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统一战线服务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现状、挑战及应对
2022-04-07孙德魁
孙德魁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重庆 400064)
在2022 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用“三个更加重要”①“三个更加重要”是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统一战线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上的作用更加重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战线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的作用更加重要;我国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统一战线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上的作用更加重要。阐明了发展壮大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并强调“必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1]。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回答了在新时代“发展什么样的中国—东盟关系”“怎样维护和发展中国—东盟关系”等重要问题,为新时代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统一战线服务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是统一战线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是统一战线在国际场域发挥重要法宝作用的实践路径,也是新时代赋予统一战线的政治责任。自2013 年习近平首次提出“愿同东盟国家携手共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以来,“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2]。统一战线作为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必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理论界和政界对统一战线服务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研究成果都不多,且大多局限在民族宗教等统战工作领域,缺乏从统一战线整体视角出发开展的专项研究。为此,本文旨在以中央和各地统一战线工作实践为基础,梳理统一战线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提出以来的作用发挥情况,以期为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服务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方面的重要法宝作用提出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径。
一、新时代统一战线服务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现状
统一战线作为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服务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力量。进入新时代以来,统一战线积极发挥优势汇聚力量,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围绕凝心聚力,发挥统一战线政治优势
进入新时代以来,统一战线调动各领域成员的积极性,组织各地立足自身实际情况,在助力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广西、云南、海南、广东等地统战部门积极发挥与东盟山水相连的区位优势和侨乡优势,助力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比如,近年来广西积极利用重大节庆,举办各类主题活动、联谊活动,凝聚侨心侨力,团结引领海外侨团、侨胞侨商在东盟国家弘扬丝路精神、传播丝路故事,为推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凝聚更加广泛共识和力量;注重发挥侨力,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组织举办“中国—东盟商会领袖高峰论坛”等各类活动30 多场,开展经贸洽谈80 余场,引导支持侨商在服务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积极作用。此外,全国各地政协组织积极开展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保持各层次交往,加强经验交流,发挥各自优势,深度助力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比如,全国政协与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开展友好交流活动,为推动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些具体工作实践为各地统一战线助力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生动范例,展示出统一战线凝心聚力的强大政治优势。
(二)围绕中心大局,发挥统一战线智库优势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作为习近平面向新时代深化中国同东盟各国友好合作而提出的重大倡议,“是将中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与东盟共同体建设对接的一个合作纲领,是后冷战时代中国与东盟整体合作的提质升级”[3]。进入新时代以来,统一战线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广泛引导民主党派成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侨界人士等统一战线各领域人士,充分运用政协等平台,积极借助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平台,发挥统一战线智库作用,更好地服务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2021 年全国两会期间,广西、重庆等13 个省区市全国政协委员将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与国家发展战略深度对接,联合提出的《关于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提案》,不仅被列入2021 年全国政协22 件督办调研的重点提案之一,而且被纳入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督办调研的7 件重点提案之列[4]。此外,围绕加快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下简称“RCEP”),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广西政协持续建言献策,扎实履职尽责,提出“助推中国—东盟自贸区3.0 版建设”等服务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多项议题。
(三)围绕添动力增活力,发挥统一战线资源优势
