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当代启示
2022-04-07尹雪雪顾训宝
尹雪雪,顾训宝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钊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1]713-714。李大钊在探寻中华民族救亡图存道路的过程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自此之后便走上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他深知拯救民族危亡的关键在于对人民开展思想教育,启迪人民智慧、激发人民革命觉悟,而他也用短暂的一生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着,真正做到了“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1]719。深入挖掘和考察李大钊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和实践经历,总结其中蕴藏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利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一、李大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过程中,李大钊深刻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变革和国民精神改造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今世国家之基础,必筑造于国民精神知能之上,始能巩固不磨”[2]94。他深入研究和分析马克思主义,结合社会现实需要,逐步形成了四种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我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 理论灌输法
正确的思想理论不可能不学而知、不教而会,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理论教育才能从不知到知。而理论灌输就是一种重要的理论教育方法。因此,李大钊运用课堂授课、公开演讲等理论灌输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成了人民打破精神枷锁、冲决封建罗网的有力精神武器。
首先,青年学生是实现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学校是青少年最为集中的地方,李大钊主张通过课堂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在课程设置上,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开设了 《唯物史观研究》 等课程,把马克思主义融入课程体系,有力地提升了青年的理论功底;在教育方式上,一方面,他主张授课时不要照本宣科,应选择兼具代表性和启发性的案例辅之,循循善诱。另一方面,他指出了“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主动性”的授课弊端,认为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倡导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其次,工农群众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李大钊主张以公开演讲的方式向工农群众灌输理论常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新思想、新观念,从而达到鼓民心、开民智的功效。对于演讲的内容,李大钊认为必须讲求现实性、针对性、时代性,要“因时事问题、社会状态,或为演述,或为批评”[2]95,以此加深群众对社会现状的了解。此外,李大钊还参与指导建立了“平民教育演讲团”,深入工农群体,讲授革命道理。
(二) 文化渗透法
文化具有价值引领、情感熏陶和道德感召的育人功效,它能够以一种间接、隐蔽的形式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导给受教育者,促使受教育者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教育。李大钊积极运用新闻报纸、杂志、图画、歌曲等丰富的文化载体传播了革命思想,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渗透力。
首先,李大钊十分重视新闻报纸、杂志、书籍的润育和教化作用。他曾先后主编、指导出版了 《晨钟报》 《新青年》 《每周评论》 等20多种刊物;李大钊还发表了多篇文章以启发民众的思想觉悟, 《警告全国父老书》 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罪行,促进国民政治觉醒; 《民彝与政治》 宣传了民主和自由,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 《〈晨钟〉 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 传达了“青春中华”的理想,激发青年民族复兴意识;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为人民指明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其次,李大钊鼓励运用图画、歌曲等形式配合革命宣传教育工作。对于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他指出:“应知利用农闲时间,尤其是旧历新年一个月的时间,作种种普通常识及国民革命之教育的宣传。为使此项工作多生效果,图画及其他浅近歌词读物,均须预备”[1]629。这种生动、直观的文化形式,促使人们在听、读、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教育,逐渐形成符合革命需求的思想观念、政治品质和道德规范。
(三) 实践教育法
理论来自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与工农运动相结合的主要带头人,他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先进知识分子、工农群众在革命实践中学习,促使群众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了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
李大钊认为,传播理论知识是为了用以指导群众实践,在实践中才能促使群众得到锻炼并不断修正认识,逐步掌握真理。在理论上,他提出:“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入到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2]304他鼓励青年知识分子到农村去,深入工厂、码头、农村,与广大工人、农民同吃同住,开办工人补习夜校。在实践上,李大钊组织领导了五四运动和北方工人运动,并派遣大批共产党员深入农村,组织农民进行革命斗争,促使农民在革命实践中深刻领悟革命的意义、目的以及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李大钊将青年知识分子、工农群众锁定为实践参与的主体,将艰涩的理论知识、深刻的价值观念、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具体实践活动之中,一方面,加深了人民对革命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同,壮大了革命队伍;另一方面,一批青年学生、工人在参与革命运动的过程中磨练了铁的意志,提升了思想觉悟,成长为革命运动的坚决拥护者与推动者。
(四) 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或事,引导受教育者提高自身思想认识、规范自身行为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李大钊作为中国革命的英雄人物,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自己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崇高的道德品质、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为中国的革命群众树立了榜样,影响和教育了一大批进步青年和社会各界人士。
首先,李大钊是信仰坚定、坚持真理的表率。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率先在中国介绍、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甚至不惜为马克思主义英勇献身,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次,李大钊是清正廉洁、品德崇高的典范。他说过:“吾人自有其光明磊落之人格,自有真实简朴之生活,当珍之、惜之、宝之、贵之,断不可轻轻掷去,为家族戚友作牺牲,为浮华俗利作奴隶。”[2]119他生活艰苦朴素,淡泊名利,把大部分收入用于党的事业,或用于接济贫苦青年,自己却常年过着饭蔬饮水的清贫生活。再次,李大钊是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模范。他认为,“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1]406。李大钊用短暂的一生践行着革命理想,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与身体力行的革命实践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投入到了革命洪流中,奠定了革命胜利的群众基础。
二、李大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当代启示
