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生实习培养计划的可行性分析

2022-04-07任福战阎嘉兴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2期
关键词:在校生本科生就业指导

郑 颖,任福战,阎嘉兴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131)

0 引言

杨叔子院士说过“创新之根在实践”,通过深入剖析目前国内“考研热”“懒就业”的国内现状,综合对比分析国内外差距,提出在本科生学习阶段制定对应的实习培养计划是创新性培育本科生就业意识、提升其就业专业能力的必经之路。为此,结合各种就业实习培育环节,开展学生就业意识与相关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已经成为全国各高校就业专业部门的普遍共识。

北京科技大学针对机械类本科专业生产实习教学过程,以多主体合作协同为重点,依托国家与省部级科研平台,通过改革机械类本科专业生产实习形式、内容、基地、队伍等,逐步构建“国际化、社会化和精品化”生产实习体系。四川大学基于本科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相对不足的现状,也提出了融入双创产学研要素合作的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同济大学也提出将产学研结合机制引入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加强本科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南昌航空大学针对工业工程专业,提出了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多主体协同渐进阶梯式”实习实训模式。

制定本科生实习培养方案是一门融理论与实践、技术性和管理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培养举措,作为对学生就业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即要求学生在具备一定的就业专业知识与能力条件下,以准就业实习生的身份,直接或间接参与到就业实习一线。通过就业实习,使学生提高实际就业过程的理性认识,巩固日常教学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基本就业素质,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就业实践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等。

但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就业实习仍然只集中在大四阶段,没有或忽视了长周期和系统性的培养,对大学生就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以国内就业现状为例,目前在考研热的社会大背景下,本科应届毕业生“懒就业”现象严重,而考研成功率也相对较低。该现象表明多数大学生没有正确的自我规划,对目前社会形势知之甚少。为此,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迫在眉睫。将就业教育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提高学生就业意识,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把学生对职业的期望和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使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向就业。

为此,本文结合河北工业大学相关院系多年的就业实习实践教学经验,针对本科生就业实习实践环节实践性和应用性显著的特点,以就业云平台搭建为重要手段,通过学校、企业和本科生等多主体协同的方式,创新性地提出科学而系统的本科生实习培养计划,培养学生在参加就业实践中针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 贯穿本科生四年的多方位、渐进性培养方法

在本科生在校期间建立贯穿本科生大一到大四完整的就业指导培养体系,分学院、学校和企业三个方面对本科生进行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科学培养。在学院层面,可依托研究生成立院级就业指导部,线下就业指导部构架起企业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并在此期间不断打磨,形成接待企业的标准化模式;线上负责对网络平台上学生档案与企业信息进行更新维护,根据学生实习评价机制,针对各年级学生实习就业情况向学校和有关企业作相应反馈。从学校层面纵向来看,需建立大一到大四完整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引进“企业特聘讲师”,将就业指导课贯穿大学生活,实现实习体系与就业指导课程相辅相成。其次,需建立大一到大四的科学实习体系。大一阶段以体力工作为主,以求锻炼同学们的吃苦耐劳精神,珍惜校园学习时光,懂得感恩父母;大二阶段安排学生进入优秀企业学习,以增长见识拓宽眼界;大三阶段安排学生进入初创型中小企业进行实习,以求全方位锻炼学生能力,更加明确未来定位;大四阶段,学生会根据前三个阶段的学习,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工作。最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实行班级三导师制度,每班包括一名专业课班导师,一名企业班导师和一名研究生班导师,三位导师职责明确,为在校生的就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在校企合作层面,需建立双向了解,双向评价,构建完整的实习就业体系(详见第二点),最终培养学生在实习就业方面的基本技能,使学生逐渐体会到就业实习实践的基本发展规律与发展趋势。

2 基于校企合作以多主体协作教学为基础的实习就业培养模式

实习活动是指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从事的一种价值生产活动,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实习活动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的智力创造过程,要求既要基于现有知识体系和理论架构,又要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笔者认为,应构建涵盖企业、学校和实习生的多主体参与模式,该体系应包含三个层面:其一,制定企业对实习生的规范评价标准,企业要建立长期观察的评价体系:积极关注本科生在校期间的行为表现,建立本科生在校四年的履历数据库,防止因为不同毕业生临场发挥的差异而造成的招人偏差,其次要建立企业对在校生的实习评价制度,通过企业对实习生不同层面的打分评价,使企业更好地了解在校生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其二,争取形成企业对学校完整的反馈机制,相关企业及时将有关学生的动态信息反馈到学校,便于学生更充分地了解自己的行为表现。其三,形成学校对企业完整的评价机制,学校一方面收集在校生对相关企业的评价信息并及时整理分析,另一方面,及时了解相关企业诸如设企地点、薪资水平等一系列动态信息,并向在校生及时准确发布,以期构建起学校对企业完整的评价网络。

实践经验表明,多主体的协同工作机制是整个就业实习培养的关键性环节。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部分,也是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达到预期效果的直接受益者,企业的主要优势体现在多样的实践条件和丰富的实习经验等;与此同时,学校的主要优势体现在扎实的理论研究基础以及良好的科学研究环境,主要针对学生在就业实践中存在的基础知识问题提供理论性的指导和针对性的研究方案。校企双方结合就业实践中实习活动的发展现状,在生产实习环节紧密协作,并在创新能力培养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协作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现整体功能的优化。

3 以就业云平台为关键手段的大数据支撑模式

大数据可以高效、稳定、精准地对各种求职信息和应聘信息进行管理、推送;云平台技术可以较好地实现各种资源动态扩展及异构系统体系的支撑。在二者相互结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在学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各种即时通信软件,采用相关架构进行系统开发,构建符合时代特征和满足就业需求的高校就业网络信息系统。具体而言,高校可搭建校企网络联系平台,学院根据自身学科构成选择合适企业,与企业合作搭建如APP,微信公众号等沟通平台,可实时录入以校友为主体,已经参与到该企业的毕业生对企业的评价信息,便于在校生对企业动态信息的了解。

4 结语

本文针对本科生就业意识淡薄的问题,基于相关数据分析,以培养本科生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为主要目标,对“懒就业”现象进行系统研究,提出了贯穿本科生四年的多方位、渐进性培养方法、基于校企合作以多主体协同教学为特色的实习就业培养模式以及以就业云平台为关键手段的大数据支撑模式,即以本科生四年实习计划为主,校企互评为辅,以就业云平台为主要手段的本科生实习培养计划,以期培养本科生就业意识,提升本科生就业能力。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学过程中实习培养教学评价的科学性还有待提高,校企的合作深度及相应的平台建设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猜你喜欢

在校生本科生就业指导
数说高教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山西省普通高校在校生在籍学习证明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高专护理在校生升本现状调查及对策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