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共同富裕的五大优势

2022-04-07姚亚平王磊峰

关键词:共同富裕生产力群众

姚亚平,王磊峰,2

(1.南昌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2.景德镇陶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403)

习近平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1]新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2]23,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凝结着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体现着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所在。要多方面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领域与各地区根本利益,使更好更多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需要从政治优势、经济优势、制度优势、思想优势与生态优势等五个优势发力,使人民群众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并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

一、坚持与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强化推动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

坚持把“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贯穿到实现共同富裕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全面胜利,“贫困人口由9 899万人减少到600多万人,连续7年每年减贫规模都在1 000万人以上,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国家人口规模,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世所罕见”[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十二万八千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二〇三〇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2]48可见,中国共产党真正将为人民谋利益、谋福祉这一理念贯彻于实践之中,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的显著优势,巩固了共同富裕的核心力量。共同富裕是党的庄严使命,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理念相契合,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与践行,巩固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共同富裕思想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党的理论认识和行动,做到知行合一。

在理论认识上,一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源泉,并把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运用到各领域与各地区发展中。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4]33马克思主义以现实的人为中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力求实现人民群众的共享发展。为此,党和政府工作就要不断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短板”问题,不断使人民能够共享多种权益和成果,从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二是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党成立之初,通过革命让人民群众有了共享的土地,有了自身的解放,有了站起来的国家;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为了人民的切身利益,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人民群众共同享有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果,有了富起来的幸福感;新时代,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5]136。三是丰富整个世界共享发展理念宝库。大家好才是真正好。习近平指出:“一些国家越来越富裕,另一些国家长期贫穷落后,这样的局面是不可持续的……大家发展才能发展大家……应该积极促进其他国家共同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各国人民。”[6]中国共产党倡导共享发展,认为每个国家都有平等的发展权益,世界发展成果要造福每位“地球村民”。共享发展理念能够为世界发展理念宝库建言献策,为世界范围内的国家与地区特别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中国智慧。

在行动上,以精准脱贫工程为例,2018年我国精准脱贫工程成效卓著。相关数据显示:“按照每人每年2 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1 66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 386万人;贫困发生率1.7%,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7]2019年末,“农村贫困人口55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 109万人,贫困发生率0.6%,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8]。2020年末,已有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脱贫摘帽是美好生活的新起点,而不是终点。共同富裕是共同奋斗、共同享有的富裕。未来共同富裕理念将继续为推动中国发展贡献理论指导,助力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民族复兴愿望。为此,我们要继续落实新发展理念,筑牢共同富裕的民生底线基础。一是不断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避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党要以共享发展成果为基点,锤炼领导经济的能力,加大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动力,提高人民需要的产品质量,改善各领域与各地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以发达的经济作为支撑,多管齐下,促进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等共享发展,关心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帮助解决各领域与各地区面临的发展短板,促进其协调发展,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夯实基础。二是不断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了新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基本实现现代化,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要担当起各种重任,一步步完成人民重托,积极应对社会权利、机会与结果不平等现象,切实实现人民群众共享的现代化,不断适应新的实践要求,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三是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领导力、战斗力,扩大对国内外的影响。习近平指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9]15要继续通过多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严肃党内生活与党员作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促进党与群众的心心相通,巩固党与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促发展,共建共享改革带来的成果,把共享发展落在各个方面。习近平强调:“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只要我们党把自身建设好、建设强,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10]55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将吸引世界各政党学习中国的共享发展方案,增强中国共产党在世界的影响力。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关乎经济民生,还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与社会稳定。过去中国共产党积极实施脱贫攻坚,取得伟大成就。新时代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发展形势,中国共产党继续积极担当起推动共同富裕实质性进展之重任,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二、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优势,激发共同富裕的内在动力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生产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前提。由于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财富还没极大丰富,仍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筑牢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否则,如果离开发展生产力的话,“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11]166。因此,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共同富裕的追求,我国需要发挥持续加快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优势,为各领域与各地区共同富裕提供动力源泉。

