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太雷的党建思想及其现实意蕴

2022-04-08陈莹曦严晶李冬钰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张太雷革命马克思主义

陈莹曦,严晶,李冬钰

(1.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2.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张太雷,江苏常州人。1921年7月,他以中国共产党代表的身份成为中国首位出席共产国际会议的使者。1925年1月张太雷当选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总书记。八七会议后,调任首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1927年12月,他作为广州起义的组织者和主要领导者,组织群众斗争,在指挥战斗时遭遇敌人伏击光荣牺牲,年仅29岁。

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成立张太雷研究会为起点,对张太雷的生平与思想的一系列研究逐渐展开,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4个方面:第一,对张太雷的革命思想与统战思想的研究;第二,对张太雷在共产国际时所做贡献的研究;第三,对张太雷青年运动精神的研究;第四,对张太雷在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办与改革中的贡献的研究。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就张太雷的生平故事、社会关系等做了相关研究。在已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我们拟从张太雷的党建思想入手,挖掘其蕴含的现实价值,以期为新时代党的建设贡献力量。

一、张太雷党建思想的生成渊源

(一)张太雷党建思想生成的实践基础

张太雷与马克思主义的结缘是曲折艰难的。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正在读中学的他带头剪掉了象征封建腐朽的长辫,对辛亥革命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带头宣传爱国民主思想。但革命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让已经具备民主共和观念的张太雷痛心疾首。张太雷还曾把希望寄托于基督教,他每周日早上必去教堂听“讲道”,一心救国的他很快发现将希望寄托于宗教是不合实际的,转而迅速脱离了这条无用之路。随着深入学习和实践,他对爱国有了新的理解。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签订后,张太雷怒气填胸,踊跃地投身到声讨袁世凯的队伍之中,坚决抵制日货,他在学生群体中大声疾呼:“我们决不愿做亡国奴,我们坚决反对‘二十一条’。”[1]1916年,张太雷进入北洋大学学习,课余时间在《华北明星报》(NorthChinaStar)任翻译,其间结识了俄国共产党员鲍立维,至此开始秘密翻译十月革命相关文献,接受了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熏陶。

1918年张太雷加入了天津学生救国会,在五四爱国运动中表现积极,成为学生代表,后受李大钊陶染,加入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0年,张太雷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加入北京早期党组织。而后他又翻译了大量苏俄文献,形成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观。同年11月,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他的积极号召下创建起来,他担任团的书记,同年12月,张太雷与其他党员同志到长辛店的工人队伍中积极创办劳动补习学校,他在工人中高声演讲,聚集了一大批信仰共产主义的工人战士,为后期的罢工运动奠定了群众基础。1921年,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会议上,他呼吁其他国家对远东革命及中国共产党予以更多的关注与支持,为我党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形象,受到广泛好评。1922年春,张太雷参与并负责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事宜,展现出高超的组织与策划能力,整个会议井然有序。同年,他踊跃倡导国共合作事宜,并且率先以个人名义加入了国民党,在这期间,他始终提醒我党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国共合作的组织与参与,为张太雷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坚定的实践基础。1923年,他参加了蒋介石主持的考察团,前往苏联了解政府、军队运转的实际情况,并同苏联相关部门就援助事宜进行了商谈。1925年,张太雷参加了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27年11月,革命形势危急,他组织召开了中共广东省委会议,就广州武装起义这一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此次会议上他被选为广州起义的总指挥,同年12月,他浴血奋战,牺牲在了革命第一线。

张太雷党建思想的生成离不开他丰富的实践经历,从接受马克思主义到运用马克思主义,从创立中国共产党到建设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为党的建设与团的建设创造了不菲的财富。

(二)革命先驱对张太雷党建思想生成的影响

张太雷党建思想的生成受到许多革命先驱与同辈团体的影响,其中包括列宁、孙中山、李大钊、陈独秀、鲍立维、马林、毛泽东等。由于张太雷英年早逝,他的文章留存很有限。从少有的相关文献中可以看出,他对列宁和孙中山论述的次数较多,其相关见解留有列宁与孙中山思想的印记。

