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处理工艺对采油树用钢F22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2022-04-09曹天明汪开忠杨志强胡芳忠3

现代矿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板条调质淬火

曹天明汪开忠杨志强胡芳忠3

(1.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特钢公司;2.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石油消费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20 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3%。为了提高我国石油的自给程度,除大力开发陆上油田外,还需充分挖掘深海丰富油气资源的潜力,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均提出了“向深海要油”的问题。世界范围内的传统水下采油树产品基本上出自Aker Solutions、FMC、Cameron、GE 等水下设备供应商[1-2]。目前,国内采用水下采油树生产的油气田有崖城13-4 气田、荔湾3-1 气田、流花11-1 油田等,其中崖城13-4气田采用Aker Solution公司生产的采油树,荔湾3-1 气田采用Cameron 公司生产的采油树,流花11-1油田、流花4-1 油田等采用FMC 公司生产的采油树[3-4]。国内水下采油树基本依靠进口,严重影响我国油气使用安全。

F22 钢是美国ASTM 标准中一种低碳低合金Cr-Mo 钢,是代替4130 钢生产深海采油树阀体的首选钢种。该钢常用于电站锅炉管,用于采油树等厚壁锻件较少[5],针对该钢在采油树阀体的研究鲜见报告。由于该钢碳含量较低,且含有较高的Cr、Mo,在冶炼连铸时易发生包晶反应,使钢的心部易产生缺陷。由于采油树锻件的厚度一般超过200 mm,易产生壁厚效应使锻件的组织均匀性较差,1/4 壁厚处的性能不易达到。由于深海采油树要求低温韧性,根据APⅠ井口装置和采油树设备规范要求,采油树需在-60 ℃温度下服役,-60 ℃冲击功最低为27 J[6]。油气装备制造商为保证装备安全,均将低温冲击作为重要性能指标,希望低温冲击功尽可能高。因此,如何提高采油树锻件用钢的低温韧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为提高材料的低温韧性常采用提高Ni 含量,但Ni 极其昂贵,添加过多将增加成本。另外,可通过热处理工艺优化来提高韧性,优化热处理工艺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的特点[7]。热处理工艺众多,如正火、淬火、回火、退火等,如何通过简单的工艺实现产品的高性能成为热处理研究者的课题。为此,通过传统调质工艺与淬火+调质工艺的对比研究,明确采油树锻件用钢获得低温韧性的关键工艺,为深海采油树锻件用钢国产化提供数据支撑。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用钢为某钢厂生产的改进型F22钢,其成分见表1。按APⅠ6A 21th技术要求,铸坯经加热锻造成200 mm×200 mm×250 mm 试块,采用不同热处理工艺处理后在试块1/4厚度处取样进行性能分析。

1.2 试验方法

采用2 种热处理工艺进行热处理。工艺1 为调质热处理,为850~950 ℃淬火,600~750 ℃回火。工艺2 采用2 次淬火,为900~950 ℃淬火,850~900 ℃淬火,600~750 ℃回火。同炉放置金相小试样,以便于检验不同热处理阶段的晶粒大小。

试验钢在热处理后进行了力学性能检验和微观组织观察。参照ASTM A370 标准取样进行力学性能检验,拉伸采用标准拉伸试样,冲击试验采用夏比V型缺口试样,试样尺寸10 mm×10 mm×55 mm。晶粒度采用专用腐蚀剂腐蚀以显现原奥氏体晶界,然后使用Axio Ⅰmager M2m 金相显微镜观察,针对回火后组织采用QUANTA450 扫描电镜、APOLLOX 能谱仪、EBSD等分析。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

不同热处理工艺后的性能见表2。

由表2 可知,采油树锻件采用2 种热处理工艺的塑性基本相同,断后伸长率约21%,断面收缩率约63%,均满足技术要求;采用工艺1 处理后试样的力学性能满足技术要求,但强度和韧性富裕量均不足,工艺1 的冲击性能虽平均值满足要求,但波动较大,存在风险;工艺2处理后试样的抗拉强度达834 MPa,比工艺1提升约110 MPa,冲击功均大于100 J且数据离散型较好,冲击功比标准要求高87 J,性能优良,能够保证深海采油树在水下服役的安全。

2.2 不同热处理后的微观组织

不同热处理工艺后的晶粒形貌见图1。

由图1 可见,工艺1 处理后的晶粒尺寸不太均匀,晶粒最大可达103 μm,晶粒小的仅10 μm,整体晶粒不均匀且粗大,晶粒不均会导致钢性能不均匀,尤其是钢的低温韧性[8];工艺2 处理后的晶粒较为细小,晶粒尺寸较均匀。经统计,工艺1 的晶粒尺寸为30.6 μm,为6.5 级;工艺2 处理后的晶粒尺寸为21.8 μm,为8.0级;通过工艺2,晶粒尺寸下降了8.8 μm。

