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电视节目发展研究
2022-04-07廖立胜
廖立胜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党的建设教研部,广州 510050)
青少年电视节目是以青少年主体的发展顺序为原则制作出来的具有教化功能的电视节目类型,主要包括教育类、体育类、娱乐类、纪实类等多种类别,致力于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滋养。青少年电视节目总体通过设置游戏与普及讲解的方式使青少年深入了解知识的价值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思维认知能力,为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供有力支持。当前,青少年电视节目处于上升阶段,但由于整体统筹不当也遇到了创作瓶颈。节目视角选择偏颇与娱乐内容过多的情况时时出现,违背了传播的初衷,甚至对青少年造成了负面影响。而定位的模糊又导致受众大量流失,阻碍了青少年电视节目的持续发展。随着融媒体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电视节目也需跟随时代变化趋势进行更新与转型,为青少年提供优质的节目内容。一方面,要从青少年视角出发,在视角转换中拉近节目与青少年之间的距离,增强节目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要平衡娱乐功能与教育功能,在智能媒介的加持下为青少年呈现形式多样的节目内容,使其在沉浸式的氛围中体验知识的魅力,促进全面发展。在融媒体的赋能下,青少年电视节目的更新与发展仍在继续,探索创新策略尤为必要。
一、融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电视节目的传播价值
青少年电视节目在传播中具有多重价值导向:传播主流价值观,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其实现人生理想提供有力支撑;利用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认知能力与道德修养。
(一)传播主流价值观
青少年电视节目将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作为节目的核心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进行理解与判断的思维取向,决定着人们判断与辨别事件的能力。[1]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若不及时对青少年的价值与人生观念进行正确指引,便会削弱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影响青少年后续的学习与生活。电视节目为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供了具体途径。将主流价值观融入到青少年电视节目内容中,节目中所呈现出的价值判断标准会影响青少年的思维观念。在正确观念的引导下,青少年会逐步建构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体系,为其实现人生理想提供价值支撑。例如:教育部和央视联合制作的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时事新闻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可在不同的爱国主题中加深对主流价值观的感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提升认知能力
青少年电视节目通过新颖的内容与形式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引导其在观看的过程中主动汲取相应的知识,从而进一步提升自我学习与认知能力。青少年时期正是好奇心蓬勃发展的阶段。电视节目通过对青少年心理的把握,在节目中设置多样化的知识探索环节与新颖的内容呈现模式,可以使青少年在环环相扣的节目线索中逐步激发求知的兴趣,并自发对节目中所呈现出的知识内容进行拓展与研究,从而增强对于知识的获取程度,提升认知能力。例如:在《我是未来》节目中,青少年可跟随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一同感受最新的科研成果,在卡牌对决中体验科技产品的魅力,激发对科技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科技的理解与认知。
(三)增强道德修养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节目之中,通过其价值底蕴与道德内涵增强青少年的道德修养,目的在于使青少年在文化的浸润中提升道德意识,培养优良品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息的文化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沃土。例如:《中国成语大会》与《中国诗词大会》等传统文化节目对蕴含道德深意的成语与诗词进行充分解释与说明,使青少年近距离理解成语与诗词的魅力,继而提高道德修养,为人生的长远发展做好铺垫。
