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践行向度

2022-04-07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课程

边 亮

(唐山市路南区职业技术学校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组,河北 唐山 063000)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力质量、增强职业能力的重要渠道,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制造业高素质发展急需人才的重任。[1]职业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把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行业企业需求紧密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自信和技能自信。

一、课程思政的发展历程

自2014年起,上海市在教育部指导下率先在高校开展了课程思政试点工作。通过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实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和研究的全过程,从战略高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促进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加强德育课程、思政课程。”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纲要》提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课程思政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开设思政课的必要性,掷地有声,意义深远。

2020年,《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系列文件的发布,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全方位、系统化地设计,指出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2020年6月8日,教育部组织召开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部署《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贯彻落实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战略意义,充分发挥好专业课教师“主力军”、专业课教学“主战场”、专业课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使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构建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二、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要义

(一)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重要抓手。课程思政是将所有课堂作为育人主渠道,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技能培养、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实现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一体化,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突出文化、技艺双传承,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育人无形。

(二)与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一脉相承

黄炎培提出的“求学为服务,服务勿忘爱国”的职教报国精神是其创办职业教育的初心与使命。他认为,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国家和民族的奉献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他都敬告青年人“爱国不废求学,求学不忘爱国”,并多次强调“职业教育唯一的信仰就是爱国、报国”。黄炎培爱国主义思想具有继承性与时代性,可以作为课程思政的育人因素融于课堂活动和内容,提升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进而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全面成长成才,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课程思政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一是要明确责任与使命。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有用之才。二是要提升课程思政理念。广大教师要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爱真教。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学习育人方法,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落地落实、见功见效。三是要提高课程思政能力。深刻理解课程思政内涵,精准选取课程思政内容,将品德修养、科学素养、核心价值观、职业素养和行业发展等适时、适度、适当地将其融入课程,落在课堂。课程思政元素应是课程教学内容自身蕴含和内展的,课程思政是随课程教学内容同时进行的与课程教学内容蕴含的思政教育因素适合的、恰切的教育。四是应实现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和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共同构建铸魂育人的同心圆,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融合统一。通过课程的讲述,更好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与理性思考,在此基础上激发和调整其情感的结构,使他们从情感深处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连接为一个整体,情理相融、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人格和世界观。

(四)课程思政建设凸显职业教育特色

职业院校要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其育人过程有独特逻辑与范式。课程思政建设要以此为基本遵循,在内容上除了具有通用特征的要素外,应聚焦职业教育内涵、岗位特征和产业行业需求,多维挖掘、提炼育人要素和价值体系,丰富课程思政元素和资源。职业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在突出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也要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引导。要充分发挥与产业、行业密切联系的优势,了解行业发展的历史、前沿和现实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职业精神。

三、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问题

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在理论和实践探索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一)理论素养方面

个别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意识和能力欠缺,没有在理念、方法、手段、特色上下功夫,凝练提升不够,不能深挖思政元素、优化内容供给。有的随意组合,粗制滥造,思政引领力不足,融合无深度,作用难以发挥;有的多点融合,处处呈现,完全覆盖课程,遮蔽专业性;有的思政元素一看就会,表达直露,印记标识太明显,融合不巧妙,直白无内涵,无法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二)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方面

课程思政教学配套的育人资源建设不充分,无法形成课程思政完整的体系架构。校内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中捉襟见肘,机械套用、模仿、移植他人的做法,融合不紧密,生搬硬套两层皮,无法使学生产生共鸣;或者随意布点,不成体系无规则,融合头绪乱,实际效果散。

(三)课程教学改革方面

还存在生拉硬套瞎拼凑现象,即课前5分钟、课后10分钟讲解思政内容,将课程思政变为了课堂思政,使课程思政成了形式标签,导致形式化、同质化。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更不是为思政而思政,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表面化、硬融入的问题。各类课程与思政课教师之间仍缺乏必要的沟通与联系,思想政治工作如何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育人模块如何与信息技术融合,育人模块如何与课中、课后教学活动融合,都是值得深度思考和挖掘的问题。

(四)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方面

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协同育人考核评价标准和实时反馈机制,缺乏育人模块校内应用数据和课程思政课堂活动等相关客观数据,不能全面了解课程思政改革效果。一是教学评价目的不明确,评级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难以激发广大教师的教学热情,无法彰显课程思政强根铸魂的应有之义。二是评价内容不系统,部分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只关注课堂教学方面,而忽略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与教学设施、教学管理机制等诸如影响因素。教学评价也往往是一次性的,而不是动态、过程性评估。三是教学评价指标缺乏科学合理性,过于抽象和模糊,难于操作,需要进一步完善。

