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探究

2022-04-07王海段

英语教师 2022年18期
关键词:人教版劳动意识

王海段

引言

当前,国家非常重视劳动教育,多次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被提上日程。但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能使英语课堂更具有活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凌绮娴 2021)。

一、小学英语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教学的现状

(一)小学英语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小学英语教材虽然每个单元的题材与主题都存在一些差异,但是很多内容与劳动题材息息相关。小学英语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为前提,通过课文学习与课堂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劳动教育与小学英语教学融合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劳动教育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师对劳动教育不重视。认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即可,对劳动教育理解欠缺,没有意识到各科目教学都可以融会贯通。其次,教师劳动教育意识不强。教师认为完成教学任务即可,没有认识到在教学目标达成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思维能力,尤其在五育并举的大观念下,更要让其全面发展。

二、小学英语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教学的意义

现阶段,小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通常缺乏抗挫折能力。在课堂上开展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帮助他们树立热爱劳动的思维,并使其学会克服生活中遇到的挫折。英语作为一门具有实践性的学科,要和劳动教育相结合。因此,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品德、劳动技能等具有积极意义。将小学英语教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能使英语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加丰富,为小学英语教学增加更多的可能性。在开展劳动教育时,教师可以在深入研习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游戏、创设教学场景等,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尊重劳动成果的品德,以及节俭、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让他们的发展更加全面,成长过程更加积极向上。

三、小学英语与劳动教育融合教学的不同应用场景

(一)家庭劳动

现阶段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几乎不参与家庭劳动。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或家长的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家庭劳动。家庭劳动是最常见的一种劳动形式,也是促进家庭成员感情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家庭劳动和英语教学相结合,可以加强学生对英语理解的认知和培养劳动意识(凌绮娴 2021)。

例如,人教版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Unit 4的主题为At the farm(在农场),主要学习农场中常见的动物及农作物的单词,如carrot、sheep、tomato、potato等,重点学习句型“What are these/those?They are...”。在讲授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与家庭劳动相结合,如可以让学生在家中仔细观察蔬菜、水果等的形状特征,并通过择菜、洗菜等一系列活动加深对单词的印象。在择菜、洗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本课的重点句型和家长进行问答。通过一系列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家庭劳动的认知,还可以让他们在劳动中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理解家庭劳动的不易之处,强化他们参与家庭劳动的成就感,从而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黄静 2021)。

(二)学校劳动

除了家庭之外,学校也是学生最熟悉、接触最多的地方,学校劳动设计的劳动场景更丰富,劳动种类更多。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以几个主人公的校园生活为主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在校时间及学校的各类活动,将英语学习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例如,人教版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Unit 1的主题是Our school(我们的学校)。在讲授本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先参观校园,了解学校的内部构造,并带领他们一起制作学校地图。之后,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将地图展示出来,并在课堂上分小组讨论。讨论的主题:不同的教室所在的位置、不同教室的用途。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出来。此外,教师还让学生运用本单元重点单词和句型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分组对话。授课结束后,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用英语进行情景演绎——假设有校外人员来学校参观,应如何介绍校园内的设施?要求学生制作每个教室的门牌,贴在对应的教室门上。在制作门牌和张贴门牌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劳动意识。通过这一系列动手活动,不仅让学生深入学习了本单元的内容,还对内容进行了拓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要的表述者,因其口语表达能力有限,表达内容时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适时鼓励他们勇于开口用英语表达,并在遇到生词和难懂的句式时允许用中文表达。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他们简化表达,促进其从“愿意说”到“可以说”的提升,并以学校劳动为依托,有效实现语言学习和应用,达到强化劳动教育的目的。

(三)社会劳动

在小学阶段,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会忽略学生和社会的联系。人不是孤立的,所有人都是社会的一部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增加他们参加社会劳动的机会。例如,人教版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Unit 6的主题是Shopping(购物)。教师可以布置一项家庭作业,让学生跟随家长购物,在购物过程中尝试用简单的英语和导购员对话,并在购物结束后将过程用英语记录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尝试使用“How much is is?/How much are they?/Can I try it on?/They are too small/big.”等句型,并复习上一单元学过的有关衣物的名词及与人沟通时必备的礼貌用语等。在学生记录下购物过程后,教师邀请他们再现情景,进行表演,从而提升其应用能力。通过这些活动,教师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重视社会劳动,并学会正确表达。这个活动不仅让学生借助实际劳动进行语言表达,还使语言学习在劳动实践中得以延伸。

