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老高等教育合作机制研究
——以云南省为例

2022-04-07段成思

普洱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老挝留学生云南

段成思

普洱学院 人文学院,云南 普洱 665000

中国与老挝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伴随着中老关系持续走向深化,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7 年11 月1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万象国家会议中心会见老挝国会主席巴妮时强调:“中老政治制度相同,理想信念相通,前途命运相连,共同利益广泛,合作潜力巨大。”2019 年,在中老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十周年之际,双方在北京共同签署《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随着“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区”“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持续推进,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日益密切,云南从改革开放的末梢变成了对外开放的黄金前沿。2015 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特别指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并明确要求云南,“努力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教育辐射作为云南辐射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亦是实现云南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跨越式发展的捷径。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老高等教育合作成就凸显

自2004 年共同建立了中国云南——老挝北部合作机制以来,双方高层互访与民间交流齐头并进,在贸易投资、互联互通、科教文卫、能源、农林、旅游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截至2019年8 月,云南省在老挝投资设立了265 家企业,累计实际投资31 亿美元,占云南省总投资额的28.4%,老挝成为云南设立对外投资企业数最多的国家。

(一)中老高等教育合作机制不断完善

2000 年中老确立了“长期稳定、睦邻友好、彼此信赖、全面合作”方针,2005 年10 月,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长周济和老挝教育部代部长波显坎·冯达拉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教育部教育合作协议》,在互派留学生、汉语教学合作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2009 年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9 年签署的《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加强教育领域合作。推进双方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中方欢迎老挝优秀学生来华留学。开展职业教育合作办学,服务中老大项目建设。依托孔子学院平台,加强中老语言文化教学合作,促进文化交流。加强双方高校、智库合作,推动成立中老命运共同体合作研究中心”①。老挝教育部部长宋坤·芒诺明在2009 年访问云南时与云南省教育厅签署合作备忘录。2012 年,中国(云南)——老挝教育合作推介会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挂牌成立云南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驻老挝工作处,签署了《云南省教育厅与老挝科技部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云南省教育厅与老挝工商联合会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和《云南省教育厅与老挝教育与体育部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等协议,重点从增加留学生互派、加强医学教育合作、推广农业教育和高校科研项目的合作。

(二)中老高等教育合作规模不断扩大

2019 年8 月27 日,中国驻老挝大使姜再冬先生出席2019—2020 年度中国政府奖学金获得者赴华欢送会,并积极评价中老教育合作成果,表示目前在中国学习的老挝学生达到了14 645 人,在东盟国家中排名第二。

2015 年,云南民族大学留学生总人数达2 816人,跃居云南省高校第一位。2016 年,云南省高校老挝留学生已达到2 176 人,成为了老挝在中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一个省份。位于滇西南的普洱学院自2006 年开始就与泰国清莱皇家大学、老挝国立大学联合办学,共同培养高素质复语型人才。目前,学校共有老挝留学生300 余人,是中国全日制老挝留学生较多的高校之一。截至2018 年10 月,云南78 所高校中有25 所学校招收老挝学生,2019 年,老挝留学生在云南省高校就读人数达5 300 多人,其中长期生3 600 多人,短期生1 700 多人。云南省设立了从省级到校级不同级别奖学金,2019 年度,云南省人民政府为390 多名老挝学生提供奖学金,年度奖学金额达1 400 万元。成立了澜湄教育合作培训中心,与老挝国立大学、琅勃拉邦苏发努冯大学等老挝高校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从各方面不断加大对老挝学生赴滇学习支持力度。

