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蜂产业助推浙江乡村共同富裕

2022-04-08施金虎李奎杨金勇

中国蜂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蜂业中蜂蜂产品

施金虎 李奎 杨金勇│文

浙江省畜牧技术推广与种畜禽监测总站,310016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旅游胜地”的美誉。浙江省是传统养蜂大省,蜜蜂饲养量、蜂产品产量、产值和出口量已连续20多年位居全国前列,每年向省外提供“浙江浆蜂”“浙农大1号”等种蜂上万只,打造了“全国第一养蜂大县”“中国蜂产品之乡”“中国蜜蜂之乡”以及“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等一大批特色优势农业“金名片”。

近年来,浙江省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按照做优生态链、提升价值链、延长产业链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蜜蜂产业振兴计划,推动高质量发展。自2015年以来,浙江省将发展中蜂产业作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中蜂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成为浙江省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主要成效

1.产业层次不断提升

2020年全省中蜂饲养量57.36万箱,养蜂场(户)2.9万户,其中200箱以上养殖场(户)307个,饲养量占全省中蜂总存栏的19%,蜂业产值达5亿元,相对于蜜蜂产业振兴计划实施前,中蜂饲养量、养殖户数以及产值分别增加346%、190%以及276%,实现养殖总量、产值、带动农户数三个倍增。中蜂产业布局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永嘉县、开化县、遂昌县、龙泉市、淳安县,5县中蜂饲养量共20.98万箱,占全省中蜂饲养量的39%。“十桶蜂百斤蜜万元钱”模式深得人心,中蜂产业成为浙江省推动山区群众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

2.科技支撑不断增强

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强化科技联合攻关,重点做好中蜂良种选育和开发利用、中蜂遗传多样性分析以及中蜂标准化生产等工作。积极探索推广中蜂活框饲养技术与“GN”蜂箱使用技术,单群产蜜量达20kg以上。湖州市成立全省首个市级蜂业研究院,重点开展蜜蜂养殖技术指导、中意蜂育种技术提升、蜜蜂授粉技术研究、微养蜂技术研究、蜂机具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研究等,推进蜜蜂产业绿色健康发展。桐庐县在全国率先启动建设蜂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3.产业融合日益紧密

各地积极推动中蜂养殖向二三产业延伸发展,通过创办蜜蜂博物馆、蜂疗馆,建设蜂业休闲观光基地,打造以蜜蜂为主题的特色小镇,举办蜜蜂文化节,促进蜂业经营从“卖产品”向“卖文化、卖体验、卖健康”转变,江山“中国蜜蜂博物馆”、长兴“蜂情小镇”以及缙云“中华蜜蜂文化主题园”相继亮相。创建了一批如“丽水中蜂”“文成原蜜”及“蜂溢钱江”等文化底蕴深厚、地域特征鲜明的“小而精”区域公共品牌,产品溢价平均超过40%。通过举办“5·20世界蜜蜂日”、参加蜂业博览会以及农博会等活动,营造浓厚的产业发展和产品消费氛围。

4.共富模式日益完善

(1)注重龙头带动

各地农业部门积极引导构建“龙头企业(或协会)+合作社+蜂农+基地”的新型产业联结机制,组织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进行产销对接和深度合作,与低收入农户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如开化县2020年将中蜂养殖纳入低收入农户“菜单式”补助项目,涉及全县12个乡镇38个村,带动低收入农户507户,饲养中蜂4599箱,其中协会、大户代养336户,3040箱;低收入农户自养171户,1559箱,通过自养或代养形式,选择蜂蜜自销或代销分红等方式,低收入农户户均产业经营性收入超2000元,助农增收成效明显。

(2)折股量化精准帮扶

结合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文成县积极探索中蜂折股量化精准帮扶共富新模式,出台首个中蜂养殖折股量化扶贫项目实施方案。通过代养模式发展中蜂养殖,带动低收入农户和村集体经济增收,602户低收入农户户均增收640元,村集体收益最高的桂山乡三垟村17280元,最低的黄坦镇塘垄村2240元。开化县今年也将开展折股量化“中蜂为媒·甜蜜共富”帮促项目试点。

