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对策
2022-04-07邢培远
邢培远
(临清市唐园镇农林水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临清 252666)
家禽养殖是农民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来源,但在饲养过程中,易受各种传染疫病的侵扰,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会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所以,在家禽养殖过程中,养殖户要充分了解家禽常见疫病的临床表现,学习和掌握有效的针对性防治方法,提高对家禽常见疫病的应对能力,确保家禽健康生长和良好的养殖效益。
1 家禽传染疫病的特点
1.1 疫病传播速度快家禽疫病传播速度快的原因是,家禽为群养,养殖密度较大,如果养殖环境卫生状况较差,致病菌含量就会较多,家禽的染病风险就会加大,一旦有病例出现,会迅速波及所有家禽,进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所以,平时要做好家禽的疫病防疫工作,搞好已养殖环境的卫生消毒工作,采取适当的养殖密度,提供营养均衡全价的优质饲料和卫生清洁饮水,确保家禽健康生长。一旦发生疫病,要认真查找原因,科学诊断,及时有效地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使疫病造成的损失最小化。
1.2 家禽死亡率持续提高通常,家禽的免疫性能较低,当天气突然变化时,很容易发生传染疫病,出现较高的死亡率。而农民为了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需要对家禽采取大规模的养殖,家禽养殖数量超过标准,严重的提高了家禽感染传染疫病的概率,传染疫病的多种传播途径会增大疫病治愈难度。
1.3 增大治疗难度现在,伴随家禽传染疫病的种类不断增加,家禽的死亡概率正在逐年攀升,同时家禽疫病的防控难度也在逐渐增加。通过数据分析,家禽只要发生传染病,其会迅速向外传播,疫病传播速度逐渐提高,增加了家禽疫病的治疗难度,难以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无法对家禽传染疫病进行根治。
1.4 病原严重变异目前,国内的生态环境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状况,家禽饲料遭受到农药化肥等物质的污染,这些为家禽养殖带来了严重危机。病原变异导致家禽疾病的类型变得较为复杂,衍生出较多的非典型疾病,不利于家禽疾病的有效治疗。这些变异病毒带来的疾病,现在还未研制出相应地疫苗进行防治。随着家禽用药量的增多,药物的不规范使用,发生变异或产生耐药性,使相关疾病的临床症状变得不再典型,原本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不再奏效。例如,个别疫苗的病原毒性不断下降,家禽的身体状况不同、对疫苗的适应能力也存在差异性,在疫苗防治时,降低了家禽的免疫水平,很难抵抗流行疫病,病症的非典型化同时阻碍了诊治工作的实施。
1.5 呼吸道疾病时常发生因为秋冬季节的天气比较寒冷,受到冷空气的侵袭,会对家禽呼吸道粘膜造成严重刺激,导致家禽出现呼吸道疾病。除此之外,刺激还会降低家禽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使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渠道进入到体内,引发更加严重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与此同时,因为我国家禽业规模化的发展模式不断扩大,存在较为严重的育种的污染问题。且难以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在秋冬季节,不能保证家禽的通风、温度和湿度出现较大的变化,家禽在低温、高温湿度、缺氧和高二氧化碳环境下生存,更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的传染疾病。
1.6 多病原混感现象呈上升趋势在以往的家禽养殖过程中,家禽疾病的发生通常是由单一的致病细菌进行感染的,且会存在明显的临床症状,通过病理解剖调查可以发现显著特征,诊断方法也相对简单,一般的药物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然而,近些年来发生的大多数流行病都是混合感染,经常检测到多种病原体,包括传染性法氏囊病和新城疫经常同时出现。鸡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和大肠杆菌通常是相互伴随的,甚至部分家禽会同时感染3~4种疾病,从而对家禽疾病诊断和治疗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
2.1 改善养殖场的通风情况一般情况下,家禽传染疫病通常是因为通风不良引发的。在密闭的饲养环境下,养殖舍的温度较高,容易滋生多种细菌,并且在适宜的条件下不断进行繁殖,病菌开始向外扩散,最终引发家禽疫病的大面积爆发,养殖人员需要对饲养环境进行优化改善,创造良好的通风环境,对家禽进行规模化饲养,有利于家禽的生长繁殖。除此之外,在改善饲养环境的同时,使饲养环境满足家禽的繁殖需求,对家禽传染疫病进行有效治疗。
2.2 定期注射疫苗因为家禽疫病具有多样化的传播渠道,且家禽传染疫病的特点较为明显,家禽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会感染不同种类的疫病,所以饲养人员需要给家禽定期接种疫苗,对家禽的生长状况进行持续关注,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为家禽的疫病防控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促使家禽可以健康生长。对家禽定期接种疫苗,注意疫苗的使用量,防止疫苗使用量过高,对家禽的健康造成损害,通过定期接种疫苗,可以提升家禽的病毒抵抗力,且有利于家禽的生长,提升家禽饲养的整体质量。
