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 深耕诗词创作
2022-04-08周并
周并
【摘 要】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对学生来说,诗词属于难点和重点,学习上存在很大的难度。而在诗词的学习中,为了提升学生的诗词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对诗词的创作来增加学生对诗词的感悟,促使学生通过丰富的创作实践,逐渐掌握诗词的写作要领。
【关键词】小学教学 近体诗 创作教学
近体诗也被称为今体诗,属于初唐之后形成的诗歌体裁之一,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对于句数、字数都有严格的要求。近体诗在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也有很大的助力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唐诗宋词占据的比例较重,其中近体诗是重要的部分。但对于学生来说,近体诗创作的教学难度较大,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有效的策略,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引导学生敢于尝试、大胆创作。
一、掌握格律、熟悉章法,打好创作基础
近体诗的诗词格律要求严格,但小学生通常缺乏这方面的常识。对此,我校编写了专门的校本课程,安排专职教师有计划地教给学生诗词格律常识。低年级学生以学校“诗文诵读考段手册”为蓝本,重在背诵积累经典诗文;中年级学生选择“声律启蒙”作为教材,开始学习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高年级学生参考王力的《诗词格律》,慢慢尝试创作。
(一)学习基本规律
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述近体诗的概念、类别和特点,其中重点说明五言和七言绝句、律诗的平仄格式和押韵的规律,要求学生在创作中不出现出律、出韵、失对、失粘等问题。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让学生熟读、熟记格律严谨的作品,达到熟练掌握格律的目的。
(二)解决难点问题
在律诗的创作中,对仗是难点。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多加训练学生的对句能力,从一字对到七字对,循序渐进地练习,让学生对字句的词性、结构等基本常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合格的律诗。
(三)适当降低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来说,要合理控制近体诗创作教学的难度,例如,在近体诗创作初期,要允许他们出现“孤平”“孤仄”等常见问题。特别是入声字的运用,通过学习古人的诗词,让学生先有一定的了解,不断地积累,再慢慢学会识别和运用。
(四)提供名作模板
教师可提供格律规整且学生熟悉的古诗供学生记忆及模仿,辅助他们记住并掌握近体诗的基本章法。近体诗的结构尤为重要,虽然“起、承、转、合”看起来简单,但创作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分析古人的名作,并强调转折和结尾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掌握近体诗的章法结构。
二、酝酿诗意、触发灵感,激活创作欲望
学生创作诗词会比写作文时更畏难。写什么?怎么写?灵感是关键。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想方设法将学生带入诗词创作的氛围中。
(一)情境渲染
教学氛围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好奇心强,很容易受他人影响,所以借助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要想有效发挥创作情境对近体诗创作教学的作用,推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朗读或吟诵古人的名作,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酝酿、想象,渲染诗意的氛围,促使学生提升情感体验。例如,宋响同学的“秋收”:桂香飘满天,四野看新鲜。树树皆收获,林中哪有闲。刘暄妍同学的“保护环境宣言”:天边日一轮,绿草喜茵茵。物阜民欢喜,风来涤俗尘。陈莎莎同学的“赏烟花”:秋去冬来送旧年,欣欣万户炮声喧。斑斓绚丽人如织,呼啸花开入眼帘。以上诗作,都是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了相关的情境,学生即兴完成的作品。虽然在诗的內涵和意境上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立意、选材都不错,学生掌握了五言和七言绝句的格律,对创作绝句的章法也有一定的认识,只要能加强对古典诗词的阅读理解,多揣摩古人的创作方法,之后能写出更好的作品。
(二)思路引导
在组织学生学习近体诗的创作之前,为了了解学生对近体诗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对同一个主题进行创作的任务,或以描写人物为主,或以传统节日为主,或以描写四季景物为主,或以抒发情感为主,等等。例如,何沐锦同学的“端午祭屈原”:祭奠灵均诵国殇,龙舟疾速欲飞翔。粽香扑鼻炊烟袅,敲鼓鸣锣意味长。钱玉靓同学的“缅怀抗日烈士”:炮火连天日寇侵,十四年生死泪沾襟。保家卫国同驱贼,思念长怀直到今。陈冠荣同学的“游橘子洲头”:小舟浮水上,绿树矗其间。红日当空照, 抒怀可问天。这几首诗都是教师结合相关节日布置的作业,不管是写人还是叙事,学生都能紧扣主题,诗作格律严谨,平实清新。
