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剑川民间玩具的类型与文化特征

2022-04-08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00

关键词:竹木剑川泥塑

胡 蓉(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视觉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陈 剑(苏州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31)

周月琴(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邵阳 422099)

剑川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是大理白族自治州最主要的白族聚居区域之一。剑川历史文化悠久,民间艺术资源丰富,尤以扎染、木雕等为代表,兼之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段的地理位置,是滇西北的重要门户,也是西南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当地民族传统与内地文化的长期交融,推动了剑川民间玩具的发展。在剑川县沙溪古镇、金华镇等地,特别是甸南镇特有的“娃娃街”集市,集中了大量民间生产的各式玩具。剑川民间玩具造型简洁、色彩明艳,通过形体与色彩的巧妙组合,呈现出多种形态,是民间造物智慧的独特展示,体现了当地特有的民族民间文化内涵。

一、剑川民间玩具的类型

剑川民间玩具材质多元、形式多样。按照文化属性的区别,可以分为内地输入型玩具和白族原生型玩具;按制作材料可以分为泥塑玩具、纸玩具和竹木玩具;按把玩过程中所呈现的状态,又可分为静态玩具和动态玩具。

静态玩具指的是在使用和把玩过程中只呈现出一种形态的玩具,剑川民间玩具中的泥塑、纸面具、木制兵器等即属此类。作为民间传统玩具立体造型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泥塑玩具在我国的陕西凤翔、江苏无锡、河南淮阳等地均有生产。与之相较而言,剑川泥塑玩具在题材和造型上都有所不同,是在泥土制成的素胎表面进行彩绘而成,有的还需要进行低温烧制形成陶塑。主要题材有鸡、马、骆驼、羊、鸟、猴、人、人骑马等,又可分为吹哨类和把玩类。吹哨类玩具主要是鸟禽类泥塑,哨孔一般在尾部留出(图1);把玩类玩具主要有马、人骑马等。泥塑玩具制作时一般由模具压制,干后着色而成。吹哨的便趁未干时在玩具里通两孔,部分吹哨玩具还会在背部上方留小孔用于穿绳携挂。纸面具是一种纸质玩具,多在“胎模上贴上多层纸或湿纸浆晾干,以脱胎方法脱出面具形厚坯,再向厚坯上画脸谱”而成。剑川纸面具的制作也是如此,面具主要有猴子、猪八戒、武士等形象,并有多种大小形制,以适应不同人群使用(图2)。

图1 彩绘泥塑鸟禽吹哨玩具

图2 琳琅满目的剑川民间玩具

动态玩具是指可以通过简单的控制使玩具呈现出不同的动作变化的玩具。剑川民间玩具中的动态玩具多以竹木制作,竹木玩具的材料取自山林,环保耐用,有许多其他材料不可取代的优点,是我国民间玩具的主要类型。从现有玩具形态来看,剑川民间竹木玩具是在保留内地输入型玩具品种的基础上,又结合剑川当地民族特色新增了部分品种,有猴子翻杠、点水鸟、鸡啄米、松鼠爬树、手拉车、滚轮仿水碓、拨浪鼓等,种类丰富、造型各异、形态多元,是最受儿童青睐的玩具品种。剑川竹木玩具的主要材料是竹篾、木条、钢丝、绳索等,一般是先将各部件斫削、雕刻、塑形、着色,再拼装组合而成。鸡啄米通过篾弓控制,使得左右两只鸡轮流呈现出“低头”与“抬头”的动作,仿若小鸡啄米一般(图3);松鼠爬树用钢丝将木头组件连接起来,本身是四肢向前,身体向后,欲往前跳出去,用手一甩它的动态便转变为四肢向后,身体向前的姿态(图4),两者均为结构较为简单的动态玩具。猴子翻杠中的猴子四肢、身体均由铁丝连接,在运动过程中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两根木杆的中间偏下的位置由小竹竿连接固定,木杆顶端的侧面各开两个小孔,猴子双臂顶端侧面也各有小孔,将细绳两端穿过其中一根木杆的两个小孔,再将细绳交叉,依次穿过猴子双臂的小孔,中间还夹一截稍短的空心竹筒,使猴子悬挂在两根木杆的中间位置,可以呈现出坐、立、翻跟斗等多种动作(图5)。点水鸟的鸟头、鸟尾两部分与鸟身连接的部位各有两小孔,鸟身中间开一方形孔,将竹篾弯成弓形,一端插入小孔,另一段缠上来自鸟头、鸟尾之间的连接线,通过收竹弓使其产生向下点水的动作,放松则由竹弓的弹力复原抬头的姿势(图6)。猴子翻杠、点水鸟通过钢丝将竹木部件连接起来,再通过竹子与绳索的张力设置机关去控制其运动轨迹,是较为复杂的动态玩具。

