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规模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04-07徐存炜施网强
徐存炜,施网强
(光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盐城 224100)
为了减小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政府部门推出了惠农政策,基层地区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积极发展规模化的生猪养殖工作,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在满足消费者对猪肉产品质量要求的同时,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当前的生猪养殖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有效完善。
1 生猪规模养殖管理的现状
1.1 生猪疫病生猪规模化饲养需要进行科学管理,防止滋生细菌、病毒引发生猪疫病,损害养殖人员的经济利益和身体健康。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部分养殖人员忽视对疫病的防治工作,没有对猪场进行科学的消毒处理,致使养殖场的卫生标准达不到相关要求,易使猪场滋生大量的病原,引发生猪疫病,对生猪的健康造成危害。
1.2 缺少专业的饲养人员养殖场需要积极引进具有专业知识的饲养人员,帮助规模化养殖工作的顺利开展,饲养人员的素质水平和规模化养殖工作具有直接关联,但是部分养殖人员不具有专业的饲养知识,工作经验不足,没有经历过专业培训,其综合素质较差,不能及时发现生猪饲养存在的问题,继而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缺少工作经验的人难以认识到这些细节问题,需要对携带病菌的饲养工具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引发疫病的快速传播。
1.3 环境污染严重目前,生猪规模化养殖工作具有迅猛的发展趋势,但是因为资金投入量较多,缺少充足的技术支撑,缺乏安全环保意识等,大部分生猪养殖场虽然具备了规模化养殖数量,但是缺少相应的粪污处理设备,把粪便当做农家肥料施撒到农田中,或是在露天的情况下直接将其堆放在某处,将未经处理的污水资源排放到周边的河流中,对地下河、空气、土壤等造成污染,其味道会给周边群众的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规模化饲养生猪会造成严重的生态污染问题,制约了生猪养殖产业的绿色发展。因此,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需要迅速解决生猪饲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4 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的双重挑战我国多个地区在2018年暴发了非洲猪瘟,疫情迅速向外蔓延,生猪存栏量不断降低,不管是散户还是大型的规模化养殖场,都造成了经济损失。生猪养殖产业因此遭到到沉重打击,损失较为惨重。通过政府部门的协同合作、多措并实,直到2019年下半年,非洲猪瘟疫情才得到了基本管控。2020年初正处在恢复期的生猪养猪产业遭遇了新冠肺炎的再次打击,生猪复养效率降低。政府采取的防控措施很好地控制了新冠疫情,但依然对生猪产业造成了一系列影响,阻碍了生猪销售、饲料运输等一系列的样子工作,影响新建养猪场及防疫、粪污处理等基础设施的进程。目前,非洲猪瘟风险长期存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态化为生猪产业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为养殖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5 缺乏完善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目前,通过对生猪繁育现状的分析发现,其存在核心规模群小、区域间联系较少的问题。国内的生猪良种繁育企业在研发方面较为薄弱,科研院所需要承担主要角色,但科研院所以国家目标和计划为主,且存在科研成果不能及时与市场对接,容易出现产研分离的现象。除此之外,我国从事生猪良种繁育的企业存在开放程度低、育种技术创新不足,上传数据不及时,测定不规范的问题,造成了种质资源浪费和获取知识成本较高的现象。此外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各环节未能形成紧密的纵向关系,种猪企业与养殖场的联系不紧密,导致养殖场不能及时把生猪的性能反映给相关企业,以便其调整育种改良方案。一方面良种繁育体系薄弱致使生猪体质虚弱,难以抵抗病毒。另一方面良种缺乏使出栏的生猪肉质差、体格小,导致我国生猪产业缺乏竞争力。
2 生猪规模化养殖管理的应对措施
2.1 提高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效率饲养人员需要对规模化生猪养殖场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生猪养殖场雨污分流,利用管道把污水直接导入到沼气池内,然后利用经济节约形的生物发酵方法,,对粪便进行优化处理,使其成为一种良好的农家肥,污水导向沼气池后进行厌氧发酵,有效杀灭其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形成沼气和沼液等物质。沼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可用于照明和煮饭,沼液可以作为植物的肥料,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对粪污物的无害化处理,不仅可以降低环境污染,还可以增加养殖效益,防止疫病传播,保护生态环境,1实现社会生产和生态发展的良性循环,达成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目的。除此之外,生猪养殖场需要采取雨水污水的分流处理、固液分离等,对干粪进行堆积发酵,把尿液和污水导入到沼气池,促使雨水自然排放。通过把干粪便堆积发酵的生物热处理,将其转变为优质农用肥料,把尿液和污水导入到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可以对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进行有效消灭,有助于形成沼气、沼渣和沼液。沼气作为再生清洁能源,可用于照明煮饭,沼渣和沼液用于植物吸收的速效肥料,通过对其进行综合利用,防止产生二次污染。对粪污物采取无害化处理方式,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减少养殖造成的危害,避免疫病不断向外传播,提高生态效益,满足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实现生产和生态的良性循环,达成粪污资源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目标。
