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数字素养及其培养策略

2022-04-07裴英竹

社会科学家 2022年9期
关键词:数字素养大学生

裴英竹

(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1)

数字时代背景下,提升公民数字素养已成为全球共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全民数字技能教育与培训,普及提升公民数字素养”。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力军,大学生数字素养提升已是大势所趋。探寻大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的实现路途,促使大学生数字素养成为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一、数字素养的界定

1994年,以色列学者Eshet-Alkalai提出数字素养的概念框架,包括图片-图像素养、再创造素养、分支素养、信息素养、社会-情感素养[1];美国新媒体联盟从专业技能与文化素养两方面将数字素养界定为“人们在访问或是创建数字资源过程中,应该具备了解、理解、诠释和使用数字资源的能力”[2];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数字素养内容概括为计算机素养、信息和通信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3]。我国对数字素养研究起步较晚,一些学者对数字素养概念进行了界定。王佑镁,杨晓兰等(2013)认为,数字素养是经过媒介素养、计算机素养、信息素养、网络素养发展阶段而形成的一个综合性、动态的、开放的概念[4];施歌(2016)认为,数字素养是人们在工作、学习、休闲及社会参与中适当运用数字化手段识别、理解、创建、交流、批判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态度[5];目前没有哪一个数字素养定义得到一致认可,仍然是一个模糊的构念[6]。《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指出:“公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数字社会公民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7]这一阐释,赋予数字素养本土化适时孵化的新内涵。从数字素养概念的历史演变及学术界对其的界定可知,数字素养并非简单的数字技术工具及其应用能力,而是人们在充分使用数字信息资源和数字通信技术进行实践与创新中的一种综合技能,它是一个既与自然科学数字有关,又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数字密不可分的跨学科的综合性概念,是人们适应数字化环境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拥有的数字理念及其必备品质与关键技能,是数字思维、数字知识、数字文化、数字技能、数字智能、数字能力、数字治理、数字责任、数字伦理的集成体。

二、新时代数字素养的影响效应及其发展趋势

(一)新时代数字素养的影响效应

1.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素养的影响力。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数字技术以惊人之速度改变着世界,人类社会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多元化、法治化等特点,数字文化日趋影响着人类的学习、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如《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所言,“如今人类95%以上的信息都是以数字形式存储、传输和使用”[8]。数字经济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需要国民数字素养的强有力支撑。《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7高等教育版》把数字素养提升作为未来6年影响技术采纳策略的“可解决的挑战”之一[9]。在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复杂数字世界里,任何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在学习、工作、管理、社交、娱乐、休闲等过程中,都离不开使用数字及其通信技术参与社会活动。在具备一定程度的数字素养前提下,数字信息和数字通信技术能使每一个人都有获得智慧知识和分享信息的均等机会。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素养已成为人们适应未来全球科技发展的必备技能,而一旦出现因数字素养差异导致的数字鸿沟,必将举步维艰。

2.“后疫情”时代数字素养的重要性。众所周知,2020年全球爆发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健康带来巨大影响。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各国兴风作浪,疫情防控趋向常态化。健康码、行程卡、远程办公、远程教学、在线学习、网络新闻等数字技能应用及其普遍,彰显数字素养日益之重要。目前,越来越多学校将数字素养的培养作为其重要的教学目标[10],数字素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11]。“后疫情”时代,我国大学生数字素养提升,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核心素养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力,还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引导和推动我国公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数字素养发展趋势

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教育部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2]。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数字素养既是21世纪的技能核心,也是数字经济时代终身学习的基础。数字素养和数字能力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劳动者和消费者的核心素养与基本能力[13]。欧盟于2006年率先把数字素养列为八大核心素养之一。2020年,欧盟发布《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14],确保欧洲教育及时适应“后疫情”时代环境,实现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素养培养目的和核心素养发展目标。目前,数字素养日趋成为各国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内容。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素养培育及其提升将成为各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领头羊。

