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课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研究

2022-04-07莞,叶丹,高

普洱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机电微课

何 莞,叶 丹,高 梅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1201

微课是基于信息技术,融合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教育提升了专业人才教育培养质量,优化了学科的课程教学结构。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应基于现代教学需求,做好面向微课教学改革的优化,提升微课教学的教育引导力。通过对微课教学体系的构建,开发线上、线下双融合教育机制,使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教育培养,可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发展环境。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微课教育改革意义

(一)提升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效率

微课教学强调对教育元素的精炼化处理,通过对重点内容的有效提炼,简化课程教学流程,并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教学质量,确保教学工作的推进能在控制教育时间成本投入的同时,更好地提升对教育成果的转化能力。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由于学习难度相对较高,通常课程设计存在时间长、内容复杂,部分学生难以有效地对课程学习重点进行抓取。将微课教学模式运用于机电一体化的教育实践,则可从教师视角对教学重点进行提取,使学生能更好地对机电一体化课程知识点进行理解与消化,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解读能力。这种教学改革能进一步强化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避免重复性进行课程内容的二次讲解。

(二)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资源整合能力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涉及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等相关内容。针对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推进,应根据教学需求做好对教育次序的安排,保障学生能更好地对所学知识科学运用。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由于教育时效性相对较低,导致各个单元的课程间歇较长,使学生无法实现对多个单元课程知识的有效串联。教师对相关教材的运用也较为滞后,难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好教育衔接。微课教学由于教育周期较短,将其有效运用于机电一体化的教育实践,则可充分提升教师对教育资源的整合能力,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及学习不足,科学地布置未来阶段多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另外,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对于微课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缩短各个单元教学间隙,使学生能逐一进行知识内容的串联,进一步提升教学有效性。

二、基于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微课教学优势

首先,微课教学可在充分保留课程学习精华的同时,针对部分较为复杂的学习内容进行简单化处理,提升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知识内容的学习理解能力。随着学生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知识积累的愈发丰富,其探索意识也将逐渐加强。此时,深入做好机电一体化的微课程教学实践,能充分提升学生机电一体化的学习兴趣,为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的长效化开展夯实基础。其次,微课教学采用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课程教学的针对性,能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问题,有计划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消除部分学生课程学习的个体化差异。可见,基于对学生基础学习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提升学生总体的学习能力,实现对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水平的双向提升。最后,微课教学能充分契合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需求,通过对教育资源及学习资源的一体化整合,采用线上教育及线下互动实践的两种模式,为学生提供多方面课程学习支持。这种改变学生课程学习的被动局面,使学生能自行掌握课程学习的节奏。基于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及自我强化,使学生能具有良好的学习自主性及自觉性,为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工作多元化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新时期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微课教学困境

(一)微课教学资源匮乏

微课教学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制定多套基础教学方案,确保微课教学工作的开展能满足不同的教育需求。由于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育流程较为复杂,部分高校在微课教学方面未能结合自身的教育现状及教育需求制定微课教学方案,采取模仿、照搬其他高校现有教育模式的方法进行微课教学实践。这一策略对于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并未产生实际帮助。因此,高校机电一体化的微课教学资源匮乏问题,实际上对微课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形成阻碍,使微课教学实践失去本质意义,未能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多方面帮助,不利于机电一体化视角下微课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二)微课教学方式及教育内容单一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必须建立多元化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多个角度做好教育知识的渗透,使学生能更好对机电一体化知识概念进行灵活运用。机电一体化的微课教学,也应基于教学工作的多元化开展,做好多个层面的教育布局,切实发挥机电一体化的微课教学优势。然而,从现实教育环境来看,部分高校在教育实践方面存在守旧思想,针对微课教学工作的开展,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教育方案,使良好教育情景的创设及教育氛围的营造,无法充分契合微课的教学需求。其微课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的运用也难以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机电一体化的微课教学流于形式。

(三)微课教学管理困难

传统模式的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管理,主要采取二次干预的教育模式。通过分析学生学习问题及学习影响因素,并运用教学管理的二次干预,针对学生学习现状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表现,进而有效解决学习问题。但微课教学强调对学生学习自由度的提升,因此,微课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自觉性具有一定的依赖。若部分学生无法按照教师的教育规划积极参与微课学习实践,则微课教学难以发挥积极教育作用,不利于后续阶段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工作稳步开展。所以,机电一体化的微课教学实践,应从加强教育创新、优化教育管理模式及强化教育合作能力等多个方面,做好对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规划的调整,提升机电一体化的微课教学质量,使微课教学能更好在机电一体化教学实践方面发挥教育优势。

