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切入点,开展文本细读教学

2022-04-09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2年2期
关键词:老人与海视域文本

众所周知,艺术作品往往通過其感性形式的存在,来引起受众群体对其内在意蕴的触动与思考。文学是艺术领域的表现形式之一,作家往往会把感性内隐的真实创作意图蕴藏于其内在视域,读者可能感知获得其中一二,却也未必能够全然体察。美国作家海明威提出了著名的“冰山原则”。他指出,作者必须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在创作中力求做到用最简洁的文字塑造出最鲜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最大限度地藏在作品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又含而不露,思想深沉却又隐而不晦。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就会像大海中的冰山一样,”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那么,如何帮助高中生通过那“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去细读作品呢?本文就以《老人与海(节选)》的教学为例,详细谈谈。

一、从标题入手,引导学生细读作品

根据书中的阅读提示,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介绍一下节选文段之前的情节,为正式开展阅读教学作准备。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从作品的标题入手,引导学生细读节选文段,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把标题改成“海上的老人”,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理由或看法。

这个问题直指作品中的人物和物象,能引导学生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阅读作品,教师还可以为他们布置一些任务:

任务一: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作者呈现故事内容的特定角度,包括观察角度和写作角度。请你探究《老人与海》的叙述视角。学生马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细品文本。经过阅读和查证,他们发现,作者在文章中既使用过第三人称“他”“他们”,又使用过第一人称“我”,还使用过第二人称“你”来,写老人的心理活动,可谓丰富至极。教师因势利导,提出让他们分析作者这样写有何好处,还可以提醒他们适时地代入角色,以更好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有的学生表示,有限的视角呈现出来的感情往往是隐忍克制的,而全知视角呈现出的感情往往是直观强烈的。作者灵活自如地切换不同的视角,展现出高超的写作水平,增强了作品的张力。

任务二:作品中有大量的内心独白,对表现人物性格、揭示小说主题有重要的作用。请你细读作品,并举例论证。有的学生以“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能被打败”这句经典独白为例,回顾了前文提到的老人使劲全身力气制服尖齿鲨的情节。在这一过程中,老人不仅失去了渔叉、绳子等必备工具,而且淌出血来,随时都有可能引来别的鲨鱼。该生表示,老人看似制服了尖齿鲨,赢得了胜利,却并未真正脱离险境,难以预知的危险还在前方等着他。虽然他的工具被毁掉了,他的身体也受伤了,但是他的斗志还在,他永远也不会认输。作者通过描写老人的内心独白揭示了作品的主题。之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朗读老人的独白,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桑迪亚哥的内心活动,了解他与鲨鱼搏斗时的内心状态,感受其在困难面前不胆怯、不退缩、勇于挑战、自信自强、勇不屈服的硬汉作风。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 年度课题“‘学习任务群’视域下高中小说文本细读教学研究”(编号:GH202006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老人与海视域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读后感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核心素养视域下“单摆”一节的教学思考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高考开放性试题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论述能力提升策略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数除法计算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