三、数字经济背景下大学生数字素养提升面临的挑战及问题

在全面推动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国家战略的征程中,公民数字素养提升已成为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因素和基础性条件。然而,我国公民数字素养提升面临着准备失绪、能力失位、供需失衡、生态失序等系列挑战和困难[15],也存在顶层设计缺失、数字鸿沟较大、资源供给不足、培养体系尚未形成、数字道德意识有待增强等问题[7]。大学生数字素养提升也不例外,面临着顶层设计缺失、培养目标模糊,基础支撑不强、数字环境失序,课程改革滞后、数字“金课”缺失,数字教师紧缺、师资队伍薄弱,教学研用脱节、数字广度有限,多元协同失位、共育机制欠缺等诸多挑战和障碍。

(一)顶层设计缺失,培养目标模糊

英国《政府数字包容战略》提出从动机信息、访问能力、数字技能三方面,以及采取行动减少数字排斥等10项行动计划,对数字素养战略规划及其配套行动计划进行顶层设计,使每位公民都能获取所需的数字技能[16]。我国网信办印发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以目标任务导向为侧重点,但缺乏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的顶层设计和操作规程。目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尚未建立健全数字人才培养体系,导致各高校数字化学科建设以及数字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评价标准不一,不利于大学生数字素养提升。

(二)基础支撑不强,数字环境失序

近年来,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发展,4G网络覆盖及辐射超过98%的全国行政村[17],但仍有2%的行政村及其人口尚未享受到网络时代的数字便利。各高校数字化基础设施参差不一,数字网络、数字服务、数字平台城乡差异大,城乡大学生数字鸿沟不可避免。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网络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受网络物理连接、数字访问的可及性、数字接入及其维护的成本性等数字环境和数字条件的不同程度影响,其生源来自农村和偏远山区的部分师生,还存在无法参与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等现象。

(三)课程改革滞后,数字“金课”缺失

数字化时代发展,直接促进高校数字化专业或课程的开设。目前已有300多所高校成功申请了大数据相关专业,一些地方院校正在紧锣密鼓申请诸如数字经济、数字媒体、数字电路、数字电子技术、数字音乐、数字化转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数据库知识、数理逻辑等数字课程。然而我们也了解到,目前大学生数字素养课程改革仍然滞后,数字思政和思政数字仍在酝酿,与数字相关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性强的“金课”仍然缺失。

(四)数字教师紧缺,师资队伍薄弱

教师数字意识较强、数字知识丰富、数字能力充裕是大学生数字素养提升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数字师资队伍不容乐观。一方面,部分高校教师数量不足,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地方院校,生师比达到30:1,有的冷门专业的生师比50:1,与教育部规定高校师生比合格标准18:1相差甚远,而数字教师可谓凤毛麟角,基本上是与数字沾边的经济类、会计类、电子商务类等专业教师支撑;另一方面,受不同户籍区域、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教育程度影响,高校教师整体在使用数字资源设施及其应用技能、方面教学技能上存在很大差异,导致数字师资队伍薄弱。

(五)教学研用脱节,数字广度有限

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在逆势中加速腾飞,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同比提升3.4%,有效支撑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18]。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既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需要大量的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数字人才。然而,数字人才培养速度与质量跟不上数字经济发展步伐,数字人才不足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障碍。大学生数字技能教学、培训、研究、应用存在较大缺失,教育教学、学术研究、技能应用的产教学研紧密结合度不够,受疫情影响,大学生实践实训受阻,数字调研和实践应用能力也受到影响。

(六)多元协同失位,共育机制欠缺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开设了电子信息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但其内容偏重于传统的计算机电子技术或电子政务的应用能力培育,缺乏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高新科学技术专业及其数字人才共育培养体系。此外,由于政产学研存在脱节,多元协同共育大学生数字素养培养机制尚待完善。

四、数字经济背景下大学生数字素养提升策略

数字素养连续三年入选《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核心概念范畴,由此可见提升学生数字素养的紧迫性和可能性[19]。尤其是近两年,数字素养的重要性在疫情期间已得到了充分体现与验证。调研发现,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否具有数字化素养的课程学习经历对其今后就业角色、职责、发展具有显著影响[20]。目前,我国大学生应具备的数字信息获取能力、数字内容创建能力、数字安全意识、解决数字问题的综合能力等数字素养能力总体上还存在不足。大学生是数字时代的宠儿,也是数字世界的创造者和生力军[21]。因此,努力寻找数字经济背景下大学生数字素养提升策略尤其必要。

