能高标准要求工业企业符合雄安的绿色定位发展;对于雄安新区研发型的工业企业而言,这是未来雄安绿色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其绿色金融政策应有所倾斜。根据此类企业研发周期长等异质性特点,在雄安新区统一数字信用中心评级基础上,可参照分段、分批的思路对其进行放贷;对于雄安新区生产模式转变型的工业企业可以提倡绿色债券、绿色基金发展。
(三)信用重构前提下绿色金融对雄安新区服务业的支持
在雄安新区统一数字信用中心指导下,针对基础服务业,严格按照其绿色属性和黑名单制度进行审批贷款,对于纳入黑名单的服务业采取永久性非支持政策,对于社会声誉佳、企业绿色属性凸显、经营后劲足的优先给予绿色金融支持;针对高端服务业,主要结合行业专家打分和绿色属性,为具有较高分值的高端服务企业优先提供绿色资金,同时可为其实现绿色资产证券化、发展绿色基金等提供服务。
四、数字信用机制重构下绿色金融支持雄安新区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数字信用机制重构有利于雄安新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的推动,有利于构建“可测量、可监控、可报告”的雄安绿色金融系统,是绿色积分管理制度有效落地的重要保障,就优化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雄安新区产业发展问题,课题组从对接绿色金融标准培育绿色项目、强化绿色信息披露、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健全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培育绿色金融人才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一)对接绿色项目认定标准,培育绿色产业项目
1.对接绿色项目认定标准,助力统一标准的制定
绿色项目认定标准决定了绿色金融服务的项目范围。目前国内外对于绿色金融含义、绿色项目认定标准纷繁,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并且不同的绿色金融产品对于绿色的认定也不同。以绿色债券为例,目前,国际上相对较成熟的绿色债券标准体系主要有“赤道原则”“绿色债券原则”“气候债券标准”“欧盟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案”等;根据我国绿色发展内涵的进一步界定、产业政策和相关技术的发展,我国对绿色债券支持的绿色项目认定口径也在不断地更新调整,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9年国家发改委等7部门又发布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2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证监会三部门联合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该文件对绿色项目的分类与国际主流绿色资产分类标准常用统计分类方式基本保持了一致,尤其是2021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中新增的绿色农业、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水资源节约和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等新时期国家重点发展绿色产业类别。该目录的发布奠定了我国绿色债券标准的统一化、国际化。
此外,实务中绿色金融产品的提供会引入绿色监管机制,主要监管内容是融资用途是否符合绿色标准,募集的资金是不是约定的绿色项目,因此,事前要进行绿色评估认证,事后有募集资金的跟踪。但是目前国内外的绿色金融产品评估认证的形式和方法也是多元化的,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仍以绿色债券为例,绿色债券评估认证形式上包括审计公司的鉴证、ESG咨询服务公司等出具的第三方意见、评级机构的绿色债券评级、气候债券倡议组织批准授权的核查机构认证等,不同形式的评估其评估方法自然也不统一,目前国内绿色评估认证业务的规范文件主要是《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行为指引(暂行)》。国内市场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有19家,主要有信用评级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承担。
雄安新区绿色金融的发展首先就应该明确绿色金融发展的框架,框架的核心就是绿色认定标准及评估认定,通过对标上述国际、国内的认定及评估标准及体系,确立一套与新区建设及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可落地执行的标准体系[23]。
2.建立绿色项目库,加强绿色项目管理