伴随RCEP 的正式生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3.0 时代,为统一战线发挥联系广泛、要素集聚的资源优势,拓宽助力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渠道提供了更多机遇。一方面,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繁荣发展的良好势头,为非公有制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平台和机遇,这需要统一战线牵线搭桥、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在内的更多市场主体的参与,将在更大程度上削弱新冠疫情等因素对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影响,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繁荣发展注入新动能。据统计,在2022 年9 月召开的第19 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累计“40个国家1 653 家企业参展,比上届增长10%,其中外国参展企业473 家(含东盟 338 家);77 个中外采购团组线上线下参会,其中66 个团组连续多年参会;签订国际、国内合作项目267 个,总投资额超4 000亿元,较上届增长37%”[5]。逐年攀升的参与度、增长量和投资额度,是中国与东盟贸易逆势上扬,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的绝佳证明。这既是中国—东盟自贸区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自由贸易区之一的自身吸引力所致,也与各地统战部门积极引导统一战线各领域成员参与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息息相关。比如,从第13 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起,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中国知名民营企业代表受邀出席开幕式并发表演讲,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让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公开亮相、积极发声。广西、福建等地的统战部门积极探索建立中国—东盟商会领袖对话交流长效机制,通过线上和线下、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召开服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专题座谈会、政策宣讲会、研究班和联谊活动等,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不断提升对东盟各地投资贸易环境和贸易投资规则的了解。借助中国—东盟青年营、中国—东盟青年发展论坛,广西、云南等地的统战部门积极搭建中国与东盟青年务实合作平台,为推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凝聚青年力量、注入青年活力。
(四)围绕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彰显统一战线文化优势
统一战线所倡导的“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海纳百川”“广交朋友”等理念,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所秉持的“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守望相助、包容互鉴”的精神相通。统一战线具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注重发挥其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开展与东盟各国的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例,中国—东盟博览会从2004 年至今连续举办19 届,已从第一届时的“一展一会”发展到如今近300 个高层会议论坛。可以说,中国—东盟博览会见证了中国与东盟关系的飞速发展,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人文交流的国际盛会。另外,广西积极发挥中华文化学院在海外统战工作中的阵地作用,通过在广西中华文化学院举办海外侨胞中华文化研修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会负责人中国经济高级研修班等,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借助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在过去10 年间,每年吸引的留学生数量均超万人;开发建设的“爱上华文”云平台,提出的成立“广西—东盟华校联盟”倡议等,有效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
二、新时代统一战线服务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
当前,统一战线在服务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已彰显自身优势。然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新冠疫情形势复杂严峻,叠加波谲云诡的国际舆论攻防战,为统一战线助力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带来了挑战。
(一)新冠疫情形势复杂多变影响统一战线优势的发挥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正常交流往来受到一定的影响。比如,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国—东盟博览会从第17 届开始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举办,打造“云上东博会”。作为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联谊交友是统筹优化海外统战资源的重要途径。走访、慰问、考察调研、座谈则是进行互动交流、开展联谊交友的主要方式和途径。然而,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线下的联谊互动受到严格限制,保持社交距离、限制人口流动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措施之一,给东盟各国华侨华人、侨团侨社、侨领侨商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导致其来华意愿、来华频次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一战线联系广泛优势的发挥。随着我国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往来进一步密切,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进一步发挥,但目前新冠疫情的制约作用仍然存在。
(二)境外势力干扰破坏增加统一战线助力的难度
2019 年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期间,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企图挑拨中国与澜沧江—湄公河地区其他国家的关系,抹黑中国的对外投资,给中国打上“不公平贸易”标签,重弹中国“占便宜论”论调。在中国南海,所谓的“南海问题”一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炒作”、利用。比如美国时至今日,仍在以之为借口在国际场合炒作所谓的“中国威胁论”。2022 年7月26 日,在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举行的活动中,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朴正污称“中国对其他南海声索国和其他在该地区合法活动的国家的挑衅行为有明显上升的趋势”[6];而负责印度洋—太平洋安全事务的美国助理国防部长拉特纳则妄称,“这种挑衅和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对当今包括南海在内的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最严重威胁之一”[6]。尽管应者寥寥,但美方大放厥词、挑拨离间的宵小伎俩,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在国际场合制造了杂音、噪音。此外,2020 年7 月23 日,蓬佩奥公然煽动所谓“自由世界”来对抗中国;同年11 月16 日,拜登尚未正式就任美国总统就在记者招待会鼓吹,美国必须与世界其他民主国家联合起来,在全球贸易政策上制衡中国。拜登上台后,美国不断增加在南海和台湾海峡的挑衅活动,怂恿欧洲国家强化在亚太地区军事存在,借此帮助美国加强对中国的战略围堵。拜登政府公然推动中美经贸摩擦向金融、科技、国际规则和制度层面延伸,不仅与欧洲着手建立跨大西洋贸易和技术理事会(TTC),组建“去中国化”的供应链联盟和技术联盟,而且在七国集团峰会主导发起所谓“满足中低收入国家巨大基础设施需求的积极倡议”,抗衡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除此,美西方反华势力还不断强化所谓中国科技“威权主义”“破坏规则”的国际认知。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华围堵,对中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不利于形成推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良好国际环境,给统一战线助力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带来了阻力。
