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路径探析
2022-04-07陈阳,孙超
陈 阳, 孙 超
(安徽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更是化解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强大驱动力[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肌体细胞”和“神经末梢”[2],是党团结群众、动员群众的纽带,也是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最基层力量,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主心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要围绕乡村的产业、文化、人才及组织等方面展开,这些领域直接关系着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应当全领域齐抓共管、齐头并进参与其中,为建设美丽乡村目标提供不竭动力。因此,为了更好实现这一目标,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要肩负着时代使命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不断增强自身建设与乡村振兴要求相匹配,更好地发挥政治引领能力、经济引领能力、思想引领能力,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引领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3]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4],必须厘清“终点”和“起点”联系,找到有效衔接的关键点,而基层党组织正是有效衔接的关键点,肩负着组织建设、思想引领、服务基层和乡村治理等历史使命,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核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巩固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地位,努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在农民心中的可靠性,为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中也着重提到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农村,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要靠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5]。正是依靠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使党有了扎实的根基,形成了一个团结一致的整体;也正是依靠农村基层党组织,使党能够密切联系广大农民群众,充分发挥党的引领作用。可以说,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可以更有效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因此,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头人,基层党组织要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在优化组织结构、明确目标任务、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进而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强大驱动力。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产业发展的组织保障
产业兴旺是基层党组织的第一要务,也是推动乡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关键。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带头人,基层党组织要挑起重担子,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带领广大农民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壮大村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地发展本地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农产品,以高质量产业促乡村振兴,从而真正实现让农民的收入增收、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精神文化生活变得丰富,进而加速乡村振兴的步伐。然而,当前部分农村地区存在一产不稳、二产不强、三产不活现象,产业融合度低,为了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成立产业融合发展联盟,调动社会多方企业力量参与其中,共建产业生态圈[6],充分利用组织资源,进而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同时,推行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通过实行“党支部+产业”“党支部+电商”“党支部+文旅”等措施,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真正为人民谋福利、为产业振兴的组织堡垒,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关键力量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与推动者[7]。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出现一些不良风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但要从根本上改善乡风文明,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思想道德引领。当前,很多农村地区存在高额彩礼、基层文化生活匮乏、邻里关系淡薄、青年信仰缺失等现象,阻碍了乡风文明建设。为了打破当前不良现象,亟需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建立完善乡村公共文化体系,积极开展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同时,还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通过抓住党支部建设这个关键,筑牢战斗堡垒,助力乡风文明建设,不断夯实文化阵地。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实困境
(一)基层队伍不够过硬,制约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能力
当前正处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农村基层工作事务多、条件艰苦、情况复杂、沟通协调难等,亟需建设一批有能力、有闯劲、有担当,敢到农村一线啃硬骨头的基层队伍。尽管地方政府出台相应激励政策,使得基层队伍结构有所优化,党员干部素质也相对提高,但是总体改善效果不够明显,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基层干部文化素养不高,政策执行能力不强。在城镇化进程中,相对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和工作技能的中青年农民以及农村党员开始大量涌入城镇,留守在家中的很多都是老、弱、病、残弱势群体,而农村的基层干部大多都是文化程度偏低、理论知识不强、工作能力不足、角色定位不明确[8]。因此,基层干部对于传达上级政策“心有余而力不足”,政策执行能力相对较弱,很难有较强的政治领导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基层党组织开展一些群众性活动。
