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优化门诊药房药品调剂流程

2022-04-09赖慧陈立段均波赵福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出库调剂药房

赖慧 陈立 段均波 赵福兰

我国传统的门诊药房处方调剂流程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处方调剂差错的调剂失误情况层出不穷,这对患者的用药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也直接导致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缺失[1]。笔者统计了医院2016—2018年的门诊药房调剂外差数据,结果显示,影响因素包括药师因素、药品因素及环境因素等。其中药品相似是导致处方调剂差错的主要原因,由相似药品引起的外差占比已逾总外差半数以上。由此可见,若能借助一项新兴技术尽可能避免此类差错的发生,实现快速、安全的处方调剂,提高发药正确率,对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提高其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2]。目前已有相关研究表明[3],将计算机技术与药品食品调剂流程进行有机结合,可有效提高药学工作效率和药学服务水平,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在门诊药房药品调剂流程中引入基于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进行流程优化,旨在提高门诊药房的工作效率,降低调剂误差情况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1—12月医院药房直接服务的临床患者220例作为对照组,2020年1—12月服务的临床患者220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中,男130例,女90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为(38.52±3.02)岁;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有142例,女性有78例,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为(37.87±2.8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院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开展,患者均自愿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门诊药房药品调剂流程,具体如下:分为西药库和中药库两个库房,分别由2名库存人员进行管理。药库管理人员通过统计药品库存情况,再向采购供应部订购药品,供销商接收订单后根据自身药品库库存情况来向医院药库进行药品配送,药品配送耗时约为一周左右。药品抵达医院药库时,由药库管理人员对药品数量、品种、有效期等情况,进行调剂,办理入库,录入系统。发药方式采用半开放式窗口进行发药,向患者夹带常规用药注意事项及简单说明相关药物。研究组应用PFID技术优化后的调剂流程,具体如下:用户管理、药品管理、出入库管理、库存统计等4大管理模块构成基于RFID的药品仓储管理体系。以此为理论依据引入RFID技术,分别对系统功能进行优化设计,具体步骤如下: (1)明确供货需求。仓库管理旨在提高作业效率,供货需求便是最直观的体现。若两方对货物的需求目标函数表示为:

式(1)中:M(f):货物需求函数值;λ:物流作业系数;K:可供应货物总量;xf:仓储物流管理效率。

(2)借助物流传输货物,并进行货物清点,清点计算公式如下:

式(2)中:Q:清点的货物数量;l(f):物流传输速率。核对清点所得货物数量,若数据信息核对无误,则将货物信息通过写入的方式录入至对应的RFID的标签中,货物整理入库后将其录入对应仓储体系的服务器。

(3)定期清点货物,确保货物位置无误,保障货物出库准确性。最佳清点周期计算公式:

式(3)中:μ为货物清点相关系数。

货物出库管理程序见图1。

图1 仓储管理系统货物出库管理程序

在出库管理程序中,若医院药库对供销商发出订单,供销商就会想仓储管理处发出客户订单需求,仓储管理系统快速定位货物货位,通过RFID阅读器采集出库货物的内部数据,采集得到的出库货物量Y可表示为:

式(4)中:p(f)指RFID阅读器采集数据。根据式(4),借助搬运工具传输货物至出库处,而后汇报数据处理结果至仓储管理体系。于出库处对货物进扫描,核算出库数量,继而发送至门诊药房。仓储管理系统要求财务部核准出库单,并存档。利用此程序取得的货物出库效率计算方式如下:

式(5)中:W:数字化物流仓库货物存储总量;H:货物出库系数。由此可极大提升货物出库效率,实现仓储管理可视化。

1.3 观察指标

1.3.1 统计记录两组门诊药房工作效率情况和不合理用药情况 工作效率指标包括:门诊药房调剂1张处方平均耗时、患者平均等待时间、盘点所需耗时;不合理用药情况如下:调剂数量错误、调剂药品错误。

