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体、载体、渠道协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路径探究

2022-04-08宋丽娜

职业技术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高职院校

宋丽娜

摘 要 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时效的必然要求,是满足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应然之举。针对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参与主体多元带来的新困境、载体多元带来的新挑战、渠道循环不调带来的新矛盾,高职院校要通过增强全员共同育人意识、提高全员共同育人能力、明确全员共同育人要求,推动主体协同;通过强化传统载体之间功能互补、强化现实虚拟载体优势互补、强化教师运用各类载体能力,推动载体协同;通过发挥主渠道优势、发挥主阵地作用、激发微循环活力,推动渠道协同,最终形成主体、载体、渠道协同的有效路径,全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整体合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协同;载体协同;渠道协同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2)02-0051-05

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是当前高职院校推进“三全育人”、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各级党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1];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2]。两次讲话均对协同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提出了要求,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如何科学统筹资源、协调各方,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积极倡导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但实效并不显著。许多好的育人理念仍未能有效落地,融入教育教学具体工作。究其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在协同建设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思想政治工作各要素的整体合力还未能充分发挥。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探索协同方法,形成符合高職教育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协同路径,确保各项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同向同行。

一、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路径的内涵

协同概念源自化学领域的增效作用,最初是指两种或以上物质通过增效剂调配,产生了大于两种物质本身的效用。德国科学家哈肯将这种增效作用由自然科学延伸至社会科学,提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也存在有序和无序的现象,有序就是协同。后来协同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泛指在复杂的系统中,要素与要素之间因相互作用而产生高于要素本身的系统效应。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高校多元主体、多维领域,要实现从无序到有序协同增效的状态,就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各要素的协同。就高职院校内部而言,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路径是指通过全面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载体、渠道等关键要素的协同,形成有效路径,充分发挥整体育人合力,实现育人效能的最大化。

二、思想政治工作协同的现实意义

(一)协同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必然要求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本质上要求构建一个集各教学、管理、服务部门和二级学院于一体的整体性教育体系。如果缺乏有效的协同,必然大大影响思想政治工作整体效率。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承担,其他专业课教师、管理人员参与度或参与效果还不高。虽然高职院校积极倡导课程思政建设,但许多教师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方法。由于缺乏有效的考核激励,管理人员不能充分认识育人工作的重要性,难以全力研究思考并积极投入育人工作中。这就出现了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单兵作战的局面,使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协同各方力量,有效推动各部门围绕共同目标相互配合、同向同行,对于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协同是满足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应然之举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当前普遍存在高考失利惯性认识的高职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肩负着转变学生高考失利错误认识、树立技术技能报国信心的重任。相对于其他高校大学生而言,家庭、社会以及自我的惯性认识导致许多高职大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和消极心态,因此高职院校要抓住学生在校期间的有效时间,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3]。因此,高职院校应从高职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心理状态、职业发展需求等方面出发,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从学生学习、实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施以影响,既要有正面的灌输引导,更要有融于学生日常生活点滴的感染和浸润,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各要素的协同。

三、思想政治工作协同的现实困境

当前,高职院校积极统筹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但实际成效还不显著,思想政治工作各要素协同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工作参与主体多元带来新困境

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整合教学、管理、服务等多类工作部门,这就在客观上促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从而增加了协同的难度。首先,主体的多元化会导致各类主体地位的弱化。高职院校各部门承担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形式、方法不同,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运作机制,协同育人的理念往往被层层弱化,甚至出现部门间的壁垒和断裂。部门局限于各自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难以自发地与其他部门达成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的合作默契,难以形成相对协调的工作节奏,使思想政治工作陷入离散化困境,各类主体地位被弱化。其次,主体的多元化会导致思政工作责任边界的模糊。随着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覆盖面的日益扩大,高职院校许多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权责日渐模糊,有的工作由多个部门管理,存在资源浪费,有的工作职责没有部门承担,出现管理空白。部门过度强调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不够,使得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不协调、不充分。