2.2 增强饲养管理饲养企业需要提升养殖人员的饲养管理水平,对管理人员开展素质教育课程,增强饲养人员对管理知识的掌握,使其对饲料的使用方法具有足够的了解,从正规的饲料生产企业购买相关的饲料,科学选择饲料添加剂,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量使用。依照生猪群的采食量,设置饲料使用量,保证饲料的新鲜程度,严禁使用变质发霉的饲料,对饲料采取密封干燥的储存方式,减少资源浪费,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做好相应的记录管理。
2.3 重视环境消毒为创造卫生健康的饲养环境,确保生猪的健康,饲养人员需要切实做好日常的预防消毒工作。应选购经农业部GMP认证的兽药生产厂家所生产的多种不同类型的消毒剂,定期对猪舍、饲养用具、周围环境等进行交替消毒,春夏1周2次,秋冬季节1周3次,有疫情时需要适当增加消毒次数。经过全面消毒后,可以彻底消灭外界环境的病原微生物,避免病原微生物借助灰尘、水源、空气、饲料等传播媒介传向外扩散,这减少生猪发病的几率。
需要科学选取养殖场的位置。为了避免人口密集区域对生猪规模化养殖造成的影响,在选址过程中,需要选择地势较高、光照充足、以及通风环境较好的地方。同时,需要注意选择的位置应该和化工厂、屠宰场等保持一定距离。在对猪的圈舍设计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点式的设计方案,这样可以有效预防疾病快速传播和发展,而且在场房的日常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周围环境、圈舍和饲养用的器具进行定期消毒,继而切断传染源。
2.4 加强饲养人员的技术培训为了提高生猪规模化养殖的经济效益,需要对饲养人员开展技术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生猪规模化养殖的经济效益,通过提升饲养人员的专业技术,可以有效避免生猪出现各种疫病,可以有效提高生猪养殖数目,强化猪肉制品的质量。养殖场需要注意培养饲养人员的专业技能,在饲养人员正式上岗以后,对其进行技能培训,确保持证上岗,对生猪规模化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重点教育,提高饲养人员的工作认知。与此同时,需要提升饲养人员的责任意识,工作人员需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
2.5 推动生猪的标准化养殖通过推动生猪的标准化养殖管理,可以有效提升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占比,增加饲养人员的经济效益,作为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措施,构建规范性的养殖方案,禁止使用违规的饲料产品,对生猪产品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体制,制定相应的免疫机制,以及综合疫病的防控机制,对其进行统一的防疫管理,以增加生猪的抗病性,对生猪疫病进行有效防控。政府部门需要增加资金投入量,依照相应的要求构建标准化的养殖场,积极开展生猪标准化生产的技术指导,引导发展生态养猪和标准养猪产业,推进生猪标准化养殖,提升生猪标准化生产质量。构建规范的养殖档案,给生猪喂食环保型饲料和绿色饲料,提升饲料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确保生猪具有自由运动的空间。严禁使用劣质的兽药、饲料,从根源上控制猪产品的质量安全,构建生猪养殖产业的绿色化发展模式,增加猪排泄物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实行封闭式管理,构建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消毒程序、以及疫病综合防控程序,实施科学的防疫管理,以便提升生猪的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对猪疫病的发生进行有效防控。在提升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程度的同时,加快生猪养殖产业向资源高效利用型的方向进行转变,逐步构建现代化的生产体系。
2.6 增强疫情防控工作(1)政府部门需要为中小型养殖场提供帮助,确保其可以建设生物防疫体系,同时构建生物隔离、高温消毒设备等基础设施,不断提高生猪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水平。(2)把生物安全归纳到国家安全体系,对生产一线的养殖人员进行防疫知识培训,拓宽防疫人员的信息渠道,扩大防疫人员的队伍,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3)增加对疫病监测工作的力度,针对生猪调运,生猪运输、屠宰加工等关键环节建立健全疫情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保证每个地区的非洲猪瘟疫情都可以得到防控和妥善处置。
2.7 注重培育良种生猪养殖产业想要发展,必须要强化良种培育工作,猪的良种繁育相当于“猪芯片”。国内生猪种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正面临巨大变化,需要坚持自主创新,构建规模化的生猪种业,推动生猪种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强地方猪遗传资源的保护,充分发掘优异猪基因,开发拥有自主产权的新品种种猪。支持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建立,整合多方资源,建设优质的良种繁育平台。鼓励企业与科研部门进行合作,加快科研成果和市场对接效率,推广新型的生猪育种技术,推进一体化发展进程。颁发相关的政策,鼓励企业提升科研创新和良种繁育能力。充分发挥各方作用,一同促进生猪良种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