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

(一)职业院校要建立工作机制

要强化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完善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与教学改革、绩效考核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将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在职务晋升、津贴配套、福利待遇等方面予以体现和倾斜,形成政策导向。强化专题培训机制,提升教师对当今形势政策的认知与判断,提高教师思政育人意识与能力。搭建示范课平台,组织开展课程思政研课、复盘、赛课等系列活动,加强教学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教师承担好育人责任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是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的实践者和推动人。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又要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作为育人目标,贯穿于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细节。引导学生在道德选择、价值取向上形成正确的判断,将学生培养成心中有国家、眼中有社会、手中有技能的德技并修的有用之才。

课程思政首先秉承让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教师应深入领会课程思政的实质与蕴意,提升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价值认同。深入挖掘、淬炼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注重教育路径设计,提升自己结合生活场景来构建现实案例的教学能力,以充盈提高教学实效。加强创新课程思政方法能力,紧扣时代脉搏贴近学生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思政课教师、班主任、企业导师共同搭建复合型育人共同体,开展制度化、伙伴化、系统化的学习,用以弥补在政治理论、价值引导等方面的知识短板,加强对课程思政理论、方法和实践的深入研究与持续精进。

(三)发挥课程育人作用

针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特点和学生思维特征,优化课程设置,将思政内容贯穿于全部课程,特别是课程的目标设计、内容开发、教学方法选择、过程管理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明确课程定位,清晰描述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求,由课程任务、课程目标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来确定本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

教师应首先从课程的整体考虑,梳理课程内容主干,形成系统化的课程思政网络和课程知识模块间的有机协同;完善教学内容,增加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教学环境,明确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与方法,凝练课程本身的育人元素和思政元素,使其与专业所需知识和技能要领有机化合,实现显性知识获取与隐性价值引领的融合。课程考核评价由过去单一的对知识点和技能点的考核转变为对课程实施德育功能的同步考核,将德技并修作为一个重要的监测点指标。

以笔者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在实际教学中本课程创新了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课程以思想政治教育和科技创新为引领,对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进行重构,从单线程知识体系结构转向多进程技能体系结构,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时,将生动有效的育人因素与课程教学内容合理拓展与紧密耦合。在教学形式上,利用职教云教学平台、精品在线课程资源,实现课上和课下双融合,在教学内容上,实现课程与“岗课赛证”对接,实现思政元素对课程内容的全覆盖。

(四)课堂教学贯穿全程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师在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同时,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授课计划和教案为主线,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授课计划要以每次授课内容为依据,深入把握课程内容中思想引领、价值培养、文化传承、道德修身、法治普及、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思政元素,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细分,系统、科学地选择课程思政内容,有机融于专业知识授课计划,实现纵横布局,纵线内容引领,横线价值塑造,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展现出来。在对每堂课进行设计时,要结合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元素,明确思政教育的重难点及解决方式,选择恰当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实现专业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课程思政育人三者有机融合,同步提升。

以金属切削机床课程中的“车床的外圆加工”这一个小节为例。在课前通过线上平台向学生推送学习任务,提示学生。在课程内容的讲授过程中,充分运用以案例为导引、以问题为核心的探究式教学思路,以图片、动画、短视频、微课等多媒体形式交替、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在讲授知识内容中,教师将讲授知识植入课程思政元素。如:在讲授变速操纵机构和离合器操纵调整时,举例引出在相关行业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校友、劳动模范等榜样,鼓励学生争做能工巧匠。在讲授主轴结构与功用时,可以适时对勇挑重担、克服困难的模范人物的介绍,激发学生引领团队积极进取的责任担当意识。在讲授其他轴与主轴传动关系时,又可以将克服个人主义,增强集体观念,同心同德,协作共进等观念意识悄然内化。在课后总结与拓展中,教师凝练强化思政育人点,学生通过课后巩固不断探究,达到本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总之,思政资源的选取,要多从学生身边故事入手,引起他们的关注。

职业院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需不断深化教书育人内涵,推动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程同频共振[2],拓宽融入载体,创新融入方式,不断增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其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内生动力,努力培养堪当民族重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课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