(三)中老高等教育合作内容和层次不断丰富

传统的中老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方式主要是校际合作开展老挝语人才培养,互派留学生、短期进修生,且老挝赴云南的留学生或进修生占绝大多数,此种方式一直以来在中老高等教育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3 年,云南省教育厅以财政资助的方式在云南和老挝范围内选拔和培养50 名中老翻译官,致力于培养高水平的口译和笔译人才,服务中老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此外,在完善中老两国中央政府牵头的教育合作之外,两国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和院校之间的合作也在不断加强。2013 年云南师范大学与老挝可再生能源与新材料研究所签署“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联合实验室”协议,探索国外政府机关与国内高等院校合作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云南玉溪市与老挝占巴塞省在2009 年缔结成为“友好城市”,双方在2016年正式签订中等职业人才培养计划,由玉溪师范学院和玉溪第二职业高级中学分别为老挝培养5 名本科生和40 名中等职业专业人才,开创了云南中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改革先河。2016 年,老挝北部丰沙里省与云南普洱市在互派留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学历深造、培训、进修,中国到老方进行华文教育以及互派教师进行汉语教学等方面开展教育合作,普洱学院的老挝留学生主要来自老挝北方五省,以丰沙里省居多。“十三五”期间普洱学院积极争取普洱市、思茅区两级财政支持,设立老挝留学生政府奖学金。2017 年学校老挝研究中心报教育部批准备案,成为教育部备案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2019 年6 月,云南师范大学与老挝中老友谊学校共建的“老挝云华职业学院”挂牌成立,立足于服务老挝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当地需要的职业技能人才。2020 年,云南农垦集团公司与云南民族大学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在老挝万象共建澜湄职业教育基地。依托老挝橡胶产业研究院,通过校企合作面向当地市场人才需求,开展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促进科研成果转换。“一带一路”倡议下云南省通过实施教育“走出去”等措施,开展了富有特色的校政、校企、校所、校校合作,中老高等教育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实,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老高等教育合作交流面临诸多挑战

“一带一路”建设思想要变成现实,既需要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产业合作等硬实力作为坚强的后盾,又需要政策、文化、人才等软实力作为支点。

(一)宏观政策制度下缺乏具体可操作性举措

随着《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政策性文件的相继出台,为中老高等教育合作构建了宏观框架。但中老高等教育的务实合作除顶层设计外,更需要有具体的实施细则。早在2006 年,云南就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高等院校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若干意见》,对云南省面向东南亚、南亚高等教育开放政策和战略进行了部署,但意见出台距今已有15 年。

目前,中老高等教育合作主要表现为国家政策导向、政府经费支持、高校主体实践。从已有合作模式看,校校合作占较大比重,合作模式比较单一,囿于互派留学生、短期项目交换生等形式,合作的深度、广度有待提升。再者,云南各高校在与老挝开展合作交流时,总体呈现出各自为政的局面,缺乏高层次的统筹推进,难以发挥出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间的比较优势。各高校招收专业也主要集中于汉语国际教育、工商管理等学科,云南高校在同老挝开展高等教育合作交流中同质化现象严重。

(二)多重力量内外交织,中老高等教育合作面临复杂考验

一是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污名化,捏造事实、炮制数据抹黑“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8 年多来,给全球许多国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部分西方政客、媒体对此视而不见,用冷战思维和战略竞争肆意抹黑“一带一路”,把“一带一路”污名化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债务增加论”“环境破坏论”“地缘扩张论”不时冒出,甚至有个别国家、媒体公开质疑“一带一路”,无端将新冠病毒的全球蔓延与“一带一路”联系起来,试图以此抹黑中国、唱衰“一带一路”。这些歪曲、批评和指责,给老挝民众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误导和负面认知。

二是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正遭遇逆全球化困境,“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否定文化的多元化,强调高等教育国家主义。以学生跨国流动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初衷是增进相互理解,而日益膨胀的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正挑战着这一初衷。新冠疫情大流行给逆全球化提供了“正当理由”,疫情期间的种族歧视言论和行为屡屡发生,这对中老高等教育合作带来负面影响。

三是疫情对全球经济领域带来巨大冲击。边境线长达4 060 公里的云南省疫情防控任务艰巨。老挝受到新冠疫情冲击外需大幅萎缩,短期内面临经济下滑危机,财政可持续性承压。加之疫情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阻,中老双方经济合作项目建设放缓,部分项目因疫情出现延期、投资回报率下降等问题,经济领域问题外溢至教育合作领域。

(三)新冠疫情给中老高等教育传统合作模式带来巨大冲击

一是人员来往中断,中老教育交流受阻。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质就是知识和学术的国际化,主要表现为知识、学者和学生等的国际性流动②。中老高等教育合作最直观的特征就是双方以师生为主体的跨国流动。为了加强防控,各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入境限制措施和航班熔断机制,由此带来的高额航班费用和隔离成本都在不断加剧中老双方人员流动的困难。各类跨境教育交流活动被迫中止,高校间的长、短期交流项目、夏令营、学术会议、科研合作等活动被迫暂停或取消。

