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农民画产业化发展之路探析
2022-04-07刘理仙
刘理仙
(中共漳平市委党校,福建 漳平 364400)
一、新桥农民画概述
中国农民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普通劳动者基于对生活的感触和绘画的爱好,汲取当地民间剪纸、刺绣、雕刻、竹编等民间传统艺术精华,以山区农村多姿多彩的生活习俗、田园山水和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为题材,用朴实的手法,画自己日常的所见所闻,进而逐步催生发育出的特殊画种。新桥画乡,位于福建省漳平市西北部,古称和睦里,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文人辈出,承继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新桥镇的民间艺术品种繁多,民间戏剧有汉剧、芗剧、山歌剧、木偶戏等,民间舞蹈有龙灯、舞狮、竹马等表演形式。还有民间剪纸、刺绣、窗花木刻、石雕、根雕、古建筑装饰、竹器、草编、泥塑、民间壁画等。在这样浓厚的传统艺术基础上,孕育了独树一帜的新桥农民画。新桥镇民间绘画之风由来已久,早在北宋时期开始,民间就盛行习书作画,通过家族流传、私塾教授以及邻里互学延传下来。20 世纪70 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使这里的群众文化生活和农民书画创作活动更加活跃。新桥的农民画家汲取剪纸、刺绣、木刻、草编、竹器、根雕等新桥传统民间艺术造型手法,借鉴和融入西洋艺术的精华,创造出崭新的艺术形式——新桥农民画。
二、新桥农民画产业化发展的现实条件分析
(一)产业基础好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新桥农民画创作进入空前繁荣阶段,新桥当地农民创作的农民画作品数千件,多次参加、举办各种书画展,并在全国展览中获奖,成为现代民间绘画的一朵奇葩。1989 年6 月,漳平新桥镇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是全国五十一个画乡中唯一的乡镇级别。2010 年,新桥镇再次入选文化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农民画)。2019 年,新桥农民画入选福建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近年来,先后有500 多幅新桥农民画作品在全国和省级画展中入选和获奖,100 多幅被省级美术馆收藏,200 多幅作品被国家、省级美术展览馆收藏。新桥农民画的艺术影响力与关注度与日俱增,在省内外乃至国内外民间绘画领域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二)艺术价值高
漳平新桥农民画的特色是采用“勾线平涂手法”,不受专业和时空限制,不拘泥科班美术理论与技法,把乡土味、装饰味、现代味融为一体,集写实、变形、意化、夸张、抽象于一炉。作者根据自己对题材的特征和印象,把许多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视觉方向的各种物体综合在一起,构思独特、色彩斑斓、画面丰满、直观古拙。新桥农民画不追求准确、精致,而是写其大意,表现出不准确、不合比例的特点,使物像失去本体形态的自然比例结构,他们可将河流直勾天外、可把房屋倒建、可把青山画成红色、可把人画成倒立、不画人物颈部,而呈现不和谐的稚拙美,构成了独辟蹊径的风格与韵味。在色彩上,新桥农民画色彩鲜艳、对比鲜明、色泽明丽,给人以安详、平静、舒畅、轻松的美感,表现出漳平新桥农村特有的劳动韵味和风土人情。
(三)艺术形式新
进入新时代,新桥农民画在题材上、表现手法上也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内容上有的聚焦反腐倡廉、移风易俗等新时代风气;有的聚焦直播带货、快递进村、全民健身等新生活方式;有的描绘脱贫攻坚、新村建设、生态农业等新发展成就,即便是反映传统节庆、民俗活动的作品,也体现出新的变化。在表现手法上,近年来,漳平农民画家把漆艺融入农民画的创作中,探索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农民漆画。由农民画到漆画的技法转换,极大拓宽了新桥农民画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空间,在充分保留新桥农民画传统艺术风格的同时,使得新桥农民画以新颖的面孔展示于世人,不仅更加容易保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也得到提升,为新桥农民画的产业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三、新桥农民画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历史所赋予新桥农民画的种种特质,曾促成它在传统社会中的数度繁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前进、人们对精神生活要求的逐渐提高,导致它在今天多元社会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新桥农民画早已经作为商品走进市场走向世界,但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政府推动力不强、后备人才不足,衍生产品单一、销售渠道较窄等诸多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政府推动力不强
农民画这一源于民间的群众艺术与国家政策支撑和政府扶持息息相关。农民画的产业化发展更是离不开党和政府长期大力的支持,政府也应主动担当起这一责任。但从目前来看,当地政府对新桥农民画产业发展投入明显不足,表现在资金支持不到位,保护力度不够,政策帮扶少。虽然已制定《漳平新桥农民画产业发展规划方案》,但指导性、操作性均不强,对其产业化发展没有形成强大的推动力。
(二)后备人才不足
