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厦门理工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效性研究

2022-04-07林金国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2期
关键词:大学生学校教育

林金国

(厦门理工学院学生工作处,福建 厦门 361024)

当前高校面临更为复杂的安全形势,大学生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明确指出要保护学生生命安全。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效性迫在眉睫。[1]

1 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在绝大多数高校得到落实,取得一定成效。但部分高校将安全教育简单等同管理工作,未能从“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来贯彻落实,以安全管理代替安全教育,硬性管理多,柔性教育少。“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缺乏深入贯彻,影响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另外,部分高校未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安全教育以开班会、年级大会等面上宣传形式为主,安全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忽视安全教育课程化建设。[2]安全教育师资队伍不够健全,特别是安全教育课程教师人数缺乏,安全教育效果差强人意。

1.2 缺乏教育合力

通过比较多所本科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职能通常由学校学工、保卫部门承担,其他部门配合和支持度较低。安全教育更多被认为是学校辅导员的工作,缺乏有效整合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班主任、管理干部等多岗位教职员工的教育作用。部分高校搭建的一些安全教育平台,缺乏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考虑学生实际需求不足,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自主性未得到有效释放,学生自我教育、朋辈教育作用发挥不显,缺乏从学校层面上形成教育合力。

1.3 缺少教育实效

大学生安全教育不仅传授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技能,更是知行合一的综合教育。[3]然而,一些高校注重安全知识灌输,轻视安全技能提升;习惯传统的教育方式,缺乏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运用;强调面上共性的安全教育,缺乏针对性的分析研判。造成安全教育出现知行不一的情况,难以与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相适应,未能呼应学生的安全需求和接受方式,屡屡出现学生陷入被骗、涉贷等安全问题,安全教育缺乏实效。

2 安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安全教育理念未能深入贯彻

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大学教育要注重“立德树人”的成效。大学生安全教育,同样需要贯彻“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然而,在上级对高校的各类检查评估中,往往注重考核学校办学的可量化指标,对安全教育、诚信教育等软性指标关注不足。部分高校受此影响,对安全教育投入不够,安全教育满足过得去就好,影响教育效果。

2.2 安全教育合力未能形成体系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统筹协调,各部门协同配合,全员齐抓共管,形成一个大学生安全教育高效运行的长效机制。然而在部分高校,由于职责分工的限制,安全教育往往是学工或保卫某个部门的事情,未能实现体系化整合。时代在急速发展,高校面临复杂环境,大学生交往面显著拓展。安全教育内容呈现型多面广,涉及网络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心理安全、国家安全等诸多方面,更需要协同网上网下、校内校外多部门的力量,加以体系整合协同发力。

2.3 安全教育形式未能呼应需求

“95后”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勇于探索,自我意识较强,容易接受新事物。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普及,显著改变青年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作为网络原住民,大学生对网络依赖性更强,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接受新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部分高校依然较多采用传统的说教方式,枯燥的教育内容,脱离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接受方式,忽视新媒体技术的融合运用,使安全教育效果难以有效落实。

3 安全教育的对策探索

2004年升本的厦门理工学院,在“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经过多年实践,构建一套富有实效的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

3.1 安全教育全员化体系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强化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健全安全教育协同机制,构建全校育人共同体,实现安全教育的全员化。学校与各个二级单位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强化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4],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学生工作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班主任、辅导员、实验员、后勤服务人员、医务人员等教职员工的作用,将其纳入安全教育师资体系,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安全教育合力。

发挥家校教育合力。学校注重家校联系,共同做好安全教育。学校制订《辅导员工作提纲》,要求每位辅导员每周与家长电话联系不少于两次,合力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对于期末补考挂科的学生,利用假期与家长联系,共同做好补考学生的关心帮扶。对于申请外宿的学生,发放外宿安全告知书,并与学生家长联系,征得家长同意。对于涉及不良校园贷的学生,由所在学院做好家校联系,跟进还贷落实情况等。

激发学生主体性。实现安全教育全员化,尤其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大学生作为学习强、适应快的群体,激发其作为主体的积极性,是实现安全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一方面通过期初、期中、期末三大主题教育活动,搭建安全教育平台,引导学生加强自我安全教育管理。另一方面,在学生间倡导“守望相助”的安全理念,推进学生安全信息网络建设,对在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学生,推荐参评年度安全先进个人、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团干等荣誉称号。

3.2 安全教育全过程体系

把握课堂教学主渠道。将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实行学分制管理,设立一定学时的安全教育课程,安排实验室安全等考试环节。根据不同年级学生专业特点和心理需求,安排校内外安全教育专兼职人员,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系统开展安全教育教学,有效解决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固化、形式随机、时间零碎等方面问题。

打造安全教育实践载体。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加强大学生安全实践和体验。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体验式安全教育效果更明显。学校建立微型消防站、林则徐禁毒馆等实践基地,安排学生在模拟演练或真实情境中,通过现场倾听、演练、思考,边做边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逐步改变重教育轻体验的做法,有效提升安全技能。

推动安全教育常态化。学校每年开展一次全校安全情景剧比赛,每学期开展一次“防诈骗、防毒品、防邪教”地毯式教育和一次离校前集中安全教育,每季度开展一次教学区或宿舍区安全演练,每个节假日前开展一次专项安全排查,每月开展一个安全主题宣传周活动,每周开展一次身边的安全案例通报,每人签订专项安全教育防范承诺书。

3.3 安全教育全方位体系

课上课下齐抓。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落实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明确教学要求,从师资、课程和经费上给予有效保障。结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需求,有重点、分层次开展安全教育。在学校第二课堂的学生活动中,引导学生所在班级、支部、宿舍分别创建安全型文明班级、安全型团支部、安全型文明宿舍等。学生自己动手制定创建目标,自己动手实现创建目标。在创建过程中践行安全体验,提升安全意识和技能。

线上线下融合。通过“两微一端”等多种渠道,用动画、图文、视频、游戏、案例等多种方式,制作防骗、防校园贷、防毒品、防邪教等安全知识专题,打造线上“互联网+安全教育”模式,提升学生安全素养。[5]线下组织集中安全知识学习,网上开展安全知识网络竞赛,加强线上线下良性互动,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趣味性。学校通过大数据掌握各学院、各班级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加强薄弱区域的安全教育,并定期排查掌握学生群体是否在校、出勤等异常信息,做出安全预警,防范安全隐患发生。

校内校外联动。建立学校与政府相关部门间的联动机制,主动对接公安、教育、网安、网信等部门,加强日常教育、应急处置等方面工作协作。邀请公安部门、检察部门、消防部门等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到校开展安全教育,指导安全体验,与学生互动交流。通过与公安、教育等部门的安全联动机制,及时把握大学生群体安全态势,主动对号入座查缺补漏,有针对性以案例强化安全教育效果。在重要时间节点,提前有效做好安全预警,取得积极效果。

猜你喜欢

大学生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学校推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