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初探
2022-04-07熊正国薛彩霞顿耀艳
熊正国,薛彩霞,顿耀艳
(三峡大学医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提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思政内容引入专业课程教学,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和期待,既是适应国家“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的需要,亦是形势所趋。
1 人体解剖学课程的形势
在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梦的新时代,立德树人是教育的第一要务,教育的一切都要归根于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上来。高校生不仅要掌握“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更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医学教育是特殊而神圣的事业,关乎着人类病痛的祛除和健康的维护。医学专业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等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是培养品德高尚、敢于牺牲、服务人民、服务国家的德才兼备医疗人才持续发展性的有效途径[2]。在新的医疗卫生现代体制形势下,大力推广医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加快教育现代化,对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价值。
2 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的条件
“无解剖不医学”,人体解剖学为医学重要的基础必修课,是医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其课时长,知识容量大,为课程思政创造了丰富的空间:学习涵盖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践技能的掌握;解剖学是医学最富人文价值的学科,发展历史漫长而精彩、人文底蕴深厚,且涉及专业多,具有很好的广度和深度,为其课程思政有效的开展和完善准备了肥沃的土壤[3]。其授课对象一般为大一新生,“三观”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干扰,尚未正确建立;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学习动力明显不足,缺乏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十分模糊。同时,他们具备一定人文知识的储备,善于接受新事物,又值风华正茂的年纪,目睹了新冠病毒的危害,亟须课程思政加以正确引导;因此,他们为通过课程思政进而塑造不惧困难、敢于担当、勇于奉献、关爱健康的卓越医师成为可能。
3 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
3.1 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的准备
人体解剖学含有丰富的思政内容,作为课程思政的设计人和执行者的教师必须具备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4]。首先人体解剖学教师破除固化思维,不要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专业课程还有更高更深远的目标——立德树人,不只传授知识、真理,还要塑造人与灵魂。其次,许多医学院校,由于教师教学压力较大、人体解剖学内容多,课程思政存在方法简单、生搬硬套等现象。人体解剖学教师增强的育人意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提升育人能力。课程思政内容的不在多而在于精,人体解剖学的思政元素涉及面广,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全面布局、认真设计[5]。人体解剖学教师可通过教研活动、培训、专题讲座、邀请资深教师指导等全面提升课程思政能力,进一步通过集体备课等途径,挖掘并凝练思政元素。
3.2 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的实施
思政内容可涉及高尚的思想品德、优良的生活品行、崇高的职业操守及爱国情怀、民族责任感,亦可为正确人生态度和方法论及严谨的科学治学精神。
3.2.1 人体解剖学课程人文精神的融入
人体解剖学学习的对象是人体、器官组织标本;无声老师可培养学生敬畏生命、心怀感恩,尊敬和感恩之情,讲好生命教育的故事、临床疾病的故事,使学生热爱、珍视生命,树立良好的生命观。遗体捐献、清明节祭奠活动缅怀大体老师,虽然有声的生命终止,但无声的生命在延续,体会无私奉献精神,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自己本身,还有他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身为个人主义的学生们顿悟[6]。通过一个个真真实实器官标本,突破世俗的神主宰世界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通过讲励志事迹,塑造其坚强的意志品质。现在的解剖学知识,无数医学前辈通过坚持不懈艰苦卓绝的努力,付出巨大代价甚至生命获得。解剖学的标本多数具有视觉的不悦性、经过福尔马林处理后的刺鼻性,通过引入榜样的故事及标本背后的故事,克服其恐惧感和排斥感,培养其勇于挑战、不屈不挠的意志。
3.2.2 人体解剖学课程职业操守的融入
新健康理念赋予了医学人才新的定义,医学院校应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复合型新医生。首先,人体解剖学思政要增强大一新生的职业认同感,可以采用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呈现名医名人的实例,医生用自己精湛的医术给病人解决痛苦,病人康复后最美微笑,是医生的最好的回报;病人的疾苦、人类健康的守护都离不开医生神圣的职业。其次,在专业知识学习中融入职业理想与信念,用《日内瓦宣言》、希波克拉底誓言指引职业道路、践行职业行为。用桂希恩等名医事迹,淡泊名利,一心为患者,不过度检查,不开大处方,端正规范医生行为。尊重、同情、关爱患者,医者仁心、尊重病人的疾病隐私,同情病人的疾病痛苦,以仁爱之心呵护病人,同时医者仁术,用精湛的医术解除病人疾患,维护其健康,不因利益或者病人过分要求甚至胁迫,放弃医疗公认的原则和底线[7]。再次,用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培养其“既入业、即爱业”的职业情怀。
3.2.3 人体解剖学课程社会与民族情怀的融入
无人可在零交流的情况下独自生活,历史上,从来不缺社会责任感强之人,从远古诸子教化大众,到近代马列传播真理等等,都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医学是个发展、复杂的大类学科,很多疾病的发病机理、治疗方法未知,医生要把急病人之所急、解病人之所苦为己任,奋发图强、刻苦钻研,为医疗事业、社会贡献全部力量。其次,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荣誉感[8]。我国历史性贡献如四大发明,权威的研究成果及国际高度认可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已记载了尸体解剖;张鋆等通过解剖和观察中国人脑沟回,反驳了歧视中国人的西方人士;钟世镇等数十年前完成了国内首例女性虚拟人数据采集等等,维护祖国尊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传统医学针灸具有理论优势,并治疗许多疑难杂症取得西医意想不到显著效果;当前面对公共卫生事件,体会我国人民众志成城、令行禁止,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与自豪。
3.2.4 人体解剖学课程马列主义原理的融入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中蕴藏的科学世界观、马列主义原理。解剖学家们冲破世俗、冒着生命危险追求真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严谨命名人体结构名称,以及科学严谨的工作;结构与功能相互关系,脊髓的两个膨大与四肢的关系,体现世界的物质性;辩证地看待事物肩关节的两面性,既灵活又易脱位,融入“对立统一”与“一分为二”的观点;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分离颅骨与颅,每块骨与整体骨架关系,个体间需协助与配合,互相合作,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整体离开某一个体就会产生不利局面。用全面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红黄骨髓转换,肾的正常形态与变异,揭示内、外因的作用;骨的化学成分随着年龄变化,知识的更新,提示发展观点看待问题。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具有得天独厚的课程思政的优势[8]。在新的高校教育背景下,新的课改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想象力、创造力,把思政内容有机融入教学活动中。然而,由于教师认识不足、思维固化,课革模式刚起步,课程思政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亟须不断探索和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