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政治战略
——以1935—1937年为中心的考察

2022-04-07张春海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战略

张春海,王 斐,艾 丹

(1.延安大学2.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陕西 延安 716000)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坚定信念和行动指南,是中国共产党积极实践的政治信条。中国共产党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后,虽然逐渐站稳脚跟,但仍然面临国民党的限制、自身军事力量薄弱等诸多困难,为了打破国民党的军事围剿、政治封锁、舆论攻击,实现西北大联合或者与国民党联合抗日,必须实施一定程度的国际政治战略,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随着“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的矛盾、国内矛盾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而产生的国际关系和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1]178,中国共产党迅速调整了以往对于国民党和西方大国的敌视态度,希望与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中、英、美、法、苏五国建立太平洋联合战线。”[1]64中国共产党主张中国与英、美、法、苏建立太平洋联合战线,共同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提出和践履了自己的国际政治战略思想。中国共产党国际政治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扩大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使中国摆脱独自抗战局面、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起到了积极的历史作用。研究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政治战略,在理论上,对于进一步深化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革命史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在实践上,对于中国共产党制定新的国际政治战略具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

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政治战略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国际政治战略的目的在于联合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进攻,实现和维护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其主要内容有联合一切同情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民族和国家等。

(一)“联合一切同情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民族和国家”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由于缺乏革命经验、受共产国际和苏联指导等因素影响,在国内主张中共保有绝对独立自主的地位,“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2]6;在对外政策中要求“打倒国际帝国主义”[2]134,因为当时认为所有帝国主义都积极侵略中国,因此必须加以反对。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扩大侵略中国的规模并妄想占领全中国,打破了各列强共同侵略中国的原有格局,日本成为中国要反对的最主要的国家。此时,中共如再提“武装保卫苏联”“反对一切帝国主义”等口号,显然已经不合时宜,最主要的是不符合中国人民的现实利益、民族情感及中国的国家利益。随着国际形势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共产党需要提出新的政策措施包括国际战略。

1935年8月1 日,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起草了《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号召中国各党派、各界同胞、各军队“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国防政府的行政方针之一是,联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民众,联合一切同情、支持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民族、国家,与一切在中国抗日斗争中持中立态度的民族、国家建立友谊关系[3]267。

《八一宣言》在同年10月1日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在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报》上发表,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在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宽广襟怀和务实态度,在国际国内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政治影响。鼓舞和推动了中国国内各阶级、阶层特别是爱国青年学生与知识分子的反日热情,直接引发了一二·九运动的爆发,使中国出现救亡图存的新高潮;也使民族资产阶级、一部分大资产阶级、国民党内的地方实力派充分认识到联共抗日的历史必然性;使国共之间开始更密切的谈判和接触,国民党也逐渐认识到中共可能在即将到来的民族抗战中发挥一定作用,特别是支持中共的苏联也是国民党试图用于抗日的重要国际力量,为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开辟了道路[4]239。

宣言提出的联合同情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民族国家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政治战略之一。该宣言背后有苏联尝试调整对英美政策的影响,在日本帝国主义不断进攻中国并可能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际,德国对苏联不是十分友好的情况下,苏联希望中国共产党能在一定程度上拖住日本,一旦苏德爆发战争,不至于遭到德日的夹击而腹背受敌。因为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假想敌人是日本,1905年,日俄战争战败使苏联对日本一直持怀疑、敌视态度。

《八一宣言》发表时,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尚在长征途中,但中共中央与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对国内大势认识相同:都要求积极抗日,这是当时中国的最主要任务。1935年9月10日,中共中央《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这里主要针对的是跟着张国焘南下的红四方面军的同志——引者注)中指出,同志们,只有中央主张北上的战略方针是正确的,张国焘提出的南下方针是错误的,明确提出创造川陕甘新苏区[3]305-306的正确战略目标。这里所说的北上战略方针实际上就是北上建立根据地,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讨论了《八一宣言》,并于12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上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独占中国的侵略行径,已经激化了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目前已达到十分紧张、难以调和的程度。美帝国主义为了维护自己在亚太地区的既得利益,与日本帝国主义必然势不两立,太平洋战争是必然的结果[3]532。由于美国与日本在侵华问题上存在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英国也不积极支持日本的侵华政策,中国就有可能利用美英与日本之间的矛盾,争取美英对中国抗战的支持至少是在中日战争中保持中立,这就大大减轻了中国抗战压力。上述决议指出,世界革命是中国革命有力的帮手。日本共产党领导下的日本工农及被压迫民族(朝鲜台湾)正在为打倒帝国主义日本,建立苏维埃日本而奋斗。日本革命民众是中国革命民众的有力的帮手[3]534-535。这说明,在中共看来,当时受到日本军国主义者统治的日本人民及被压迫民族朝鲜和台湾也在积极准备力量,等待时机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而斗争,日本人民和朝鲜以及中国的台湾地区都是中国革命所要争取联合的对象。