第二,基层干部年龄相对偏大。现阶段,上级党组织对农村大力扶持,将先进的技术设备赠予基层党组织,但由于部分基层党组织干部年龄偏大、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不足、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意识[9],造成现代化资源闲置,党员的教育培训和学习活动难以及时开展,一定程度上也对乡村振兴的推进产生消极影响,难以带领村民走向致富道路。因此,这也导致农村基层党员队伍缺乏优质群体,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进一步弱化,出现年轻党员难找、村书记难选、党员教育难以开展、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等“四难”问题[10]。
第三,基层干部工作热情逐渐减退。村干部刚开始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时,凭借着积极的干事创业热情,带领农民群众建设乡村取得新成效。然而,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开展,对于精准扶贫、拆迁安置、产业发展等各项任务,需要通过基层干部实地走访、沟通协商、统筹规划,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落实各项任务,这使得基层干部常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严格的考核制度,导致基层干部逐渐丧失了工作积极性。同时,农村工作环境跟城市相比条件较为艰苦、娱乐活动也较少,基层干部的薪资待遇也较低,晋升渠道受限[11],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基层干部工作热情。
(二)产业经济基础薄弱,制约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经济引领能力
正如马克思提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城乡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社会资源分配失衡现象依然存在,如收入、医疗、教育等方面。尽管国家提出相关政策促进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也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经济引领能力,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但是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研究中心主任田改伟调研情况来看,农村产业经济较好的地区还是少数,基层党组织依然缺少物质基础[12],可支配的物质资源较少。然而,自从取消农业税以来,不少农村地区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产业基础较薄弱,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经济引领能力也受到削弱。一些地区政府会对农村进行财政拨款,能够给基层党组织建设加以维持,但政府财力也是有限的,长期也难以支撑党建经费、村运转费用、服务群众等专项费用。因此,现阶段基层党组织亟需促进产业振兴构筑坚强堡垒,夯实物质基础才能更好地发挥经济引领能力,但就当前农村产业发展状况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方面,使得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阻碍。
第一,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产业配套设施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为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而且也是为人民提供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近些年,我国不断完善对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农村生产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同高质量农村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尚不平衡,交通综合运输能力相对薄弱,难以支撑产业发展的要求;科技创新不足,制约着高质量产业发展;电商物流、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都依赖于新型基础设施[13],若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会阻碍农村产业经济快速发展,进而会导致基层党组织不能充分发挥经济引领能力带领农民群众增收创业。
第二,农村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产业化发展不足。目前农村经济发展仍然依赖原始自然资源和低廉劳动力的发展模式,经济结构单一;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占比仍然很少,部分农村地区生产要素单一,农产品种类少,这不仅阻碍了农村多产业发展,也会导致基层党组织难以充分发挥经济引领能力。此外,在农村地区,农业科技信息应用仍然存在不足,造成农民对于市场行情判断力不强,获取信息渠道狭窄,不能够及时关注经济附加值高的产品,导致农产品类型与市场消费者需求不相符合,影响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第三,农村产业金融支持体系建设不足,信用机制缺失。一方面,银行等金融主体对农村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层面有限,进而减少对农村发展的融资规模。同时,农村银行对于贷款项目的审批门槛较高、手续复杂,导致农民无法获得资金支持,阻碍了乡村产业发展,也造成农民群众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信服感逐渐降低,一定程度也会削弱基层党组织经济引领能力。另一方面,农村信用机制建设不完善,农民缺乏信用意识,致使乡村产业融合缺乏信用支持。因此,当前农村产业经济基础薄弱现象,不仅党建活动形式较单一,而且基层党组织难以带领农民群众发家致富,并削弱了基层党组织有效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的能力和组织权威性,也会制约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社会发展中经济引领能力。
(三)乡村文化结构失衡,制约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实施乡村振兴,不仅要抓产业振兴,也要抓文化振兴,坚持两手一起抓,既要让乡亲们富口袋,也要乡亲们富脑袋[14],基层党组织要做好文化输血功能,才能显著提升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风貌。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高质量发展乡村文化振兴相比,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第一,农村根深蒂固的“小农思想”,使得文化发展落后。在农村,自给自足的“小农思想”让农民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造成思想保守僵化[15],“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致使农民多以小富即安为目标。这也导致基层党组织难以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使得乡村文化建设仍然停留在最基础的层面,而且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地区培育和践行。
第二,农村具有天然的“熟人”特性,仍然存在不良风气。当农民权利受到侵害时,往往第一时间是想通过“熟人”联系基层领导干部来维护自身利益,而基层干部面对亲戚朋友时,即使要求在严格,但部分党员干部碍于情面,往往会优待跟自己关系好的农民群众,形成不良风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能力,也阻碍了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开展工作的权威性。
