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推进中欧产业园区建设

2022-04-09赵福军

国际商务财会 2022年5期
关键词:发展水平高质量

赵福军

【摘要】中欧产业园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开放平台,在部委支持和地方政府、园区的共同努力下,园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在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中欧产业园区作为中欧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吸引外资和贸易发展的重要节点,高质量建设园区意义重大。未来,高质量推进园区建设,要进一步细化园区产业发展定位,更加突出分类施策,更加突出做实园区发展底盘,更加突出对欧合作特色,更加突出园区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完善,加强园区合作协调,打造园区与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格局,在稳外资、稳外贸、促增长、促进中欧经贸合作、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区域发展中,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中欧产业园区;发展水平;高质量

【中图分类号】F124

中欧产业园区(简称园区)是我国与欧洲国家合作设立的,有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也有在欧洲国家设立的。本文主要分析设立在我国境内的园区。中欧产业园区既是我国重要的开放平台,又是深化中欧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因此,高质量推进中欧产业园区建设,意义重大,应充分发挥其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一、中欧产业园区建设的现状

中欧产业园区起点高、层次高,是中国与欧洲国家双边领导人见签的合作项目。国家部委高度重视园区建设,出台了相关政策。作为很多地方的首个合作园区,地方政府也非常重视园区建设,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支持。经过不断探索建设,园区逐步成为重要的开放平台,在稳外资、稳外贸方面逐步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

(一)园区区域集中度高

园区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和四川等省份。目前已在国内建立43个中欧产业园区,分布在12个省份。在已有的园区中,浙江、江苏和四川园区相对较多,分别为11个、6个、6个。

园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在43个中欧产业园区中,25个分布在东部地区,占58.14%的比重;10个分布在西部地区,占23.26%的比重;5个分布在中部地区,占11.63%的比重;3个分布在东北地区,占6.98%的比重(见表1)。

国别合作主要集中在与德国合作。在43个中欧产业合作园区中,19个园区是与德国合作建设,占44.19%的比重;与意大利、法国合作建设园区均是4个,与瑞士、捷克合作建设园区均是3个(见表2)。

(二)东部、中西部地区园区发展水平呈现差异性

太仓中德企业合作基地利用外资水平相对较高。目前,中欧产业园区累计引进外资企业2700多家,引进欧资企业近900家,而太仓中德企业合作基地引进外资企业占据半壁江山,一些园区引进外资企业数量不到10家。中欧产业园区累计利用外资、欧资近300亿美元、110多亿美元,而太仓中德企业合作基地分别占26.61%、11.22%的比重。

(三)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积极出台支持促进园区建设的政策,努力形成政策合力

为支持园区建设国家出台了若干建设方案、纲要和相关支持政策。比如:国务院批复了《关于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方案的批复》(国函〔2015〕218号);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快建设中意宁波生态园、中德(合肥)智慧产业园及太仓、芜湖、嘉兴等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加快推进中国(宁波)“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深化与中东欧国家的投资合作。

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比如:2021年,江苏省商务厅、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自然资源厅等四部门出台《关于支持太仓进一步深化对德经贸合作打造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的意见》,支持太仓打造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江苏苏州太仓市先后制定实施《太仓市对德合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太仓市推动对德合作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等政策文件,促进园区建设。

(四)各园区不断聚焦重点产业,积极打造特色鲜明的主题产业园区

顺应当前产业发展新形势,结合合作国家的优势,各地产业园区探索发展各自重点产业。梳理43个中欧产业园区发展的重点产业得出,高端装备是园区选择发展的重点,三成以上的园区均把现代服务业、汽车、生命健康、生命科技和生物医药作为重点发展产业。

积极打造特色鲜明的主题产业园区。近年来,园区积极探索发展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作为发展重点,彰显园区特色。比如:探索建立中法成都生态园、中德(青岛)生态园,体现生态特征;探索建立中国北欧创新合作示范园,体现创新主题。