二、融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电视节目的传播现状
(一)节目视角不当,偏离传播初衷
一些青少年电视节目从成年人的视角出发,在主题选择与内容呈现中忽视青少年的想法,将成年人的观点强加于节目之中。青少年在观看时容易出现理解隔阂,影响节目的畅通传播。节目视角决定着整体内容呈现与表达的深度与广度,是奠定基调的关键因素。青少年电视节目传播的初衷在于为青少年提供优质的文化内容,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视角选择的偏颇使得节目存在诸多痛点,违背传播的初衷。融媒体时代要求传播内容互通共融,视角选择不当使得内容与节目相分离。一方面,议题选择过于宏观,忽视青少年的微观需求,使得节目逐渐脱离青少年,吸引力下降。另一方面,节目内容中始终贯穿着成年人的观点与想法,而青少年的社会经验与思维认知与成年人是有差别的[2],节目内容与青少年思维的不适配使青少年难以理解节目所表达的价值内涵,甚至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二)娱乐内容过多,削弱文化价值
一些青少年电视节目为获得更多的观看流量,内容过度娱乐化,削弱了文化价值与教育功能,影响了持续发展。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娱乐化浪潮愈加猛烈,“娱乐至死”的理念也逐渐渗透到部分青少年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侵蚀节目的质量与内涵。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与意义,使话语通过娱乐化的方式出现。人们在过度娱乐化的环境中容易成为娱乐的附庸。[3]如今,在融媒体环境中,青少年电视节目也时常出现过度娱乐化的现象,瓦解节目的传播价值。部分节目为吸引青少年进行观看,淡化文化内涵,一味突出游戏与闯关等娱乐环节,产生了负面的传播效应。过度娱乐化的内容也会使青少年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青少年会对节目中所出现的娱乐内容进行模仿,甚至沉迷其中,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学习。例如:选秀类节目使得部分青少年沉浸在一夜成名的“造星梦”中,久而久之会降低对于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
(三)表现形式单一,降低观看体验
一些青少年电视节目缺乏创新意识,主题表现形式单一,易使青少年产生审美疲劳,降低观看体验。电视作为传统媒介的典型代表,依然保留着传统的传播特征。青少年电视节目若不能跟随融媒体的发展趋势,不能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在表现形式上会呈现出单一与守旧的状态。一方面,青少年电视节目以讲述与说教的形式为主,而传统电视线性传播的特征又使节目无法及时与青少年进行互动,青少年只能被动接受节目的内容。呆板的表达方式与缺乏互动机制的节目形式难以吸引青少年持续观看,进而削弱节目的吸引力与参与度。另一方面,当青少年电视节目中出现爆款时,其余节目便会纷纷效仿,使表现形式趋于同质化。千篇一律的节目流程与运行模式会使青少年对节目产生观看产生疲劳,继而影响节目的创新发展。例如:《中国成语大会》引发广泛关注之后,类似的知识普及综艺层出不穷,并在短时间内涌入到市场中,引发青少年的观看疲劳。总而言之,创新始终是青少年电视节目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单一与同质化的表达形式会使节目陷入到创作困境中。
(四)整体定位模糊,缺乏明确目标
一些青少年电视节目在制作时整体定位模糊,缺乏明确的目标受众群体,传播效果大打折扣。不同于一般的用户群体,青少年群体中有着明确的心理阶段划分,不同阶段的青少年心智成熟程度与内容接受程度都有差异。[4]儿童阶段的群体倾向于观看具有趣味性的电视节目,而少年阶段的群体则更加关注节目发掘知识的过程,所期望获得的知识内容也相较于儿童阶段有所深入。部分青少年电视节目未对受众群体进行细分,内容和形式与受众群体的发展需求不符,最终陷入被动的局面中,甚至对受众群体产生负面影响。这些节目在制作前期未对目标受众进行清晰定位,影响了内容的制定与呈现;内容缺乏针对性,削弱了传播的效果。对于儿童阶段的群体来说,内容过于高深使其难以理解节目所表达的含义,不利于其知识体系的建构。而对于少年阶段的群体来说,低龄化的节目内容又无法培养其独立自主与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融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电视节目的创新策略
面对传播困境,青少年电视节目可以平衡节目内容与娱乐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视角融合的方式增强传播效果;同时,引入智能媒介技术创新表达方式,在明确的节目定位中为青少年呈现优质的节目内容。
(一)融入青少年视角,增强传播效果
