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养猪场的生物安全与疫病防控措施
2022-04-07屠会莲
屠会莲
(贵州省盘州市盘关镇农村工作服务中心,贵州 盘州 553532)
小型养猪场在成本投入、风险应对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灵活性,符合家庭增收的需求。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型养猪场是各地区生猪养殖产业的主流。然而,小型养猪场疫病防控能力有限,容易出现生猪因感染疾病减产或死亡的情况。尤其近年来传入我国的非洲猪瘟等疫情,进一步敲响了生猪养殖安全的警钟。可见,小型养猪场除了要考虑养殖的经济效益,还要从生猪养殖的全流程出发,做好生物安全保障和疫病防控工作,确保生猪养殖的安全性、稳定性,避免因为突发疫情等原因而造成经济的损失。
1 生物安全与疾病防控的特点
生物安全与疾病防控,是生猪养殖环境卫生领域的主要内容,也是影响生猪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其中,生物安全指的是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一道屏障,保障生猪免遭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并避免病原体扩散到健康生猪的养殖管理行为。疾病防控则是对生猪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疾病进行提前的预防和科学控制,避免生猪感染疾病的养殖管理行为。与大中型养猪场相比,小型养猪场在生物安全与疾病防控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1.1 管理随意与大型养猪场不同,小型养猪场很少有规范的养殖管理制度,猪场定期消毒、通风等工作的开展并不固定和也不严格。养殖人员多凭借自己的主观感觉或想法随机进行通风和病毒消杀,导致养猪场的生物安全与疾病防控管理工作过于简单,缺乏规范性、持续性和及时性。
1.2 方法简单在生物安全与疾病防控方面,养殖人员掌握的技术和所能使用的方法是进行简单的猪场粪便清理和地面洒水作业。在猪群出现不良状况时,很少联系专业兽医进行诊断和分析,多数是根据自己的肉眼观察使用一些简单的药物治疗。同时,部分养殖人员会考虑到疫苗价格高等原因,不愿意主动为生猪注射疫苗,导致生物安全与疫病防控的方法过于传统和简单。
2 生物安全与疫病防控方面存在的问题
生物安全与疫病防控,是生猪养殖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生猪养殖技术和观念的改变,部分小型养猪户已经开始注意到生物安全与疫病防控工作,但实际操作仍存在较多问题,影响了生猪养殖的安全和效益。
2.1 生物安全与疫病防控意识不强小型养猪场的经营主体主要是家庭或个人,这种养殖方式虽然灵活,但在生猪养殖管理方面往往缺乏规范性和专业性,很容易出现生物安全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受传统生猪养殖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养殖人员往往对生猪养殖可能发生的生物安全和疫病类问题缺乏清晰的认识,认为自己的猪场不会发生疫病,只要平时多关注生猪的饮食、活动状况,及时对患病的生猪进行治疗就可以防止生猪感染疾病或死亡。另一方面,养殖人员常错误认为使用疫苗或者药物会增加养殖成本,还会对猪群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会忽视和拒绝给生猪接种疫苗,导致生猪存在感染疫病的风险。同时,在部分生猪出现疫病感染时,养殖人员优先考虑的是通过一些传统的方法进行治疗,只有在这些方法没有明显效果或生猪疫病状况出现恶化,才会向专业的兽医寻求帮助,从而贻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2.2 生猪养殖基础设施不完善生猪养殖基础设施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养猪场的选址、规模控制和养殖设施的配备等方面。
(1)养猪场选址,多数养殖人员是在自家院内或离家比较近的场地上简单建设养猪场,虽然满足了生猪生长的活动空间条件,但在环境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例如,自家庭院内存在通风不畅,难以保证养猪场的空气清洁,一些养猪场甚至没有专门的猪舍,只是搭建几间简易的棚屋,缺乏专门的排气、排水设施,很难保证生猪生长的安全性。
(2)养猪规模控制,养殖人员往往会考虑到增加养猪场的面积会带来土地成本、建设成本的增加,故而倾向于在一个圈舍内投放尽可能多的生猪,导致生猪养殖密度过大,不利于生猪活动,且容易在圈舍内滋生各类细菌甚至病毒,影响生猪养殖的生物安全性。
(3)养殖设施配备,多数小型养猪场并没有搭建专门的空间隔断,也没有对种猪、仔猪、育肥猪等不同类型的生猪分开养殖,导致数头甚至十几头生猪聚集在同一个圈舍中,很难保证发生疫病的生猪不会将疫病传染给其他生猪。
2.3 生猪养殖行为不规范生猪养殖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和标准性。但是,在小型场养猪户往往会忽视养殖行为的规范性,对生猪养殖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也缺乏深度、持续的学习了解,导致生猪养殖行为出现不规范的情况。
(1)在饲料选择方面,过多地考虑饲料的销售价格,对不同时期生猪生长的营养需求缺乏精细化的了解,导致所购买和使用的饲料难以满足生猪生长的营养需求,影响生猪的免疫力。
(2)部分养猪户会频繁地更换饲料,导致生猪的进食量出现明显的波动性,影响生猪进食的稳定性。
(3)部分养殖人员会直接将一些生活垃圾或使用过的泔水投喂给猪,导致生猪很容易因为食用不安全的饲料而发生疫病。