张太雷是少有的见过列宁本人的中共党员。他是“把列宁主义有关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理论结合中国情况引入中国的第一人”[2],夯实了我党统一战线理论的基础,为国共合作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1921年6月,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开幕,张太雷在会上听取了列宁的演讲,思想境界得到了极大提升,他代表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发言,获得了主席台上列宁等领导人热烈的掌声。1924年5月,张太雷在俄国《工人日报》中写道:“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要宣誓用全部精神来继续列宁所开创的事业。”[3]42他将列宁奉为革命导师,把列宁的未竟事业当成毕生的追求。张太雷具有丰富的工农联盟思想,这与列宁有着莫大的关系。为何列宁能成为一个伟大领袖?张太雷曾这样评价:“他能认识工人阶级的势力,他能找得农民与世界被压迫民族的同盟,他能建立一个有铁的纪律的党。”[4]113从他的评价中可以看到,列宁极其重视联合战线的方法,将被压迫的农民与工人联合成工农联盟,同时以纪律严明的党来进行领导,张太雷后期的党建工作与之一脉相承。巴黎公社失败后,列宁对此高度关注,得出了很多深刻的教训,其中革命需要统一指挥的党、无产阶级应该专政和必须用武力压迫反革命势力等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张太雷党建思想的基础。1924年1月,张太雷连续发文两篇,一篇是《列宁底死》,另一篇是《列宁与中国青年》,在两文中他表达了对先驱的惋惜与钦佩之情,以此来纪念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

孙中山对张太雷党建思想的孕育具有重要作用。在国共合作的过程中,张太雷跟随马林与孙中山多次洽谈,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对其日后的建党工作影响颇大。张太雷曾发表《纪念孙中山先生》,这篇文章将中山先生的革命经验与方法总结为3点,其中第一点写道:“中国国民革命的成功,要靠民众的势力。”[4]110在孙中山的一生中,他相当重视工人运动与工农分子,多次资助工农组建自己的势力,竭尽全力吸引工农分子加入国民党。张太雷从中受益良多,多次提出要加强工农联盟建设,力图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一个有群众基础的党。其中第三点为“中国国民革命的成功要与世界被压迫民众共同奋斗”[4]112。 因为帝国主义列强太过庞大,中山先生萌生了国际反帝联合阵线的想法,在他眼中,凡是反对帝国主义,同时又谋求自我解放的民族都是中国革命的友军,他以实际行动联俄联共,还与印度、土耳其等国家的革命领袖有过接触与联络。张太雷充分吸收了孙中山的大统战思想,积极地参与国共合作与国际合作事宜,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统一战线与党的建设思维模式。

二、张太雷党建思想的三重逻辑

(一)党建的政治逻辑:无产阶级政党是革命的领导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5]在新文化运动期间,面对众多的政治性思潮,寻路的过程是艰难而曲折的,而无产阶级政党是最能代表中国国情下最大多数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在当时的党建过程中,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就是始终坚持党的建设的政治方向。张太雷在对建立一个怎样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的雏形。

坚持十月革命的道路,张太雷提出从国情出发实行相应的策略。“1918年,20岁的张太雷与鲍立维建立了联系,开始翻译社会主义文献。这期间,张太雷受到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立志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以救中国。”[6]当时的张太雷,坚持认为无产阶级作为革命的领导力量是行得通的,并且在此后近10年中,他都践行着这一思想。十月革命是以无产阶级为领导基础的一次成功革命,而不顾国情生搬硬套的危害不言而喻,张太雷早在1921年7月12日时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指出:“各国共产党人在制定自己的政纲和政策时,必须从各国的具体情况出发,实行不同的策略。”[3]27他建议每个国家制定的策略要根据所处国在国际上的关系与地位来作出相应的调整,需要考虑到这种策略制定后国内不同阶级之间的关系,以及同帝国主义斗争的情况。作为第一个出席共产国际会议的中共使者,他在建党早期能够比较系统地学到马克思与列宁的思想,形成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式,并将十月革命道路的精髓应用于中国国情的革命。

无产阶级是民族革命的领袖,革命需要一个政党去统一指挥。1926年3月18日,张太雷撰写了《巴黎公社纪念日》一文并指出其失败原因:“没有一个政党去统一的指挥……没有统一的指挥是不能作战的。”[4]118“三重大山”长期以来对中国的产业工人、雇佣工人进行高强度压迫,使他们逐渐丧失了自信力,可他们一旦觉悟,将汇聚成一股巨大的革命能量。张太雷详细总结了被压迫者与中国无产阶级应该吸取的教训:“……(二)无产阶级为民族革命的领袖,巴黎公社是特别的证明,(三)要有自信力,明白自己是有力量的,能够掌握政权的。”[4]120当时正处于1926年3月粤海关问题发生之后,英国人卑儿封锁广东,屡次三番想要破坏广东罢工活动,革命根基受到威胁,张太雷写下此文以呼唤更多的人认清革命形势,站稳自己的政治立场,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二)党建的组织逻辑:统一战线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

党的组织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统一战线工作来稳固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根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汇聚更多的力量。张太雷对工农联盟与统一战线力量高度重视,并且身体力行,实践其主张,这可以从其文章中看出。

