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个案例谈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的意义
2022-04-09赵明月
赵明月
近日,在试卷评讲课上,一道选择题引发了学生的争议。此题为文学类文本阅读《最后一匹马》的选择题。其中,C项为“第9—13段是倒叙,介绍了贵子卖马的主观原因,即马还可以到山里继续发挥作用,能得到庄户人的爱惜”。我班许多学生认为C项是错误的,第9—13段应是插叙。然而,C项的确是正确的。
第三学习小组的学生表示,作者在此处补充说明贵子卖马的原因,明明就是“插叙”,怎么会是“倒叙”呢?的确如此,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学习过“倒叙”“插叙”,却很少有人知道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区别。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未对“倒叙”“插叙”作详细的分析。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让笔者明白这是一个值得他们思考、研究的小课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于是,我设计了“认识‘倒叙’”这一小课题,让语文课代表做小课题的负责人,负责组织安排实施。一周后,学生出示与小课题相关的研究报告。
在一周的时间里,课题小组借助网络和图书馆查阅资料,对“倒叙”有了详细的了解,并用五天的时间完成了小课题研究。课题小组在笔者的指导下,写出了研究报告,制作了相应的课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报告展示:
1.“倒叙”的定义
倒叙:一种叙述方式,在叙述时先交代故事结局或后发生的某些情节,然后再交代故事的开端和经过。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由定义可以看出,“倒叙”是一种叙述方式,主要特征是不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故事,而是“先交代故事结局或后发生的某些情节,然后再交代故事的开端和经过”。“结局”很好界定,但是“某些情节”应当为哪些情节呢?我们该怎样去判断呢?
2.倒叙的类别
第一类:先写故事的结局,再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故事。
相关作品:鲁迅的《祝福》。
在小说《祝福》中,作者采用倒叙的方式,先介绍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新旧交替的年关寂然死去的情况,反映出人们对祥林嫂之死的冷漠,表现了“我”对其的关注及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然后写“我”记忆中的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作者采用这种叙述方式,使文章的结构富于变化,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同时还达到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的目的。
第二类:先写眼前所见的事物或所听的话语,由此及彼,引起对过往的人或事的回忆。
相关作品:刘宗明的《一件珍贵的衬衫》。
《一件珍贵的衬衫》是《北京日报》的记者刘宗明记录、整理的一篇文章。在文章的开头,作者提到:“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每当我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之后,开始回忆“那激动人心的往事”。一件珍贵的衬衫,令作者睹物思人,回忆往事……
第三类:把整个事件中最能表现文章主题的部分提到开头叙述,交代背景,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相关作品: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
第一次知道这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北大”,是在我7岁的时候。那天,偶尔从抽屉里翻出一张泛黄的照片……
……
我从未怀疑过我能成为北大的学生。那份稚气十足的自信,似乎预示了一段奇妙的尘缘。只是我没有想到,我会这么快就实现了童年的梦想;而且,在白驹过隙的一瞬,眼前已是我来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
……
作者在文章的开篇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表达了自己对北大的向往之情,为后文做铺垫,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第四类:先写目前的情况,再回忆过去的情况,以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作品:林海音的《金鲤鱼的百裥裙》。
小说开头写孙女珊珊想穿百裥裙,中间倒叙金鲤鱼过去的故事,通过对比,突出时代的变化。
……
综观不同类型的“倒叙”,学生会发现,本次联考试卷第七题中的C选项是正确的。这篇文章采用的是第四种“倒叙”方法,即先写当前的情况,再回忆过去的情况,以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一匹马》先写贵子不舍得卖马这一眼前情况,再通过9—13段回忆昨天决定卖马的過程,把贵子对马的“不舍”与“下了重大决心”卖马放在一起比较,突出贵子对马的不舍和卖马时愧疚的复杂心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后文作了铺垫。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让他们从小处入手,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搜集素材、整理资料、梳理研究思路的过程中转变了学习的方式。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互助,其创造力被完全地激发出来了,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了。
2.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思维品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又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主动进行各种思维活动。
3.在写研究报告的过程中提升语言建构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是人的一项基本技能。在写课题研究报告时,学生需将积累到的知识与材料内化后再呈现出来。这一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总之,语文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工作与生活。当然,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是缓慢而艰难的,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安徽省利辛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