上述决议还指出,在日本向苏联挑战的情况下,苏联是准备着打击这个野蛮侵略者的。这就把中国革命,日本革命和苏联反对侵略者的斗争会合在共同目标——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基础之上。苏联是中国革命最有力的帮手[3]535。这同样指出了中国革命所要联合的最重要的对象:苏联,因为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国革命最有力的支持者和帮手,所以中国共产党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过程中一定要联合苏联。而苏联为了减轻自身压力,会积极寻求盟友,也会积极支持中国革命。自苏联建立后,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所有帝国主义势力集中攻击的众矢之的,苏联希望通过输出革命的方式减轻自身压力。这就使得中国共产党“联合一切同情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民族和国家”的国际政治战略建立在坚实的现实基础之上,为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革命进而推动世界革命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上述决议提出“反日民族统一战线之最高形式,就是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的行动纲领是,联合朝鲜、中国台湾、日本国内受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压迫的劳苦大众及其他一切受日本帝国主义分子侵略、压迫的反日力量,结成巩固的反日联盟。与对中国正义的抗日战争深表同情或善守中立不支持日本侵略中国的民族、国家,建立合作友谊关系[3]540。这与八一宣言的精神是一致的,即主张“联合一切同情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民族和国家”共同进行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提出,必须在抗日战斗的过程中,求得这些纲领的实现。这就说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提出了具体的国际政治战略,而且希望通过抗日战争的进行来实现这个战略,使得国际政治战略的实施具备了现实可能。

(二)主张中国人民同各国“组成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

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爆发之前,毛泽东于1936年7月15日会见了美国记者斯诺,接受了他的采访,在这个过程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主张中国人民同各国“组成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的国际政治战略。

在回答斯诺关于“苏维埃政府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总政策是什么”的问题时,毛泽东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行为既严重威胁中国,也严重威胁世界和平,最严重的威胁是亚太地区的和平。因此,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国、世界各国人民、在亚太地区有利益存在的美、英、法、苏等国人民的共同敌人。日本的侵略政策既针对中国,也针对英美等国。日本侵略既是中国问题也是所有国家的问题。中国要同各国、各国人民团结起来,组成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3]177因为日本的侵略对中、美、英、法、苏构成共同威胁,各国应积极联合起来,共同抵御日本的侵略战争政策,所以毛泽东期望各国不要支持日本的侵华战争,并积极帮助中国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在接下来的谈话中,毛泽东还希望在中日战争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美国政府、美国人民同中国人民结成反日统一战线[3]181。这就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政治战略,即主张中国人民同各国特别是美国等西方大国“组成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一段时间内,美国国内的所谓“孤立主义”甚嚣尘上,美国一部分人士不主张过分参与世界事务,只希望处理好自身事情即可,因此对日本侵华持纵容态度,但1941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给美国以沉重打击,使得美国采取积极政策,联合中国等共同抗击日本,并派遣“迪克西使团”来到延安,寻求与中共军事合作的可能性。中共高度重视并给予热情接待,从此开始了中共从延安走向世界的光辉外交历程。

因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不仅会危害中国,而且会影响各国在华与亚太地区的既得利益乃至长远利益,各国与中国在反对日本侵略的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共同利益将促使中共国际政治战略的逐渐实施与收效。毛泽东还分析了如果任由中国被日本侵略的严重后果,如果中国被日本全面占领和征服,亚太地区将无光明前途,太平洋沿岸各国人民和悠久历史文化将遭到致命威胁,可能引发一系列可怕的战争[3]185。

