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金课”建设的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2022-04-07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金课思政评价

巩 竞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2018年6月,教育部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金课”建设标准,明确提升与拓展本科生课程难度。同年8月,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提出各高校要淘汰“水课”、打造“金课”[1]。2019年,高教司正式宣布开始实施“双万计划”,“社会实践一流课程”是其中的一大类,并且提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建设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的总要求[2]。2020年,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以下简称“警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获批河北省社会实践类一流本科建设课程,开启了用“金课”标准进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研究打造社会实践“金课”的思路与路径。

一、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金课”建设面临的挑战

思政课的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是思政课的两个重要组成, 其中实践部分由课堂实践、校内实践、社会实践、“云实践”等四个部分组成。社会实践的教学任务最能突出高阶性和挑战度,通过社会实践教学可以检查学生在校学习水平,检验学校铸魂育人效果,展现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对标“金课”建设“两性一度”标准,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在认知和重视程度、各部门和教学单位协同推进、教学对象特质差异等方面存在诸多挑战。

(一)教育者对社会实践“金课”缺乏立体式的认知

关于对“金课”的认识与理解,主要依据“两性一度”标准,即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当前,有些高校社会实践教学处于孤立或者重复的状态。社会实践教学孤立是指部分高校只有个别的课程开展了社会实践教学,或者是个别教研单位和少数教育者参与社会实践教学,导致部分教育者对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缺少认知。社会实践教学重复是指当前部分高校社会实践教学依托校团委开展,团委实践与思政课实践出现重复交叉、低水平循环情况,不利于高校社会实践“金课”的建设与发展。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金课”建设应突出让学生从疲于实践到乐于实践转变,从走马观花升级到感悟价值、超越创新的转变。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高阶性和创新性,突出体现为教学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评价方式创新。所谓挑战度是教学设计要有一定难度,需要同学们群策群力、战胜困难才能获得优秀成绩,有机会获得学校、省、国家级别奖励,提升社会实践教学平台水平,让学生在“乐”中实现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

(二)思政课社会实践“金课”建设缺少各单位的协同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实践育人,不断拓展社会实践的平台和路径,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 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明确要求从本科和专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分别拿出2学分和1学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3]。警察大学在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改革中,将社会实践教学从4门思政课中拿出来,组成一门独立的社会实践课程,设2学分,32学时。此时,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的课程,其课程设计、管理、评价,成果的培优等需要教务处、宣传处、团委、学生工作处等多个单位配合才能完成。这些部门力量的整合与分配、管理与实施、评价与表彰等工作的协调,将会给打造思政课社会实践“金课”带来挑战。

(三)思政课社会实践“金课”建设的主体特质差异

“金课”建设要体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前,警察大学的学生属于“00”后一代,在面对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任务时,呈现出了时代痕迹和自身价值取向的变化:一是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个人能力比较强,但是合作意识相对薄弱,分工协作能力不足,在组建团队完成社会实践项目时表现尤为突出:有的学生因无法组建团队,而独立完成社会实践任务;有的学生有团队却无法形成团队合力,导致实践项目申请或实施过程出现组长大包大揽、个别组员参与、大多数成员挂名的现象。二是学生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足,政治辨别力、政治领悟力欠缺,尤其是社会实践选题、规划、总结阶段,常常出现选题偏离实际、计划无法实施、总结提炼不够等现象。三是大多学生处在优渥的生活环境中,面对艰苦的社会实践有抗拒心理,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精神不足,在实践实施阶段疲于应付,缺乏深度体验与反思,实践总结阶段缺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社会体验与磨练心志相交互。

二、打造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金课”的思路

(一)以突出实践教学的政治属性为根本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校思政课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本身就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课程的政治属性是衡量课程质量、教学效果、教改效果的起始标准[4]。思政课社会实践“金课”建设,应以政治性为先导,指引学生走出校门到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近基层奋斗者,感悟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通过实地考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活学生的历史主动精神。警察大学既是培养人民警察的摇篮,又是培养消防救援人才的阵地,政治属性是第一属性。因此,警察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过程中,应旗帜鲜明地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突出“政治建警”核心地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训词精神。警察大学师生开展了“社会治理,藏蓝同行”“赓续红色血脉,谱写时代华章”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融入对党的忠诚观和人民观,为铸警育魂,培养公安事业的接班人、时代的奋斗者奠定基石。

