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对儿童体育的再认识

2022-04-08张首文

教育·校长参考 2022年1期
关键词:双减挑战运动

张首文

日益加剧的“教育内卷”,让家长过于焦虑,竞争压力的传导让很多孩子成为“鸡娃”,太多孩子不是在英语、思维等各种培训班里奋战,就是奔波在去培训班的路上。孩子们花大量时间超前学习学科知识,而成长中必要的体育等素养却得不到重视和培养,“小胖墩”多了,“小眼镜”多了。

为了加强儿童的体育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重要政策。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健康第一”原则,要帮助每个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无疑给上述不正常的现象踩了急刹车,目的是希望教育回到健康正确的轨道上,同时推动“双增”,增加孩子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等活动的时间和机会,让孩子各方面得到均衡发展,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素质。

以“双减”带动“双增”,儿童体育迅速成了社会讨论的焦点。面对被严重忽视和边缘化的体育,我们应怎样重新认识儿童体育?该如何正确开展?儿童体育会有怎样的积极变化呢?

需要聚焦儿童发展的核心素养,“以体育人”。 当今的儿童体育不仅要发展儿童身体素质,更要重视儿童身心发展特征、运动规律以及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儿童发展的核心素养主要指儿童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儿童体育需要聚焦儿童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实现“以体育人”。

應用游戏化策略,助推儿童科学体育运动。儿童不爱上体育课,究其根源是没有把握儿童年龄特征,没有选用适宜的策略方法。只有孩子对体育有了兴趣,才有行动将体育运动坚持下去,把一时的兴趣逐步转化为稳定的体育锻炼习惯,才愿意主动参与体育,享受运动的乐趣。

巧设情境,激发儿童参与热情。儿童的游戏总是在假想的情景中进行。比如,学习篮球运动中的“侧滑步”动作时,把它描述为“螃蟹走”能够让儿童愉快地学习与练习。但是,并不等于所有的情境都是适宜的,只有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年龄特点的情境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

善用竞争,满足儿童发展诉求。竞赛虽然是多数儿童比较喜欢的一种运动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儿童都喜欢竞争。根据儿童性格特点,有选择性、针对性地使用竞赛方法尤为重要。不同性格儿童的竞赛方式也应有所差异。

常用挑战诱发儿童运动进取心。不同年龄段儿童都喜欢挑战性游戏。不仅有动作完成度的挑战,也有动作完成的次数、时间、距离、重量等的挑战。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通过挑战智力、挑战情绪等方式,让儿童在挑战中提升唤醒水平,满足情感需求。

可以让儿童拥有健康的体魄,塑造健全人格。蔡元培曾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育人思想,儿童体育不仅仅是一种身体的运动教育,还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教育手段、一种精神载体,更是培养儿童健康体魄、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335A77C9-C0DD-45C5-936F-EC0409F51462

猜你喜欢

双减挑战运动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