(三)污名化统一战线的国际舆论氛围影响统战形象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就是要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统战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在对外交往中,中国党和政府一贯主张世界不同文明包容互鉴,促进世界各国和谐相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7]。但西方反华势力经常借助对舆论的控制力,炮制和炒作各种反华议题,毫无底线地编造涉统一战线问题,污蔑诋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其言论充诉着谎言、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7]。目前,西方反华势力针对统一战线的“干涉论”“阴谋论”“渗透论”等荒谬言论仍然存在。这些背弃职业操守的西方政客和媒体的言论,在国际社会上营造了“反统”“惧统”和污名化统一战线的舆论氛围,不利于统一战线服务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三、新时代统一战线服务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因应对策
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团结奋斗的政治责任,赋予统一战线服务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更大的作用空间。统一战线应充分把握机遇,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工作。
(一)深化联谊交友和创新人文交流方式,在服务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彰显统一战线新作为
当前,新冠疫情已经深刻影响了世界,也影响了统一战线对外交往的方式。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作为党的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统一战线必须应时而变、顺势而为,深化联谊交友、创新人文交流方式,助力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一是要始终牢记“统一战线因团结而生,靠团结而兴”,广泛团结东盟国家,深化友好合作、交流交往,推动“南海行为准则”早日达成,为解决南海问题贡献统战智慧和力量。二是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综合运用“云外交”和线下交流方式,善于联谊交友,创新开展人文交流。三是多做善做东盟国家青年的工作,邀请更多东盟国家青年来华交流、参观访问、旅游度假、留学工作或生活,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多青春动能。
(二)改善统战工作国际舆论环境,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营造良好舆论生态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全方位改善统战工作国际舆论环境,更好地彰显其重要法宝作用。一是用好“海外华文媒体”这支活跃在国际舆论场中的重要力量。既要推介好中国的良好投资创业环境,宣传好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成就,也要在妥善处理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海外华文媒体资源优势,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统一战线对外宣传工作,做到正本清源,为统一战线正名,提升统一战线在东盟国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增强统一战线的国际影响力。要在众说纷纭的国际舆论场占据一席之地,应进一步提升讲好统战故事的能力。要找到舆论传播和新闻受众需求之间的“最大公约数”,以国际社会易于理解、海外民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围绕国际社会热点推出更多原创性的有温度、有品质的深度报道、独家报道,提升统一战线外宣的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在重大国际问题上表达统战立场、发出统战声音、展示统战形象。三是在国际舆论斗争中敢于亮剑、善于斗争。要在国际舆论话语权争夺战中发扬斗争精神,把握好团结和斗争的关系,讲究舆论斗争的策略和艺术,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善于以斗争求团结,增强国际舆论话语权。
(三)加强统一战线自身建设,提升服务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能力和水平
打铁还须自身硬。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统一战线越来越走向国际博弈的前台,应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切实增强统战自信。习近平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 周年纪念峰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做地区和平的建设者和守护者,坚持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携手应对威胁破坏和平的各种负面因素。”[8]统一战线通过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和成员在对外工作中的协同配合作用,能够深化与东盟国家民间组织的友好交往。比如,各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人民政协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都是助力党的对外工作的重要政治资源;各级工商联、侨联等具有统战性的民间团体和各民主党派成员、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等也都能够在推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发挥重要作用。应进一步牢固树立统一战线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有用、有大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的意识。要不断增强统战意识,强化统战自信,在助力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的“五大家园”中凝心聚力。
二是加强统一战线法治化建设。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的施行,统一战线领域的党内法规逐步完善,统战工作法治化建设不断完善,为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当前,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统一战线。民族、宗教、涉疆、涉藏、涉港、涉台等统一战线相关领域已成为西方反华势力对我国进行干扰破坏的重点和焦点,统战工作越来越成为国际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9]。统一战线的对外交往不断增多,对发展我国与外国的关系和人民间的友谊,对构建包括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在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具有重要法宝作用。因此,要站在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制度保障的高度,围绕规范统一战线对外交往工作出台专门的政策和法规,进一步推动新时代统一战线法治化建设。
三是加强统一战线作风建设。统战工作是党的特殊的群众工作,解决的是人心和力量的问题。统战工作面向的主要是党外人士,做的是联系他们、团结他们的工作,更加需要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特别是在服务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更加需要“待之以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助之以实,做到诚恳谦和、平等待人、廉洁奉公”,树立“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统战干部队伍良好形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