发展生产力与推动共同富裕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一旦破坏了这种相互平衡的关系,就会使各领域与各地区发展遭到破坏甚至受到较大的损失。比如,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注重生产力发展,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末以后,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加之苏联模式的影响,人们将共同富裕理解为“平均贫富”“同步富裕”“同时富裕”与“同等富裕”,这些错误思想成为当时推进共同富裕的障碍。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吸取了“绝对公平”教训,深刻认识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邓小平指出:“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改善,革命就是空的。”[12]231并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13]255。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非常重视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蛋糕”做得越来越大,使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同时,由于存在着片面强调“效率优先”,导致部分领域、部分阶层与部分地区出现“蛋糕”分配不均的风险。1993年党中央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理念来解决共同富裕在各领域与各地区实现过程中出现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使每一个人都共享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中国共产党将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放在第一位,凸显出发展生产力这一重要基础地位。在发展生产力的进程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落实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样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发展,防止出现贫富差距拉大。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则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共同富裕的方法论,要求不断解放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统筹兼顾实现各领域与各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胡锦涛指出:“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4]4此阶段我国有了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更明确且更加具体的目标:“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15]620可见,在实现共同富裕的探索上,我国一直比较重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共享发展理念蕴含着“坚持共同富裕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这一深刻论断。经过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蛋糕”越做越大,我国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才能为各领域与各地区的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习近平强调:“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新常态,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不断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4]54同时,习近平又强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说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就无所作为,而是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化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4]214-215为了早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未来我们主要任务仍要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使各领域与各地区之间差距缩小,这就需要通过“共建共享”的方式,发挥各领域与各地区人民的合力,将“蛋糕”做强做大,筑牢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

三、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巩固共同富裕的体制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保障共同富裕实现的根本制度。习近平指出:“不论处在什么发展水平上,制度都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我们要通过创新制度安排,努力克服人为因素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9]97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通过公正的制度促进生产效率的大力提高,再通过社会财富的有效积累来保障共享的落实,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把“以公平促发展,以发展促共享”落地生根,实际上为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实的体制保障。共同富裕离不开制度建设。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我们还要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各领域与各地区共建共享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关注人民群众的各方面利益,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权益,坚持制度保障于民。同时,要改革新时代社会存在的不合理的制度问题,缩小各领域与各地区差异,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从制度角度构建促进各领域与各地区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依靠更好、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与社会治理,来维护各领域与各地区共同富裕。具体来说,一是要系统优化共同富裕的制度设计;二是根据共同富裕的要求对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且多方面联动推进治理。

(一)系统优化共同富裕的制度设计

制度设计是指把人们设想的规则以具体方式通过明确的流程表现出来,制度设计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制度供给是否充分、平衡。优化制度设计是制度建设的关键环节,从数量上看,制度供给要涉及各领域与各地区;从质量上来说,制度供给要充分且有效。共同富裕的落实存在制度不完善现象,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问题。因此,系统优化共同富裕的制度设计时,坚持系统观念,要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完善共同富裕制度的可操作性。具体来说:在横向上,破解当前各领域与各地区人民受益不平衡困境,保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受益主体是全体人民,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要拓宽共同富裕内容的广度:“平衡共享内容的结构比例,精准满足处在不同的各领域、各阶层与各地区的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要,深化权利、机会和成果共享的连续性和协同性,保证每个人在共享的链条上从始至终都能公平地获得最大满足,全面增进民生福祉。”[16]119在纵向上,立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学设计共享政策。习近平强调:“我们要立足国情、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思考设计共享政策,既不裹足不前、铢施两较、该花的钱不花,也不好高骛远、寅吃卯粮、口惠而实不至。”[17]要站在一个政策制高点,明确制度设计的目标,一层层地去设计。在设计较高层级的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对下一层级制度的合理设计,而在设计较低层级的制度设时要兼顾上一层级制度的目标。同时,要做到结合各领域与各地区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和水平,设计各领域与各地区具体的目标和推进策略,使共同富裕的制度被广大人民所认可接受,且成为持续地提高人民共享水平的良性制度。从而激励各领域与各地区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件事一件事地办,一年一年地干,积小胜利为大胜利,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二)不断推进制度改革创新和多方面协同治理