不同热处理试样在-60 ℃的冲击断口形貌见图2。一般冲击断口会有纤维区、放射区与剪切唇3 个区域[9]。钢在受到外力冲击时,断后会产生启裂、扩展及瞬断,启裂和扩展区越大表明钢具有较好的冲击韧性,断口的塑性变形越大则表明对裂纹扩展有较强的阻碍能力。

由图2 可见,工艺1 冲击断口的纤维区较小,约2.1 mm,工艺2 处理后的样品纤维区较大,约3.8 mm;纤维区越大,表明钢在受到冲击后能够具有加强的阻碍作用,产生较高的冲击功;另外,从工艺2的冲击断口中可发现在边缘处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冲击变形,工艺2 处理后的样品对裂纹扩展的阻碍能力较强,且具有较高的冲击韧性。

2.3 微观组织与强韧性变化原因研究

钢的强化机理有细晶强化、固溶强化、第二相强化及加工硬化[10]。由于钢的成分相同,仅热处理工艺不同,故考虑强度提高与晶粒和第二相有关。钢中的第二相主要与钢的回火工艺有关,回火温度高,钢中析出相的析出动力增加,更有利于析出相达到稳态值。回火保温时间延长,钢中析出相的析出时间增加,析出相将会进一步长大。由于试验钢采用的回火工艺相同,故2种工艺的第二相种类及大小应基本一致。图3 为不同热处理后微观组织的扫描照片,由图可知,2 种组织的碳化物均较细小,通过统计尺寸基本一致,这也表明钢的强度提升和韧性增加与第二相无关。

由上述分析可知,2 种工艺对材料的晶粒度影响较显著,工艺2 能使晶粒细化8.8 μm,初步认为晶粒细化是强度提高的原因。晶粒细化不但能提高材料的强度,且由于晶界增多导致裂纹在扩展时受到更多的阻碍,能有效提高材料的韧性[11]。由于工艺2采用了淬火+调质工艺,第1 次淬火时晶粒像工艺1 调质中的淬火一样,晶粒不均匀。经淬火后钢的组织为马氏体,马氏体由许多亚结构组成,通过再一次加热成奥氏体后,马氏体中的一些亚结构将会成为形核点,促进钢的奥氏体化,从而使晶粒进一步细化。淬火+调质细化晶粒示意见图4。

另外有研究表明,钢的板条马氏体具有多尺度结构,原奥氏体晶粒由若干个板条束组成,板条束由具有同一惯习面的板条组成,而板条束可进一步分成板条块,板条块由相同或相近取向的板条组成,每个板条块也可再细分为亚板条块,亚板条块由相同取向的板条组成[12]。而晶粒细化的同时会使微观组织细化,从而导致马氏体的板条束、板条块、板条等均细化。又有研究表明,马氏体韧性有效单元是板条块,因为在钢受到冲击后板条块能有效阻碍裂纹扩展使钢的韧性提高[13]。因此,对2种不同热处理工艺后试验钢的微观组织进行了EBSD 分析,结果见图5。通过软件统计,2 种热处理状态的板条块尺寸分别为1.85,1.62 μm,工艺2 在细化晶粒的同时也细化了晶粒的亚结构,从而有效提高了钢的强度和韧性。

3 结 论

(1)通过对优化成分后的F22钢采用传统调质工艺及淬火+调质工艺处理后的研究表明,钢的性能满足技术要求。

(2)传统调质工艺使钢的性能满足要求,但钢的冲击性能波动较大,富裕量不足。

(3)通过采用淬火+调质工艺处理后的试验钢强度和韧性均显著提升。

(4)淬火+调质工艺使钢的晶粒度和板条块均细化,从而使钢受到冲击时能够有效地阻碍裂纹扩展,使冲击韧性提升。

猜你喜欢

板条调质淬火
Mn-Cr-Mo系贝氏体轨钢连续冷却转变的原位观察
淬火介质浓度对45钢淬硬层深度及组织性能的影响
实战“淬火”
船用调质重油燃烧及减排技术的研究进展
调质工艺对G115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45钢调质硬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饱和含液穿孔板条水润滑艉轴承减振性能研究
浅谈发动机曲轴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发展趋势
汽车渗碳钢等温淬火与淬火-回火工艺的比较
新型高频淬火及表面强化技术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