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2022-04-09蔡碧莲黄羽王志静覃小华文亦磊
蔡碧莲 黄羽 王志静 覃小华 文亦磊
◆摘 要:目的:探讨将“互联网+”与“对分课堂”深度融合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及教学效果。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2019级中医师承专业6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施,通过理论考试、实验阅片考核和问卷满意度调查三种形式探讨了“互联网+”与“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度融合在病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具体成效。结果:将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发现“互联网+”与“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度融合教学组的客观题、主观题及总得分与传统教学组分别比较,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现“互联网+”与“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度融合教学组对教学方法满意度、实验阅片能力和总得分与传统教学组分别比较,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互联网+”与“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度融合教学组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具优势,是符合现代教育的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对分课堂;病理学;教学模式
一、引言
在医学教育中,病理学是以病理变化研究为主的形态学科,它具有概念繁杂、各类病理变化的知识点抽象而难以记忆的学科特点,以及中医院校学时少、教学内容多等现实问题。因此,针对病理学的学科特点、现实问题并结合当代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必须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
在“互联网+”的发展浪潮下,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对分课堂”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首创,该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规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理论及交往教学论等基础上所创设的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交流。为了探讨“互联网+”与“对分课堂”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现将研究情况介绍如下。
二、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2019级中医师承专业6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学生年龄为19-22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2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名,实验组32名。所用教材、授课内容、授课学时均相同。
(二)研究方法
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实验组采用“互联网+”与“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度融合进行授课,方法如下:1.课前准备:告知学生下载“雨课堂”APP,并指导学生使用“雨课堂”APP;2.课前教师发布学习任务:课前教师将课件、相关视频等学习资料发布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资源进行课前预习,记录其中疑惑的知识点。教师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查看学生学习情况和归总学生疑惑的知识点。3.课中对分课堂: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第一节课学生为教学主体——学生根据上周的知识点进行“亮、考、帮”讨论。第二节课教师为教学主体——教师进行知识新授、归纳与总结。4.课后学生内化吸收: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等教学资源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吸收,不仅有效地完成作业,更有利于学生扩展知识面。
(三)教学效果评价
1.理论考试:本学期课程结束,两组学生均参加统一理论考试。以教学大纲为标准,从标准化试题库随机抽取相关题目,客观题60分,主观题40分,即理论考试总分为100分。闭卷考试,统一阅卷。
2.实验阅片考核:本学期课程结束,两组学生均参加统一实验阅片考核。以教学大纲为标准,选取涵盖教学重点内容的10张病理切片进行实验阅片考核。由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10张切片,然后写出病理诊断进行评分,每张切片4分,即实验阅片考核总分为40分。
3.自评量表:采用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学习能力自我评价2个方面,每项30分。
(四)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一)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
将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发现“互联网+”与“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度融合教学组的客观题、主观题及总得分与传统教学组分别比较,发现P值均<0.01,两组学生的各项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二)两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教师向两组学生共发放62份调查问卷,回收62份调查问卷,均为有效问卷,发现“互联网+”与“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度融合教学组对教学方法满意度、实验阅片能力和总得分与传统教学组分别比较,发现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互联网+”与“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度融合教学组对学习能力自我评价与传统教学组分别比较,发现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四、讨论
2015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从此以后,“互联网+”成为我国的国家發展战略。“互联网+”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从而促进行业发展。“互联网+教学”的探索和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极大地推动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教师通过网络环境带来的优势和便利,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地优化,教学理念也不断更新,大大提升了师资水平和教学素养。与此同时,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运用能力、学习效果也不断提升。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讲解为主,期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讨论。而“对分课堂”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时间管理模式——将教学时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时间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另一部分时间学生对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吸收,并进行课堂讨论。因此,“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师主要是辅助学生,即学生是探索者、思考者。
在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将互联网海量信息、实时接入、多平台共享等优势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深度融合,充分激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个性化,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最终提高其学习成绩。将“互联网+”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深度融合体现了学习方法多样化、学习模式便捷化,同时也提升教学高阶性、实现课程创新性、增加课程挑战度,贯彻了“两性一度”的教育方针。
对照组学生通过传统的“灌输式”的讲授方式,学生出现学习缺乏积极性、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不理想等一系列問题。实验组学生采用“互联网+”与“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度融合,将“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有效贯通,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力,调动其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学生有很强的学习成就感,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及教学效果。
病理教研室开展的“互联网+”与“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探索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如何有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保证教学进度。2.一组学生提出一个或多个问题,本组学生无法回答,则由其他组的学生帮助该组解答问题,即为“对分课堂”的“帮帮我”。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就对教师的知识储备与应变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针对其他组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作出判断,或进行补充解答,做到去伪求真、精益求精。
综上所述,“互联网+”与“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可行性得到多数中医院校的教师及医学生赞扬,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教学,是符合现代教育的有效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05):5-10.
[2]乔彬.20年互联网带来的改变才刚开始[N].人民日报,2014-4-21.
[3]王旅,陈亦兵.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创新理论与方法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35):125-126+169.
作者简介
蔡碧莲(1993—),女,汉族,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脾胃病的基础研究及教学工作。
通讯作者
文亦磊(1982—),男,汉族,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病理诊断及教学工作。
基金项目
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编号:2021JGA215、2016JGA235)
广西中医药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编号:2019B063)
广西中医药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编号:sz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