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视域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创新实践
——成师附小万科分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实施
2022-04-08刘莉文陈平易娜高鑫悦
■刘莉,文陈平,易娜,高鑫悦
进入21世纪后,追求课程综合化、实践性成为课改发展新方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国家必修课程,承载着新一轮课改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但是由于基础教育长期受分科教学的影响,使得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难以有效开展。究其原因有三:其一,目标未能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导向,着力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教师对宏观的课程目标缺乏解读与细化,导致培养目标难以落实,更难形成整合的育人价值。其二,内容零散无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由地方统筹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但当前学校缺乏构建系统课程的理念和思路,任课教师各自为政,导致课程内容零散无序[1]。其三,实施浅层低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亲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但当前课程教学主要停留于活动表面,缺少有效实践途径,从而导致课程实施浅层低效。
为落实小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核心目标,促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小学生根落地,必须找到一种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有效路径来实现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为此,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置于“项目化学习”视域下,以项目化学习的理念与方法进行校本化的探索实践。
一、项目化学习是深度实践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路径
(一)以项目化学习的理念细化综合素养的培养目标
项目化学习以终为始,明确课程目标是一切实践的开始。《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为旨归,着力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对其实施不能仅仅停留于宏大的课程目标,而应基于不同的活动或项目主题与学生发展阶段,将其分解细化为纵向衔接的课程年段目标,以项目化学习思路为小学生构建起1-6年级的分阶培养目标,以有效指导各年级课程开发与教师实践操作,从而避免课程目标的笼统化。
(二)以项目化学习的思路开发学校序列化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虽然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但《纲要》指导只有主题建议,并没有具体实施的课程序列。要做到立足学校实际,展开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到课程实施的基本序列化开发,同时还关注不同教师、不同班级实施进程中的创造性生成,由师生共同开发以学生为本,体现主题整合性、深度建构性和实践创新性的序列化课程[2],用项目化学习进阶思路进行整体构建就能比较理想地开发出与进阶目标一致的课程内容。
(三)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在“优化教学方式”中提出“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项目化学习所倡导的整合、探究、实践等教学理念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高度一致[3]。基于项目化学习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在新的教学观念引领下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在实践参与中获得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从而得以促进课程的深度实践与有效实施。
二、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实践
(一)细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纲要》将课程目标定位为: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在此基础上,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围绕综合素养的核心目标,将课程目标分解到各个年段,形成了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综合活动课程目标体系。
例如,《纲要》指出着重培养“社会责任感”目标,学校结合校情学情,将其细化为“价值体认”“道德规范”“责任担当”三个目标指向,并根据年段不同进行分解(如表1所示)。
表1
有了细化的目标体系,就能有针对性地整合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内容,同时指导教师把握准确教学目标,这是有效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前提。
(二)开发序列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大自然、社会生活以及个体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思路,学校从自然、他人、社会及自我四个领域出发,将整合的理念拓展至学科课程中,形成了学科内、学科间以及跨学科三类课程内容的整合性形态[4],开发了纵向紧密衔接,横向逻辑一致的序列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体系。
图1
例如,跨学科大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以一学期或一学年进行长周期课程实施,以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表2
(三)形成“1+3+N”的创新实施模式
项目化学习因其具有相对固定的学习步骤,而让项目能有效推进。学校根据各年段培养目标,结合序列化课程内容,将项目化学习模式进行了创造性实践,形成了“1+3+N”的创新实施模式。
(1)一个基本模式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所有课程都可以通过项目化学习的基本模式进行设计和推进。
图2
(2)三个典型样式