首先,雄安新区应该积极对接上述国内外绿色项目的认定标准,结合雄安新区产业发展特色细化绿色项目目录。雄安新区的绿色项目主要集中在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及保护性开发,绿色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建筑,清洁能源及资源节约利用[18]。目前,初见成效的绿色项目有“千年秀林”、白洋淀水系综合治理、雄安高铁站片区智慧绿色低碳综合能源服务项目等,随着雄安新区建设进程在加快,大批的新建项目开工,仅2021年第三季度集中开工的重点建设项目就有21项,其中市政基础设施项目11项,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项目3项,公共服务及配套保障建设项目7个。细化绿色项目目录,建立绿色项目库,引导企业积极进行绿色项目申报,已经迫在眉睫。此外,细化的绿色项目目录对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服务形成指引,方便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发、提供绿色金融发品和服务。
其次,加强入库绿色项目的管理。一方面,摸查入库企业的绿色金融需求,为入库的项目提供绿色金融支持的绿色通道,引导企业积极进行绿色项目申报,利用绿色通道获取绿色金融支持;尤其要加大对棕色项目企业引导,鼓励其绿色转型。另一方面,组织入库企业学习绿色金融产品评估认定框架,通过申报绿色项目和获取绿色金融支持,建立起绿色发展的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管机制,实现辖内企业或项目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二)建立绿色项目信息披露机制,搭建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
1.建立绿色项目信息披露机制
首先,建立统一的绿色信息披露标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绿色金融配置效率及风险控制的关键是信息披露,但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产品中,仅绿色债券的信息披露有统一的信息披露业务指引,运行相对较好,建议雄安新区建立强制性的绿色融资主体的信息披露制度,明确绿色项目信息披露主体、内容、口径、方式及监管措施。鼓励绿色项目主体真实、准确、全面的披露绿色项目信息,尤其是对募集资金的使用用途、预期的绿色效益等重点信息的有效披露。
其次,完善信息披露平台建设,提高信息披露效率。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搭建信息披露平台,能够提高信息披露效率、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实现动态实时监管,降低绿色金融供给面临的信用风险。建议雄安新区建立信息化、智能化的信息披露平台,通过该平台完成满足绿色项目信息填报、发布、调取、分析、监测等需求,提高信息披露效率,优化绿色金融供给。
再次,建立绿色项目评价体系,提高绿色金融配置效率。绿色项目评价是绿色金融配置及引导监管的重要依据,科学合理的绿色项目评价体系能够对绿色项目产生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公司治理优化水平进行综合性评价,区别于传统的经济评价。目前,没有统一的绿色项目评价方法,雄安新区应该结合区域绿色项目特点,出台绿色项目评价业务指引,大力培育绿色项目服务机构,尤其遵照业务指引为绿色投融主体提供专业的绿色项目评价服务。
2.搭建数字化信息管理体系
数字化、智能化的绿色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搭建,是提升绿色项目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的必要基础设施,依托该系统绿色金融供给和需求主体能够做出更合理的投融资决策,例如,金融机构能够实现对融资主体绿色的智能化、全量化、价值化;解决绿色主体认定、绿色信贷风控等问题。社会各界能够监督绿色资金的流向,消除绿色金融市场中的寻租行为,例如,政府管理部门能够通过该系统实现对绿色金融支持实体发展进行更有效的监测、引导及管理。
雄安新区依托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绿色项目信息披露提供官方认定平台,区域内绿色项目的运行情况、绿色融资主体的偿债资信情况等信息可在该平台上获取,大大提高信息披露效率,为实现辖内企业绿色发展评价、强化绿色项目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持。对于绿色项目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搭建,雄安新区可以借鉴我国首个区域性ESG数字化评价系统——“湖州系统”,该系统提托湖州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整合了环保、税务等17个部门、10多个数源系统,涵盖了企业工商基本情况、税收情况、废水废气排放、绿色工厂等非金融行为数据,还包括企业主要财务数据、银行贷款、债券融资等债务性融资的偿还情况的金融行为数据。从环境、社会、公司治理3个方面完成了对其辖区内10487家公司的评价,该系统的上线极大地推动了该地绿色金融的发展,一方面,基于该系统以湖州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提高了其绿色金融产品开发、服务定价、绿色信贷风险预测等能力;另一方面,湖州政府也基于该系统的评价结果更有效的实现了绿色信贷贴息、担保费率等政策的落实[24]。
