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牙山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效显著
2022-04-08栖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张国富林建波
栖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张国富 林建波
2022年1月以来,开展栖霞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调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设置样地及样方,着眼全面,突出重点。目前,已完成保护区内样地布设以及第一轮动植物调查工作。植物调查,采用在保护区设置植物样地,根据植物物候期进行野外调查与信息采集,拍摄植物及景观照片,实地走访和资料收集工作,并实现了样地位置的优化。动物调查,运用样线调查法为主,红外相机调查法、访问调查法和查阅历史文献为辅,根据动物物候期进行野外调查、信息采集与照片拍摄。自2022年3月开始,按照前期规划路线,结合动物习性定期调查。通过前期调查成果显示,自然保护区生物品种多样,动植物种类丰富,区域性生物保护成果明显。
棕头鸦雀
调查人员布设样地
此次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自2021年12月开始展开,依据《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规范(LY/T 1814-2009)》的要求,运用网格法并结合网格内生态系统特征拟定调查样区,每个网格根据维管植物、脊椎动物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点,结合样区实际情况,优化样地、样线、样方布设,采取野外实地调查为主、历史资料查询为辅的方法,分为植物调查和动物调查两部分进行。调查范围主要为栖霞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属长白山系,崂山山脉,位于华北地台胶东隆起区胶北古隆起的中段,地貌属低山丘陵。保护区生态区位重要,境内群山连绵,峰峦叠嶂,山高坡陡沟深,地形复杂多变,小生境及山地小气候复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极具保护价值。
通过定期生物多样性调查,能全面掌握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受威胁因素和发展趋势,也是发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点的重要基础与依据。通过建立物种名录,理清物种资源状况,分析物种在空间和季节分布以及变化趋势,从而完成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编制工作,实现数据库的建设工作。
随着“两山”理论深入人心,栖霞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多,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据前期收集资料显示,保护区共有维管植物118 科910 种,有银杏、水杉国家I 级重点保护植物2 种;中华结缕草、野大豆、紫椴、水曲柳、鹅掌楸、黄檗等国家II 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 种。脊椎动物73 科343 种,其中白鹳、中华秋沙鸭等国家I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 种,红隼、雀鹰等国家II 级保护野生动物40 种,山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4 种;列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保护的动物50 种。
锦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