图3 竹木玩具鸡啄米

图4 竹木玩具松鼠爬树

图5 竹木玩具猴子翻杠结构图

图6 竹木玩具点水鸟及其结构图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静态玩具、动态玩具在内的剑川民间玩具,表层均以彩绘或点缀,施加红、黄、绿、蓝等斑斓色彩(图7)。民间玩具采用原色或者强烈的对比色,通过鲜艳的颜色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剑川民间玩具的色彩搭配以红、黄两种颜色所占比重最多,再衬以绿、蓝、黑等颜色,符合儿童色彩心理学的一般特征。另一方面,剑川民间玩具还通过发出声音刺激听觉,从而引起儿童对外界环境的兴趣。颜色鲜艳的点水鸟在上下摇摆的过程中,利用摩擦发声的原理,当操控竹篾使得头部与尾巴上下摆动的时候,小孔周围的木头与铁钉相互摩擦产生振动,发出类似于鸟叫的声音,对儿童的视、听都能起到一定的刺激。泥哨是在泥坯制作成型后再打上两个哨孔,两孔一竖一横相通,大约呈100 度至120 度的夹角,当嘴对准上面的哨孔吹气时,由于气流在孔内流动冲撞而发出声音。这种玩具所发出的声音分贝较小,且有较为明确的辨析度,对于儿童来说,既不会伤到他们的耳膜,又能引发他们对外界的兴趣,体现了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开启心智、促进发育的作用。

图7 色彩斑斓的彩绘泥塑猴

二、玩具品种与独具特色的民俗标识

剑川民间玩具在与内地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保留至今的猴子翻杠在内地汉族地区亦多有遗存,是早年随着商旅队伍传布到西南地区的玩具品种。而与猴子翻杠的制作原理相同的点水鸟,则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剑川当地常见的鸟喝水的动态制作而成,体现了剑川民间艺人对外来品种的学习、模仿和改造,并在基础上结合白族原生信仰习俗,诞生了大量具有当地特色的玩具品种。

白族素有万物有灵的原始崇拜,形成的白族原始宗教组织“朵兮薄”教,在漫长的前南诏时代占据统治地位。剑川白族涉及到祖先崇拜的节日较多,春节、清明节,有的宗族视农历十月初十为“十朝节”,均需上坟扫墓祭祀祖宗,农历七月十四中元节要给祖先烧寄冥衣冥钱,尤以春节期间甸南镇特有的“娃娃街”为代表。根据当地传统,每年正月初二至初四,当地群众给祖先上坟、墓碑贴春联,迎请祖先回家团圆,正月初五在家举办离别祭礼,当天下午还要在甸南镇集市的甸尾街与祖先再次分别,因此甸尾街又名“阴阳街”。传说由于离别之际的难舍难分与春节集市的气氛不合,加之无主孤魂也来此地惹是生非,玉帝便下令所有人戴假面具,一则免除离别之苦,另一方面还能借助儿童的充沛“阳气”凭玩具兵器与恶鬼斗争。长此以往,逐渐聚集越来越多的玩具摊铺,“阴阳街”亦更名为“娃娃街”,并形成戴面具赶集的独特民俗。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诞生的纸面具,从大到小各种型号齐全,适合大人、小孩佩戴,形象则多种多样,既有灵活多动的孙悟空、憨厚的猪八戒,也有表现英勇战斗的武士、传统信仰的笑面和尚。清代文人王光宇《花脸壳(纸面具)》曰:“只为婴儿保出珠,狞狰花脸纸频糊;遮真面目防神鬼,理数殊知不可诬”,记载的是我国南方民间祭灶时小孩所戴的纸面具,其作用是“防神鬼”,而剑川儿童佩戴纸面具则还有与孤魂野鬼作斗的意味。纸面具的制作,需要先用木头刻好模型,然后在模上糊纸多层,干后揭取上色,最后再穿上眼洞即可。剑川民间纸面具制成后十分硬挺,不会轻易变形,佩戴之后神态可掬,令人忍俊不禁,还能够有效烘托欢乐的节日气氛,也成为具有标识性的白族传统节日用品。