1.3.2 满意度调查 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100分。非常满意:≥90分;比较满意:70~89分;一般满意:60~69分;不满意:<60分。满意度=(患者总数-不满意人数)/患者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以()表述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门诊药房工作效率比较

研究组门诊药房调剂1张处方平均耗时、盘点所需耗时及患者平均等待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12、65.216、44.927,P< 0.05),见表 1。

表1 两组门诊药房工作效率对比()

表1 两组门诊药房工作效率对比()

组别 调剂1张处方平均耗时(s) 患者平均等待时间(s) 盘点所需耗时(min)研究组(n=220) 23.57±4.83 108.76±20.11 60.17±12.37对照组(n=220) 40.58±8.81 200.78±22.78 150.28±16.34 t值 25.112 44.927 65.216 P值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不合理用药情况比较

研究组调剂数量错误及调剂药品错误等情况发生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89、12.712、36.332,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合理用药情况对比 [例(%)]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98.64%较对照组83.64%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69,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例(%)]

3 讨论

笔者所在医院对相似药品制定了严格的摆放规定,如标记警示标志、远距离分类摆放以及定期组织调剂药师技能培训学习等,但依旧存在调剂外差的发生,且发生率居高不下[4-5]。分析其影响因素大致包括以下几点:(1)药师原因。①取药患者数量过多,药品拆零过程繁琐,药师工作强度过高。②部分药师责任意识不强,注意力分散。(2)药品因素。①药品相似度较高,包括听似、看似、多剂型、一品多规等。包装相似的药品,如:立普妥和络活喜、美林和艾畅、优甲乐片和塞治片等;药品读音相似,如:氨麻美敏片和酚麻美敏片、茵栀黄颗粒和槐杞黄颗粒、丙戊酸钠缓释片和丙戊酸镁缓释片等;②药名雷同,主要表现为通用名相同的国产与进口及规格剂型存在差异,如:阿莫西林胶囊和颗粒、不同剂型的二甲双胍、国产与进口品种的奥美拉唑片(20 mg)等。(3)取药环境因素。①高峰取药环境混乱,药师对当前服务的患者的处方审核和用药交代极易被其他咨询打乱节奏,导致服务质量下降;②医院条件存在局限性,调剂室较为拥挤;③调剂室工作环境较嘈杂,听力受限,导致分辨不明等[6-9]。

为有效改善以上导致调剂差错,将RFID技术引入门诊药房药品调剂流程,旨在优化流程,以期提高药房工作效率[10-13]。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指的是一种高效识别的技术,可借助射频信号,将无接触的信息经空间耦合完成传递和信息识别。电子变迁和阅读器是构成射频识别的重要组成部分[14-16]。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数据可作为待识别物品的标志性信息,而后阅读器与其进行信息互传。首先由阅读器发出指令,接收到指令后的电子标签将标识性数据回传至阅读器,可实现在零接触的条件下构建数字化物流仓储管理系统[17-20]。药品仓储管理体系基于RFID技术,以电子标签为信息载体,通过手持写设备采集设备信息,完成药品仓储管理。整个系统逻辑分为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业务应用单三个部分,该系统分为物理层次、网络层次、数据层次和应用层次[21-23]。

本研究在不同时间段应用不同的药房药品调剂流程,并对当期的患者展开信息调查。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门诊药房调剂1张处方平均耗时、盘点所需耗时及患者平均等待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研究组调剂数量错误及调剂药品错误等情况发生频率较对照组偏少,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门诊药房药品调剂流程引入基于RFID技术优化,显著提高了门诊药房的工作效率,减少了调剂差错,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出库调剂药房
面向自动化药房的搬运机器人设计
皮肤科药房开展药学服务效果观察
要不要服从调剂?
配方高架库空箱出库程序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运用PDCA循环法对门诊处方调剂质量的影响
医院药房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探讨
新国标颁布 肥料检出植调剂按假农药处理
优化拍卖出库流程控制防范拍卖出库环节财务风险
报文数据分析法在立体库故障分析中的应用
药房里的照相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