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教育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探索

2022-04-07黄文燕郑宇杰

文教资料 2022年23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院校

黄文燕 郑宇杰

(1.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汕头 515041;2. 华南理工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思路、新举措,视野宏阔、催人奋进。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科学概念,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和科技进步,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

要深入了解新时代职业教育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需要清晰认识和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 内涵。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实践证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突出的优势,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原则。[1]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点:人口规模巨大

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将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其艰巨性和复杂性也前所未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要激发人民的力量,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与强烈愿望,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新征程上,我们要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决防止两极分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好解决区域、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等问题。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着眼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着力完善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要通过创造更多机会,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不断提升民众的生活水平。

(四)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物质文明是基础,为精神文明发展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精神文明则为物质文明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坚持高质量发展,才能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国家的精神力量才能不断增强,才能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五)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方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方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我们要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可持续发展。

(六)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我们党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不断彰显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的初心本色。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让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总之,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与职业教育共生发展。新时代职业教育被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全国上下都在积极部署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在2022 年下半年举行的世界技能大赛上,来自中国多家职校的学生就接连夺取各项目金牌、银牌,极大地鼓舞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发展新时代高职教育,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新时代高职教育,有助于促进产业升级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科技的进步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则离不开教育。高职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特征,这决定了高职院校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等支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高职院校是培养工匠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培养的就是适应经济发展的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同时,高职教育的研究成果可以启发人的思维,也可以解决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问题,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二)发展新时代高职教育,可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大国工匠,而大国工匠的培育,则离不开职业教育。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需要我们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通过高职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增强实践能力;营造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等,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 保障。

(三)发展新时代高职教育,有助于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生命在就业。就业可以增加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而发展新时代职业教育,正是促进和保障就业的有力抓手。

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加快构建面向全体人民、服务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的技能型社会。[2]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让更多人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困境

(一)对职业教育存在社会性歧视,削弱了职业教育助推经济发展的动力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多年来,由于对职业教育认识缺失,职业教育的地位没有摆正,职教生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使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大打折扣,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二)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没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需求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方的职业教育办学的区域性定位不够凸显。就汕头本土的职业院校情况看,近三年,毕业生在广东省内就业约占已就业人数的98%。但在汕头本地区就业人数仅占已就业毕业生的28.56%。

高职教育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培养人才。当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时,学校要及时对所设置的专业进行合理调整。但实践中有相当部分职业院校为了扩大生源,在专业设置上贪多求全、盲目跟风,忽视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尤其是为了争取优质生源,脱离本校实际,一哄而上追求看似“高大上”的热门专业。统一的课程标准、雷同的专业设置,造成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同质化严重;有些院校忽视甚至抛弃自身的特色专业,造成资源浪费。

(三)产教融合深度不足,弱化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深化产教融合对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结合具有重要价值,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3]由于企业与职业院校分属不同主管部门,再加上二者在合作动机上存在不一致,所以目前很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深度是不足的。尤其是企业,可能更多关注的是人才培养合作中成本投入的多少,并没能充分认识到产教融合对于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当前针对地方企业积极参与产教融合的激励措施和优惠政策是不够的,导致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难以形成。特别是高职院校科研课题与企业技术研发等方面,合作出现浅表化和短期化,弱化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四)“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系统中教师管理制度逐步健全,教师总体素质明显提升,但是与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相比,职教教师队伍还存在着结构不合理、校企双向流动不畅、专业化水平偏低、效果不显著等问题,尤其是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短缺,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4]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相当大一部分是从高校应届毕业生中直接招聘的,普遍缺少一线企业的实践经验,对企业的实际需求和企业工艺流程并不熟悉,尽管学历高,但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是远远不足的。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中另有一部分“双师型”教师是从企业招聘来的,这部分教师往往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水平有限、教育教学的能力不足。而从工资待遇看,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在企业的待遇一般都远高于普通高职院校,从而也使高职院校难以从企业中引进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