四、新时期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微课教学策略

(一)深化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微课教学对外合作

深化微课教学对外合作,是指让企业及第三方高校参与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微课教育内容、教育模式的设计。通过对外来教育资源的引入,丰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的微课教学资源,使机电一体化的微课教学工作开展,能从更多层面推进教育工作,改变机电一体化微课教学的单一发展路径,为机电一体化的微课教学实践创造积极条件。其中,高校可以通过汲取校企合作发展经验,开发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新模式。线上的微课教学工作,可以由企业方面提供部分教育资源,使企业可以将部分岗位实践及工作实践内容,融入机电一体化的微课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对部分课程实践内容的了解。线下的机电一体化教育实践,则可由高校负责相关工作的开展,基于运用高校专业的教育优势,为学生解决部分基础的教育问题。在此过程中,企业与高校的教育合作,将进一步提升机电一体化课程教育资源的应用科学性与前瞻性,使高校能根据当前行业发展动态及发展前景,更好地对现有微课教育资源进行筛选,并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微课教学工作,提升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对于学生学习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提升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微课教学创新意识

积极做好教育创新,提升微课教学总体质量,对于解决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微课教学方式及教育内容单一问题具有重要帮助。对此,高校应面向教师队伍的建设做好对微课教学培训,辅助教师从教学素材的选择及教育资料的运用方面,强化对微课教学的教育实践铺垫,并通过确立教育评价机制及教育考核机制,提升教师的微课教学探索能力,使教师能更好在微课教学方面进行创新实践,提升机电一体化微课教学的趣味性,发挥教师在微课教学方面的教育优势。另外,高校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创新能力得开发,基于微课教学引导,围绕对自主化学习理念的运用,提升学生机电一体化的课程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通过学习创新与学习探索,更好利用微课教学有效解决部分学习问题。通过提升机电一体化的微课教学质量,确保机电一体化的微课教育实践能取得更为良好的教育成果。

(三)优化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微课教学管理体系

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微课教学管理优化,应从加强线上教学监控及建立双师教学模式两个方面着手。加强线上教学监控,主要对教师教学身份的转化,提升教师的微课教学辅助能力。其中,基础课程教学节奏的控制,应有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及学习能力自行掌握。教师主要负责针对学生微课学习问题的解决及监控学生学习动态,根据学生微课学习表现,了解学生机电一体化的课程学习不足,并在适当的情况下,做好与学生的学习对接,帮助学生及时的纠正学习错误,使学生能在微课学习方面朝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向前。建立双师教学模式,是将微课的线上教学与线下教育实践进行分割。线上微课教师主要负责对教学进度的推进、教学问题的分析及教学信息采集。线下教师的机电一体化的教育实践,则主要面向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及学习实践的规划提供帮助,通过间接的进行教学管理干预,提升机电一体化的微课教学管理能力。可见,在有效降低教育干预强度的情况下,能够提升机电一体化的微课教学实效性。

(四)改进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微课学习评价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微课学习评价,不应采取传统模式一以贯之的教育思想。要从提高学生微课学习适应性及学习表现力的角度,为学生提供课程学习方面的帮助。高校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习优势,有计划的进行教育评价方案的调整,重点做好对学生结构性及细节性学习问题的解决,并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学习问题,使学生能在未来阶段的微课学习实践方面逐步进行自我提升。譬如,针对机电一体化设备机械故障的处理方面,微课学习评价方案的制定,要根据学生所采取的故障排查方法、故障维修技巧及故障处理时效性等,进行综合性的学习评估,在进一步分析各类不同方法及不同技巧处理难度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客观的学习评价,有效指出学生故障处理及维修的问题所在,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故障处理及维修细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学生故障处理的过程与微课教学内容进行比对,使学生能更好地明确自身的学习不足,加强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更上一层楼。

五、结语

微课教学改变了传统模式下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机制,使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工作得到推进,能充分将学习及教育主动权进行下放,由学生自行掌握学习强度及学习节奏。这一方式充分契合学生自身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知识学习的自主性、趣味性及有效性,进一步提升机电一体化的微课教学质量,使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能通过对微课教学模式的运用,更好地开辟专业课程教学新渠道。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机电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