第三,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乡村文化受到城市文化冲击。首先,在信息网络时代下,有数不清的“陷阱”和“毒瘤”,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现实生活,对乡村文化的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其次,传承弘扬乡村优秀文化困境重重。随着城市化建设快速推进,乡村人口“空心化”现象日益凸显,优秀文化继承主体流失,普遍面临断层的处境,阻碍了乡村文化的传承。因此,在当前文化结构的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可以汲取的优秀乡村文化较少,一定程度制约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能力,难以吸引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活动中来。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能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乡村振兴的直接带头人,基层党组织是走好“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政治引领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解决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确保其充分发挥政治引领能力。
第一,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强化政策执行能力。一方面,县级政府应注重培养本土人才,实行“一村一名大学生”,建设乡村人才工作站,加强与院校专家合作,并对农民组织专业技术培训,确保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储备更多人才。另一方面,要鼓励流动党员反哺家乡,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16];重点培养农村的中坚农民作为党员的后备力量,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党员队伍,提高政策执行能力。
第二,优化基层队伍的年龄结构,积极引进农村外部人才。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吸收农村中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加入党组织,并培养农村中的政治觉悟高和专业知识过硬的人才充实到党员队伍中,全面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创新乡村人才激励机制,拓宽引进人才道路。通过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了解引进人才的现实需求,同时进行人文关怀,保障其经济待遇,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增强其幸福感和获得感。针对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工作技能不足和对先进性网络技术掌握不到位等现象,以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理论知识为抓手,通过引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做专题学习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为乡村农业现代化发展助一臂之力。
第三,加强激励机制,畅通晋升渠道。一方面,要逐步提高基层干部的薪资水平以及节假日的福利待遇,落实子女教育、住房补贴发放、养老保险缴纳等[17]。对于基层干部组织重要领域工作并取得优异的成绩要进行表彰和授予荣誉称号,倡导勇于斗争、敢于担当的鲜明价值导向。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双重维度相结合[18],增强基层党组织投入工作的内生动力,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为了打破基层干部职业“天花板”的现象[19],就要强化“领导出自一线”理念,真正让工作能力强、办事效率高的基层干部能够有机会被领导选拔晋升。坚持实行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能够满足基层干部追求自己的晋升道路,进而也能调动基层干部投入乡村振兴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地服务农民群众,并积极开展党建活动,不断提升政治引领能力。
(二)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提升基层党组织经济引领能力
产业兴则农业兴,产业旺则农村旺。产业兴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和关键措施。增强基层党组织促乡村振兴,就要牢牢抓住基层党组织引领产业振兴这个“驱动力”,激发乡村内在发展“造血”能力[20],解决当前产业发展的困境,不断完善产业振兴实现路径,推动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第一,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目前,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条件依然薄弱,资金匮乏,阻碍了农村现代化建设。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应根据区域优势资源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充分利用政府对农村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对原有农村水、电、路、气、通讯、交通物流体系等关键领域的基础设施进行优化升级,统筹推进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21],加快补齐产业发展短板,为引进人才、产业兴旺、乡村旅游等提供便利条件,助力基层党组织带领农民进行创业,为乡村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第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进产业振兴。首先,基层党组织要激发农民内生动力积极的投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以此来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其次,推动“党建+产业+农户”运营模式[22],充分挖掘农村“价值洼地”,精准定位分析市场需求,打造具有特色“农业产业园”,并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借助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实时监控,努力打造区域优势农产品品牌;通过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认可,以此来宣传激发品牌效应,将生产优势变为市场优势,进而提高农产品市场的活力,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从而增强乡村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如素有“中国黄花之乡”美誉之称的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种植的黄花角长肉厚,先后12次荣获农产品博览会金奖。当地黄花种植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形式,并形成了集种植、精细加工、产品研制、营销服务等黄花产业群集,着力打造“黄花农旅”特色品牌,建设了一批黄花采摘观光、健康养生等具有特色景点,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游玩。依托“黄花产业”带动了农民就业增长,既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也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成为了乡村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范例。
