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模式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的研究

2022-04-08许迪恒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兴趣教学信息技术

许迪恒

【摘要】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浪潮中,在教育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高中物理教学必须要与时俱进,与信息技术整合相融。

【关键词】信息技术;兴趣教学;驾驭能力;点拨疏导

高中物理在各个科目中难度较大,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学生之所以认为高中物理难,是由于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对物理现象的观察不细致、对物理过程的建立不全面、对物理情景的想象不到位等因素造成的。现实生活中,一方面,成绩一般的学生认为物理这门学科很难学,但另一方面,又抵挡不了高考的热门专业,而不得不选择报考物理这条道路。学生这样选考,自然就加大了物理教师的辛劳。怎样才能让这部分学生学好物理呢?是高中物理教师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高中物理教师每年都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聆听各方专家的讲座,公说公的道理好,婆说婆的方法优,但我们是不能全盘照搬的啊!原因是校情师情生情俱不相同,我们只能是取长补短吸其精华。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要教好高中物理,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

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兴趣教学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授业无趣,必不乐学!物理定律、定理、概念一般都比较抽象,概括性强。如果老师站在讲台上照本宣科,老调重弹,学生必会感到枯燥无味。如果我们教师在授课时,能够给学生创造出愉悦的氛围,课中的内容触发到学生心中的需要,学生就会表现出高昂的兴趣,就会很专注地听讲,就会聚精会神地跟着教师的思绪穿梭。

例如,我上到“参考系”这个内容时,我经常脱口而唱:“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村口……”接着又朗诵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里,我利用信息技术增加一些情景动画,让诗画相融,让见者仿佛身临其境,瞬间,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我激发出来了,下面的课就好上多了。

又如,我在教《牛顿第三定律》时,有位学生突然举手提问:“既然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为什么我打您,您感到痛,我又不觉得痛”?我说:“真的吗?那你现在就来打我吧!”同学们的目光都向我投来了。我接着说:“不过,你要用你的鼻子来撞我的膝盖”!我话音刚下,全班哄堂大笑,学生的好奇心被我调动起来了。那是为什么呢?我引导学生加以讨论,学生热情高涨,纷纷举手发言,但都找不出准确的答案。我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加以分析,学生就一目了然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力的大小虽然是相同的,但力的作用效果却是不同的,人体各个部位的痛觉神经和受伤程度也是不同的。又有学生提问:“既然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为什么拔河比赛又能分出输赢呢?”我不直接回答,我让他们先用隔离法画受力分析图,然后再演示我制作的Flash动画加以启发,接着我问:“如果我们班要参加拔河比赛,我们派出哪些同学最好?”他们都说派出有力的大个子好。我又问:“穿鞋有没有讲究?地面有没有影响?”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又被我调动起来了。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与思考,并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最后让学生悟出的道理是:原来,拔河比赛的输赢是由脚下摩擦力赋予的!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一节课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驾驭能力的高低首先要表现在教师的言语上。要让学生听进你的话,你的言语就要有“激情”,就要有“幽默感”,就要“言为心声”。有“激情”的言语才会有吸引力、才会有震撼力。有“幽默感”的言语才会引发注意、激发兴趣;才会开启心智、活跃思维。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高中物理课堂,课堂图文相生、声情并茂,会让你的言语更有激情,活力四射。驾驭能力的高低更表现在教师的行动上。物理是一门抽象的实验学科,有时光靠教师的说教,学生掌握的效果并不显著,教师的行动表现往往能让学生刻骨铭心。

例如,有一次,当我在教气体分子运动规律时,发现有人把早餐拿回教室里吃,便风趣地提问:“请大家注意观察,现在是谁在做实验了?”很快同学们均闻出是粉皮拌酱油的气味。接着我又说:“这位同学的分子扩散实验做得很成功啊!不过,他的演示实验,是应该在饭堂里开展的。”学生都笑了。但是,分子到底是怎样运动的呢?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光靠语言表达很难有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了课前制作的分子运动动画,学生一看就一目了然了。

教師课堂教学驾驭能力还表现在教学方式上。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把知识单向灌输给学生就好了,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这就需要教师的驾驭能力来引领。

例如,我在讲授《人造卫星和宇宙速度》时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在高山上抛石头,要满足什么条件,石头才不掉回地面?瞬间,班里像炸开了花,有的说,像火箭发射一样,把石头竖直上抛,抛出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就越高,达到一定的高度,石头就不再掉回来了;有的反对说,不行,火箭上升时是加速,而石头上升时是减速,当石头速度减至零时又会掉回来的。有的说,把石头水平抛出,石头的初速度越大,石头落地的水平距离就越远,当速度达到某个值时,石头就做圆周运动不掉下来了;有的说,向上斜抛石头也可以;有的说,高山越高,石头的初速度可以越小……对此,我制作了Flash动画,模拟卫星发射过程,通过组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是:当万有引力正好是提供它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石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就不会掉下来了。我利用信息技术整合高中物理教学,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激发了学生探究物理的兴趣。

三、利用信息技术点拨疏导

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出现疑难,很多是在思维过程的某个环节上出现了障碍,导致了思路阻塞。对此,教师应摸清学生的思维障碍,借助信息技术方便快捷、化抽象为形象的特点,及时点拨疏导,使其思维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展开。

例如,在高中物理复习课上,学生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大多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如图(一)所示:AB和CD为两根质量均匀的细杆(A、C端均有铰链),当支撑如图(一)时,恰好平衡,那么,CD杆对AB杆作用力的方向可能是1、2、3、4、5中的哪几个?

学生的判断是这五个力的方向都是可能的。经询问了解,原来这些学生对此问题只作了如图(二)所示的受力分析,只研究了AB杆的平衡。只考虑AB杆自身重量产生的力矩,从而得出了五个力都是可能的错误结论。这就清楚地表明:学生习惯对一个物体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就做出解答,这是受到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造成的障碍。学生懂得对AB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这在思路上是合理的。但他们没有把这样的思考应用到平衡组合体的另一方CD杆上。于是,我提醒他们如果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对CD杆也做这样的分析,情况会怎样呢?我利用Flash动画,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把AB杆的受力翻转为反作用力,作用在CD杆上,如图(三)所示,学生顿觉豁然开朗,只有5′这个方向上的力才有可能维持CD杆的平衡。要使AB、CD杆同时实现平衡,也只有5所示方向的力才是可能的。正确答案找到了,学生都笑了。

总之,高中物理虽然较难,但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好高中物理的方法肯定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教师敢于挑战,勤于思考,积极参加教育技术培训,致力于教研教改,定会找到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好方法。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科研一般项目“新高考形势下跨学科联席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编号:2019YQJK456)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沈士英.新时期物理教师的人格魅力[J].江苏教育研究,2008(1).28-29.

[2]马淑苓.论教师领导力对高效课堂教学的影响[D].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2).36-38.

猜你喜欢

兴趣教学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中学化学兴趣教学初探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