农民画产业化发展离不开优秀的骨干创作队伍。新桥的农民历来对书画艺术有热切的喜爱与追求。他们在农闲之余,通过自学、培训、进修等途径,不断提高绘画技艺,逐步形成初具规模的书画创作队伍。进入21 世纪,新桥农民画得以孕育生长的文化土壤以及相关联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发生改变,作为传承主体的新桥农民画家也在经历城镇化和都市化洗礼。因画画历时长,见效慢,效益低,一些农民画作者另谋它业以求发展。一些外出务工的农民画家偶然发现临摹世界名画(俗称“行画”)十分好卖,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批又一批的新桥“土画家”转画“行画”,农民画创作队伍散失严重。新桥农民画进入低速前行状态,甚至徘徊不前。目前,新桥农民画创作者近300 人,以美术教师、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为主,纯农民占不到10%,创作队伍人员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农民画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衍生产品单一
农民画作为传统文化元素需不断改变形态,融入时代,走进生活,方能弘扬其艺术魅力,彰显其文化品位。在新桥农民画作品中,有着丰富和独特的时代元素、夸张的表现手法、特有的形式感与时代感等,将这些元素与具有时代感、科技感的事物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深远的传承和弘扬意义的衍生品,可以满足人们对于传统的怀旧情怀和对时尚的个性化追求。但是目前,借助新桥农民画这一文化品牌,开发出的IP衍生产品还非常单一,仅仅开发了太阳伞、丝巾等少类衍生产品。
(四)销售渠道狭窄
目前新桥农民画的产业大部分都是以家庭工作室为主,经营比较分散,有的虽然形成相对集中的绘画村,但还没有一家新桥农民绘画工作室或画廊创出自己的品牌商标。由于没有统一的产品标准和统一的销售渠道,作者与市场接轨少,缺乏营销渠道,基本上还是处于“单兵作战、零星经营”状态,缺少一个龙头带动作用的文化公司或企业,来规范产品标准、产品包装和统一收购价,把农民画产业做得更强更大。
(五)与其他产业融合度低
在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发展的互动性提高,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间的互动发展具有高度关联性。文化产业通过创意设计和品牌营销等,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新桥农民画产业还停留在单纯以卖画为主的阶段,与旅游、科技、乡创等要素融合度低,农民画产业链延伸有限,附加值低。
四、新桥农民画产业化发展路径、对策
文化要传播,传播要市场,市场成产业。没有市场的文化,很难有生命力和传播力。产业化是传统文化传承和复兴的唯一出路。只有走产业化道路,把新桥农民画当作一种资源去开发,将丰富的农民画资源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并促使其产业化,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笔者经过调研,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加强政府顶层设计和推动作用
2022 年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做好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强调“启动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2022 年4 月,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和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要求“强化以城带乡、城乡互促,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当前加快探索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如何加大政府对传统文化产业化的推动力?笔者认为,一要加大传统文化保护力度。农民画要健康稳步发展,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措施,让农民画发挥其延续民族文化的作用。漳平市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及农民画作者要创造条件,积极呼吁,上联下传,进一步提升新桥农民画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触发各级各有关部门及专家学者的关注与重视,充塞漳平新桥农民画自身的磁力与引力,夯实自身发展的土壤,构筑抵御外来冲击的肌体。二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把新桥农民画的发展作为区域特色文化品牌来抓,走“农民为主体,政府当后盾,市场为导向”的发展道路。把推动农民画产业化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结合起来。要强化市场经营理念,制订出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培育、精品创作、宣传推广等方面不断地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为加速推进农民画产业化进程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三要加强项目带动。要充分挖掘新桥画资源优势,利用新桥农民画独特的地域文化元素,谋划编制一批重大文化项目,建设一批独具风格的新桥农民画标志性工程。以项目为载体,汇聚发展动能,把农民画打造成地方优质文化品牌。
(二)加大农民画人才培养力度
农民画的产业化发展需要持续的人才支持。优秀的农民画作者,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还要兼具情怀与格局,坚持追求为大众所欣赏的经典同时,把握文化脉络,深入理解市场诉求,结合时代特色不断创新为作品增彩,才有望成为引领浪潮的先行者。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新桥农民画人才培养,为新桥农民画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融合和价值持续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一是要加强学习交流。组织“农民画交流”活动,举办农民画联展,邀请各地农民画作者、农民画爱好者前来交流。要加强与全国各地画乡紧密联系,组织农民画作者到户县、金山、日照等知名画乡学习。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扩大视野,取长补短,促进自身的稳健发展与壮大。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把农民画人才纳入全市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聘请艺术院校的专家、教授及优秀农民画家对返乡青年、留守妇女、下岗职工等农民画爱好者进行专业培训。鼓励有潜质的青年农民画作者到高等美术院校深造,同时通过以师带徒、创作采风、理论研讨等多种形式,不断壮大新桥农民画作者队伍,组建一支既耕耘田园山庄,又耕耘墨海丹青的“农民绘画大军”。三是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编写农民画教材,让农民画走进中小学校课堂,让学生可以在课程学习中与本土农民画家、农村一线的乡村基层工作人员、最前沿的“三农”美术专家学者对谈交流,建立农民画辅导站和少儿农民画培训基地,开展各类画展活动,充分展示新桥农民画的艺术魅力和审美内涵,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为新桥农民画创作队伍积蓄后备力量。
