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的作用分析

2022-04-08孙丰珍

健康之友 2022年7期
关键词:心绞痛常规冠心病

孙丰珍

(肥城市中医医院 山东 泰安 271600)

冠心病作为一种老年常见心脏疾病,受供血不足、冠状动脉狭窄影响,因此人体易出现器质性病变[1]。心绞痛作为冠心病的常见病症类型,临床症状为胸痛、胸部不适,严重者患者将会出现恶心、寒颤及气短情况,甚至并发心力衰竭死亡[1]。本文通过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50例,采用健康教育模式方式比较具体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本次随机选取的门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86例,均于2020年1月-12月间,将其进行分组。常规组、试验组中患者各计43例。常规组治疗中病程在5个月-20年,男、女患者各计25例、18例,年龄最低值在40岁以上。中西医治疗中病程在6个月-19年,男、女患者26例、17例,年龄值最小在41岁。纳入标准:第一,患者经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排除标准:第一,精神不正常。第二,哺乳期患者。

1.2 方法

常规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含吸氧、基础护理、药物管理等。对于试验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模式小组应用。由护士长、科室主任和医师共同制成,在结合当前我院情况的同时,做好路径管理。

第一,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入院评估。通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床位安排、病区环境介绍,并由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主管医师、护士进行病史介绍,做好适当询问。在做好病情评估,依据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个体状况做好适当修改[2-3]。

第二,病房环境护理。有医学数据表明,对于患者而言温馨的病房环境有利于患者愉悦情绪的保持,并且可以帮助患者对自身紧张情绪进行放松,于患者身体康复有积极意义。因此,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时需要隔离清醒病人与昏迷病人,避免患者之间消极状态的互相影响。墙壁颜色和窗帘颜色都尽量柔和。护理人员做好病房的清洁工作,并借助有效措施提升病房空气的质量。夜晚开展护理工作时尽可能减少人为噪音,保证患者可获得良好的休息[4]。

第三,做好宣教。除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沟通后,还应对其进行诊疗技术的讲解。在此过程中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讲解健康教育模式价值及意义,以此来获得合作。通过进行健康手册的发放,并增加夜间的巡逻人员,提升整体的护理效果。通过对老年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监控,在进行患者鼓励的基础上结合病例进行患者的心理疏导,让患者理解到护理人员的温暖,以此来提升配合度。在口头宣教的基础上,要进行老年冠心病相关护理知识和治疗知识的实际指导,将其做成宣传卡片,并通过床边交流和模仿问答等形式,指导患者对自身的疾病进行了解,并进行用药指导[5-6]。

第四,对于康复过程来说,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相关医师进行沟通,在专业方案的基础上,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管控[7]。通过定期对患者服药进行监督,并进行检查结果的汇报,从而保证患者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定期开展讲座,增强患者的风险评估能力,可以请相关的专家学者进行冠心病治的普及,在针对性指导的基础上进行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的纠正,并对患者的用药进行指导,对于其出现异常或者过敏情况应停止用药,并告知患者不能自行用药。

第五,运动护理。通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讲解科学运动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并且指导患者选取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可选择的运动方式有骑自行车、打太极拳和肾经拍打等,以此来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在运动过程中应注意不能空腹运动,同时应保持固定运动量,如果在此过程中出现胸闷心慌等现象,应停止运动并进行妥善处理。

1.3 观察指标

(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的睡眠质量评分、症状评分、负性情绪、满意度等。

(2)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之后的满意率。

(3)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关于生存质量评分。

2 结果

实施前两组各指标评分经比较无差异(p>0.05),实施后试验组睡眠质量、症状、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观察睡眠质量、症状、负性情绪评分(分)

2.1 比对满意度情况

表2 常规组和试验组临床满意比例比对

试验组中非常满意23例,满意18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情况为95.35%(41/43);常规组中非常满意19例、满意14例,不满意10例,满意度情况为76.74%(33/43);卡方值=6.1982,p值=0.0127。结果表明,试验组经过护理后其在临床满意度上优于常规组患者。

2.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简表评分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质量简表评分,其中常规组中患者治疗前评分为70.35±2.46,治疗后评分为81.09±3.25。试验组患者中治疗前、后评分分别为 71.89±2.25、92.46±2.46,试验组患者明显改善(t=0.013、5.256)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

表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简表评分比较

3 讨论

冠心病发病率目前逐年上升,经国内相关资料表明科室合并冠心病逐年上升,整体发病率在20%以上[8],对于此类患者来说受手术因素影响因此危险性相对较大。经临床研究证实,除治疗、术后护理均能造成不良因素。

冠心病心绞痛属“胸痹”范畴,对于此病来说,血行迟缓、瘀滞表现为为胸痹。冠心病心绞痛受冠状动脉脂肪沉积的影响,在人体形成粥样斑块的同时容易出现缺氧、供血不足情况因此导致胸痹,并出现心痛范畴[4]。冠心病心绞痛属于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患者患病的原因是因为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减少了循环血量,造成了患者缺血甚至缺氧死亡症状,当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时候,患者具有心痛、心悸的临床症状,这种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控制和治疗,患者有可能死亡。

冠心病危险因素主要分为不变、可变因素,因此通过积极了解可变因素,提升对于该病的治疗效果。在众多可变因素中,血脂异常作为其中的一种关键部分,在通过有效防治控制患者血脂水平的同时以此来提升治疗效果。临床在西医治疗中,一般治疗原则即为基础疾病以及改善症状,然而起不到一定的治本作用[9]。

中医认为心属火,同时在气血失氧的同时,容易出现饮食、脾胃失调,并导致产生湿热。从中医学角度出发,受人体各器官、系统降低等容易出现淤阻,并易引发冠心病心绞痛。

健康教育模式相比较常规的护理来说,除摒弃机械化过程之外,整体流程相对标准。在制作过程中,在结合当前冠心病心绞痛实际情况的同时,确保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经验。对于临床路径表的过程中,责任护士还应充分发挥自己责任,时刻注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个体情况并依据其进展进行微调,在保证护理预见性的过程中,避免出现疏漏[6]。除此之外责任护士在此过程中,应清楚认知执行时间、护理过程,以此来拉近护患关系。在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经比较,采用此种模式并发症较少。研究组非常满意、满意人数多于参照组(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质量简表评分,其中参照组中患者治疗前评分为70.35±2.46,治疗后评分为81.09±3.25。研究组患者中治疗前、后评分分别为 71.89±2.25、92.46±2.46,研究组患者明显改善(t=0.013、5.256)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综上所述,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模式,临床护理小组能够有效增加护理效率、改善护患关系、执行临床路径,因此采用此种模式效果较优。

猜你喜欢

心绞痛常规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常规之外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心绞痛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别受限于常规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