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评价和风险降低在电梯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2022-04-07杨耀旺魏彤韩佳

科技创新导报 2022年21期
关键词:安全装置轿厢赋值

杨耀旺 魏彤 韩佳

(西安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 陕西西安 710065)

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电梯工程属于重要的施工内容,这也为高层居民出入创造了良好的便利条件。与此同时,电梯使用过程的安全性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内容,通过定期展开电梯检验评价工作,并以此来拟定相匹配的风险降低措施,不仅可以降低电梯运营风险,而且对提升电梯运行安全性有着积极的意义。

1 电梯工作原理分析

电梯在工作过程中,其工作原理在于借助电力来进行拖动具有载货、载客功能的轿厢,在垂直方向上或垂直方向上倾斜度不超过15°的导轨上进行运动。由于电梯驱动技术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目前在驱动方法的选择中,包括曳引、强制、液压等形式,其中曳引驱动具备较强的经济性、安全性、节能性,是目前应用广泛的驱动方式。此驱动方式的工作原理是将曳引机作为主要的驱动结构,曳引机钢丝绳一端和轿厢连接,另一端和对重装置连接在一起,借助对重装置的重力导致曳引轮和钢丝绳出现摩擦力,从而驱动轿厢进行向上或向下运动。曳引驱动电梯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电气部分,其主要作用是确保电梯可以处于稳定运行状态,同时可以根据指令对电梯运行状态进行及时调整。(2)机械部分,即各部分机械零件,其主要作用是支撑电梯运行过程,也是整个系统可以顺利运行的骨架。(3)安全装置,其主要作用便是维持电梯运行状态的安全性,属于承担保障乘客人身和系统安全的关键内容。

2 风险评价在电梯检验中的应用要点

2.1 筛选恰当评价方法

在风险评价活动中,筛选恰当评价方法属于非常基础的工作内容。从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常用的评价方法如下。(1)指数评价方法。该方法的评价原理在于,对于图表中相关参数进行获取,随后对这些参数进行整合与概括,筛选出有价值的应用指标,计算其相关参数权重指标,以定量分析的方法来得到准确的计算结果,是目前宏观评价中的常用方法。(2)概率评价法。在电梯运行过程中,部分零部件很容易出现故障问题,对这些故障发生概率进行计算,根据概率优先级排序来确定故障处理优先级。但是此方法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会对评价结果准确性带来影响,这也是评价活动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3)定性评价法。其评价原理在于借助以往生产经验,对系统设备、工艺、环境和相关人员的状况进行最直观的评价,结构相对简单,而且具备较强的操作性。但是方法在应用中也具备了一定的局限性,多作为辅助措施进行使用。(4)事故树分析法。该方法是将某一个可能事故作为起始点,采用逐层分析的方法来找出事故的触发事件、直接原因、简介原因,并且在方法分析中也会对逻辑关系进行系统性分析,随后在逻辑树状图中对这些逻辑关系进行整理,以便于后续分析工作的顺利展开。

2.2 确定风险评价目的

基于以往的应用经验,电梯运营安全性受到了以下因素影响:电梯产品自身质量;电梯产品安装结果的可靠性;电梯运营环境;电梯运营过程中的管理水平;电梯运营过程中的使用情况;乘电梯成员的安全意识。为得到可靠的分析结果,在应用中需要明确以下风险评价目的。第一,需要对电梯系统整体运行情况作好风险评估,准确得出电梯目前运营状态的安全等级,了解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电梯是否需要进行更换、电梯是否还有应用价值、电梯改造建议等内容。第二,对于电梯中存在的某一类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如电梯某构件安全距离未达到安全要求,此项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情况、影响对象、是否在安全范围内、是否需要采取监护或应对措施等。第三,基于国家推行标准,对监护措施合理性、风险迭代控制风险是否可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等内容进行评估。在应用过程中会利用全面测试的方法来进行上述内容分析,以此来得到可靠的分析结果。