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革命的首要任务是争取劳动群众,并且武装工农群众。1921年5月,张太雷参加了朝鲜共产党举行的建党大会,他在会上指出:“你们的首要任务工作应当是接近朝鲜劳动群众。否则,党就无法生存。”[3]24在当时,无论是朝鲜还是中国,劳动群众涉及的范围主要是农民和工人,共产党有了工农群众的支持,就不用担心队伍的造血问题,共产党将获得源源不断的人才补给,这对党的组织建设有着难以估量的重要作用。在《五卅运动之分析及纪念之意义》一文中,他论述五卅运动与工农群众的关系时,深刻总结了五卅运动失败的原因:“工人阶级如不得一个同盟者,必陷于孤军奋斗终于失败的地位。”[4]156工人与农民都处于备受压迫之中,有着天然的联系。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仅仅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农民由于长期承受压迫,经受了世代的艰辛与痛苦,因而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并且,工人阶级中产业工人的数量只占少数,而更多的是雇佣工人,雇佣工人与贫农又有着天然的联系,两个都具有彻底革命性的行列联合,能使国民革命运动拥有空前的力量来抗衡敌人。张太雷不仅倡导接近工农群众,并且支持武装工农联盟。1926年3月,当“中山舰事件”爆发后,各党员在探讨解决办法时,张太雷对毛泽东提到的“以武力进行回击”的主张十分同意,同时深化指出:“把工农武装起来……以革命武装反对蒋介石的反革命进攻。”[3]70武装工农联盟对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在党的组织建设中,不仅需要巩固党内人才队伍的建设,还需要团结一大批为我党事业所用的党外人才,这就得依靠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7],坚定的基础有利于长远地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张太雷对工农群众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党的组织建设与统一战线工作创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张太雷积极促进国共合作事业,坚持号召共产党员保持自身独立。自从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孙中山一直致力于寻找新的革命力量,孜孜不倦地探索救国的真理。大革命期间,战争不断,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孙中山也是一筹莫展,自从同中国共产党接触以后,他的思想发生了新的转变,萌发了国共合作的想法,这同中国共产党部分领导人的想法不谋而合。第一次国共合作曾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张太雷对促成这次合作起着很关键的作用。1921年冬,共产国际派马林来中国,张太雷担任翻译,陪同马林多次会见孙中山,商谈合作事宜。在此期间,马林指出“无产阶级应该加入去改进这一党以推动革命”[8],陈公博反驳并指出这“只是一种旁门左道”[9],张国焘也坚称“中共加入进去无异与资产阶级相混合”[10]。 尽管遇到种种挫折,张太雷坚决支持马林提出的主张,积极促进国共合作事业,他强调:“为了反帝反军阀,联合战线非建立不可。”[3]501923年9月,张太雷通过张继介绍,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尽管张太雷率先加入了国民党,但他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需要保持党的独立性。1926年蒋介石肆无忌惮地提出“整理党务案”以后,陈延年指出“蒋介石是个政治骗子”[3]71,张太雷十分支持此说法,并提出:“我们除了目前的联合战线以外,总应有自己的打算。蒋介石和国民党迟早是要同我们分家的。”[3]71-72在国共合作的联合战线中,张太雷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知,适时地建议推进,也适时地建议终止,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积攒了力量,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党建的储备逻辑:青年进步团体是革命的后备之军

坚持党的领导是共青团的政治灵魂,加强中国共产党对青年进步团体的领导有利于党建进程的人才储备工程。在党的领导下,中国青年能够更系统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推动思想进步,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储备革命力量。张太雷一心扎在青年团体之中,为我党培养了大量的后备力量。

明确团的宗旨,规定团的信仰。在中共一大召开之前,全国各地就已经有了一些处于初建中的社会主义青年团,但因其刚成立,人员结构复杂,信仰得不到统一,只有一小部分人信仰马克思主义,还有更多的青年支持空想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以及其他社会思潮。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缺乏统一的革命信念与指导精神,无组织无纪律就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战斗力。张太雷从苏俄一回国,就同俞秀松等同志积极地参与到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整顿与恢复之中。张太雷认真反思前期建团中发生的矛盾与冲突,根据经验与教训明晰了团的信仰对象,明确规定“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团体”[11]125。同时,在团的临时章程中,对团的宗旨作出规定:“以研究马克思主义,实行社会改造及拥护青年权利为宗旨。”[12]张太雷带领其他党员在青年团体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吸引了一大批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对马克思主义有浓厚兴趣的青年群众团结在社会主义青年团周围,努力争取意识形态模糊、认识暂未明确、思想还未成熟的青年,对他们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择优录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他极力赞成让那些信仰不坚定甚至有悖于马克思主义的青年离开团组织,从而净化了团组织,形成了坚强有力的后备力量,促进了中国青年运动从激进民主主义运动向马克思主义革命运动的转变。