毛泽东与斯诺的谈话发表于1937年8月份的美国《美亚》杂志上,传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国际政治战略,表达了中国共产党试图联合西方民主国家共同抵抗日本侵略的积极态度,产生了良好而广泛的政治影响。而斯诺在访问中共领导下的苏区后,撰写了举世闻名、风靡一时、影响深远的《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除给中共、红军、中共领导人正名以扩大中共的政治影响之外,还具有十分重要的象征与隐喻意义。《纽约时报》的评论者R.L.达弗斯赞赏道:“如果这本书被正确解读的话,红色中国的重要意义就不在于它是红色的,而在于它是中国人的,并且它可能预示着长期预测的中国人民的‘觉醒’,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的最终失败。”

(三)“主张中、英、美、法、苏五国建立太平洋联合战线”

在中国近代史上,自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以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等国维持了共同侵略中国的局面。但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步步紧逼,企图独占中国为其殖民地,并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日本的侵略行为不仅对中国构成了巨大威胁,而且严重损害了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在华既得利益,但由于帝国主义在侵华问题上存在一定矛盾而且美国等国长期贯彻“先欧后亚”“重欧轻亚”等战略方针,致使日本在没有受到多少国际压力的情况下就侵占了中国的大片国土,严重冲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

在日本不断侵略、西方大国无力制裁日本侵略但又不愿自己在华利益受到更大损失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主张中、英、美、法、苏五国建立太平洋联合战线。既然日本可以在中国采取以华治华、以夷制华的战略方针,中国也就可以相应地采取以夷治夷、纵横捭阖的合纵连横战略以对付日本,这种做法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中国共产党不会放弃联合西方世界抗击日本侵略的方法。1937年3月1日,在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即将爆发的前夜,毛泽东在和史沫特莱的谈话中具体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中、英、美、法、苏五国建立太平洋联合战线”的国际政治战略,这种国际政治战略是对主张中国人民同各国“组成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的国际政治战略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化,直接指明了中国所要联合的对象。

在回答史沫特莱提出的关于“共产党现行的统战政策较以往有无改变?”的问题时,毛泽东指出,根本上没有什么改变。我们的统一战线是抗日,并非毫无分辨地反对帝国主义,而只是强调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但也要求英美法苏等各有关国家同情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此基础上中国愿同这些国家建立友谊关系[1]57。这就指出了中国共产党在国际政治战略和对外政策上的连贯性,即争取同英美等国建立反日统一战线,至少不反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活动,有利于争取西方国家对中国抗战事业的同情和支持。

在回答史沫特莱关于“中国能否单独战胜日本”的问题时,毛泽东指出,没有国际援助,中国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坚持长期抗战。但中国正在积极寻找合作力量,中国希望中、英、美、法、苏等五国建立坚固的太平洋联合战线。这种联合战线可以援助中国,也是世界各国互助的国际组织。因为日本的侵略行径严重威胁中国与世界。各国不积极联合,有被敌人各国击破之虞[1]65。在这里,毛泽东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中、英、美、法、苏五国太平洋联合战线的具体原因:日本已经有了同盟国,中国不能独自孤立于世界之外;日本的侵略是对世界的威胁,也是对英、美、法、苏的威胁;五国如不及时而有效地联合,就有被敌人各个击破、打败的危险;最重要的是,毛泽东提出了中国能够坚持抗战的条件,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具有非凡的战斗力,可以英勇抗敌,奠定建立太平洋联合战线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太平洋联合战线的国际政治战略也是能够逐渐实现的,这主要是由于日本的侵略、国际局势的变动会促使国民党政策的转变,而国民党政策的转变也会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信心,至少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能够牵制日本,使其无法腾出更多力量去同美英苏等国开战。1937年3月,张闻天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这一转变,会使国际国内的形势产生很大的变化(指国民党在五届三中全会后的政策开始向抗日方面转变——引者注)。在国际方面,将更加巩固和平战线。南京与英、美更加接近,与日本的冲突会增加,与苏联会更密切些。这会有利于争取太平洋集体安全制度的努力,对于侵略阵线则是更大的打击。日本假使要进攻苏联,必然要考虑到中国的牵制。因此,这是对世界和平有利的因素。”[5]104张闻天分析了国民党在面临日本进攻时政策向抗日方面转变所能产生的积极成效,即能够促使英美与苏联等国建立太平洋集体安全制度,防止日本独霸中国,而苏联也希望借助中国的力量牵制日本,这就使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主张中、英、美、法、苏五国建立太平洋联合战线”的国际战略具备了现实可能性。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政治战略得到一定程度的实施,中共领导人积极接见对华友好的国际友人,并尝试与美国等西方大国建立一定程度的外交联系,借以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实现中华民族抗战胜利的伟大目标,这些国家政治战略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起到了积极的历史作用,也留下了深刻、丰富而宝贵的历史启示。