三、玩具题材与崇祖寄情的民族文化

民间玩具多从身边的日常事物转变而来,所见题材亦多为常见的用具和动植物,并以所在地生产的材料制作而成。剑川民间玩具的题材丰富,有公鸡、鸟、马、猴、羊、骆驼、儿童等形象,都是日常所见,并非制作者的凭空想象。泥塑中的公鸡、鸟、马、猴、儿童等题材流传已久,公鸡昂首挺胸、站马的敦厚、猴子的狡黠……都十分形象,是民间艺人多次近距离观察物象形态的结果。相较而言,羊、骆驼等题材后出,是由于与外界的交流互通出现在日常生活的,民间艺人将新物种也纳入到自己的泥塑中来,增添了泥塑玩具的种类,展现民俗生活在文化交流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动态调整。

剑川民间玩具中,鸡的形象和题材屡屡出现,与白族的金鸡崇拜有着密切的关联。大理白族自治州有鸡足山,崇圣寺三塔塔顶有金鸡,当地还有多个以“鸡”为名的村寨。“作为白族古代文化的标志——‘金鸡’在现代白族人的日常生活中更是被赋予了有民族特色的丰富文化内涵”,在日常生活、婚嫁丧葬、祭祀祈福中,都会有“大公鸡”的出现,并被当成一种吉祥的象征,多为代表吉祥美好的意愿,希望能为自己带来美好生活。公鸡的形象在儿童玩具泥哨中出现尤多,大都以正黄色为主,搭配以红、蓝、绿几种颜色作为点缀,颜色鲜艳,昂首挺胸,公鸡的英勇、顽强,于此间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图8)。

图8 彩绘泥塑鸡

剑川民间玩具的另一主要题材是马,既有站立的马,也有人骑马的造型,骑马人多头戴帽子、身披斗篷,似乎正在行旅途中(图9)。剑川县地处西南边陲,自唐代开始便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往来滇藏、东南亚地区的茶、盐、马匹、皮货等物资在此地交易或转运,形成了独具西南民族文化特色的“马帮文化”。有一首记录大理白族商人的《河赕贾客谣》言道:“冬时欲归来,高黎共上雪。秋夏欲归来,无那穹赕热。春时欲归来,平中络赂绝。”反映了中古时期以来,剑川在交通史上的重要地位。由于马帮文化的兴起以及剑川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剑川马匹多役于征战,以及高原、山区的通商运输,是中国历史优良马种“滇马”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剑川人民的生活与马息息相关,既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养马业于此地一度兴盛。剑川当地以“马”为名的地名颇多,马厂东山、马鞍山、马耳山、马龙峰等不胜枚举,可见马在当地传统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图9 彩绘泥塑人与马

四、制作技艺与表达的美善相偕

剑川民间玩具制作材料均取自本地生长的自然资源,制作手法因材施艺。泥塑玩具造型小巧可爱,竹木玩具组合灵活精巧,玩具表面施以鲜艳的色彩,与其互动之间偶有机巧的发生,还可以通过简单的操控使其形态或者动作发生改变。谐调与适度是探讨中国传统造物的经典命题,孔子提出“文质彬彬”“尽善尽美”,荀子认为“美善相乐”,认为产品的审美与功能应该和谐发展,具有谐调与适度的普世价值。剑川民间玩具造型朴实、色彩鲜艳,在造型、装饰艺术表达的同时,蕴含着朴素的科学价值,正是对这一经典命题的积极回应。