(3)以蜂为媒,深化东西部合作

浙江省江山市依托全国最大的蜂产品原料集散地和蜂产品生产基地的优势,在四川省沐川县开展“甜蜜奔小康”项目,深化东西部协作。3年来,江山市累计投入466万元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在当地推广“家门口散养脱贫增收”和“小转场养殖致富奔康”两种模式,实现精准帮扶。项目共带动全县13个乡镇,2200多户贫困户养殖“江山蜂”2万余箱,新培育养蜂致富带头人54名,助力贫困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蜜蜂养殖已成为沐川脱贫奔小康的甜蜜产业。

二、主要做法

1.抓好顶层设计

蜜蜂产业是浙江省现代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浙江省一直高度重视蜂业的发展。2015年,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湖羊、兔、蜜蜂等特色优势畜牧业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浙农专发[2015]36号),明确了蜂业发展的目标任务、专项行动以及保障措施等。2016年,省农业农村厅出台《关于加快蜜蜂等特色畜牧业发展促进精准扶贫农民增收的通知》(浙农专发[2016]74号),鼓励淳安等26县低收入农户大力发展中蜂产业,促进精准扶贫和低收入农民增收。省、市、县三级联动,高度重视蜜蜂产业发展。丽水市制定出台中蜂产业十三五规划,启动实施《丽水市蜜蜂产业振兴计划》,江山市印发《江山市蜜蜂产业振兴三年(2016~2018年)行动实施方案》,开化、文成等地也先后制定出台蜜蜂产业发展规划。

2.加大政策扶持

2015~2021年,省财政共扶持蜂业资金5328万元,主要用于扶持蜜蜂标准化养殖场、种蜂场,以及中蜂原生态集中养殖区、集蜜源植物种植、蜂旅结合、蜂业文化于一体的特色基地等建设;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对浙江省蜂业的支持,2018年农业农村部将浙江省列入首批中央蜂业质量提升项目的试点省之一,2018~2021年,中央共安排资金1906万元,用于中蜂高效优质示范区以及蜜蜂良种场建设;2005年,省蜜蜂产业协会在全国率先出台《浙江省养蜂业风险救助暂行办法》,16年来累计救助蜂农1700多户,补助资金700多万元,大大增强了蜂农抵抗风险能力。

3.创新致富模式

在淳安等26县,结合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将产业发展与助农增收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中蜂养殖。丽水市在前期大量调研的基础上,遴选有条件有意向的低收入农户,推广中蜂“十箱万元”助农增收模式,即依托辖内蜂业龙头企业(合作社),采取“统一蜂种、统一蜂具、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四统一模式,在房前屋后、田间地角放置蜂箱,户均饲养中蜂10箱,实现年增收万元以上;衢州开化县创新性的开展“户养十桶蜂、年产百斤蜜、增收万元钱”试点,推动革命老区群众增收;温州文成县积极探索折股量化精准帮扶共富新模式,即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将政府扶持低收入农户的蜂群、蜂箱、蜂具等折股量化,入股村集体经济组织,生产环节采用委托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集中饲养的方式(代养模式),产品统购统销,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

4.构建联结机制

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小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关系,培育以养殖户为基础、合作社为依托、加工企业为龙头的新型合作主体,推进小农户与现代畜牧业发展有机衔接,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紧密链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对合作社社员的蜂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年终按社员投售产品金额的比例返利补贴社员。

5.守牢安全底线

针对蜂蜜产品抗生素残留风险高、控制难的特点,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建立养殖档案和养蜂日志为基础的蜂产品追溯制度以及产品加工追溯体系,严格规范生产主体的经营行为,强化生产主体责任意识,突出产地环境监控、投入品监管,推进“浙食链”系统建设运用,实现从源头到产品流通上市的全过程闭环管理,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下一步,浙江省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认真总结丽水、衢州以及温州等中蜂助农增收新模式,进一步优化模式、扩大范围,推进中蜂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通过3年努力,扶持低收入农户5000户,户均增收1万元,提升发展中蜂养殖户3万户,让蜜蜂产业成为从绿水青山中寻找金山银山的致富产业。

猜你喜欢

蜂业中蜂蜂产品
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增强蜂产品科普宣传工作有效性
河南卓宇蜂业有限公司
河南卓宇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
蜂产品科普比蜂产品销售更重要
微信销售蜂产品的几点建议
中华蜜蜂
我国蜂产品制品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遂昌县中蜂产业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