2.4 养猪场内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虽然养殖人员会定期对养猪场内的粪便进行清理,但从养猪场内整体的环境卫生管理状况来看,存在明显的管理不精细、不严格的问题。例如,猪场内的粪便等排泄物缺乏集中性的打扫、清理,普遍存在污水横流,泔水垃圾四处分布,蚊蝇乱飞等情况,显然,这种存在很大程度污染的养殖环境很难保证生猪生长过程中的安全性,极易发生传染性疾病。同时,养殖人员缺乏定期彻底清扫养猪场的行为,只是根据场内垃圾、粪便的堆积情况进行随机的清扫,这难以保证养猪场整体环境的干净整洁。
3 生物安全与疫病防控的有效措施
小型养猪场虽然养殖规模较小,但生猪养殖也要讲究科学性和注意生物安全。越是规模小的养猪场,越应当注意生猪养殖的生物安全和疫病防控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生猪的养殖效益。
3.1 强化生物安全与疫病防控意识小型养猪场的生物安全与疫病防控效果,取决于养猪户日常实施的生猪养殖措施,而这些措施又受其思想意识的影响。因此,养殖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到生物安全与疫病防控的重要性,才能够严格做好生物安全与疫病控制工作。平时养猪户要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思考生物安全与疫病防控对生猪生长方面的重要性,并认识到做好生物安全与疫病防控工作,可以更好地保证生猪养殖效益,进而正视生物安全与疫病防控活动。同时,养殖人员要通过与兽医沟通或者参加一些生猪养殖科普活动来增进对生物安全与疫病防控知识的理解,正确掌握生物安全与疫病防控是政策制度的要求,也是生猪养殖的需要。
3.2 完善生猪养殖基础设施生猪养殖需要8~12个月,而季节的更迭和天气的变化,很容易对养猪场的生物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养殖人员要重视生猪养猪基础设施的完善,利用基础设施来提高生猪生长的环境保障能力。
(1)要合理选址。养殖人员除了考虑养殖行为的便利性以外,还要对养猪场所处区域的空气流动性、潮湿性等状况进行考察,确保最终确定的养猪场场地在环境方面适宜生猪的养殖。
(2)要合理划分养殖区。考虑到不同类型生猪在饮食和免疫力等方面的差异,养殖人员要对猪场进行相应的隔断划分,确保不同类型的生猪能够有相对独立的活动区域,避免混养造成的细菌和病毒滋生与传播。同时,养殖人员要根据生猪投放量,对猪场内部的生猪养殖密度进行调节,避免固定空间内投喂过多的生猪,造成圈舍内部空气流通性受阻,微生物大量滋生的问题。
3.3 规范生猪养殖行为生猪养殖有一定的阶段性和标准性。虽然养殖人员可以灵活实施生猪养殖行为,但在生物安全与疫病防控方面,宜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阶段性的管理与落实,以确保生猪养殖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首先,要严格实施相应的免疫措施。平时养殖人员要根据生猪养殖的实际情况,做好生猪免疫和监测计划,确保生猪要足够强的免疫力。
(1)要联系兽医做好生猪免疫计划,及时为未接种疫苗的生猪接种相应的疫苗。
(2)要定期进行生猪的血清抗体检测,及时掌握生猪的疫病免疫能力。其次,要科学选购和使用饲料。要避免使用受到污染或者可能出现污染的饲料。同时,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生猪生长特点,选择和使用相应的饲料,保证生猪生长发育期间的营养需求。当然,养殖人员也可以适当地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必需氨基酸及维生素等,增强生猪的免疫能力。
3.4 注重养猪场内部卫生环境的管理养猪场是生猪活动的主要区域,其卫生环境状况,会直接影响到生猪生长的状况和身体免疫状况。因此,平时养殖人员要注意保持养猪场内部卫生环境的干净整洁。
(1)养殖人员要根据猪的年龄、生长状况以及品种等,为其设置单独的生长空间,避免交叉性感染。同时,要根据每个圈舍中投喂的生猪的数量,进行适当的圈舍生猪密度调整,确保生猪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减少环境污染对生猪身体的安全威胁。
(2)养殖人员要定期对猪场进行通风,保证猪场内部空气的正常流通。同时,也要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采取相应的消暑降温或者保温工作,确保猪场内的温度、湿度等环境状况适宜生猪的生长。
(3)要定期开展消毒工作。消毒,是降低养猪场环境污染对生猪生长威胁的有效方法,也是最经济的生物安全与疫病防控措施。养殖人员要坚持每周对猪场内包括养猪场地面、墙面、用具在内的所有场地和设施进行至少一次的全面消毒,保证养猪场内部的生物安全。当然,除了做好常态化的消毒工作外,在养猪场内部发生疫病后,除了对病猪进行相应的救治措施以外,还要对整个猪场进行全面性、系统性的病毒消杀,避免隐藏在环境中的病毒在其他生猪中的传播和感染。对因病死亡的猪,要进行无害化的处理,并对猪场多次全面消杀,避免其他生猪受到疫病的影响。
4 结语
作为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型养猪场在稳定生猪供应、改善家庭生活条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生猪养殖规模和数量的增多,小型养猪场的生物安全与疫病防控问题愈显突出。通过研究发现,虽然小型养猪场能够在平时注意防范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但在生物安全与疫病防控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鉴于此,养殖人员需要在强化生物安全与疫病防控意识的同时,完善生猪养殖基础设施,规范生猪养殖行为,并注重养猪场内部卫生环境的管理,以保证生猪养殖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