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的防控现状与对策
2022-04-07高从友
高从友
(安徽省舒城县舒城职业学校,安徽 六安 231300)
近年来我国的养猪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猪瘟依然是影响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如果不能做好猪瘟的防控,不仅会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甚至还会影响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1 猪瘟的感染途径
猪瘟又称烂肠瘟、猪霍乱,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病猪是主要传染源,在感染初期病毒可通过排泄物和分泌物向外传播,感染性极强,致死率极高。有研究表明,在向实验猪体内注入猪瘟病毒后,16~18h即能在其血液中发现有传染性的病毒;在注入后的第3天实验猪体内的病毒含量会明显上升;在第8~9d病毒含量达到高峰。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毒含量有所减少,在第7天时采血稀释600万倍注射到健康猪体内依然会导致发病,由此可见,猪瘟具有感染性强的特点。解剖实验猪发现,其内脏的含毒量各不相同,在肺、淋巴的含量为107/g,在血液、脑、肾等内脏中含量为200/g,排泄物中为100/mL,肌肉中为108/g。在接种病毒后的24h,在实验猪的排泄物中就能发现病毒的存在,实验猪在发热阶段的分泌物携带病毒。有统计数据显示,有超过3/4的病猪在感染10个月后仍会携带病毒。
猪瘟的主要感染渠道是消化道,还可以通过猪的呼吸道以及眼结膜散播。另外,破损的皮肤也是猪瘟的感染渠道之一,养殖户在给猪去势时,开放性伤口会加大感染猪瘟的概率。如果饲料中含有猪瘟病毒,猪食用后也有可能会感染。通常,猪瘟病毒在接触猪的口腔黏膜和扁桃体后会由此进入其他组织,最后侵入到白细胞进入淋巴组织,在20h内可在血液中发现猪瘟病毒。如果猪瘟病毒未直接接触到口腔黏膜以及扁桃体直接进入到猪的胃中则不会导致感染。
2 当前猪瘟防控存在的问题
2.1 饲养管理不科学当前我国的养猪业规模逐渐加大,规模化养殖已经成了主流,但还有很多散养户存在。不论是规模化养殖还是散养都存在饲养管理不科学的情况。很多养殖户为了节省养殖成本,提升养殖经济效益,选择性忽视了猪瘟的防控,甚至使用的还是开放性的猪舍,猪舍的卫生也不符合相关标准,并且很多养殖的猪都是从外地购买的,购买后直接投入猪舍,省略了检疫流程,进而加大了猪瘟的感染风险。很多从事养猪的散户都是农民,一到农忙季节就没有精力防控猪瘟。这种不科学的饲养管理会降低猪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再次加大感染猪瘟的风险。
2.2 防控意识薄弱由于猪瘟的传播方式很多,防疫手段也较为复杂,很多养殖户对其没有深刻的认识。认为猪瘟平时很少见,不需要特意防控。有的人还会觉得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提出的防控措施是小题大做。这种不配合增加了猪瘟防控工作的难度。如果猪瘟的预防工作不到位,养殖场发生猪瘟的风险就会增大,一旦发生就会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在规模化养殖场中,管理人员对猪瘟危害的严重性非常了解,所以防控意识薄弱多出现在散养户,散养户大多都是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对猪瘟的认识不深刻,只是停留在口口相传的程度,对其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甚至不知晓,所以会出现防控意识薄弱的情况。散养户和规模化养殖的区别在于散养户的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在自家的养殖区域内发生猪瘟就会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提升猪瘟防控水平首先要提升农民的防控意识,只有防控意识提高了,才能在平时做好猪瘟的防控,减少猪瘟发生率,提高养猪效益。
2.3 专业程度不高虽然我国的养猪业发展形势很好,但在岗兽医的数量却出现与发展脱节的情况。在规模化养殖场中,基本上都配备专业的兽医,用来进行一些疾病方面的防治;一些养殖散户基本没有配备兽医的条件,乡镇中在岗的兽医数量极少,即使有也存在老龄化的问题,并不能支撑整个乡镇的猪瘟防控工作。在很多地区养猪散户呈分散分布,猪瘟防控关键时期又和农忙时期相重合,使得农民无法同时做好两项工作。而乡镇中的防疫人员数量较少,也很难在相应的时间内完全承担起和兽医联合整个乡镇的猪瘟防控工作。除此之外,防疫人员和乡镇兽医的薪资待遇并不高,还存在着意外伤害、感染疾病等风险,这也是防疫部门留不住防治技术人员,导致猪瘟防控技术专业程度不高的原因。
3 对猪瘟的防控对策