2.3 进行电梯危险识别

在风险评价活动中,做好电梯危险识别工作也属于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基于以往应用经验,电梯运行时的常见风险及分类如下。(1)忽视人类工效学原则方面的风险,包括修建时预留维修净空面积不足、应急救援程序与实际需求不符、井道内未安装安全门、对讲装置与警铃失效、断错相保护失效、制动装置失灵、接地连接位置不当等。(2)电气风险,包括电源开关无法锁住、电气线路老化、电气线路断开、电气绝缘失效、电气安全装置失效、随行电缆故障等。(3)一般机械风险,内容包括曳引轮槽磨损严重、制动器质量不满足要求、超速保护装置缺失、安全装置不满足要求、轿厢面积超标准、限速器绳张紧装置失效、安全窗合理性、轿厢超载保护装置失效等。

2.4 需考虑附加因素

在风险评估过程中,也需要做好附加因素的考量工作,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电梯主要部件的使用寿命,基于风险评价角度进行分析后可以得知,如果电梯部件在寿命允许范围内可以进行更换,那么此时其发生故障的概率也会有效降低。而实际分析中一般会根据相应基准来判断这些部件的寿命是否需要终止。以曳引机为例,如果该部件在换向时出现了轴向窜动较大、运行噪音较大、即使更换垫片或更换轴承也无法解决时,此时便需要更换曳引机,以满足安全使用需求。第二,电梯使用单位、维保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检查各单位是否严格执行相应标准,并且对信息进行采集与积累,数据信息的来源包括设备年度检查报告、现场检查记录、重大隐患处理记录等,为了得到准确的价值数据,也需要对电梯进行持续跟踪,跟踪时间不少于两个周期。第三,电梯使用环境,其主要描述了电梯使用条件,即不同类型的电梯,其安全管理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对于娱乐场所中使用到的电梯,由于其人流量大、人群种类复杂,存在人为扒门、踹门等风险,因此在管理时也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以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第四,在用电梯的能耗情况,其作为耗能量较高的特种设备,根据技术规范可以得知,电梯效率等级不能小于4级,一些新安装的电梯系统,其效率等级不能小于3级。

2.5 做好风险等级划分

在电梯检验中,风险评价是最常用到的手段,而根据整体风险的严重程度,可以把风险的概率确定为最常用的3 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指造成系统损失或死亡,最终对环境造成损害的事故,此风险需要立即通过相关的措施来实施保护,进而使得风险进一步降低的措施。第二等级是指造成严重的损害或职业病,最终引起整个系统崩坏的事故,其需要考虑过相关方案的利弊和整个社会的价值之后,再来进一步考虑是否需要采取最完善的保护措施。第三等级是指几乎不会造成任何损害或者职业病,也不会给整体环境造成伤害色事故,此类风险暂时不需要采取任何行动,但也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以提高电梯运行环境的安全性。

2.6 计算伤害发生概率

完成上述工作内容后,进入到伤害发生概率的计算阶段,以上文所述危险识别结果来依次完成发生概率计算,并对其严重等级进行评估。例如,“预留维修净空面积不足”这一指标的评价等级为“第三等级”,做出此评价的主要原因在于,参与电梯维修的成员都是熟练的技术人员,自身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而且电梯都会安装安全保护装置,由于净空面积较小引起触电的风险较低,因此会将其风险等级归类为“第三等级”。同时也需要对伤害发生概率进行计算,其概率由可能性(Q)和频繁性(E)的乘积进行计算,即概率(L)为L=Q×E。而可能性共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一定会发生,赋值为10;(2)存在较大可能发生,赋值为6;(3)可能发生,赋值为3;(4)发生可能性较小,赋值为1;(5)很不可能发生,赋值为0.5;(6)非常不可能发生,赋值为0.2;(7)基本不会发生,赋值为0.1。频繁性则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处于持续发生的状态,赋值为10;(2)工作时间内发生,赋值为6;(3)每周发生一次或偶尔发生一次,赋值为3;(4)每个月会发生一次,赋值为2;(5)每年都会发生几次,赋值为1;(6)很少会出现,赋值为0.5。

3 风险降低在电梯检验中的应用要点

3.1 做好系统改善工作

通过做好系统改善工作,可以不断提升系统运行安全性,降低电梯检验风险发生概率。在具体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于电梯目前的运行数据和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对比标准数据和规范来评价目前大数据技术运行期间存在的问题,采取应对措施进行处理,以此来提高系统运行状态稳定性。第二,定期对于系统整体性能和局部性能进行评价,基于综合评价结果来拟定相匹配的改进与完善措施,不断提高系统的先进性。期间如果发现老化或者损坏的零件,也需要对这些部件进行及时替换,使电梯运行系统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提高系统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3.2 充分隐藏电梯部件

