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颡鱼无公害池塘高产养殖技术

2022-04-07董柏顺

江西水产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氧量鱼苗水温

董柏顺

(南平市浦城县永兴镇畜牧兽医站,福建 浦城 353405)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嘎鱼,属于鲇形目黄颡鱼属。黄颡鱼在国内养殖面积分布广,养殖产量大,其肉质细嫩,细小刺比较少,所以在市场之上比较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同时,受野外养殖等因素的影响,目前野生黄颡鱼的数量急剧减少,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大部分地区逐步开展黄颡鱼的养殖项目,为养殖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1 黄颡鱼的生物学特征

黄颡鱼喜欢栖息于水流比较缓慢的多水草区域,在静水区或者是缓流的浅滩处、淤泥和腐质层比较深厚的地方,一般在浅水区,为无鳞鱼。白天黄颡鱼经常在水底或者是石缝中聚集,在夜间外出活动觅食,冬季天冷季节则喜欢聚集在深水区域。黄颡鱼对于周边水源环境的适应性比较强,在0℃~38℃的水温环境下均可以生存,当水温处于25℃~28℃时,生长速度最快。黄颡鱼对于水质的pH要求并不高,在微酸性的环境中都可以生长,但是最适的生长pH为7.0~8.4[1]。耐氧能力表现一般,当水中溶氧量低于1 mg/L时,就会因为缺氧而导致鱼体死亡,当溶氧量小于2 mg/L时,鱼群会出现浮头的现象,当溶氧量大于3 mg/L时,则能够在此环境中正常生长。在养殖过程中,黄颡鱼食性比较广,比较喜欢肉食类。水中的浮游生物以及水生昆虫幼虫均可以成为黄颡鱼幼鱼的食物,而成鱼通常会食用小鱼或者是无脊椎水生动物。黄颡鱼每年的5月-7月之间为主要的繁殖季节,通常在水草茂密的淤泥黏土地带会有雄鱼在边缘筑巢来进行守护正在发育中的卵和仔鱼,一直到仔鱼能够离巢后自由活动、外出觅食。黄颡鱼野生的个体比较小,最大的野生生长能够达到30 cm、重量在0.5~0.75 kg之间,大约4个冬龄;当年生黄颡鱼通常生长不超过10 cm,市场上常见的销售鱼体为15 cm。人工养殖的黄颡鱼,在良好的饲养环境之下,能够生长至10 cm左右,养殖的第二年就可以达到100~200 g的商品鱼标准。

2 黄颡鱼无公害池塘养殖技术流程

2.1 黄颡鱼的常规养殖方式

黄颡鱼的人工饲养方式有很多种,按照养殖的种类可以分为单养和混养;按照养殖的地点,可以分为池塘养殖以及水库养殖。在一些不同的区域,还会有网箱养殖应用,不同的养殖模式最终所获取的相应的养殖效益有所区别。

2.2 黄颡鱼单养池塘管理技术

2.2.1 池塘基础条件

通常来说,池塘的面积在3~5亩,深度维持1.5~2 m之间,水深长期保持在1.5 m以上。池塘的淤泥底层不宜过于深厚,要低于10 cm,泥沙性的池塘底部最佳[2]。池塘要求灌水和排水条件都要十分的便利,时刻保持水量充足。在整塘结束之后,要先使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完成后才可进行灌水,下鱼苗。

2.2.2 鱼苗的投放密度

放养黄颡鱼的规格一般鱼苗都是比较大的,通常为10~15 cm,体重为15~35 g时放养最佳。在进行套养时,池塘中不可养殖其他过于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例如大口鲶鱼、乌鱼等等。通常依据池塘中的基础情况,每亩放养黄颡鱼2500~6000尾左右,同时培养鲢鱼100尾、鳙鱼60尾,用来进行调控池塘中的水质情况。在喂养时可以选择黄颡鱼专用的喂养饲料,当年黄颡鱼即可养殖到100~150 g的上市标准[3]。

2.2.3 饲料的喂养以及管理

黄颡鱼养殖管理时,可以选择纯动物性的饲料,例如:小虾、蚯蚓、小杂鱼等等,同时可以搭配饲料,饲料的要求为蛋白质含量38%~40%,脂肪含量为7%~8%,此外再加适当的维生素。饵料每日的投喂数量,可以依照黄颡鱼此时的体重的1%~4%左右进行投喂,喂食小鱼、小虾等则按照体重的10%进行喂养。人工进行饲料的配置时,可以参考鱼粉30%~40%、菜饼10%~35%、豆饼20%~30%、次粉15~18%、米皮糠10%~15%、诱食促长添加剂2%~5%等混合调配,用于饲养。通常黄颡鱼每增重1 kg所需要的饲料数在2 kg左右,换算得知约为10元左右的饲料成本。同时,养殖户在进行水产养殖时,需要明确,黄颡鱼是一种喜肉食的杂食性鱼类,所以在喂养时注意蛋白质的含量,增强其生长速度。对于已经经历了训食的人工繁育黄颡鱼种苗,在喂养时可以直接进行投喂人工饲料,而对于一些天然种苗进入饲养阶段,还需要训食1个星期左右才可以正常的喂食人工饲料。

