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2-04-08关桂英

健康之友 2022年7期
关键词:基因芯片分子生物学病原

关桂英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 山东 聊城 252400)

当下,随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生物科学技术得到大力发展,使得人们对微生物世界的认知程度不断加深,也逐渐了解到人体健康与微生物间的联系,从而致使临床医学对微生物检验工作越发重视。当前,微生物检验应用越发广泛,其在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病原微生物可是引发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原因,快速、精准的检验出病原微生物可对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持。近些年,随分子生物学技术得越发成熟,使得病原微生物检验技术得到长足发展,病原微生物检验的效用也得以充分彰显[1]。本次研究对病原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效果做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本院接受病原微生物检验的患者76例(2020年2月—2021年2月),通过抽签方式均分患者,对照组、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1:17,年龄范围23-57(38.72±2.84)岁。观察组男女比例22:16,年龄范围24-56(39.03±3.15)岁。两组一般资料基本相同(P>0.05),可比较。本次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知情并自愿配合本次研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2)无沟通障碍。

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精神疾病者;(2)语言功能障碍者;(3)缺乏完整临床资料者;(4)依从性低者;(5)拒绝配合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运用逆转录PCR检验与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检验,方法如下:将样本肝素取出、抗凝,分离出样本中的核细胞,制备RNA,使用TRIzo1一步法对总RNA进行提取,对abL基因纯化并将其克隆至PUCm-载体内。重组质粒转化后,依次开展筛选-扩增-提取-鉴定-纯化-检测-鉴定等环节,对重组质粒展开定量,依据阿伏伽德罗常数与分子量转化为分子拷贝数。稀释10倍109copy/L,用其制定阳性模板,随后将其放于温度为-20℃左右的冰箱内储存备用,使用TaqMan探针于在QR-pcr仪上展开检测。

能量循环条件:①预变形条件:95℃下15min;②変形条件:96℃下30s;③退火条件:52℃下1min,连续循环15次;④延伸条件:72℃下1min。随后依据临床样本检验试剂需求展开第二、三循环以及最后延伸,结束后,将其于4℃条件下储存50min。

1.3 观察指标

(1)记录比较两组病原微生物阳性检验情况。

(2)向两组患者分发本院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病原微生物检验满意情况,问卷满分100分,95分以上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一般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例)+一般满意(例)}/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4.0,计数资料表示方式为数(n)和率(%),组间比较利用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病原微生物阳性检验率

观察组病原微生物阳性检验率(76.32%)明显高于对照组(52.63%)(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原微生物阳性检验率比较[n(%)]

2.2 比较两组患者病原微生物检验满意率

观察组病原微生物检验满意率(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81.58%)(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病原微生物检验满意率比较[n(%)]

3 讨论

从严格意义上而言,分子生物学技术是基础性技术学科的一种,该学科主要研究内容为核糖核与脱氧核糖核酸,并且该学科还更深层次对生物大分子核酸以及相关表达物蛋白质的功能、结构及关系等展开探究,从微生物检验层面而言,是,分子生物学技术是新型检验方式的一种,使用此技术可进一步扩大微生物检验范围,并且可以有效提升微生物检验的精确性。

近年来,经大量研究、实践证实,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微生物检验发挥良好效果,在医学领域中备受关注。当前,我国生命医学技术得到长足发展,而生物学技术就是其发展以及进步的关键技术。当前,临床检验对生物科学技术应用越发广泛,并在应用、发展中产生一门全新学科—分子微生物学[2]。随分子微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使得人们对微生物的认知程度不断加深,其逐渐由以往研究微生物外部结构向研究微生物内部基因结构方向发展,随之微生物检验也从以往的生化免疫检验逐渐向基因水平发展。当前,临床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已广泛对分子生物学技术予以应用,充分改善了以往病原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大大提升检验工作的精准性,并且还是检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3]。当前,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类型,分别为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结合、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以及生物传感器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指于同一聚合酶链反应体系下,将多对特异性引物融入其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相同模板不同区域或多个DNA模板将目的DNA片段予以扩增。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使得临床病原菌检验也不断朝向高度自动化、便捷化方向发展,在自动化仪器大力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础上,在生物芯片技术中添加病原菌诊断、鉴定等方面,从而使临床病原菌检验工作得以有效优化,进而实现病原微生物检验工作高效、高质、经济达到统一。通过多学科的融合、交叉,检验技术越发丰富,特别随生命科学的进步,使得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得到充分发展,该技术的应用也变得越发多元。在此环境背景下,以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为基础,出现大量相关衍生技术,如多重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等,此类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工作得到广泛运用[4]。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包含的领域较多,此技术与众多学科相交叉,基因芯片技术的出现及应用为医学发展带来全新的方向与契机。目前,给予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基因组计划得以有效推进,基因芯片技术学科交叉性较强、综合性较高,此技术也被称为生物芯片技术与DNA芯片技术,在研究、发展此技术时,需不断结合多种科学技术研究,从而推动其发展。从当前实际应用角度而言,此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发展出重要作用[5]。当前,生物传感器技术被应用于多个领域中,如生物工程、海洋探测、医疗诊断、宇宙开发、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近几年,随医疗诊断对生物传感器技术应用程度的加深,此技术本身具备的高、精、尖特性使病原微生物检验得到长足发展[7]。

综上所述,在病原微生物检验期间,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效果理想,可有效提升病原微生物阳性检出率,增加精准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基因芯片分子生物学病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22年活动计划表
SPOC混合教学模式下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出生时即可预判发育潜力 基因芯片精准筛选肉牛良种
基因芯片技术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浅谈如何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基因芯片快速检验细菌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