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国际政治战略的现实启示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虽然只是局部执政的政党,但仍然积极努力地制定并实施了国际政治战略,对于中国共产党制定新的国际政治战略具有一定的现实启示。

(一)制定国际政治战略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体现和要求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即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和土地革命之中,但由于革命经验不够丰富,加之受苏联和共产国际影响,对中国国情、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规律认识不够深刻,致使党内出现了右倾机会主义、“左”倾路线错误等。这些错误给中国革命造成巨大危害,如右倾机会主义导致大革命失败,“左”倾路线错误导致土地革命战争失败。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解决了中国共产党内最为重要的军事领导问题,开始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最高领导地位,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逐渐得到党内绝大多数人的认可,中国共产党开始逐渐摆脱共产国际的消极影响,走上独立自主地领导中国革命的道路。

至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充分总结大革命和土地革命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制定了正确的国际政治战略,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开始得到国内外更多政治力量的支持,中国共产党也摆脱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实现了从小变大、以弱胜强,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为中国抗战胜利做出了最为重要的贡献,并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物质、组织基础。制定国际政治战略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体现和要求,只有制定科学的国际政治战略才能真正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最主要的敌人,为革命的顺利发展、最终胜利奠定基础,否则,就会因混淆革命阶段或不分敌我而使自己处于孤家寡人的不利境地,给革命造成严重损失。

(二)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是制定正确国际政治战略的前提和基础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主要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既有的本本出发,从领导人主观愿望出发,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要制定正确的国际政治战略必须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这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体现,如果脱离中国国情和世界形势而片面强调革命高潮的必然到来,在革命力量还十分薄弱的情况下一味要求进攻大城市,必将陷入“左”倾机会主义的泥淖之中,这在中共党史上已有先例。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复杂性,毅然摈弃脱离中国实际的“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制定了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联系起来的国际政治战略,力图联合一切力量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这是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的积极结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革命和世界形势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特质。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是制定国际政治战略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国际政治战略,才能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争取最有利的国内外环境。

(三)必须制定具有明确指向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国际政治战略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凡事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1935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正确分析形势,改变了以往急于求成的政治路线,实行争取一切力量共同抗日的新路线。在新政治路线指引下,开始制定并实施“联合一切同情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民族和国家”等新的国际政治战略。

由于这些国际政治战略建立在对国内外形势正确分析的基础上,科学预测了各大国之间关系的变化特别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发展趋势,使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际政治战略不仅具有明确指向即动员一切力量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且这些国际政治战略具有现实可能性。必须制定具有明确指向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国际政治战略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国际政治战略的重要时代启示。

(四)中国共产党在当代仍然必须制定和实施必要的国际政治战略

当今之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企图维护其在二战后建立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也就是维护美国在全世界的霸权地位,为此,不惜使用战争等手段,加之新冠疫情的影响,世界仍不太平。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战,力图在贸易、科技等方面压制中国,中国在起而应战时必须制定和实施必要的国际政治战略,以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和主权完整,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民族复兴提供和平稳定的国内外环境。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外交领域,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思想,这对于推动中国外交工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应积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积极制定新的国际政治战略,尝试联合一切联合的力量共同对抗美国等西方大国的战略挤压和贸易限制,使中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格局中占有更有利的地位。

结语

总之,在1935—1937年,在面临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积极调整以往打倒一切帝国主义国家的政策,开始提出并实施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主要目标的国际政治战略。中共国际政治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有利于推动国民党向抗战方面转变,也有利于扩大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和推动更多国家联合反对日本侵略中国局面的早日到来,为国共内战的更早结束、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迅速兴起乃至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对世界文明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6]260。

猜你喜欢

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战略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中的帝国主义寓言
战略
战略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