在进行黄颡鱼喂养时,当池塘内水温上升至10℃以上时,即可以进行饲料的投喂。水温温度为10℃~15℃时,每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5%左右;水温为15℃~20℃时,喂养量为1.5%~2.5%;水温为20℃~30℃时,喂养的量为4~5%。除此之外,饲料喂养时还需要遵循“四定”的基本原则,即为定时投喂、定量投喂、定点投喂、定质投喂。

2.3 黄颡鱼混养原则

在一些主要养殖四大家鱼或者其他特种水产的池塘之中,黄颡鱼可以采取混养的模式,一般每亩套放黄颡鱼10~20 g重的鱼苗150~200尾左右。在此种不影响主要养殖的水产产量的基础之下,每亩可以获取单尾重量为100~200 g的商品黄颡鱼25 kg左右。混养黄颡鱼能够有效的减少部分池塘中与主养鱼争斗自然资源的野生小杂鱼虾的数量,提升主要养殖水产种类的产量,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控制四大家鱼养殖过程中会产生的各种寄生虫、疾病等。

3 养殖过程中水质的调节与病害防治管理

3.1 水质调节管理

黄颡鱼在养殖过程中对于水质的要求比较高,耐氧性能比较差。因此,在养殖的过程中,需要长时间保持池塘的水质透明程度在35~45 cm,水质的pH在7.0~8.4之间,水深则在1.2 m以上。同时在养殖时期,需要定时的使用池塘中的增氧设备,增加水中的溶氧浓度。

春季时期,池塘的水深在放养鱼苗时深度为80~100 cm即可,能够有效的增加水温,后期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加到1.5~2 m的水深。夏季的水池深度一般保持在1.5~2 m之间最为理想,此时池塘水深如果偏浅的情况下,不能够满足黄颡鱼在弱光下进食的需求。而在高温季节水质长时期不处于流动状态,将会导致水质变差,因此,在夏季需要每月进行2~3次换水,约20~30 cm。

3.2 黄颡鱼病害防治技术

黄颡鱼在养殖管理期间,其抗病性比较强,在水质好、饲料供应充足环境条件下,黄颡鱼通常生长健壮,不易发生病害,同时对某些甲壳类的寄生虫还有一定的抑制和消灭作用。在日常养殖管理期间,应当秉承“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有效病害管理理念开展工作。池塘中放养的鱼苗需要保持规格完整,无带病带伤的健壮鱼苗。在放养之前,可以使用含盐量在3%~5%的食盐水进行浸洗10~15分钟。

在养殖的过程中,也可以定期的使用将氨素、EM菌等微生态调节制剂进行水质的调节,从而抑制池塘中有害细菌、病毒以及其他的致病微生物的繁衍生长,危害鱼群健康。黄颡鱼属于无鳞鱼,在生长过程中对于一些药物比较敏感,例如敌百虫、高猛酸钾、溴氰菊酯等药物反应比较敏感,养殖户在使用药剂之前,需要注意观察。

此外,养殖黄颡鱼的池塘水不宜过于碱性,使用生石灰进行防治病害时,使用量每亩水深1 m不宜超过13.5 kg。在养殖黄颡鱼期间,常见的病害为腐皮病、鱼肠炎以及线虫病,少数纤毛虫病发生。腐皮病发生时通常是由于池塘中的水质不良引起的,在鱼体受伤的情况下出现的频率会更高。肠炎的发生大多属于鱼群饮食时食用饵料不健康所导致的。防治病害的方式一般在鱼苗下池时是用福尔马林稀释液进行浸浴30~50分钟之后再进行放置在池塘之中,进入池塘后每半个月使用生石灰或者是漂白粉兑水稀释进行全池塘泼撒,同时使用二氧化氯进行定期消毒处理。当池塘内出现黄颡鱼肠炎病时,除了要使用消毒剂之外,还需要停止投喂不洁饵料,使用干净饵料,在每100 kg的饵料中加入15 g土霉素或氟哌酸。每天使用1次,连续使用3~5天左右。同时将池塘内部有严重病情的鱼单独捞出,增强池塘中的溶氧量,促进水质的干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黄颡鱼在养殖期间,养殖户需要重视池塘中的养殖环境、水质、溶氧量等问题,为其打造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只有保障环境健康适宜的情况下,黄颡鱼产量与质量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猜你喜欢

氧量鱼苗水温
某轻型卡车水温偏高的分析及验证
一种催化器储氧量的测试及计算方法
惨!海南再现死鱼事件,石斑鱼养户亏上百万,刚投放鱼苗几乎全军覆没
基于PLC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DS18B20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鱼苗养殖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基于GALM算法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氧量软测量
大联大:最先感知“水温”变化
浅谈1000MW锅炉运行中两侧氧量偏差大原因和调整运行
锅炉运行最佳氧量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