3.1 科学饲养想要提升养猪业的饲养管理水平,应先从喂食和卫生两方面入手。(1)饲料选择,要尽量选择一些营养成分丰富,配比均衡的饲料,只有优良的饲料才能最大程度提升生猪对猪瘟的抵抗能力,即使出现猪瘟病毒,也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杜绝给猪喂食腐败,过期的饲料。在喂食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有很多散户为了节约养殖成本,会给生猪喂食泔水,而猪瘟病毒的传播渠道之一就是泔水传播,所以散户坚决不能给生猪喂食泔水。(2)猪舍的卫生也是猪瘟防控的核心工作,养殖户们要着重关注猪舍内部的卫生,严格按照相关的防疫制度对猪舍进行消毒和清理,对猪舍内部的排泄物和废水及时清理,从而保证猪舍内部的空气洁净,还要保持好猪舍内部的湿度和温度,尽可能给生猪提供一个良好洁净的生长环境。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养殖户要注意温度的控制,成年生猪和仔猪仔的适宜温度是不同的,成年生猪的适宜温度较低,较为怕热,而仔猪的适宜温度较高,较为怕冷。如果把断奶不久的仔猪直接和成年猪处于同一环境,环境温度偏低,仔猪容易出现抵抗力降低,不利于猪瘟的防控,所以养殖户要注意仔猪的保暖问题。在卫生清理方面,除了及时清理排泄物和废水外,还要对猪舍内部的湿度、温度、灰尘综合控制,加强猪舍内部的空气流通可以有效降低空气中病毒的含量,如果猪舍内部的湿度过高就很容易滋生细菌,湿度不够会导致灰尘增多,而灰尘又会刺激生猪的呼吸道,增加生猪感染猪瘟的概率,所以养殖户要科学饲养,合理有效控制环境卫生。
3.2 加强猪瘟防控意识养殖户的防控意识薄弱是当前猪瘟防控存在的问题之一,防控意识薄弱会直接影响到猪瘟防控工作的开展。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对猪瘟防控的宣传工作,定期开展相关讲座,提升养殖户的猪瘟防控意识。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邀请乡镇的专业兽医来给散户讲解关于猪瘟防控的知识,对养殖户提出的问题要免费帮其解答。给养殖户的猪瘟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的指导。除定期开展讲座外,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加强猪瘟防控的宣传工作,要深入基层,深入到养殖户的家中开展宣传工作,甚至可以在乡镇的路边、胡同内贴上猪瘟防控的宣传标语,真正把猪瘟防控工作融入到养殖户的日常饲养管理中。
3.3 提升猪瘟防控专业水平很多乡镇地区的在岗兽医数量少,且又老龄化。防疫人员严重不足,不利于猪瘟防控工作的开展。(1)提高政府对猪瘟的防控意识,提高防疫人员的薪资待遇。当前防疫部门无法留住人才的原因大体上可以分为两部分,薪资待遇低和工作地点偏远,所以,想留住更多的人才就要从上述两部分入手,提升防疫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和提供良好的住宿环境,只有薪资待遇提升了,才能有留住人才的可能。(2)要督促在岗防疫人员和兽医在业余时间积极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的猪瘟防控知识水平,从而达到提升猪瘟防控专业水平的目的。
3.4 健全流行病学监测制度和预警系统在猪瘟防控技术中,监测猪瘟病原体是前提。但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和猪瘟相关的流行病学数据库,所以相关部门首先建设和猪瘟相关的流行病学数据库,不仅可以帮助防疫人员了解猪瘟的新毒株,还能了解病毒的变异情况,从而做到准确跟踪和检测猪瘟病毒毒株的变化情况,在流行病学数据库的基础之上健全监测制度和预警系统,以提升免疫技术的可操作性。健全监测制度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1)日常的检测:在乡镇的各个出口以及入口设定检测站,不仅可以加强检测力度,还能加强猪瘟防控的宣传工作,所以设定检测站是一举两得的管理措施。(2)对生猪流入市场的方向严格管理:如果生猪身上没有免疫标志则不能进入市场,严格杜绝贩卖死猪病猪的情况,如有发现,要依照规章制度严格对其处理。除健全监测制度外,还要完善预警系统,在猪肉检测站中一旦发现猪瘟疑似病猪,要立刻采取隔离措施工作,如果病情发展较为严重,要马上掩埋销毁,以防止猪瘟病毒的扩散。同时要加强防疫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把岗位职责落实到防疫人员的肩上,实行落实到人的管理制度。猪瘟防控具有着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是在检测站工作的防疫人员。上述的检测和管理工作中产生的数据信息要及时录入流行病学监测数据库内,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来优化猪瘟的防控措施。
3.5 科学使用疫苗合理的疫苗接种是防控猪瘟的关键措施之一,由于猪瘟疫苗的品种单一,只有一个血清型。在疫苗选择上养殖户要注意两点,(1)要保证疫苗中的抗原浓度符合相关要求,(2)要保证生猪接种疫苗后不会出现过敏的反应。养殖场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接种计划,一般情况下,养殖场内的生猪要在1月龄或2月龄时接种一次。接种时要注意,接种疫苗之前不要给猪食用或射磺胺类等可能对淋巴细胞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淋巴细胞被抑制会直接影响疫苗接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