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古诗词的几种方法
2022-04-09殷魏
殷魏
近日,在试卷评讲课上,一道选择题引发了学生的争议。此题为文学类文本阅读《最后一匹马》的选择题。其中,C项为“第9—13段是倒叙,介绍了贵子卖马的主观原因,即马还可以到山里继续发挥作用,能得到庄户人的爱惜”。我班许多学生认为C项是错误的,第9—13段应是插叙。然而,C项的确是正确的。
第三学习小组的学生表示,作者在此处补充说明贵子卖马的原因,明明就是“插叙”,怎么会是“倒叙”呢?的确如此,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学习过“倒叙”“插叙”,却很少有人知道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区别。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未对“倒叙”“插叙”作详细的分析。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让笔者明白这是一个值得他们思考、研究的小课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于是,我设计了“认识‘倒叙’”这一小课题,让语文课代表做小课题的负责人,负责组织安排实施。一周后,学生出示与小课题相关的研究报告。
在一周的时间里,课题小组借助网络和图书馆查阅资料,对“倒叙”有了详细的了解,并用五天的时间完成了小课题研究。课题小组在笔者的指导下,写出了研究报告,制作了相应的课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报告展示:
1.“倒叙”的定义
倒叙:一种叙述方式,在叙述时先交代故事结局或后发生的某些情节,然后再交代故事的开端和经过。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由定义可以看出,“倒叙”是一种叙述方式,主要特征是不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故事,而是“先交代故事结局或后发生的某些情节,然后再交代
预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环节。在学习新课之前,同学们必须预习课文,在回顾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找出其中的疑难点,提前扫清障碍。但是,有一些同学不重视课前预习,认为课前预习不重要;还有一些同学没有采用合适的预习策略,导致预习的效率不高。对此,笔者就以古诗词为例,为大家介绍几种预习的策略,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找准预习的方向
在预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关注语文教材,好好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单元提示,抓住学习的要点,找准预习的方法。关注单元提示,既能快速了解本单元的主题和学习要点,又能更好地学习本单元的作品。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收录了八首古诗词。在预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就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单元说明、注释及学习提示等,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对其进行赏析,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以曹操的《短歌行》为例。在预习的过程中,同学们需要了解:曹操的《短歌行》留传下来的有两首,教材中收录的是第一首。《短歌行》本是“汉旧歌”(见《宋书·乐志》),属于《相和歌·平调曲》。乐府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都认为是按歌声的长短来划分的。清人朱嘉徵在《乐府广序》中说:“《短歌行》,歌对酒,燕雅也。”指出这是用于宴会场合的歌辞。曹操的这首《短歌行》是用于宴乐的言志诗,表达了诗人希望招揽天下人才、完成统一大业的雄心壮志。
在预习的过程中,同学们需关注以下两个难点:
一是对诗歌情感旋律的把握。诗人的情感起伏不定,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悲伤沉郁。大家可以反复朗读该诗,认真体会诗人的感情,感受其中的变化。
二是对诗歌感情基调的把握。诗人对人生苦短、生命无常发出了感叹,由此又生出积极进取、消极颓废两种截然相反的处世态度。同学们要认真阅读作品,思考曹操到底持有一种怎样的处世态度。
之后,大家还可以阅读同一个作者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或者阅读不同作者所写的同一题材的作品,以开阔自己的眼界,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充分利用课外資源,丰富自己的学习体验
想要真正体会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把握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同学们就要充分利用课外的学习资源,了解诗人或词人的人生经历,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具体来说,在预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利用各种资源来预习,如:
1.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进行预习。学校的图书馆是同学们学习知识的重要阵地,能够为大家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因此,在预习古诗词时,同学们可以借助图书馆的资源来预习。大家可以去图书馆翻阅相关书籍,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与人生境遇,查一下作者是在什么时候写下这首诗或词的,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这些信息对大家预习作品很有帮助。
2.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预习。网络资源也是非常宝贵的,但是,大家要注意筛选和甄别。在预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可借助网络资源来了解作者的逸闻轶事,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作者方方面面的情况,加深自己对作者及作品的印象。
还是以曹操的《短歌行》为例。《短歌行》这首诗“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也”。它立意深远、风格别致。就题材而论,它并不特别,但它蕴藏着深刻的思想,饱含着激越的感情,集抒情、写景、叙事为一体。在预习的过程中,大家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曹操其人。
示例: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其实,真实的他与这些艺术作品中的他颇有出入。历史上的曹操有着雄才大略,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他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在赤壁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还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网罗了四方知名的文士。
作为军事家:他指挥了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他还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他继承并发扬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诗歌的传统,始创“以古题写时事”的诗风,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总之,预习是学习语文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同学们只有认真预习新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为后续的学习做准备,不断提高自学的能力。
(作者单位: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