充分隐藏电梯部件,能够有效降低危险事故发生概率,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时间。电梯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由多个系统协调,如电气系统、控制开关系统、安全防护系统、超速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如果裸露在外,易受到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威胁到电梯运行环境的安全性。对此,在电梯设计阶段需要将这些部件充分隐藏起来,同时也需要兼顾检修时的便捷性,缩减检修时的时间成本。例如,目前使用到的电梯轿厢,除了紧急按钮、楼层按键、扶手栏杆外,内部再没有其他按键,新增的摄像头、电子广告显示屏的线路、按钮也会作好隐藏处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潜在问题的发生概率。

3.3 规范整个检修过程

通过规范整个检修过程,可以提高所采集检修数据的完整性与可靠性,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第一,进行限速器安全联动试验时,应该严格确保在机房内部进行试验,并确保电梯的轿厢、轿顶和轿底部没有人的存在,避免安全制动问题引发的严重事故。第二,检查电梯安全钳时,需要查看结构是否出现松动问题,而检修人员也需按要求佩戴安全防护装备,在指定位置进行检修,这样也可以确保检修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二次事故的出现[1]。第三,检查轿厢运行状态时,除佩戴安全防护装备外,不允许将头或手探出护栏外部,如果有必要进行这些危险操作,需等待电梯完全停止后再进行这些操作,以提高系统检修状态的安全性。

3.4 完善电梯养护计划

通过完善电梯养护计划,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梯运行安全性,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电梯养护计划可细分为定期养护计划和应急养护计划,前者是在每日电梯完成使用后,利用自检系统对其运行状态进行检查,对于自检过程发现的问题进行检修,确保系统工作状态的稳定性。并且根据电梯使用频率来调整定期养护时间,提高电梯养护结果的可靠性。后者则是在电梯突发运行故障,如突然停止、异常超载报警等,也需要及时组织人员来展开检修工作,这样也可以将问题负面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提高电梯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性与稳定性[2]。

3.5 做好技术人员培训

通过做好技术人员培训,可以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综合能力水平,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运行隐患。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第一,做好技术团队成员的筛选工作,除了考核人员专业能力外,也需要考核人员学习能力、执行能力等内容,以此来科学筛选团队成员,提高技术团队的综合实力。第二,团队成员在日常工作中也需要做好相应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涉及新技术设备操作知识、安全操作知识等,搭配绩效考核制度、能力测试体系,不断提升参训人员的重视程度,有序提升人员的综合实力,从而以更加专业的姿态应对电梯故障问题,加快电梯故障问题的检修速度[3-4]。

3.6 增加保护或安全装置

通过增加保护或安全装置,可以更好地保护电梯运行安全,降低故障发生后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具体实践中也需注意以下内容。第一,对于电梯基本参数进行整理,根据得到的整理数据来选择适用于电梯运行保护的保护装置,提高所选装置和实际安全管理需求之间的契合度。第二,利用计算机软件来建立电梯运行模型,根据模型运行分析结果来确定安全装置安装位置、安装数量等内容,按要求对安全装置进行安装,使其可以更好地满足电梯运行要求。第三,建立保护或安全装置的定期养护计划,细化养护计划中的相关内容,不定期调整养护计划中的内容,使其可以满足安全装置稳定运行要求,提高电梯运行状态的安全性[5-6]。

4 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系统改善工作,可以不断提升系统运行安全性,充分隐藏电梯部件,能够有效降低危险事故发生概率,规范整个检修过程,可以提高所采集检修数据的完整性与可靠性,完善电梯养护计划,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梯运行安全性,作好技术人员培训,可以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综合能力水平。通过将风险评价和风险降低应用到电梯检验活动中,对于提高电梯运行安全性有着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安全装置轿厢赋值
L-代数上的赋值
常见的电梯电气安全装置失效形式分析
轿厢式垂直升降立体车库的研制及应用
安全检查表法在轿厢意外移动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强赋值幺半群上的加权Mealy机与加权Moore机的关系*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小孩遗留小汽车内智能安全装置
探究气体安全装置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电梯轿厢报警装置失效如何处理
一种轿厢在门区意外移动的有效制停原理
利用赋值法解决抽象函数相关问题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