张太雷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的学生》一文中,详细介绍了革命化中国青年的策略。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就是要扫除学生的旧社会观念”[4]50。 特别在当时的社会中,“有一班提供东方文化者,他们将成一种青年脱离旧思想的更厉害的障碍”[4]50。张太雷对这类人坚决反对,号召广大青年认清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文中提到,“我们应指出‘精神’没有独立的可能,而是跟着物质的”[4]50-51,要让中国青年获得一种世界的科学的人生观,最后以事实证明我们的主义,这样才能让他们明白我们的主义。在团结中国青年的具体施行路线上,张太雷是这样考虑的,“要学生做国民运动,首先还是要学生自己有群众的组织”[4]53,他高度重视学生会在其中的作用,并且号召办学生会报,以鼓励与凝聚学生,同时还通过演讲大会、俱乐部、体育活动、音乐会、戏剧团等各种形式来吸引学生加入学生会。

三、张太雷党建思想的现实意蕴

(一)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将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事业,是确保党的领导能够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建党初期,张太雷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政治原则,指出只有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立足于当时国情,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知史明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更要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确保党员干部找准政治站位,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才能有效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稳步前行。

首先,捍卫“两个确立”,坚持“四个服从”。党员干部要时刻谨记自己的政治站位,对党忠诚,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思想与觉悟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杜绝在党内滋生“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不良风气,严格把控意识形态防线。在涉及重大问题时,要听从党的号召,服从党的决定,实践党的意志。其次,加强党员干部党史教育,党史学习是对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一种极好的途径。历史是对理论最好的检验。对领导干部而言,丰富历史素养,了解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才能对党的政策与理论产生发自内心的高度认同。从党史故事及党史实例中,可以深刻地感悟党是如何一次次度过危机难关,保留火种进而发展壮大的,也更能明白为什么要一再强调加强政治建设。最后,坚决把党内民主生活会落地落实,营造良好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政治氛围。党员干部要敢于剖析自己,反思自己,要敢于指出并善于纠正他人的错误,将不正之风扼杀在萌芽之初,进而做到维护党的形象和领导权威。

(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

紧密保持党与群众的鱼水关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是确保我党长期执政地位的关键。张太雷在战争年代就认识到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接近劳动群众,这样才能确保革命事业成功到达彼岸。新时代,党的领导干部更要深化对群众路线的认识,把为人民办实事放在心间,任何对人民群众有利的事都不能忘记,只有人民群众信任党、拥护党,才能保证党的长期执政地位。

首先,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深刻理解、领悟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从思想深处认可人民群众的不可或缺性。在工作中实实在在地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意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次,钻研怎样把党的意志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群众路线的落实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的,党的方针、政策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与实践性,人民群众很难自发领悟到其中的深刻意蕴进而躬耕践行,需要采用合适的方式使党的主张在群众的头脑中得到转化,从而启发民众,让人民群众掌握先进的方法,并应用于个人与社会发展之中。列宁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他说:“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13]最后,集中力量办大事不能仅仅依靠党员同志,必须使人民群众自觉地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要激发人民投身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研究群众心理,把握人民群众的内在需求,将党的方针、政策、意图转化到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之中,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党的工作的首位,巩固党的执政根基。

(三)加强党的理论学习,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14]党员干部只有在具备足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才懂得如何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应用于政治实践。张太雷在革命中敢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武装工农群众,能够正确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拥有走在时代前列的思想觉悟,与他大量地研读、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并从中汲取理论知识为实践服务息息相关。中国共产党是用先进理论武装的政党,加强党的理论学习,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不仅有利于党内同志团结互助、齐心协力、奋发有为,更有利于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来激发党员同志的创造力。

首先是端正学习态度。党员干部在学习之前切记要弄清自己学习的出发点,审视自己的学习动机,弄清楚自己的服务对象。态度不端正就会导致学风不正,缺乏清晰的认知去正视理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很容易误入歧途。共产党员应该本着全身心为人民的态度去学习党的理论和方法,用之于民,造福于民。其次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仅仅停留在报告、报纸、网页上的表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是加强思想修养的绝好方法,唯有这样才能够理解报告、报纸上文字的深层含义,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党中央的文件不仅需要直接性地阅读,还需要党员干部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展开分析,只有理论基础坚实才能更精准地解读政策,进而贯彻落实。机关单位应该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增强大家的认知水平,提高工作绩效。最后是要提高理论应用能力。理论的学习要归于实践,徒有理论而无法落地是部分领导干部亟须解决的问题。只有强化实践经历,才能真切地体会真理的魅力,党员干部要不断尝试运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在磨练中提高应用理论的能力,并将取得的经验推而广之,为党的建设付出实实在在的汗水。

猜你喜欢

张太雷革命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张太雷与青年运动研究综述
1992—2022年张太雷研究综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张太雷研究的发展阶段与未来趋向
张太雷:化作惊雷震碎旧世界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