(五)园区积极开拓创新,不断完善配套功能

园区积极打造各种平台,不断提升园区功能。比如:昆山德国工业园获批商务部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理事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德(昆山)中小企業合作区、科技部精密机械特色产业基地、中德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青岛中德生态园是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的部分区域,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优势,不断提升园区功能。重庆两江新区目前已有中德、中瑞、中意、中日、中韩、中以等六大国际合作产业园,充分发挥各自合作优势,形成优势互补。

园区积极探索推动多领域多层次合作,服务园区发展。在合作领域上,推动从经贸领域,迈向科技、人文等领域。比如:太仓中德企业合作基地已经实现从德企单向投资到中德企业双向互动,从产业合作到科教、文旅、环保、城市建设等多领域、多方位的交流合作格局。中瑞(镇江)生态产业园与瑞士卢塞恩、卢加诺等州、市政府以及瑞士贸易与投资署、瑞中经济协会、瑞中创新中心等30多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了覆盖瑞士各语区、涵盖主要产业的合作网络。

紧紧围绕园区发展,打造产业链上下游相关配套设施。比如:太仓中德企业合作基地经过近30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从教育培训、人才职称评价、创业、知识产权和生活配套服务等在内的园区配套体系。昆山德国工业园探索建立特色载体绿色孵化基地,针对欧美、德资企业特点,正在加快建设对德交流展示馆、工业邻里中心等,将打造适合德国企业发展、适合德国人工作生活的特色园区。

(六)园区在吸引外资、出口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日益成为我国对欧经贸、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目前,中欧产业园区累计引进外资企业2700多家,累计利用外资近300亿美元;累计引进欧资企业近900家,占全国累计引进欧资企业数量2%左右;累计利用欧资110多亿美元,占全国累计利用欧资8%左右,在吸引外资、出口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园区在深化对口国家合作时,积极扩大对外经贸合作。比如:青岛中德生态园已先后与德国、英国、俄罗斯、芬兰、波兰等6个国家的16个州市(地区)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深化政府机构间合作。经过不断探索建设,园区日益成为我国对欧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为构建我国全面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中欧产业园区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与存在的困难

(一)园区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亟待完善

园区的对外定期沟通协调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合作园区是双方领导见签的园区,层次高,但园区建设过程中缺乏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在中欧双方推进建设的积极性上看,园区虽然有中欧产业合作园区之名,但从实际推进来看,中方积极跟进,中央和地方政府层面都在积极推进,而欧方积极性不高。

园区建设的国内统筹协调机制也有待加快完善。在国家层面,虽然相关部门从各自职能出发,探索建立了中欧合作产业园区,并出台相关的政策,但在国家层面没有针对园区发展,统筹出台一揽子政策,也缺乏统筹协调园区发展的机制。在地方层面,有的地方不同国别的中欧合作园区,分属于不同的部门负责,在推进对欧合作上,缺乏统筹和协调。

(二)园区产生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

从发展重点产业看,园区结合当地资源和优势不够、特色不鲜明,难以对当地产生较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如表3所示,74.42%园区选择发展高端装备,三成以上的园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汽车、生命健康、生命科技和生物医药等产业。从园区发展水平看,大部分园区仍处于发展之中,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利用外资规模和外资数量不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一些园区起步比较晚,虽然这几年发展较快,但经济总量还偏小。中西部地区的园区面临发展不足问题,不仅缺乏招商资源,也缺乏与欧洲国家深入合作的渠道。

(三)疫情对园区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疫情对全球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挑战,欧洲国家更加重视产业链供应安全,产业链本地化、区域化趋势明显,对园区与欧洲合作带来不利的影响。欧洲国家在一些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对外投资上更加谨慎。另外,疫情不利于园区招商引资。在谈的引进项目主要负责人来华不便,即使是能通过视频线上方式进行洽谈与交流,但实际效果不理想,与客商实地考察、当面洽谈仍有不小差距。

