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思考促进数学基本图的合理生长
2022-04-08章渭根
章渭根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发展学生“几何直观”素养是课程重要内容之一。这一素养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图象表征能力。从学生学情出发,引导学生有序思考,理解基本图的来源、常态、变化,探究知识间的联系与结构,促进基本图的生长,得到丰富的拓展图。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常规图形,单元知识结构直观呈现、不断完善。
【关键词】有序思考;图象表征;生长;基本图;拓展图
在一次八上数学期末测试中,对两个试题的学生解答情况反馈引发笔者的深入反思:
试题一:单选题第4题,已知下列尺规作图:①作一个角的角平分线;②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③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其中作法正确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试题二:第12题,“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与中线互相重合”的逆命题是,这个逆命题是命题.(真、假)
试题一的准确率比我们预计的要低,试题二的正确率更是低得出奇,不得不让我们对几何教学进行深入反思。在教学中,我们从教师角度出发思考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环节,过于重视作图的规范性,定理、证明如何使用,几何语言如何书写。忽视了从学生角度来质疑:为什么要学这个内容?为什么要这样画图?未追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为什么一定要先知道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两个条件,缺乏有序思考。
图象表征是指借助图象表达几何问题及内在关系的一种直观形式,是“几何直观”素养实践的一种操作载体。通过图象表征能力培养,形成“主动思考问题→分析思维障碍→寻求最近发展区→学会图象表征→思考问题更直观”的有效解题途径。
一、导入中,通过有序思考触发基本图的生长
课堂教学中,有序思考对“教”与“学”的整个活动流程起引领作用。上面试题二的相关教学中,教学导入与探究环节可设计为:复习三角形中线的定义、性质和相关推论→探究等腰三角形的中线(腰上、底边上)会有什么特殊性?学生不难发现腰上的中线无特殊性质,而底边上的中线有“三线合一”的性质。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明白“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三角形中线性质的一种特例(同理也可以从高线、角平分线来探究),找到其合理的“生长点”,让单元教学的过渡非常自然,学生的知识体系逻辑性更强。
理解“教学活动”,在有序思考原则下进行质疑,达到数学概念、方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一致性,贯穿课堂、作业、复习、考试这些学习环节,使“教”与“学”高度融合,其
关系如下图所示:
基本图不是直接给出的,而是通过分析图形基本要素间的关系之后触发生长,对比归纳后才基本定型。如在“解直角三角形”的教学中,先设疑“直角三角形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解直角三角形?如何解直角三角形?”,然后设计“串式”问题引领:两个角行不行?→一直角加一边行不行?→再加一角(或一边)呢?再通过探索证明、举例验证得到基本图,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体验感。
二、纠错中,通过质疑分析巩固基本图的常态
在基本图的运用(练习、作业、测试等)中,教师的意愿是通过反复强调,学生能熟练运用某一种基本图。而实际上从学生反馈情况来看基本图是千姿百态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已学知识及时进行分析和纠错,从有利于学生图象表征能力发展出发,科学分析和合理评价。
例如,“画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各种画法及时进行归类、分析和点评,对于错误的画法要分析错因,对于正确的画法要分析为什么对?哪种画法更简便?
三、交流中,通过反思变式探究拓展图的应用
学生掌握基本图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反思和质疑,在探究解决学生疑点的过程中,自然地生长出拓展图,构建出较完整的图象体系,学生获得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程序,树立用数学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识。
例如,在上述试题二中蕴含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教学中,其基本图有三种,这三种基本图有共同的前提条件“等腰三角形”,而子条件是“底边上的高线”“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角平分线”三者中选一个,另外两个当结论。得到第一个基本图形之后,另外两个基本图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反思质疑来导出。当学生发现子条件和其中一个结论互换后仍然是真命题,就很自然地设疑“可不可以将等腰三角形作为结论呢?”,然后通過探究推理得到了与基本图相关的一些拓展图。
学生设疑:可不可以将等腰三角形作为结论呢?运用分类讨论思想,然后通过推理证明,可得相关拓展图:
四、复习中,通过思维导图建构知识系统
知识梳理是复习的重要方面,是巩固基础、理清脉络的有效方法, 思维导图能更直观地显示各知识的来龙去脉,更具逻辑性,提高了复习效率。例如上述试题二涉及的知识内容源于“三角形”大单元的一个分支,再引出三角形的“三线”性质特殊化,即等腰三角形的“三线” 性质及拓展,后续学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时又会引出三角形“三线”性质的另三个特殊化分支,如“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样的知识系统构建过渡自然、逻辑性强、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图象表征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新课重视基本图的来源、拓展图的生长,复习课重视这两类图的关联体系构建。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渐进探究,有序思考,清晰表达。教学时厘清三种序列:(1)知识脉络发展序列。从已学到未知、从特殊到一般。(2)探究操作活动序列。教学时化“无形”为“有形”,学生积极参与看、说、画、问、思等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3)思维脉络发展序列。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分散到聚焦等思维脉络培养。实践发现,这样可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三种数学语言之间关系的理解,理解基本图和常见图的条件和构造特点,并在学习中不断地丰富储备。学生更容易走近数学,对数学和老师更有亲切感,在尝试中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在解决教复杂的图象类问题时,能拆解成许多关联的基本图。没有形成解题思路,也会从基本图出发去考虑,迅速找到题眼,提高解题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2]李军.数学教学的根本要义——以“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为例[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21(6):10-13.
[3]陈玉娟.基于数学理解性学习的习题课教学[J].数学通报,2019, 58(7):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