(一)重视顶层设计,明确培养目标

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欧盟等国家或地区将数字素养课程融入国民教育课程体系,值得我国借鉴。一方面,要围绕《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现代化2.0行动计划》,借鉴欧盟《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美国新媒体联盟《高等教育中的数字素养II:新媒体联盟地平线项目战略》,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特点,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5)》,明确中国数字素养的基本内涵,构建中国数字素养战略计划,及时制定适宜的中国数字素养框架及其实施方案,形成本土化的科学有效的数字素养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为高等学校提供战略支撑;另一方面,高等学校要统一思想,根据教育部研究制定的中国数字高等教育行动计划及其数字素养框架,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制定适应科技守正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型数字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健全学校数字教育生态系统和持续稳定投入机制,构建适合大学生发展数字素养的具体素养及其知识体系和可量化的数字素养培养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形成“思想上有共识,物质上有保障,制度上有支持”[22]格局,为大学生数字素养培养目标落地生根及其数字教育工作者实践教学提供制度依据。

(二)强化基础支撑,营造数字环境

大学生数字素养提升,离不开优质智慧校园软环境和完备的硬件设备、数字信息资源等基础设施的支撑。营造良好的大学生数字素养培养环境,既是高等学校实施数字教育、提升大学生数字素养的重要基础,也是重要保障。除了全校上下竭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数字校园文化氛围外,还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借助国家《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落实之机,及时建设完善的数字化硬件设施,以及提供全天候的极速智慧校园网、智慧图书馆、智慧教务系统、智慧学工系统、智慧管理系统、智慧收费(结算)系统等技术成熟的教学、教辅数字智能化系统服务。不断丰富学校的优质数字资源,集中人财物,为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教学及科研提供信息服务平台和数字资源中心。图书馆应为数字素养教育提供信息化资源,成为网络空间尤其是创客空间的主阵地,充分发挥图书馆为大学生数字素养培养的优势与作用,构建一个“能充分接触学术环境中数字资源和社群的交互式数字媒介空间”[23]。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令图书馆具备智慧感知功能,成为大学生乐意选择的智慧空间[24],成为实体空间、虚拟空间和智慧空间的结合体[25],为大学生数字素养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和数字环境。

(三)深化课程改革,打造数字“金课”

课程是教育最普通、最微观的问题,也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26]。在确立高等学校数字人才培养新方向、树立数字专业设置新理念、厘清数字教育改革新思路的基础上,以新工科建设与发展为契机,努力深化大学生数字素养课程改革。因地制宜修订和完善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教学内容,努力把涉及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新兴产业变革的包括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机器人、智能科技等以“互联网+”和工业智能为核心的相关工科专业的数字素养教育课程打造成含金量高的“金课”、精品课程外,还需结合大学校园文化,把网络诚信、学术诚信、互联网与私隐、互联网伦理、信息隐私相关法律知识及信息技术等数字教育内涵嵌入具体的专业课程和职业发展,以及思政教育、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课程教学和专业学习中,创设数字思政和思政数字的数字人才培养模式。设立“数字教育”大讲堂,通过典型网络案例的分析与警示,使大学生明确自身在网络空间中的权利与义务,懂得珍惜数字名誉与网络信用,有效保护网络安全和网络隐私,合理评估网络安全风险,妥善处理网络交流和网络关系,规避网络欺凌和网络侵权,防止被利用和被诈骗,磨合数字鸿沟,杜绝数据失信,防止数字损失。总之,通过数字课程改革,将数字知识、数字能力、数字素质有机融合,其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对数字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促使大学生具有科学筛选数字信息、有效获取数字资源、高效传输数字信息、理性数字消费、遵循数字道德、规范数字行为、促进数字健康、妥善处理数字信息及其数字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力,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数字信息技术相关的数字法规、数字文化、数字安全、数字伦理和数字社会责任等现实问题,并妥善解决数字相关的实际问题,最终实现学到数字本领、提升数字能力、创造数字价值。