三、推进中欧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中欧产业合作园区是中欧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推进中欧产业合作园区高质量建设,不仅有助于深化中欧经贸合作,也有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在发展定位上,要将中欧产业园区打造成为中欧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吸引外资和贸易发展的重要节点,成为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平台,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稳外资、稳外贸、促增长中的重要支撑。在推进建设思路上,注重“五个突出”,即突出分类施策,促进东部园区转型升级和推动中西部地区园区加快发展并举;突出做实园区发展底盘,将园区产业与国内资源、产业更加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对欧合作特色,围绕对欧合作需要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和制度创新举措;突出园区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完善,建立和完善统筹协调机制;突出加强园区合作协调,形成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园区相互促进格局。

(一)进一步细化园区产业发展定位

针对周边区域目前及未来规划的产业发展方向,结合跨国合作伙伴国的资源与产业优势,结合自身优势和产业基础,进一步细化重点发展产业,打造彰显特色的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国内资源优势,把园区产业发展与国内资源利用更好结合,积极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二)建立和完善园区建设管理的体制机制

建立和完善园区建设的统筹协调机制。在国家层面,成立对欧经贸合作的统筹协调机制,牵头推进中欧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园区建设的指导。在地方层面,建立和完善省级商务部门牵头负责的园区统筹协调其他相关部门参与的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园区建设中的问题。

建立园区建设日常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园区与国家部委、省级政府相关部门层面日常沟通交流机制,及时解决园区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进一步完善对外合作机制。在对欧合作交流机制上,将园区合作建设纳入中国与欧洲高层对话议题。支持推动与欧洲国家地方合作,深化中欧双边定期沟通交流,进一步明确合作伙伴、合作机制和合作内容,建立定期交流、项目合作、成果转化等制度,扩大双边合作的领域、方式和路径。增强外资与园区之间供需对接,加快推动项目落地。

(三)提升扶持政策的针对性,加快系统集成制度创新

加强中欧经济政策协调,加强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协调,深化海关通关合作,提升双边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在国家层面,加快出台对欧洲经贸合作包括人员、资金、贸易、投资、数据、知识产权等一揽子政策。出台有助于欧洲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比如:成立中小企业发展成长基金,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所需的资金不足问题。积极鼓励各园区围绕对欧合作开展有针对性创新,借鉴太仓中德园区做法,打造从教育、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孵化、标准体系、数据、展示等系统制度创新体系。

(四)先行先试开展对欧开放的压力测试力度

中欧产业园区作为对欧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要加大对欧开放的先行先试力度,发挥其在开放中的重要作用。比如:按照欧洲进口食品、农产品标准,在园区开展生产经营,推动国内国际标准一体化。率先对中欧投资协定相关经贸规则,开展压力测试。充分发挥欧洲在绿色发展等经验,加快在环境保护等领域开放压力测试力度。也可对园区进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培训宣传力度,让园区在熟悉和落地RCEP规则与对欧压力测试相结合。

(五)打造園区之间、园区与自贸试验区等联动发展格局

深化园区之间合作。推动中西部地区产业园区与东部地区中欧产业园区之间合作,同时解决东部园区发展空间不足和中西部地区园区发展不足问题。

深化园区与自贸试验区等高水平开放平台分工合作。自贸试验区拥有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平台,方便开展保税维修、保税研发和展示等业务,定位于产业高端环节,而园区则重点发展高端生产制造,打造成为“自贸试验区作为龙头、园区作为参与者”的合作格局。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境外中资企业商协会优势,把欧洲相关产业、项目资源等导入园区,助力园区招商引资。

(六)努力打造全球一流的园区营商环境

短期内全球疫情难以完全控制。要实施更加精准防疫措施,方便园区招商引资,提升对欧商务人员来往的便利性。与此同时,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各种改革举措,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不断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和自由化水平,大力发展集拼箱,推动中欧班列拼单等,共建中欧线上经贸合作示范区,积极打造一流的园区营商环境。围绕欧资企业相关诉求,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猜你喜欢

发展水平高质量
25岁韩国女生的高质量独居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城镇化质量与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关系研究
论我国保险业的现状
论南北朝时期制瓷工艺的发展水平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