四、小学英语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教学的策略

(一)结合英语教材,融入劳动意识

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是根据全国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及所需掌握的知识内容所编写的,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也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教师要想在课堂上进行创新,融入劳动教育,就必须立足教材。教师应在深入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开发。例如,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Unit 1的主题是At the farm(在农场),在讲授农场作物及农场所养的动物后,教师可以进行拓展:在给学生讲解农场作物时提问:“在土豆的成长过程中,农民伯伯需要做哪些事?”或者“假如农场养了很多头奶牛,我们应该怎么照顾它们?”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有关农业劳动的思考。四年级学生因所学知识有限,可能不能用英语进行回答。基于此,教师要求学生使用汉语简单描述自己的想法,再进行总结,并由此拓展关于农场劳动的短语,如feed the chicken、water the tomato、plant a tree等。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和农场有关的英语小短片,向学生传递劳动不易的观念,培养他们爱惜食物、尊重农民的思想感情。

学习范围不应局限于教材,但也不能脱离教材。教师要在熟练运用教材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关注课堂变化及知识运用情况,活用知识,创设情境,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

(二)通过英语游戏活动培养劳动意识

小学生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性格等因素,因材施教,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其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游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根据单元相关主题和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凌绮娴 2021)。例如,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Unit 2的主题是What time is it?(几点了?),主要学习时间表达法及与日常活动有关的短语。在讲授时间表达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每天的日程制作时间表,要求包括时间及主要的日常活动。制作好时间表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互相提问每天的日常。课前,教师先准备一个钟表或者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钟表,钟表上随机出现钟点,让学生读出钟点,并描述自己每天在这个钟点会做什么。该活动可以分小组开展,答对的学生即可为自己小组赢得一分,以此调动其积极性;还可进行小组内提问,让学生在小组内互问互答。为了将劳动教育引入课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英语制作课程表,并通过投票选出制作最美观、没有任何错误的课程表,将该课程表贴在教室内;还可以通过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家中完成一项家务,并用英语记录下来。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其热爱劳动的品格。

(三)通过创建英语教学场景培养劳动意识

灵活运用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教师应使用场景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劳动。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绝大多数内容是结合生活场景所设计的,很多单词及重点句型是依据小学生的认知设计的。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活动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引导他们接触生活中的劳动,从而培养其对劳动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在生活中发现劳动并参与劳动,提高劳动意识(谭建慧 2021)。例如,在讲授句型“I am cooking in the kitchen.”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景进行教学。教师先假设教室是厨房,学生是厨师。在讲授与厨房相关的单词时,将一些在厨房中的劳动与英语教学内容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并鼓励他们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整理自己的衣物等,并在劳动中体会乐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使他们逐渐学会热爱劳动,并体会收获劳动果实的乐趣。

(四)通过课后作业的设置培养劳动意识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以发现,大脑对知识的遗忘是在学习之后开始的,学习是一个反复巩固的过程。一时的学会并不代表永远不会忘记,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手段巩固授课效果。家庭作业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的手段之一。为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不应只是简单的抄写、背诵等作业,而应优化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根据学情,分层设计有弹性的作业。例如,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Unit 3的主题Weather(天气),主要介绍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天气的单词及询问天气和温度的表达方式。在讲授完本课后,教师通过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课后观察每周的天气并作记录;或者查找不同城市在不同季节的天气变化和天气特点,在不同的天气情况下,农作物的不同表现等,在下次课上进行讨论;或者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不同时段的温度观察,并作记录,从而复习Unit 2的时间表达法;或者布置让学生学习一首与天气有关的歌曲,之后在课堂上进行表演。通过这些方法,除了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培养英语思维之外,还可以培养其劳动思维。

(五)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学质量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要想进行劳动教育,教师就要培养劳动意识,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对专业的了解、对课堂的把控能力及课后作业的设计,都是关键。例如,通过开展评课大赛等活动,以学科、年级进行分组,组内讨论创新“示范课”的课型。确定课型后,进行“示范课”大比拼,并组织其他教师听课。教师应以基本课型为模板,根据自己的授课特点及学生的特点进行调整。示范课结束后,授课教师可以和听课教师一起探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如,可以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劳动,以身作则,给学生作示范。

结语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融入劳动教育,对于师生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教师应提高自我认知和专业水平,更好地把握课堂,在课堂上进行创新,通过熟悉教材、开展游戏及创设情境等策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帮助他们树立珍惜劳动成果、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人教版劳动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热爱劳动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