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不仅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还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当前,还有在部分社会资源分配不均、部分领域的不正常竞争的问题,等等,一定程度上与我们的制度还存在部分不完善的地方相关。制度不仅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还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在某种意义上,共同富裕问题是制度问题。新时代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呈多元化趋势,人们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坚持与完善制度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比如“双减”政策的有效实施,从而凸显制度在共同富裕中的保障性地位。

围绕新时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更加精准地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发挥好共同富裕制度承担的具体导向作用,让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从而推进共同富裕落到各领域与各地区发展实处。因此,必须做出更好、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一是要对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二是联动推进治理现代化。从而完善与发展共同富裕的制度体系,持续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等有机配合,相互衔接。简而言之,共同富裕的制度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全面清理不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具有历史局限性的体制,着眼于新时代中国发展实际情况,对制度进行总体设计,促进制度完善与发展,通过有效的社会治理来保障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

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势,夯实共同富裕的主体根基

共同富裕承载了全体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共同富裕应始终遵循人民的呼声、响应人民的诉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共享发展,解决各领域与各地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短板问题,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夯实共同富裕的主体根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思想特质之一。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共同奋斗,各领域与各地区人民获得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过去是如此,今天亦如此,未来仍如此。恩格斯认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18]298面向未来,为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必将深化人民主体理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丰富共享发展领域的诸多实践。群众利益无小事,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应把共享发展理念融入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与各方面,真正把共同富裕谋到实处、落到实处与干到实处。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要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作用,切实保障与享受人民当家作主各种权利和利益,以此激发各领域与各地区共同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积极性。比如在新发展阶段推动共同富裕,在创新发展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创造更多价值中按照他们的贡献给予报酬;在协调发展上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群众收入差距,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在共享发展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区、老有所养、住有所房、弱有所扶”[19]81,使全体人民切实享受发展成果。同时,真正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切实为民办实事,旨在引导教育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和群众路线观点。始终做到各项工作要根据人民群众的诉求,摸到人民的脉搏,满足人民的愿望。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实现各领域与各地区皆可发展、更好发展的局面。

历经几代人的长期奋斗,我们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今后,我们要进一步从战略高度、全局高度、政治高度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不断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获得更多民主权益,拥有更多的文化权益,生活在和谐社会中,享受到新鲜的空气,使其共享到更高质量、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从而“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10]36。

五、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优势,改善共同富裕的生态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与此同时,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20]29“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由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在《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一文中,习近平认为要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又强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就有改善共同富裕的生态环境之义。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也体现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富裕,即同时顾及人民的经济需要和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此要深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目标。“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4]209-210绿色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21]19。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同样,“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开局应围绕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低碳技术创新水平、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性和协同性、加强国际合作、动员全社会力量,促进低碳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度融合,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22]36。因此,要深化对绿色发展内容的认识,深刻理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意义,在社会中重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而改善共同富裕的绿色环境。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从全局考虑,改善共同富裕的生态环境涉及生产、消费、流通各领域,涉及个人的衣食住行也涉及国家的治理模式、城乡规划和管理、产业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涉及经济成本更涉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要培育生态文明治理的共享意识、健全生态文明治理的共享联动机制、以数字化技术共享推进生态治理,从而让人民群众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共促生态环境的改善。

六、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社会上出现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要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为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集人民群众之智慧,凝人民群众之心,合人民群众之力,实现人民群众共享改革的成果,这不仅是一种理念,还是一种实践。“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23]4未来中国打造稳定的社会结构,消除壁垒,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仍要坚定信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挥推动共同富裕的五大优势,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持续推动共同富裕再上新台阶,同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将中国的共同富裕智慧、共享发展方案传播出去,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生产力群众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