(三)完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雄安新区绿色金融主要形式是绿色信贷和绿色基金,存在绿色金融产品单一、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据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9月末,新区容城县、雄县、安新县绿色信贷余额23.86亿元,同比增加19.22亿元,增长414%,按此增速,到2022年贷款余额仅为1693亿元,贷款投向也相对单一,贷款主要投向绿色交通运输项目和资源可循环利用项目。绿色基金也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主要是“雄安三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基金”“雄安绿色建筑科创成果转化基金”“保定雄安产业协同绿色建设投资基金”“河北雄安白洋淀生态环保基金”,基金规模有限,据估计,自2019年开始的五年内雄安新区所需绿色投资总额可能高达1万亿元以上②,由此可以看出,存在明显的绿色金融供给缺口。
2019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提出了雄安新区应该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设立雄安绿色金融产品交易中心,研究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绿色金融制度,发展生态环境类金融衍生品。具体的建议如下。
首先,建立多元化绿色金融中介机构体系。一个完善的绿色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应该包括绿色银行、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等经营性中介机构[25],还应该包括绿色认定、绿色审计、绿色信用评级等服务性中介机构。雄安新区应该充分发挥绿色银行在绿色信贷和投资方面的专业能力、规模效益和风控优势,引导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绿色产业;建立绿色产业引导基金,发挥杠杆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支持环保等绿色产业发展;绿色信用评级机构积极从事绿色项目开发咨询、投融资服务、资产管理等,并不断探索新的业务服务领域。
其次,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力度。雄安新区绿色、低碳、智慧城市的建设将使得绿色金融需求场景会更丰富,鼓励金融机构基于丰富的应用场景需求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例如,保险公司设计合理的气候保险、碳保险、可再生能源项目保险等绿色保险产品,拓宽产品覆盖地域及行业,实行差别费率,设计不同的赔付标准,从而提高绿色保险产品与行业、企业的适配性,为企业的绿色转型升级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最后,尝试成立碳排放权交易所、绿色金融债交易所,推动碳排放权的定价,促进绿色金融债的发行与流动,为环境资源、节能环保及能源等领域股权、物权、知识产权(技术)、债权等各类权益交易提供专业化的资本市场平台服务。
(四)健全雄安新区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
首先,要成立绿色金融工作组,统筹协调新区内的绿色金融工作,可在新区内设立绿色金融改革试点,绿色金融政策在试点内先行先试,取得成功经验后在域内全面铺开。其次,要完善政策框架,强化顶层设计。通过新区绿色项目库建设及绿色金融机构调研,对新区内绿色金融供求情况进行全面摸底,结合新区整体发展规划,制定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规划,按照发展规划要求,制定配套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再次,要丰富绿色政策管理工具及手段,提高管理的灵活性,尊重市场运行规律,激发绿色投融资主体的市场活力。最后,要注重绿色金融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对于成熟的政策可以考虑以区域性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提高政府在绿色项目管理上的公信度,实现风险监督和共担机制、多元协调共享机制的搭建与运行[26]。
(五)引进培育绿色金融人才
绿色金融人才是制约绿色金融发展重要因素,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展需要业务人员具有气候、环境、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例如,绿色效益评价、碳排放监测与核算、气候风险识别与量化等。我国现有的大中专院校尚未有绿色金融方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短时间内无法向社会输送该方向的专业人才,因此存在较大缺口。雄安新区应该根据绿色金融发展规划,明确绿色金融人才缺口,制定绿色金融急需人才目录,从人才培育、引进、评价、激励等方面入手构建人才队伍,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充足的智力保障。
注 释:
①数据来源:wind金融数据库。
②数据来源:周宏梅.借鉴国际经验探索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模式[EB/OL].(2019-12-30)[2021-09-18].https://www.financialnews.com.cn/ll/xs/201912/t20191230_174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