2.3 对饲养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首先,需要对饲养人员定期的技术培训,确保饲养人员具有专业的综合素养,其次,需要熟练掌控疫病防治知识,在家禽发生疫病后可以及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然后,需要让养殖人员参与技能培训活动,伴随饲养环境的不断变化,会引发相关的疫病,面对这种疫病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最后,饲养人员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先进经验,有助于提升饲养人员的饲养能力。
2.4 切断传播途径在家禽饲养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相关人员携带病菌,传播疫病,需要对饲养人员进行严格要求,要求其按照规定对衣物进行消毒处理,除此之外,为了防止家禽受到其它传染疫病的感染,禁止猫、狗和其他动物进入养殖场,防止其他种类的禽类进入养殖场。与此同时,需要对饲料器具进行有效管控,对其进行及时的消毒处理,防止传染各种疫病。
2.5 加大执法力度在畜禽疫病的防控过程中,首先要加强执法力度,主要采取预防措施,不断完善家禽疾病预防体系,避免发生大规模的疫情。家禽疾病的流行主要是因为执法力度不足引起的。与此同时,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需要贯彻实施,有利于预防疫情的发生。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体系,对重大疫情进行预处理。此外,家禽养殖产业需要谨慎引进种蛋和禽鸟,并严格进行消毒和卫生控制管理等其他工作,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鉴于目前兽药市场的混乱,当假冒伪劣兽药和疫苗涌入市场时,我们应该加强执法力度,对于违反规定的进行严惩,避免使用假冒伪劣兽药造成畜禽免疫失败。
2.6 落实家禽场生物安全措施实践证明,家禽养殖场通过实施生物安全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染病的危害,利用生物安全技术提高家禽及其产品的质量,大大降低家禽养殖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继而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对家禽养殖实施各种防疫、卫生和消毒措施,可以大幅度减少其对水和空气的污染。通过对家禽养殖场进行规范建设,促进疾病预防和控制。选择地势较高、干燥、通风良好的区域,远离主要道路和居民区,家禽养殖场的建设和实施,需要水、电齐备,确保水源符合饮用水标准,设置排污设施。对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等功能区进行清晰划分,增加植树绿化。
2.7 防止引种带来疫病,实行全进全出制严禁从有疫病的家禽养殖场引种或引蛋,在引种之前需要对养殖场的疫病发生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严禁从外来的家禽场引进携带病菌的禽种或雏禽,否则会存在较强的疫病感染性,禽苗的选取十分重要,要求从具备资质的种禽场引进种苗,确保引进的种苗具有整齐的均匀度,同时保证遗传性能的稳定性。如果引进蛋鸡苗和饲养周期长的肉鸡,需要在出场前接种马立克氏疫苗。采取全进全出的方式,可有效避免疫病向外传播。
2.8 扩大新技术的推广范围养殖人员需要做好禽病防治工作,同时建立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需要聘请专业技术较强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教学,以便提高家禽疫病的防治效果。但是,最重要的是逐步提高家禽业及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开展知识讲座、举办培训班、开展经验交流等形式,普及家禽疾病诊断与控制技术的新成果,普及专业的疫病防治知识,特别是提高基层兽医的知识水平。此外,在政府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提高饲养水平和管理水平,不可以在某个地区构建过度集中的养殖场,通过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合理用药,可以对产品中残留的添加剂进行有效控制,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疫病发生概率,以便提高经济效益。
3 家禽常见疾病的防治
3.1 球虫病的防治措施球虫病作为一种危害性较强的家禽传染疾病。这种疫病的发病率远高于其它疫病,影响范围比较广泛。一般情况下,患有这种疾病的家禽会在一个月内死亡,给农民造成经济损失。家禽感染球虫病后会出现以下特点,饮食量急剧减少、无精打采、蜷缩在角落里、粪便稀少等现象。为了预防这种疾病,首先需要对畜禽养殖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环境清洁,不给病毒提供机会。家禽生产后的雏鸡需要在出生后的7d接种疫苗,防治效果可以保持30~50d,提高疫苗的防疫功能。推广科学地使用各种药物,在动物饲料中添加世纪净、土霉素等防疫药物,达到防疫目的。
3.2 白痢的防治白痢和家禽副伤寒的症状十分相似,白痢疾病作为一种细菌性的传染疾病,致死率相对较高。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雏鸡中。同时可能会导致雏鸡出现大规模死亡。需要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在雏鸡出生后的第2天,依照一定比例向饲料中添加痢疾防治药物。保证饲料添加剂的合理性,避免起到反效果。随着雏鸡逐渐长大,一周后逐渐增加使用剂量,并在饲料中添加0.2%的磺胺类药物,以便提高药物使用效果。
3.3 慢性呼吸道疾病该病经常发生在家鸡身上,来源于鸡毒支原体,在家鸡体内进行大量隐藏,同时受到内外因素的共同刺激。慢性呼吸道疾病已经成为肉鸡中的高发疾病,特别是出生后1~30d内的幼鸡,这个阶段是高发期。防止此类疫病时,需要选取针对性的药物,同时配合使用各种中草药。
4 结束语
家禽传染疫病具有多样化的特征,通过对家禽病症进行科学剖析,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手段,对家禽传染疫病进行有效治疗,避免家禽疫病向外传播,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家禽发生疫病的概率,推动家禽养殖业的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