李大钊在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但为革命事业的蓬勃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 坚持理论灌输,启迪人民觉悟
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9,科学的理论不会在群众的头脑中自发产生,只能从外部灌输进去。李大钊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后没有将它束之高阁,而是通过理论灌输的方式传播给了人民群众。理论灌输不仅是李大钊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也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主线。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自觉运用理论灌输的方法,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使受教育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自身发展的各个方面并转化成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首先,把握方向是首要。思想政治教育应牢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将科学的理论知识、社会主流认同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传递给受教育者。其次,正确认识教育对象的客观情况是前提。思想政治教育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的思想境界、知识水平、生活环境等因素,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施教过程中,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关心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激发其主观能动性,而非一味地对其进行理论知识的硬性灌输。再次,掌握群众的话语模式是关键。思想政治教育应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艰深难懂的理论,增强民众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与理解力。最后,理论立足现实是根本。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中的重点、热点以及难点问题并进行阐释,突出理论的现实性。
(二) 注重文化渗透,营造教育氛围
李大钊等革命党人创办的报刊、发表的文章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展现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是国家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的文化建设“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4]。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渗透原则,运用形式多样的文化载体开展工作,发挥文化的道德熏陶功能,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文学作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利用文化的渗透性特点,在润物细无声中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优秀文艺作品蕴藏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鲜明的导向性以及强烈的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挖掘从古至今的优秀文艺作品资源,将理论性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寓于丰富多彩的文艺作品中,促进受教育者更好地接受教育信息、坚定文化自信,最大程度地发挥文艺作品的教化功能。其次,社会各界应加强配合,自觉承担思想政治教育责任,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新闻工作者与文艺工作者肩负着成风化人、凝聚人心的重要职责和使命。新闻工作者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正面宣传,确保官方舆论场域的主场优势,净化媒体与民间的舆论环境;文艺工作者要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坚守政治原则,植根人民生活,创造文艺精品,用优秀的文艺作品塑造人、鼓舞人,为推动文化繁荣、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标而赓续奋斗。
(三) 推进实践教育,锤炼政治品格
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139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李大钊将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革命运动的长期实践,是实践锻炼法在革命年代的生动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应自觉树立实践育人的理念,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引导受教育者将接受的思想观点、道德认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提升思想道德素质,逐渐形成行为习惯,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内容的选择上应注重原则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组织具有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参观革命纪念馆、游览革命老区的红色活动,引导受教育者在实践中领悟革命精神,增强使命感;开展志愿服务、爱心募捐的公益活动,促使受教育者在实践中提升道德境界,提升荣誉感;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增强受教育者热爱劳动的意识,强化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调动教育对象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在活动中自由发挥的空间,避免机械的活动,进而培养受教育者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受教育者的获得感。
(四) 提倡榜样示范,引领社会风潮
李大钊用一生的奋斗诠释了他的革命理想、崇高精神和伟大人格,为党员、群众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奋进的力量。榜样人物是“传统优秀道德的典型承载者,是现实主导道德价值的积极弘扬者,是未来理想道德的开拓创新者”[5]。在现实生活中,榜样人物是无声的语言,相比于带有强制性的制度规范与空洞的言语说教,更具感召力。思想政治教育也应传承榜样精神,充分运用榜样示范法,用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发挥其正向激励作用。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榜样资源的挖掘,不仅要从历史中发掘像李大钊这样的优秀革命领袖人物,也要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榜样,整合多层次的榜样资源并及时传导给受教育者,真实地对先进人物、模范典型进行宣传,引导受教育者向榜样学习。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言传和身教相结合。一方面,要贯彻终身学习意识,拓宽视野,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和人格修养。另一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及时反思并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努力做受教育者心中言行一致的榜样。此外,在榜样的宣传方式上,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合理利用宣传栏、报纸、广播等传统方式,还要灵活利用微博、微信、红色网站等新媒体传播媒介宣传典型,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将榜样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力量传递给受教育者,激励受教育者“见贤思齐”。
李大钊的一生既注重社会现实,又敢于打破常规,始终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工作方法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些可贵的精神品质使他在理论与实践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也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与珍贵养分。面对当前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社会思潮纷繁激荡的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汲取李大钊思想理论和工作方法中的精华,积极探索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和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