(五)高职院校科研服务社会的能力有待于提升

社会服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驱动力。[5]从适应汕头“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新发展要求来看,目前汕头本地的职业院校的科研服务社会的能力和质量还有待提高。首先,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不高。每年课题项目研究不少,但真正能被市级以上的行业主管部门采用的项目报告和技术报告并不多。尤其是工科类的专利产品,专利转化率不高,新技术的引领作用不强,经济效益弱化。专利产品或技术成果的市场匹配度不高,不能把高校优质的研究资源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其次,职院教师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热情不高。原因之一就是很多高职院校在职称评定上的关键指标是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公开出版的著作、发明专利、课题等,但对于社会服务却没有硬性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开展社会服务的积极性。

四、新时代高职教育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主导,提高职业教育对接区域产业的契合度

首先,高职院校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指导工作。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业院校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好各院系和师生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保证职业教育有正确的发展方向。如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实施党建品牌“提升计划”,实现“一院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其次,政府主导,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关系,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资源配置的作用。结合当地政府提出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本地的优质院校和龙头企业搭建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探索建立多主体共建的运行模式,既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提升职院办学质量,也培育了企业的成长。

(二)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但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是比较复杂的,生源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新时代的育人模式,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力量,构建内外联动机制;拓展立德树人的方法和载体,因材施教,德技并修,培养出更多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的关键阶段,需要老师们的教育和引导。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网络背景下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给予大学生更多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

(三)消除对职业教育的社会性歧视,增强学生的职业荣誉感

职业教育要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需要让社会各界认可和支持职业教育,深刻认识“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定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要消除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歧视,破除“重普轻职”的传统观念,优化职业教育。2022年5 月1 日施行的新职业教育法,首次通过法律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规定职校学生在升学、就业等方面享有跟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平等的机会,真正提高了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也指出,要逐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收入水平和地位;机关、企事业单位不得歧视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使“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

其次,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以及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培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职业荣誉感,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四)优化专业设置,建设具有地方鲜明特色的骨干专业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针。高职院校的教育必须面向市场,培养市场所需要的人才。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要高度关注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匹配问题。要使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被市场所接受,需要我们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合理调整专业设置。瞄准技术变革以及产业升级方向,大力发展与区域经济密切相关的、符合市场需求的紧缺专业和具有区域特色的应用型专业;而对于实施状况不佳、市场需求不大的专业要及时改造升级,甚至取缔。[6]区域的产业结构影响着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做专业课程规划时,要有一定的前 瞻性。

(五)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建立健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产教融合是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企业和职院等都要深刻认识产教融合的重要意义。一方面,企业要有忧患意识,通过加强与高校的协作,充分利用高校的优质资源,加强对管理层和员工的培训学习,提升企业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借助高职院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助推企业经济向高技术含量等产业转变。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虽拥有科技成果和人才等优势,但却缺乏资金,以及缺乏将技术商业化的能力[7],所以双方应该利用各自的优势,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就业创业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深度合作,合作共赢。产教融合中,校企双方要协同商讨和拟定人才培养工作规划,注重将新技术、新规范等列入课程标准与授课内容,把企业的需求及时地转化为高职院校育人的方案。对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政府可考虑从“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等方面进行组合式激励,吸引更多企业加入高职院校的技术研发活动中,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六)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组建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

建设高素质“双师型”(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双师型”教师在专业课教师总数中须超过一半;从2019 年起,职业院校相关的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 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鼓励技术技能大师在各个职业院校任兼职教师,参加国家重大工程项目联合攻关;推动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合作机制建立,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七)提高思想认识,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

地方高职院校要牢固树立社会服务意识,要将社会服务工作列入院校工作计划,明确社会服务的内容和各项指标,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以保障社会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要注重加强与各兄弟院校的交流和学习,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智力资源和科研优势,为企业输送优质专业人才,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教学的内容和科研的方向。例如,汕头职业技术学院驻贵屿镇帮扶农村团队,根据该镇服务生态环境建设、电子商务和产业规划的要求,以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群教师团队为基础进行组建,在帮扶服务期间,提供咨询与技术培训等服务,推动该镇产业发展升级,也提升专业交叉的整合能力。

高职院校应加强引入高层次技术人才,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完善科研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科研兴趣,提升科研服务的水平,提供产学研用一体化融合型技术技能平台,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技术难题。

五、结语

当前我们正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技并修;力争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有机衔接,提升新时代高职教育的质量,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院校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