青少年电视节目可在主题选择与内容呈现的过程中从青少年的角度出发突出节目内涵,满足青少年的观看需求。偏离目标受众的思维认知能力,节目的传播效果会大打折扣。确定节目主题与内容应当发挥融媒体的信息收集优势,在社交媒体中征集青少年对于电视节目的意见与建议,并将其纳入到节目中,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制作出符合青少年观看需求的节目内容,在青少年的参与中有力展现出其精神风貌与时代风采。《少年说》是由湖南卫视所推出的一档青少年健康成长心理释放表述类节目。该节目从青少年的视角出发,将青少年的表述作为节目主线,给予青少年极大的自主权,使其可以在节目中畅所欲言,呈现出青春活泼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少年说》中所展现出的成长烦恼、代际矛盾、学业压力等内容都是与青少年息息相关的日常主题,节目将青少年叙述与专家引导相结合,既及时解决了青少年的成长困惑,又为家长、老师深入理解青少年的所思所想提供了具体途径,有效减少了代际之间的摩擦,促进了青少年与家长之间的相互理解。
(二)平衡娱乐要素,提升节目质量
青少年电视节目应平衡娱乐功能与教育功能之间的关系,将适量的娱乐因素融入到知识内容的表现中,实现趣味性与科教性的有机统一,从而提升节目整体质量,实现持续发展。青少年电视节目不仅意味着知识的普及与传播,更应为青少年的品德塑造与价值观形成提供有力支持,由此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会成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青少年电视节目不应只注重节目的娱乐功能,而应将知识内涵贯穿于节目的始终,借助娱乐因素突出节目所要传达的文化价值,使青少年在趣味性的氛围中感受到节目所蕴含的价值内涵,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上线吧!华彩少年》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推出的台网互动国风少年创演节目。节目将“立华彩之风骨,强中国之少年”作为立意核心,旨在通过专业竞技的娱乐方式突出传统文化的深刻底蕴,引导青少年在比拼的过程中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体会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例如:有选手在竞演时将流行乐与北京曲剧相融合,通过带有娱乐元素的曲艺内容解读传统文化,引导观众在文化的碰撞中感受曲剧的深层魅力,拉近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三)联合智能媒介,创新节目形式
青少年电视节目可通过虚拟再现等数字媒介技术营造沉浸式的观看体验,使青少年在具体情境中加深对于节目内容的理解,并利用创新性思维与智能媒介技术创新节目表现形式。融媒体的快速发展带来媒介技术的更新与变革,虚拟现实技术、5G高清传输等数字化技术已成为重要的传播手段。[5]在融媒体技术的赋能之下,青少年电视节目可积极与新兴媒介相联合,有效突破固有传播思维,展现创新活力。《我是未来》是国内首档顶尖原创科技秀节目,将科技知识普及作为核心理念。为更好地展示科技的魅力,节目借助于智能媒介技术搭建具有科技感的“未来号飞船”舞台,使青少年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探索科技的奥秘,增强对于知识的理解与体验。同时,《我是未来》发挥虚拟主持人的智能优势,通过小冰的智能讲解为青少年直观呈现科技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利用全新的节目模式与沉浸舞台打造出了科技类青少年节目的范本。
(四)细分受众群体,突出教育功能
青少年电视节目应对受众群体进行细分,根据阶段特征制作出具有针对性的节目内容,使其可在相适配的节目内容中获得相关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从而突出节目的制作理念,增加节目的教育功能。首先,需要对自身进行清晰的定位,按照青少年的心理阶段划分明确节目的目标受众群体;其次,通过不同社交媒体平台分析青少年的喜好,制定相适配的节目内容,使其在节目中接受针对性的训练,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再次,应将教育功能贯穿于节目始终,呈现出教育功能与节目内容兼容的融媒格局,使青少年在节目中获得相应启发,不断完善其在不同阶段中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促进其全面发展。《我是未来》将目标受众定位于儿童群体,旨在利用通俗易懂的科技知识激发儿童群体对于科技的兴趣与热爱,增强儿童群体的科技素养。而《少年说》《上线吧!华彩少年》的目标受众则是少年群体,通过少年的自我表达呈现出少年的内心世界,并在专业导师团队的引导下帮助他们逐步感受到节目所传达出的深刻内涵,为其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青少年电视节目作为引导青少年建构正确价值观念体系的重要途径,需把握融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更新节目传播策略,提供具有丰富内涵的节目内容。一方面,青少年电视节目可转换观念,引入青少年视角,通过优质的节目内容展现青少年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青少年电视节目可借助于智能媒介技术,营造沉浸式的节目氛围,引导青少年在具有针对性的节目内容中提升思维认知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