(二)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多元带来新挑战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日益丰富,学生接收各类信息的方式日益增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2次集体学习讲话时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校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4]。这对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多元载体融合的新要求,成为高职院校的新挑战。一是传统载体与新型载体作用发挥还不充分。当前,传统载体与新型载体分工还不明确,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利用各类媒介来鼓吹渗透西方文化,高职院校在有效应用两类媒体应对外界各类舆论入侵方面的能力还不足,两类媒体的功能发挥还不充分。二是传统载体与新型载体相互配合还不紧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仍囿于传统载体,运用新型载体对传统载体进行补充还不够,两类载体发展不平衡、配合不紧密,很难形成同向同行、互融互通的效应。三是教师运用两类载体的复合能力还不强。传统载体与新型载体的融合,需要教师全面掌握并能熟练应用两类媒体,这就对教师的复合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显然这种跨专业复合型教师的能力培养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难题。

(三)思想政治工作渠道循环不调带来新矛盾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渠道可以分为主渠道和微循环。主渠道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微循环就是融于其他类型课程教学、实验实训、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的育人工作。随着思想政治工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各类渠道所承载的教育任务不断加重。一方面,主渠道与微循环信息交流还不顺畅。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微循环主要采用灌输式、说服性的方法,每个部门、人员均从自身工作目标要求出发,对大学生进行正向的灌输和说服。各部门掌握学校全局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不全,对其他部门尤其是主渠道开展工作情况不了解,各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处于信息不对称的无序、碎片化状态。另一方面,主渠道超负荷运行与微循环部分闲置并存。由于传统的方式方法更多地适用于主渠道,使得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任务集聚于主渠道,导致主渠道超负荷运行。而其他领域同向同行作用的发挥,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非传统”的创新方法而难以全面推进,导致部分微循环闲置。各种工作渠道未能达到一种积极的合作状态,各自为政的矛盾普遍存在。

四、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路径的构建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我们必须抓住这个系统中的关键要素即主体、载体和渠道,形成有效的协同路径,从而全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合力。

(一)主体协同:发挥各类主体育人合力

1.加强教育,增强全员协同育人的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5]。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是全体部门、全体员工的责任,高职院校每一个部门都有育人责任、每一门课程都要發挥育人功能,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实施育人任务,思想政治工作只有通过全员的力量,才能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要实现全员力量的投入,达成全员育人的共识是前提。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强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创新学习方法和形式,提高教职工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质量和实效,强化教职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另一方面,要组织开展协同育人理念的学习和研讨,通过学习研讨提高教职工将育人融入日常工作的意识,增强对协同发力、提高整体育人实效的理解,从而从思想上形成全员协同开展育人工作的共识。

2.加强训练,提高全员协同育人的能力

高职院校在增强全员协同育人意识的同时,还要提高全员的协同育人能力。首先,要提高教职工思想政治理论素养,这是育人的基本功。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学习活动、教职工教研活动、部门工作会议等的功能,将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相融合,提高全员在开展具体业务工作中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同时,要全面提升教职工将业务与育人工作相结合的能力。通过将育人工作融于业务工作的丰富实操案例和经验推广、分享,促使教职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结合,掌握如何结合的现实方法,并能更好地结合自身实际创新结合形式,提高育人工作的能力,从而在全校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3.加强考核,明确全员协同育人的要求

考核是指挥棒、风向标,在增强全员育人意识和能力的同时,更要明确全员育人的考核要求,形成全员育人的目标导向,增强全员育人的机制动力。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将育人工作考核融入日常业务考核。考核指标既体现业务要求又突出育人目标,用融合的考核指标激发融合的育人工作。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设置考核指标时,还要注重用综合的、协作的、共同的考核指标来促使各部门育人工作的协同。只有当考核的指挥棒指向协同时,才能有各部门相互协同的目标、举措和行动,反之,条线分离的考核指标只能导向各自为政、相互离散的工作行动。高职院校在加强考核机制建设的同时,还要实施清单化管理,加强过程管理,强化日常指导和督促,将协同育人的要求细化到岗位、人员和日常。要加强监督问责,完善奖惩机制,形成科学的协同育人考核评价体系,推动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由“被动配合”转向“主动协同”。

(二)载体协同:促进各类载体优势互补

1.强化传统载体之间功能互补

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以传统载体为主,但部分传统载体的功能仍需进一步强化,以形成传统载体之间的功能互补。教学工作方面,专业教育、技能传授、实习实训等教学载体育人功能还要进一步发挥。高职院校应引导教师进一步强化教书育人的意识,强化育人责任要求,以专业教育、技能传授、实习实训等为载体,进一步强化基于这些载体的育人功能的发挥,而不是局限于或停滞于完成专业技能的传授,这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改善,是对传统教学改革的深化,是对传统教学载体育人功能的全面发挥。管理服务工作方面,管理服务载体的功能需要进一步加强。要全员树立“管理即育人、服务即育人”的意识,学生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都能接收到积极的、正面的引导和感受,从而形成对正面教育的有力印证和补充,加速正面教育在学生思想上的内化。