第三,完善农村产业金融体系建设和信贷担保机制。一是基层党组织要进一步扩宽融资路径,通过一些福利政策吸引企业前来融资,并完善多元化融资机制,让银行等金融机构缓解农民融资难的问题,实现“网络金融”+“现代化农业”发展新模式[23],帮助农民进行乡村产业发展。二是在基层党组织带领下进一步完善农业信贷担保机制,成立金融担保组织,鼓励企业资本与农村产业相结合,以此来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此外,基层党组织要加强与银行、保险公司、金融机构等合作,借助互联网共享信息技术,实现“政府背书、银行审查放贷、保险公司担保”分工模式,完善农业金融体系建设[24],为农民创业提供有力支持,助力乡村产业持续兴旺发展。
(三)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能力
文化兴国家兴,文化强民族强。乡村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根”与“魂”,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奠定了必要的价值支撑[25]。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要进一步增强乡村文化软实力,将文化建设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文化创造活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能力,进一步丰富党建文化资源。
第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基层党组织要引领乡村文化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当中,巩固党在农村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以主体教育与客体自觉相结合为基本路径,有效增强自身的执政能力[26],充分发挥党组织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作用,以红色基因作为教育的主线,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让农民了解红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进一步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封建小农思想,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能力,推动乡村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第二,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反对不良行为。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组织群众接受法治教育,引导农民通过正确的途径处理自己的利益关系,培养新型的四有农民。重点抓好农村文明新风和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深入了解群众思想状况。借助乡贤文化长廊载体,宣传老党员的英雄事迹,发挥农村优秀老党员“领头雁”作用,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品质,传播正能量,引导农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推进移风易俗,共同营造良好风气。另一方面,围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推进“乡村光荣榜”“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等文明评选活动,[27]借助榜样的力量、楷模的风范引领村民追求高尚道德,进一步激发乡风文明建设的活力和感染力。
第三,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一方面,吸取城市文明优秀成果,抵制腐朽文化侵蚀,同时基层党组织要深入挖掘乡村民俗文化、手工艺文化等,保护好乡村文物古迹、特色传统建筑遗产等,深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通过人工智能和多媒体为依托,运用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文化遗产保存和传播工作,在原有的乡村优秀文化基础上,实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28],并建立传统文化数字资源库、传统文化网络研究专题等,以此来实现传统文化遗产的共建共享,为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文化建设提供宝贵的源泉。另一方面,通过激活传统文化市场化开发,培育特色文化产业,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支撑,大力发展文创工作,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景观设计、产品包装设计、纪念品、明信片等,既可以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防止农村“空心化”问题。通过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推动“党建+文化+农户”运营形式,促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如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等多项荣誉称号的安徽省黄山市耿城镇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在基层党组织带领下,着力发展芙蓉谷、虎林园等特色景点,打造“万亩竹海”,并结合民俗文化“跳竹马”,吸引一大批游客前来观看表演,带动了当地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促进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因此,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不仅能够给乡村农民带来更多就业,有效地减少了乡村人口的流失,还能增强农民的幸福感、责任感、归属感,使得他们更加积极投入到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也不断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四、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过程中,党的领导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基层党组织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农村基层党组织身处在乡村振兴工作的第一线,直接肩负着落实各项政策的使命,是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推进“三农”工作的最基础力量。立足当前乡村发展的新形势,破解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困境,通过不断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能力、经济引领能力、思想引领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伟大进程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美丽乡村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