(二)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行观”为依据

思政课社会实践“金课”不仅要突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而且要融合我国古代的“知行观”,以当代教育学理论为依据进行建设。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其动力和源泉,实践决定认识,反过来认识对实践具有一定的反作用,二者辩证统一。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在实践活动中,其知识范畴、技能水平都将获得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与能力也得到了体现。在思政课社会实践“金课”建设实践中,也可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行观”融入“金课”建设,强调知行合一。《论语·公治长》中强调“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行”就是实践表现。唐代柳宗元提出“文以明道”,强调文人使命就是“明道”“济世匡时”,同时阐明“益于世用”的教育目的,强调学理论知识要用到安邦治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去。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结合运用建构主义、情景学习等当代教育学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合作、互动和协商的方式积极夯实旧知识,探索学习新知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发挥辅助作用,突出学生参与真实的生活情景与环境相互作用,以达到“学”与“用”相结合的建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传递和共享学习经验以实现价值观和思想观念的碰撞,从而促使个体实践能力不断提高[6]。总之,实践教学是一个长期、动态化、社会化的过程,上述教学理论的融入,为更好开展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打造“金课”提供思路。

(三)突出多元协同的社会实践教学设计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思政课社会实践“金课”需有效串联起课堂教学,兼顾教育主体、客体、中间介质等要素,整合多方教育单位、协调多种教育资源,实现有机融合,克服“由于缺乏相互的协同和配合,导致教育理念不统一、分工不明确、学生任务重叠、教学效果弱化等问题”[7]。多元协同强调参与主体差异性,以打造社会实践“金课”目标为导引,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教学或管理单位,相互协作完成人才培养及课程建设任务,形成铸魂育人与协同创新的双赢局面。警察大学思政课社会实践“金课”探索,不仅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而且充分发挥了警察大学政治建校的优势,积极与天津市公安局河东分局、福建南靖县党校、山东烟台机场边检站、天津武清消防救援支队等单位合作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构筑多部门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该课程将各地的实践基地与学校的政治部门、教学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纳入一体化设计,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课程社会实践提供有力支撑与保障。而且该课程将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的思政课课程实践、二级学院负责的专业认知实践、团委组织的一系列实践活动进行协调,实现协同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塑造有志气、骨气、底气的时代青年,而且有利于化解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四)项目式模块化社会实践教学实施策略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借鉴项目式模块化管理的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实践教学的效率,还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项目式管理是指学校依据思政课理论教学情况,结合当年的时事政治热点,将实践内容按照模块进行整合,同时依据其重要性和实践难度分为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重点项目是依据每学期教学的重点和国家重大活动而设计的项目,需要提前组织团队,填写申请书,阐明实践思路、方法、预期成果等,经过校团委和教学单位的批准后,由指导教师带队指导,进行社会实践教学。一般项目由指导教师结合自身假期教学科研任务的安排情况,选择线上跟踪指导或者线下指导方式实施。项目完成后,学生以团队为单位提交实践成果,学校组织教师对其进行考评。社会实践模块化设计指按照模块的形式进行梳理,在警察大学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以本年度共青团中央开展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精神为指针,结合学校人才培养需要,将实践教学内容分为4~6个模块,如“革命文化与红色基因传承”“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步伐”“聚焦平安中国与公安事业发展”“寻访社会基层与中国精神感悟”等,指导教师和学生以实践教学模块为指南,选择具体的社会实践题目组建团队,展开社会实践活动。

三、打造思政课社会实践“金课”建设的路径

(一)构建课堂、校内、社会、线上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拓展教学空间

在警察大学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中,社会实践“金课”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课堂实践、校内实践、“云实践”相结合,构建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助力“金课”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是指,依托课程资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展开的促进知识掌握与理解的活动总和。如在课堂上开展研讨会、主题活动,情景剧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课堂学习理论的理解,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辨性学习、创新性思考。校内实践是指,在学校指导和规范下,由学生筹划设计、组织实施的以校园为活动范围,以课外时间为活动时间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如,参与校级辩论赛、参加警察大学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等。“云实践”是实践教学空间的拓展,是现实虚拟化的展现,让学生体验不一样的思政。如,2020年下半年以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警察大学寒假和暑假的社会实践并没有因疫情而完全取消,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了以走进网上博物馆为主题的“云实践”体验。同时,以民族精神为核心内容,让学生在省或者市域范围内,从网络上挖掘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案例。2021年的寒暑假,全国多地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因此,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可以说,后疫情时代,社会实践与“云实践”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为社会实践教学的主流。

课堂实践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首要环节,为校内实践提供知识和理论基础;校内实践是课堂教学的拓展,是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入职岗位的过渡环节;“云实践”是特色体验,是实践教学的有效补充;社会实践是实践教学的最核心部分,也是全面塑造和检验学生与教师能力的关键环节。四个实践教学层面相辅相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突出体现了其强大的功能性和思政教学设计的逻辑性。