由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必然需要多样的实践方式与之匹配以达到最佳效果。通过长期实践,从项目化学习基本模式拓展出三种具有针对性的典型样式。
①基于服务的项目化学习
服务类项目化学习着眼于学生的责任担当,强调在满足被服务者需要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全面发展,成为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人,由此开发了基于服务的项目化学习样式。
图3
首先是激活,即认识情境,明确服务的对象与需要,全面激活学生学习动机;接着分析问题,建构学科知识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联系;然后做出抉择,制定服务活动的计划,明确活动方案;最重要的行动,参与实践,体验服务过程,解决相关问题;最后总结分享,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达成自我更新。
基于服务的项目化学习,“激活”是起点,指向学习的深层动机;“联系”是前提,指向学习的情境性;“选择”是准备,指向学习的真实性;“行动”是中心环节,指向学习的实践性;“反思”是核心,指向学习的深度性。
②基于探究的项目化学习
探究类项目化学习着眼于学生的问题解决,强调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发现和确定研究问题,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图4
此学习样式从真实的生活中发现感兴趣的问题,并将其转化为以知识技能为基础的研究小课题;接着提出对问题的初步看法,选择合理的研究方法,确定研究计划;实地观察、访谈、实验、调查等获取资料,深度整合形成证据;进而形成对问题深度理解的解释或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交流评价探究成果,促进反思与改进。
基于探究的项目化学习,从生活问题转化为学科问题是明确研究范畴,提出对问题的初步思考是明确研究思路,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践探索是经历研究过程,提出解决方案是物化研究成果,评价交流是促进内化提升。
③基于创作的项目化学习
创作类的项目化学习着眼于学生创新实践,强调通过动手操作将自己的创意、方案付诸现实,转化为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技术意识、工程思维以及创新意识等。
图5
此学习样式中,首先运用同理心,以人为本,进行角色体验,发现需求;然后聚焦需求,明确核心问题;接着头脑风暴,大胆创意,进行构想;有了创意,进行有操作性的作品设计,包括材料、工具、过程等;选择适合的材料和工具,融合各类知识和技巧,动手制作;最后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通过评价,反思过程,改进产品。
基于创作的项目化学习,有效融入了设计思维,由此以“设计思维”为抓手,通过跨学科的整合、工具技术的介入,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心理品质的培养。
(3)N 个操作方式
在三个典型样式下,聚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不同,开发了基于服务的“公益活动类”“生产实践类”“职业体验类”,基于探究的“场馆文化类”“研学旅行类”“生活问题类”,基于创作的“实物模型类”“电子信息类”“文案策划类” 等多种具体操作方式,以内容维度将项目化学习具体化、精细化,以达到最佳实践效果。
以上“1+3+N”项目化学习实施模式,基本模式是“母体”,覆盖了全项目的实施途径和实践过程;三种样式是“子体”,对应了具有不同育人功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N 个操作方式具体指导了不同类型的项目化学习过程,使得学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全面、规范、深入、有效地开展与实施。
(四)搭建全覆盖课程保障系统
为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学校以项目化学习的运行机制为依据,从团队、工具、资源三个方面搭建了保障系统。
(1)团队建设全互通
学校与教师真诚对话,了解需求,双向选择,成立导师团队;导师通过课堂、集会、公众号等多种公开渠道发布项目,招募学生参与,形成学习共同体;由学校集结资源成立专家资源库,作为项目顾问,为项目实施保驾护航。这样建立起教师、学生、家长、专家之间的多元多层次的研究团队,让每一个项目的实施更具有真实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2)学习工具全支持
为助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高效开展,学校为学生提供一系列学习工具,为项目化学习过程提供脚手架。包括教师开发的“项目计划书”“项目日志”等自主学习工具,为项目学习导航;运用“SMART分析法”“谏友7 步法”“SWOT 分析工具”“6W1H原则”等思维工具,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进行适应性改造,满足学生实际需要,为项目学习护航;同时打破传统课堂的时间与空间结构,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线上线下结合,融入了“问卷星”“麦克表单”“CCcalk”等技术工具,结合信息数据的使用与分析,保障项目学习提速增质。
(3)资源聚集全覆盖
时间上,1-2年级每周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纳入课表,3-6年级每周固定周五下午半天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行4.5+0.5 的课时制度,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时间。人力上,学校注重与家长、社区及行业专家等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社区配套小学的优势,与社区紧密结合,组建了“Uber 导师库”,提供师资保障。为了保障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持续的投入度,学校成立了“少年设计学院”这一驱动平台,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驱力。
项目化学习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新形式,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核心素养,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助推器,这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高度吻合。实践证明,以项目化学习的视角来对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校本化构建是一种可行的实践路径。尽管在课程的开发与延续、学段的衔接、课程结构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这种课程模式是对现有教学方式的突破性变革,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这一核心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