2.强化现实虚拟载体优势互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以基于传统载体单向传输为主的工作方式开展,非常需要各类新型载体的补充以及基于新型载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创新和改进。新时期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我们既能充分使用好传统载体的功能,又能充分发挥好网站、微博、微信、微视频、微课堂等多种新型载体灵活、开放、快速的优势,全力推动两类载体同向同行,积极构建目标一致、功能各有特色的现实虚拟载体群,推动各类载体相互补充、相互支撑,激发各类载体的活力。要加强现实与虚拟载体之间的契合关系,针对学生接收信息的多维向度,发挥不同载体的特色优势,提高载体功能运用的精细化和针对性。同时还要加强各类载体之间的信息传递、信息互通,以提高信息传播的整体实效。

3.强化教师运用各类载体能力

各类载体的充分运用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熟练掌握并科学运用各类载体的复合能力。学生接收信息的多向度和当前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多元化,必然对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运用各类载体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着力加强专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复合能力培养,确保这支队伍在运用多种载体方面意识明确、观念认同、方法全面、技术过硬。同时在实践中锻炼其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以更好地将丰富实践经验与全面技术能力结合,提升专职思想工作队伍的综合水平。另一方面,要着力加强其他教职工的载体运用能力,结合他们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领域的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相关载体的技术应用能力。通过强化载体运用能力,着力打造一支全员参与、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的复合型“大思政”工作队伍。

(三)渠道协同:推动各类渠道同向同行

1.发挥主渠道优势,推动各类课程协同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要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就要创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单向灌输的方式仍占据主要地位,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收,主体地位被极大削弱。因此,高职院校要从课堂、教材、教法等方面入手,以学生为中心,将说教式的课堂转变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循循善诱、相互交流的课堂,在教材中引入结合学生实际的现实案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增进交流、平等对话的方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要更好地发挥其他课程同向同行作用。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探索以专业知识、技术技能教学为载体的育人工作,专业课教师不再只以知识技能传授为终极任务,而是要在知识和技术传授的过程中融入道德修养、职业素养等更深入的育人工作。

2.发挥主阵地作用,推动教育教学协同

伴随思想政治工作分工细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渐成为两个条线。由于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日益分离,思政课教学与日常思政教育日益分离。然而,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成长而言,课堂学习与课外生活并不分离,而是相互贯通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主阵地相互协同,尤其是要让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两支队伍协同。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部门设置、党组织设置、考核指标设置等方式,在机构、制度上推动两支队伍融合。通过队伍的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融合。通过融合,全面提升辅导员队伍理论水平,将思想政治教育做的更有深度、更有高度。通过融合,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联系实际能力,将学生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动案例,来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打造有温度、有力度的思政金课。通过融合,使两支队伍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出教育教学协同的最大功效。

3.激发微循环活力,形成协同工作体系

思想政治工作微循环是主渠道的有力补充,是将育人工作贯穿学校全方位、全过程的具体体现。相比主渠道而言,学生接受思想影响大多来自于微循环,因此微循环必须与主渠道同行同行,发挥好印证主渠道、补充主渠道、支持主渠道的功效。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强微循环资源的整合。思想政治工作微循环的特点就是零散化、碎片化,分散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细节。因此,要通过构建协同机制,将各类零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将碎片的力量贯通起来,强化微循环与主渠道的呼应,强化微循环内部的相互呼应,推动微循环中各要素的协同运行和共同发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贯通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微循环工作体系。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通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实现主渠道与微循环相互配合、有机衔接。

五、结束语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有力抓手,高职院校应当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教书育人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全面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多元主体协同、多元载体协同、主渠道微循环协同,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关键要素同频共振、同向同行的有效路径,创建思想政治工作育人共同体,全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参 考 文 献

[1][3][5]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8)[2022-01-1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2]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2019-03-18)[2022-01-15].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

[4]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9-01-25)[2022-01-17].http://www.gov.cn/xinwen/2019-01/25/content_5361197.htm.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工作高职院校
浅析新形势下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浅谈如何加强医院队伍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探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