二是老挝留学生线上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国采取了限制留学生入境的政策。入滇学习的老挝留学生一直未能返校,线上教学成为老挝留学生主要甚至唯一的教学方式。老挝留学生实施在线教学面临的一大问题是教学评价难以开展,课堂知识的传递效果无法实时监测。在线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处于相互割裂的状态,通过网络和终端设备仅仅能构建起非立体的、局部的、单向的连接。此外,线上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学进程的控制等环节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和信息素养等提出更高要求,对高校的教育理念、组织形态、教育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③。

三、构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老高等教育合作的新机制

经济全球化在教育领域体现为教育国际化,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④。

(一)坚定不移以更加开放性的思想,推进中老高等教育合作

高等教育国际化国家交流合作是国与国之间政治博弈、经济合作和文化形态竞争外溢至教育领域的独特现象,受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影响⑤。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2020 年6 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鉴、互容、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⑥。教育部前部长陈宝在2021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提到:“在全球化逆流中坚持教育对外开放的方向不动摇,深入实施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深度促进人文交流,巩固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同有关国家和地区构建更紧密的教育共同体”⑦。

云南各高校要明确自身的教育资源比较优势,克服疫情带来的不良影响。认真作出与老方合作的中长期规划,依托原有优质项目,打造升级版本,扩大教育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积极分享在停课不停学、有序复学复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老挝高校也应当根据现有条件,积极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合作计划,针对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在输出留学生源的同时,创造优质的教学和科研条件,吸引云南的学生、高校教师、科研人员走进老挝。

(二)强化统筹,构建多元协同参与的教育合作机制

当前,云南高校与老挝在高等教育方面开展的合作模式主要集中为“学校——学校”、“学校——政府——学校”。合作过程中参与主体较为单一,且政府的功能还未充分发挥。为了将中老双方优势资源有效融入高等教育当中,双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在做好顶层设计、规划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统筹,协调好政府、高校、企业等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首先,政府在双方合作交流过程中要扮演好主导者角色,在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共建共识,建立省、市两级政府层面的协调共建机制。其次,中老双方高校、科研机构要积极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建立定期会议机制交流、研讨区域和国际领域最新知识技术。最后,鼓励企业、专业协会、教育机构积极参与中老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运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优势互补。

(三)精准发力,培育中老高等教育合作增长点

一是打造滇老高等职业教育合作新亮点。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能够输送区域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首先,在专业设置上,要同“一带一路”中老合作产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研究制定中老职业教育产教对接谱系图,优化专业布局,聚焦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特色农业,对铁路运输、能源、机械、电力、航空等专业领域的人才联合培养进行研究和探索。其次,积极采取“走出去”培养战略,支持云南优质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或职工培训方案,鼓励企业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为服务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培养人才。

二是通过“在地国际化”,提升云南高校国际化水平。首先,要进一步挖掘滇老合作办学的潜力,盘活现有的国际化办学资源,在课程体系建设上下功夫,加强课程知识内容与国际接轨,中老双方高校可联合开发国际化课程体系,促进知识共建共享。其次,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通过教师互派、学历互认,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层次和结构,推动教学、科研向国际化方向发展;最后,聚焦教育教学改革,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创造条件让中老两地学生到对方的环境中去见习实习、交流研讨。

四、结语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打造中老命运共同体要致力于民心相通,而民心相通来源于文化的交流、文明的互鉴。中老高等教育合作的持续深入开展,对提升双边信任度,巩固中老合作交流的民心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倡议为中老高等教育深化交流与合作带来新的契机,也为双方高层次人才的流动和培养注入新动能。

注释:

①澎湃新闻. 中老两党关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EB/OL]. (2022-01-06) [2019-05-01].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383159.

②克拉克·克尔. 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 世纪的问题[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5-16.

③钟秉林,南晓鹏.后疫情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思考[J],教育研究.2021,(5).

④洪雪辉.后疫情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与华文教育发展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21(4).

⑤郑淳, 闫月勤. 后疫情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J]. 学术探索,2021,(3).

⑥教育部. 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EB/OL].(2022-01-09)[2020-06-23].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006/t20200623_467784.html.

⑦教育部. 陈宝生在2021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22-01-12)[2021-02-04].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2102/t20210203_512420.html.

猜你喜欢

老挝留学生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朝发夕至 乘着火车去老挝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