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技术探究
2022-04-07刘调芳
刘调芳
(中山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广东 中山 528400)
1 工程案例
阜沙镇—阜沙涌项目区工程位于中山市阜沙镇。阜沙镇位于中山市西北部五乡联围的东部,镇域面积38 km2,其中属于五乡联围和大南联围围内的集雨面积为32.30 km2。北临鸡鸦水道,与三角、黄圃、南头相望,东南临港口镇,西接东凤镇,南连小榄水道与东升相邻,镇域地形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属中山市北部平原,全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高程1.40 m,最高点是北部的浮圩山海拔67.60 m。此工程根据中小河流综合整治的总体要求,结合工程区现状及农村环境保护等措施,目的是使河道功能恢复,防洪能力提高,水环境得到改善,最终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整治目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工程主要任务为防洪排涝兼顾改善水环境。
2 河流生态治理的基本内涵分析
20 世纪80 年代,河流生态治理理念在欧美先进国家被提出。河流生态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结合,是一种创新性的河流治理理念,其能够做好河流自然生态结构的保护,运用科学化和合理化的治理方式,营造完善的河流生态系统,确保河流生物的多样性得到有效的实现,让河流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服务。该概念在河流治理过程中,对于河流的生态结构非常的关注,目的在于建立完善的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生态河流治理工程的规模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效果。中国近年来高度关注中小河流生态治理工作,在水利发展整体规划中融入了中小河流生态治理,并加强了各方面的投入力度,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3 中小河流治理现状分析
3.1 中小河流经常出现洪涝灾害
自然蜿蜒的河流形态能够将河流的流速控制好,使洪水的破坏力得到减弱。当洪水来临时,可以通过两岸防护林的储水以及水体的渗透功能来保护自然和调蓄洪水。但是由于部分中小河流处于天然状态,长期没有治理,主河槽河势不稳,洪水来临时,水流冲刷主槽,漫过河岸,造成洪涝灾害。而人类的生产活动,不仅使洪水的流向发生了改变,还提升了洪水的流速,加剧了洪水对河岸的冲刷,导致河岸及堤防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3.2 河流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好,管理质量有待提高,使得河道附近出现了随意丢弃废渣或垃圾等问题。正是因为没有充分重视管理工作,使得前期工作没有做好,无法高效地利用资金,而且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工作也有待创新,最终导致整个项目的勘察设计工作缺乏创新。
3.3 没有合理规划河流
在河流治理过程中,大江大河的治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而对于中小河流的治理相对比较忽视,也没有详细的进行规划。大型河流建立了大坝等水利工程有效实现了分洪泄洪,并集中建立了污水处理厂,更好地防止了水资源污染情况。对于中小河流来说,虽然部分河流已经有相关实施计划,但治理力度仍然不够,治理步伐缓慢,因而中小河流仍存在许多的问题有待改善,比如:没有高效的利用水资源,河流防洪措施不够充分等。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不仅是因为受到了自然灾害的影响,还因为受到人类活动的制约。
3.4 对河流系统性作用比较忽视
现阶段,在治理中小河流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重视河流的系统性作用。但是在实际治理过程中,需要遵循科学的原则,把握好自然规律,以多样化的方式设计水流结构与河道的形状,通过植物根系的锚固作用进行综合性的整治,进而为植物营造适宜的生长场所,而且能够为河流系统之间的能量流动提供稳定的平台,更好地净化河流水质。
4 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技术应用分析
4.1 合理规划河流走向
在生态治理理念的指导下,需要秉承科学的原则来规划中小河流的走向,确保其原始生态功能能够完整的保留。传统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需要将河流蜿蜒曲折的自然状态充分体现出来。如果需要调整河流的走向,则需要经过反复论证后再进行调整,在恢复生态时,应采取生态措施。
4.2 河道清淤清障和拓宽技术
河流水质和行洪断面的砂石等堆积物会受到河道清淤清障和拓宽技术的影响,需要合理的保留和利用对河流治理有利的砂地及滩地,并拓展河道的宽度。利用清淤清障和拓宽技术,可以使河流的生态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增强,提升河流的过水能力,也能够营造良好的河流景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河流清淤清障和拓宽时,需要将河堤高程与上级河流的衔接问题处理好,确保河流堤防结构的安全性,使河流的航运和过水要求都能满足。
4.3 河岸生态护脚、护坡技术
利用植物技术和生态工程技术支护河道坡脚的方式就是河流生态护脚护坡技术,其能够形成完善的河岸系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护岸技术。相比于传统的护岸技术来说,河岸生态护岸技术可以增添河岸的自然气息,紧密融合周围的景观,使两者协调。河岸生态护脚护坡技术的实用性较强,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该技术的重要价值。
工程案例中为减轻内源污染,除了实施清淤措施外,河道、湿地等可因地制宜地种植水生植物、放置生态浮床等措施进行生态修复,改善河道水质,提高生物多样性。生物与植物物种应尽量选择本地物种,避免外来物种入侵。
4.4 人工湿地构建技术
通过生态工程技术和沉水植物等进行生态防护的技术,就是河流人工湿地构建技术。在河流中人为建造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当河水流过人工湿地时,能够利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的作用,有效的吸附和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质,实现污染物质的降解,从而有效净化水质。
4.5 建造景观工程
生态修复技术及景观工程主要是选择合理的区域建立景观工程,在河流流经的城市地区,利用生态修复技术,营造出不同的生态景观。在具体建设时,所选择的植物种类应以本地植物种类为主。此外,在建设景观工程时,需要对当地的地理条件和城市文化等展开全面的分析和考虑,做好河道自然景观的利用,有效协调城市发展与景观工程。
案例中,在阜沙涌和大有涌河涌内均设置水生植物绿化带,在水位变动处种植水生植物,并且在两岸堤顶设生态修复绿化带,对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起一定作用。采用生态修复措施改善水环境、美化水景观,符合低碳、经济、人水和谐的治理理念。
4.6 合理设计河堤
对于河流中河面比较宽敞的河段,需要做好河堤筑造,以砂砾料为主,将本地灌木种植在河堤顶部和坡面,以对河堤进行保护,将喜水乔木栽种在坡脚及滩地处,营造具有保护作用的林带。河流转弯的凹岸处相对比较特殊,水流流经速度也比较快,会受到河水的强烈冲击,需要采用无纺布、格宾网等水工建材进行河堤的筑造。
4.7 防洪设计
河流清淤清障和河道拓宽在降低河流水位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无法全面提升河岸的防洪作用。为了使河流堤岸的防洪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设计时需要重点关注防洪堤岸。在设计河流堤岸防洪时,防洪堤岸的高程必须比现状地面高程高出一些,以更好地改善河流岸坡,对其进行保护,全面提升河流防洪减灾能力。
5 结语
对于中小河流来说,主要研究方向就是生态治理模式。中小河流生态治理需要准确把握好生态治理的基本内涵,在确保河流防洪能力达到规定要求的基础上,合理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做好河流自然条件的利用,对河流生态环境加以改善,使中小河流的各项功能能够及时恢复,全面发挥中小河流的各项效益,积极促进水利事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