民间玩具是在生活水平提到到一定程度之后,为了提高人们的精神愉悦程度而出现的一种用具,然而每个不同的个体却又有对玩具的需求。剑川民间玩具艺人用朴实的材料塑造各种动物,使其呈现出鲜艳的颜色、发出悦耳的声响,足以引起儿童的共鸣。玩具最大的功能便是“让孩子玩得快乐,玩得有意义,从中取得知识,增长生活的能力”,进而完成儿童思维的启迪。从色彩鲜艳的静态玩具,到发出声响的玩具,再到有互动交流的动态玩具,剑川民间玩具的不同类型,面向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具有较为鲜明的区分度,也与不同年龄阶段需要在视觉、听觉、动手协调等能力的培养相协调,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是能有效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辅助用具,因此在当地得以普及盛行,并流传至今依旧保留有强大的生命力。点水鸟的动态设计,与杠杆原理和重心理论息息相关,都是运用物体运动的惯性与重力的作用,使得其朝预定的轨迹运行。当竹弓插入鸟身小孔,细绳绷直时,竹弓的张力分别通过细绳作用于两端,产生拉力F1 和F2,与鸟头、鸟尾作用在支点上的G1、G2 两个重力分别形成杠杆,左右两个杠杆形成的力矩使鸟头和鸟尾围绕支点O 向上旋转,根据杠杆原理物理表达式G1×L1=F1×L2,G2×L3=F2×L4,两个杠杆形成的力矩相等,即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便停止动作,处于静止 状 态(图10)。当用手握紧竹弓,张力消失,杠杆的平衡遭到破坏,拉力F1 和F2 消失,鸟头和鸟尾分别只受到重力G1和G2,出于重力的惯性作用围绕支点O 分别向下运动,直至被鸟身挡住,不能再动作为止(图11)。

图10 竹木玩具点水鸟“抬头”受力分析

图11 竹木玩具点水鸟“低头”动态及受力分析

造型和色彩使玩具具备了“美”的特征,玩具的使用性则是其“善”的体现。除了表面可感的视觉、听觉特征,剑川民间玩具在科学技术的运用,尤其体现在具有互动性的动态玩具设计与制作工艺上独具匠心。竹木玩具中的力学原理也反映了传统的科技造物思想。每一个可活动的玩具并非是艺人随手捏来,而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去制作的。民间把玩观赏玩具的造型和色彩装饰充分考虑到了儿童的偏好,侧重感性的表达,活动的竹木玩具并不完全是感性思维,其操作系统的设计体现了理性思维特征。制作玩具的民间艺人或许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通过观摩与实践,摸索总结经验,在经过计算和分析后熟练掌握了整个流程,制作出来的玩具反映出感性与理性两种思维的融合。猴子翻杠、点水鸟均是由几根竹篾、木杆、细绳、铁丝等寻常材料,巧妙的组合在一起制作而成,民间艺人本身对这种力学原理产生主动意识,但是他们运用技巧实现“猴子”的翻跟斗、“鸟”的抬头摆尾等动作,说明民间玩具在制作过程中蕴含着朴素的技术信息,体现了科技文化在民间玩具制作工艺中的运用。

结语

剑川民间玩具材料多样、形制多元,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动态,增添了儿童玩具的使用乐趣,深藏于玩具之间的设计智慧,体现了民间艺人朴素的装饰观念和科技水平。玩具中体现的金鸡崇拜,既是当地民众对图腾的信仰敬畏,又展现出对孩童受到金鸡庇佑、健康成长的希冀。马的多元形象,反映了马与当地人民深厚的感情,也是对马帮文化的记录和怀念。正是在众多以鸡、马为题材的玩具文化氤氲下,剑川民间玩具装饰和机巧设计美善相偕并进,传统文化在当地才能传承至今。剑川民间玩具在启迪一代代白族儿童智慧的同时,还见证了长期以来民族文化的积淀和交融发展。

猜你喜欢

竹木剑川泥塑
泥塑玩具
多彩泥塑
泥塑师
民间美术——泥塑
千年繁华后的平淡剑川弥井村
浅析健康化设计理念之下的竹木家居设计之美
剑川娃
浙江九川竹木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全竹办公系列定制家具
故园
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