(三)积极开发衍生产品
农民画要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就不应该局限于“艺术品”。将农民画元素融入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制作中,使农民画形成工业产业化生产,可以加快农民画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一是将农民画与漳平当地花文化、茶文化、奇石文化相融合,开发并推广以农民画为创意的陶瓷、T 恤衫、鞋子、扇子、小屏风、镜框画等衍生产品,将古朴浑厚的民间绘画作品,开发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形成特色产业。走文商结合、以画养画的路子,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二是通过主题墙绘、景观营造、文创IP 开发等方式,积极挖掘新桥农民画资源,研发系列文创产品。如在漳平水仙茶外包装上绘制农民画作品,不仅增加了人文色彩,还提升了文化内涵。三是积极发挥农民画在城市、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如在公交车停靠点宣传墙上、文化街区小巷墙体上、人行道护栏上、街区路灯宣传柱上、街区边通信设备箱体外壳上、闹市街区护栏上等绘制农民画,为城市赋予特色“标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目标,打造“农民画特色小镇”,在路灯杆、路边墙体等显眼处悬挂、绘制农民画作品,变房屋的墙面为农民画的现成“画板”,并融入政策法规等知识宣传,让富有艺术特色的农民画与当代农村生活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在一起,成为乡村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不断创新营销模式
农民画想要走向市场,提升知名度,不能墨守成规,必须创新营销模式。农民画家只有安心下来,才能画出更好、更美的图画,市场交易行为应由专业机构、专业企业来做才能更规范,所以应该将农民画事业与产业分离。一是成立文化产业公司,让文化产业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对农民画统一规划,统一宣传、统一销售,农民画作者只负责专心绘画,二者各司其职,实现销售分成。二是利用“非遗+电商”的模式,带动农民画的销售。目前,近一半的非遗产业都位于县域及以下地区,这种下沉式产业充分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带动了地方的就业与增收,不仅引领年轻人才回家,还为乡村振兴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非遗电商的出现,让更多的非遗手工艺人走出一隅,迈向更为广阔的天地,也让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化与传承上到一个新的台阶。新桥农民画作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要线上线下两手抓,通过网店、微店等途径向更广阔的客户群宣传。通过策划和实施一系列的网络营销活动,不断提高知名度,更有效地带动农民画的销售。
(五)加快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要实现传统文化发展与产业化,在完成了传承之后,重点应该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是仅仅存在于博物馆里的死东西,应该是渗透体现在广大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活的东西。要着力推动新桥农民画与旅游、科技、文创、研学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画旅融合。搭乘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东风,举办以“新桥农民画”为主题的系列赏游活动、研学活动,结合当地油菜花田景观、特色农产品,组织油菜花摄影比赛、油画写生、媒体采风和农产品展示等特色活动,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观光。精心打造旅游线路,将农民画的生产流程植入旅游线路中。通过带领游客参观农民画室、观看农民画制作过程,让游客亲身体验农民画作品产生的原始生产、生活场景,以画融旅,以旅载画,促使农民画加速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推动地方美丽经济发展。二是农民画和科技整合。将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互联网相结合,可以最大化地实现了“互联网+”传播效果。可以运用互联网AR/VR 引擎技术,将传统的线下画作展馆“搬运”到线上,让大家可以“云逛馆”。让异地观众可以通过掌上VR 画廊一睹新桥农民画的风采,“隔空”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当代年轻群体在欣赏新桥农民画的同时,能感受到更多“活”的乡村生活与乡村记忆。三是推动农民画创意产业发展。通过引入文化创意团队,充分挖掘新桥农民画文化基因,关注新桥画乡场景,关注当地居民、游客在空间的心理联系和感性参与,推动农民画乡美学建设,打造农民画特色小镇,特色村落,组织具有仪式感、参与感和场景化的乡创活动,有效推动“人、文、地、景、产”乡土资源的总体营造和地方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