(二)思政课社会实践与专业体验相结合,提升教学内容含金量

社会实践是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助力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可以促使大学生与社会沟通融合,促进学生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社会实践是学生离开学校,教师按照思政课教学计划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联系群众、深入实际、认识国情、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8]。对于警察大学而言,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不仅要围绕解释“行、能、好”问题,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行,还需要结合警察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社会实践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提升实践内容的含金量。警察大学的社会实践教学与国家、省、市的重大活动相结合,发挥学校专业特色,积极承担相关安全保障工作,如“文明城市创建”“G20杭州峰会安保”“北戴河执勤安保”“建党百年执勤安保”“冬奥会执勤安保”等。这些勤务保障工作体现出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实施的专业特性和行业的特殊性。同时,这些任务也是思政课与专业体验相结合的体现,是警察大学社会实践课程重点和难点的统一。因此,思政课社会实践与专业体验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有利于一流社会实践课程“金课”建设。

(三)课程考核与评优竞赛相结合,提升社会实践教学水平

考核考评既是教师发现问题、持续改进的助推器,也是学生学习、反思、自我调控的指挥棒。实践教学评价改革与创新是思政课教学工作中较难实施的部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当前思政课社会实践考核评价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价方式,存在着不完善、不健全的情况,无法全面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警察大学尝试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把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价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方式。鉴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层次化、阶段性的特点,在思政课社会实践评价中尝试过程评价、终结评价、学分认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课程考核和竞赛评优相结合,拓展了社会实践教学的平台,提升了学生的获得感,构建以评促学、以赛促学的思政课社会实践评价体系。一是课堂实践评价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在学生完成课堂实践任务后,教师利用信息化工具对其进行评价,并在学习平台展示优秀成果,至学期末,教师重新评估学生的总体表现,对部分学生的课堂实践进行补充或者修正性评价。二是校内实践评价以教管部门、教师、学生代表为主体,针对校内的实践活动给予效果评价,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和表彰。三是社会实践评价是整个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的难点和重点。其评价方式可依托实践成果汇报,体现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突出以赛促学,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和体验感。学校专家组针对社会实践的重点项目进行审核与评价,对优秀成果给予表彰和奖励。社会实践一般项目由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家组进行评价,将优秀实践成果推荐到学校参加评奖和展示。本学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可由学校推荐其参加省级或者国家级的评优活动。

(四)顶层总体设计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色相结合,共筑实践教学共同体

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多种教学要素所构成的统一体,对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作用[9]。教学体系的核心设计与布局都是来源于顶层,顶层设计决定着相关单位教学与管理的大方向,决定着各单位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核心所形成的关联以及有机衔接。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需要顶层设计,同时还需要突出各门思政课的特色。在教学管理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努力下,警察大学思政课社会实践课程正在朝着共筑上下联动、多部门配合、合理分工的教学共同体推进。例如,在当前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思想道德修养和警察职业道德”课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社会责任感等问题,注重提高学生法律意识与职业道德。警察大学坚持开门办学的原则,邀请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社科界专家学者、公安机关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等走进校园,参与思政教学[10],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公安预备警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突出理论的思辨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认识世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在实践中体悟“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用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相结合的方式,彰显历史和人民实现“四个选择”的必然性,在实践中体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程体现创新性与时代需求的特色,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了不可逆转的关键时期”等重大历史判断。通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共同体的构建,改变了以往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只有部分教师参与的情况,实现了思政课实践教学规范化、科学化、正规化,体现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温度与高度的统一。

近几年来,警察大学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取得了一些成绩。2020年寒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社会实践团队,首次参加了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国家三等奖2项,省级特等奖4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3项,一名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2021年暑假,组建了“社会治理,藏蓝同行”实践团队,成功申请国家级团队项目,参与2021年“三下乡”社会实践,被评为“百强暑期实践团队”,实践报告被团中央评为优秀报告。同时,课程团队与校团委合作,围绕建党100周年,组织了校内实践“百年精神谱系”微视频展播活动,效果良好。

总之,警察大学思政课社会实践“金课”建设过程中,提升了学生兴趣度和获得感,激发了其历史主动精神,部分学生实现了从不愿意参加社会实践到主动投入社会实践转变。师生共同体逐步建立,多元协同创新模式正在完善,建构了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导,校团委、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各二级学院、学生社团组织、实践教学基地等全面参与的实践教学长效机制,为思政课社会实践“金课”建设确立了组织保障、师资保障、制度保障、安全保障、后勤保障。

猜你喜欢

金课思政评价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