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初探

2022-04-09张扬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摘 要: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教师一般会采用传统的“字字清楚,句句落实”串讲法,再加上各种古汉语知识介绍。但实践证明,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少慢费差”。这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要求是背离的。要想提升文言文教学效果并让学生喜欢上文言文,语文教师就必须改变过去费时费力应对考试的教学方法,积极对文言文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09-0050-03

引  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的文言文作为其中一幅优美的画卷,镌刻在中华文化历史长廊中,璀璨夺目并流传至今。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文言文教学是传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在试卷中的分值比例也较高。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文言文是教师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学习的“痛”点[1]。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字字清楚,句句落实”的串讲法和灌输式教学方法,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却是 “少慢费差”,即“学生理解得少,掌握得慢,占用的时间多,效果比较差”,可谓付出多,但收效甚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习惯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文言文失去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到底该采取何种有效的措施教学文言文呢?笔者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如下一些尝试。

正所谓,器利而后工乃精。因此,要想实现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教师一方面要遵循文言文本身的规律,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有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古代经典作品。

一、巧设文言文课堂教学之“凤头”——激发兴趣

相对小说、戏剧等情节曲折的作品来说,文言文的学习可能有些枯燥和单调。这就需要教师在文言文课堂有一个漂亮的“凤头”,能先声夺人,让学生耳目一新。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现在一些经典古文篇章被翻拍成了影视作品,教师可以在课前适当播放一些片段给学生观看,然后让学生就文本和影视作品进行讨论评价,进而领略文本的文化魅力。如在进行《兰亭集序》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兰亭集序》的图片及古人流觞曲水的动态画面。生动形象的画面,不仅能使学生在视觉上有真实的感受,还能让学生从中品味古人高雅的情调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良好的开端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課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轮流上台介绍传统文化知识或现象[2]。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介绍“寒食节”“中秋节”的由来,讲一讲古人的饮食文化,聊一聊古人的姓名文化等。又如,《鸿门宴》中有“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的表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古人为什么这样安排座位,有什么讲究吗?这里就涉及了我国古代座位尊卑的表述。掌握这些古代文学常识,对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充实文言文课堂教学之“猪肚”——形式多样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教师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探索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与兴趣,引导他们汲取文言文的精华,真正继承和传播传统文化。

(一)重视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积累古代作品的阅读经验。这就需要教师把以前的文言文教学串讲法改为《课程标准》注重的诵读法,以读带教,让学生在诵读中领悟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笔者历来倡导诵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在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通过诵读来实现。文字是作者情感的表达,因此教师要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感情的声音,让学生通过诵读领悟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和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诵读方式,如默读、大声有感情地朗读、男女生对读、分角色朗读等。有时,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会出现读音、停顿、轻重音等方面的问题。对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并及时纠正[3]。 例如,在教学《苏武传》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文本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笔者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从这一部分中分别选择一个人物进行演绎。部分学生通过对卫律的威逼利诱、李陵被迫投降的痛苦以及苏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形象地“情景再现”,赢得大家阵阵掌声。通过这些诵读方法,笔者发现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兴趣不浓变成了有所期待、跃跃欲试。

(二)在独立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

《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独立研读文本并联系学过的古代作品,梳理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提高阅读古代作品的能力。对文言字词的不理解是学生惧怕文言文的重要原因。要想梳理和掌握这些文言词语,学生就需要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他的学习进步就无从谈起。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研讨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较大的辅助作用。

笔者首先在班级成立古文学习兴趣小组,由组长负责本组古文学习方面的工作,并制订合作学习计划,如在教师提出问题后组织讨论、相互交流、按时检查作业等。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性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文言问题,也可以在小组讨论交流。通过交流,学生对问题的感悟会更深刻,理解也会更全面。此外,交流活动还能激发学生在古文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合作共赢意识。以翻译“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为例,学生通过借助注释工具书独立思考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就会发现里面的知识点比较多。部分学生把句中“所以”翻译成“之所以”,和“的原因”连用,结果就成了病句;部分学生还会忘记翻译句中的判断词“是”以及古今异义词“非常”。但经过小组讨论后,学生就能发现这些问题。这样学生在以后的翻译中,就会特别注意这些特殊文言句式和重点字词。另外,在每册书的文言文中,学生都能零星地学到一些特殊句式,但不系统。这时候就可以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把同一类的特殊句式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随着知识点的积累,学生知识面的扩展,文言文学习也就没有那么困难了。

(三)通过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加深对文字的理解[4]。文言文教学不仅仅是读写练,还可以从课内走向舞台表演,再现古人的风采。在教学《荆轲刺秦王》时,笔者让学生试着把荆轲刺秦王的高潮部分用剧本形式表现出来。这样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让学生寓学于乐。学生通过表演也可以主动了解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这种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每个学生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尊重、爱护学生。探索文言文教学策略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改变传统的应试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文言文学习中,使其掌握基本的文言文知识,能够自主鉴赏文言文,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因此,当学生有收获、有进步时,教师要充分把握时機给予肯定。

(四)立足教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由点到面地引导学生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犹如浩瀚星辰,散落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之中。要想系统地学习掌握这些知识,笔者认为仅仅靠学生课前的文言文知识演讲肯定不够,还需要通过课内学习和课外拓展延伸,将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例如,在教学屈原的《湘夫人》时,除了介绍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查阅资料,归纳整理出我国的其他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形成节日风俗这一传统文化知识专题。又如,《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中“大夫”在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有所不同。课本中的文言文大都是经过历史淘洗之后留下来的名篇佳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去感悟,学习文本蕴含的思想和理念,将优秀的民族精神传承下去。前人曾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在这些文言文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忠心、孝悌之义、拳拳之心。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优秀的作品,能够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5]。

三、劲收文言文课堂教学之“豹尾”——回味无穷

一节文言文课教学如何收尾?如何让学生在结束后如品香茗余味无穷?对于如何收尾,教师当然要因教学内容而异,需要精心设计安排。例如,在《张衡传》课堂快结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作者范晔与前一课《苏武传》的作者班固进行比较,让学生在对比的思考氛围中结束课程。结束文言文课堂,有时还可以完美地解决一个难点。在结束《赤壁赋》的教学时,考虑到主客问答是文赋的一个重要手法,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内容,因此教师可以联系苏轼的《后赤壁赋》,并设置问题:这两篇文章蕴含的情感是否一致?诗情与哲理是如何完美结合的?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很快就找出了作者享受自然美景的乐趣,表现出身处逆境仍旷达开朗的胸襟和生活态度,体会到作品的景、情、理高度融合。当然,教师在课堂结束时也可以为学生留下一个悬念。例如,在教学《逍遥游》第一课时快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对文本中“庄子逍遥”的理解,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教师不必急于解答。这样就能够留下一个未解的问题,也有利于在下节课的时候承上启下,使学生意犹未尽,从而对第二天的语文课抱有期待心理。

结  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围绕“重视并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做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吴高燕.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0.

[2]王红.浅谈幼师语文教学[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04):192.

[3]黄梅.知难而不止步,为有“暗香”来: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尝试[J].中学教学参考,2019(16):6-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5]张中法.在思辨阅读中学习传统文化[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1(03):60-63.

作者简介:张扬(1983.5-),男,安徽蒙城人,任教于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六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高中文言文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探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