(三)适时鼓励
只要学生敢于动笔,只要学生写完整了一首诗,就是好的开始。当教师看到学生写了一句完整诗句或者一个好词的时候,都可以及时表扬,以增强学生创作的自信心。等学生完成之后,教师收上来进行查看。很多学生不免出现出律、失对、失粘和文辞不通、表意不明等初学者常见的问题,教师对每首作品都进行评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写上修改意见,发回学生修改。但是在修改之前,教师可利用课堂时间,将部分符合近体诗标准的作品展示出来,予以鼓励。例如,李世赢同学的的“赠袁隆平爷爷”:征途九十守田间,万苦千辛两鬓斑。携手同圆禾下梦,长留德泽满青山。赵欣婷同学的“乡下赏春”:两岸杨轻拂,枝头鸟唱歌。青藤常绕户,竹石护前坡。张傲南同学的“雨景”:珍珠抖落青盘上,笼树溪烟路欲迷。雾里霜间人不见,一山清脆听鹃啼。以上都是学生第一次创作的作品,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及时肯定,学生按指导意见多次修改后终于成形。不管是写人、写景,还是叙事议论,都符合格律的要求,主题明确,诗意盎然。
三、咬文嚼字、反复推敲,完善创作成果
有了近体诗格律和章法的知识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出符合要求的近体诗,确保诗作的格律正确。在保证内容完整的前提下,让学生学会通过“炼字锻句”来丰富内涵,提升诗格。
(一)集思广益
通过朗诵或者吟诵的方法,进一步进行修改,使诗作更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特别是那些“有句无篇”和“结构散乱”的作品,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深入加工,不断完善。在练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会修改或者难以决断的内容,鼓励学生互相讨论、群策群力,主动去寻找新的资料,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写出有自己思想特色的作品。例如,陈思危同学这样写道:“昔日屈子汨罗江,如今午日思念长。艾叶菖蒲挂门上,雄黄美酒粽飘香。”教师要求大家讨论,发表见解,郭楚宁马上说:“我想改一个词,‘昔日能不能改为‘往昔?”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两个词意思差不多。谢佳卓同学站起来说:“我认为可以改为‘行吟,更能将当时的场景再现。” 经过智慧众筹,定稿为:
重午
(陈思危)
行吟屈子汨罗江,如今午日思念长。
艾叶菖蒲门上挂,雄黄美酒粽飘香。
有学生评价:我们仿佛看到屈原在汨罗江畔边行走边吟唱,怀着对楚国的忠诚与热爱含恨投江,非常恰当!
(二)因材施教
因为个体天赋问题,不断的练习活动凸显出一部分对于声律、平仄特别有天赋的学生。教师要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例如,晏楠欣同学平时积累了很大的阅读量,诗化语言的能力很强。他不但善于绝句还能填小令,于是教师鼓励他进行律诗的创作,看他写的“雨”:空中红影暗,一霎雨风狂。天怒乌云盖,潮来碧水凉。骤停生静气,缓散涌浮香。七彩虹升起,金阳万缕光。这首五言律诗通过几次修改最终定稿,描写了夏雨骤来,倏然而去,其间变化气象万千。该诗层次分明,颔联、颈联对仗工稳,出自六年级学生之手,得到很多诗词专家的好评。
(三)以评促改
作品上交给教师进行评析,教师评出最佳作品之后,可以将其直接展示出来,同时配合音乐进行朗诵,让学生进行品评和鉴赏,以便进行最后的打磨。要求形式上符合近体诗的格律,做到声律节奏美;遣词造句文通字顺,做到文辞雅驯美;意境雄浑隽永,做到意境含蓄美。例如,胡雅珊同学的“梅花”:身披白甲美如仙,不惧寒冬风里眠。满树冰凌霜雪舞,一身傲骨惹人怜。描写细致入微,诗味浓郁。唐超同学的“秋收”:河里蟹初肥,残阳大雁飞。枝头瓜果熟,老圃荷锄归。四句四景,猶如四条画屏合为一幅秋景图。刘静闲同学的“垂钓”:老翁独赏江边景,竹节弯弯一线钩。水里鱼儿知动静,摇头摆尾早开溜。老翁之意不在鱼而在景,垂钓并不专注,难免有些动静,故鱼儿溜掉了。小作者观察细致,描绘生动,几笔勾画出一幅老者休闲垂钓图。
以上这些诗都是通过反复修改、不断完善,最后定稿的成功之作。很多学生一直认为写诗是文豪、历史名人的事情,不相信自己可以写出来。所以每次新作出炉时,总有学生非常激动地说:“真没想过我也能写出诗来。”作为教师,不能低估学生对诗词的感知能力,只要在学生创作实践中多给予鼓励和指导,小学生也能创作出格律精严、内涵丰富、意境高远的近体诗。
总之,学生对于近体诗创作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升的过程。学习和创作近体诗,不仅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提高创作的积极性,提升文学素养,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这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及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丰莎.学以致用以写促学——教学生创作近体诗的一点尝试[J].语文教学通讯,2020(10).
[2]傅满义.近体诗的格律问题与理据分析[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8(4).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资助课题“小学生近体诗创作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XJK18BJC04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