(四)重视教师发展,建设师资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积极发展尤为重要[27]。作为大学生数字素养培养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数字素养发展是关键。数字教师队伍的积极发展,需要学校良好的激励机制和保障制度,来提升数字教师个体及其队伍的凝聚力、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以及数字教育职业认同感、归属感,进而鞭策其全力以赴投入到大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在数字素养培育实践中,需要教师精准把握大学生数字素养特征及其现状,关注处于生长发育和思维活跃期的大学生创新思维和身心变化规律,以问题为导向、目标为导向、结果为导向,创新数字教育教学模式,利用虚实融合空间,积极探索数字素养与核心素养教育的融合途径,正确把握数字经济背景下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数字素养培育规律。只有营造蓬勃发展的师资队伍和积极向上的师生数字素养培育氛围,才能教学相长,才能引导、促进、造就大学生得心应手地像线下一样便捷有效地学习、交流、沟通、消费,及时有效按需获取相关数字信息与数字技术及其优质服务,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能够利用数字技术创造新知识、新产品和新工艺”[28]。

(五)学术研用结合,提升数字广度

学术交流和项目研究,是加强大学生数字素养基础能力培养与实践创新的重要途径。促进大学生数字素养提升的学术研究形式多样,可以聘请校外行业专家进行专题报告,也可以师生、生生互动来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例如,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一堂“网贷诈骗案例分析及其风险防控”专题讲座,促进大学生增长数字安全知识、唤醒数字安全意识、熟悉使用数字媒体法律法规及其权利义务。在学术研究中,各学科专业可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学术研究内容和方式。例如,鼓励文学艺术专业大学生通过收集数字素材、获取数字精华、精选创作方法、生成数字文学作品或集成网络制作,或者鼓励他们根据老师提供的素材内容,通过制作图形、视频、音频、播客、电子书等数字工具,讲述故事或交流心得,生成数字文学报告;可以鼓励财会专业大学生运用会计电算化技术手段,基于某企业财务数字信息的流动,进行会计核算模拟,对财务数字资源产品进行挖掘与操作,重塑数字资源和内容,形成规范的财务会计报告;可以鼓励审计专业大学生通过案例研究、运用审计方法、获取审计证据,发现被审计单位问题、进行数字风险评估、落实数字循环审计、形成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鼓励大数据和计算机专业大学生通过参加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技能大赛,对信息技术媒体、数字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进行探索。总之,高等学校要通过教学改革、经费资助和平台建设,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多种形式数字化技能开发,开展项目协作,进行数字化探索与研究。在研究或实验或参与特定的课程教学改革中,不断培植大学生的计算思维、强化数字意识、善用数字工具、敢于数字批判、勇于数字创新、提升数字化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大学生数字素养意识、数字能力、数字责任、数字治理感得到提升。

(六)多方协同参与,形成共建教育机制

欧美的多主体共同参与数字素养教育体系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政府、学校、社区、企业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教育,是大学生数字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和教育模式。对于大学生数字素养培育,除了高等教育机构应该主动了解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能力发展,适时根据未来需要调整数字素养培养策略和内容[19]外,政府、社会、社区、企业等社会组织也应参与进来。政府制定数字素养培养宏观指导和资金支持政策,使优惠制度和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大学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及其数字素养培养,为促进高等教育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打造数字高校提供制度和资金保障;构建数字社区,通过创设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实现数字资源共享,为大学生提供社区数字教育资源、互联网接入和最新数字技术支持及其信息咨询、指导服务;充分调动移动、联通、电信运营商,软件和数字设备供应商等社会各方力量,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广泛参与大学生数字素养提升工程建设,学习“美国微软公司,专门建立数字素养模块,发挥数字素养相关软件的教育职能”[29]。通过政府、学校、社区、企业等多方努力,积极营造大学生数字素养提升的多元协同共育氛围及其实现机制。

五、结语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诞生、普及,促使数字经济呈现新业态[30]。“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时代,人们更加理性地追寻数字素养的本质,大学生数字素养培育得到更广泛的社会认同和高等学校的耕耘追求。高等教育中数字素养旨在全方位培养学习者的自主性、创新性、批判性、实践能力、责任感[31]。《2022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明确指出“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多措并举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32]。通过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培养目标,强化基础支撑、营造数字环境,深化课程改革、打造数字“金课”,重视教师发展、建设师资队伍,学术研用结合、提升数字广度,多方协同参与、共建教育机制等大学生数字素养提升途径,促进大学生具有理性的数字思维、丰富的数字知识、熟练的数字技术、高效的数字能力、丰厚的数字价值、强烈的数字责任和规范的伦理道德,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弄潮儿。

猜你喜欢

数字素养大学生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答数字
大学生之歌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