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HSE信息化系统运用研究

2022-04-07张鸿斌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2年11期
关键词:信息化作业系统

张鸿斌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1)

0 引言

建筑工程一项以系统化、专业化、复杂化等特点而闻名,工程项目从陆地延伸至海洋,从国内市场扩展到了国际市场,在项目实际运行过程中,施工环境,施工设备健康状况、作业人员意识水平差异等不确定性因素,造成了建筑行业HSE问题数量长期处于高位。常规的HSE隐患处理流程中,需要按制度规定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按照“五定”原则,提出整改意见,确定整改时限与整改责任人、验收人。这种以书面方式记录、存档、传递的工作形式,往往造成隐患描述不清、整改人员认知模糊、隐患整改无法得到充分验证等问题。随着HSE管理被不断提上新的高度,这种滞后的管理工作模式,给一线HSE管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工作压力,对行业HSE管理水平进步及HSE管理队伍建设起到了一定的反作用。

部分国际石油公司从20世纪80年代首先开始设计部署HSE信息管理系统,系统以ISO9000、ISO14000标准为依据,以环境、健康和安全领域出现的问题为导向进行设计,造就出很多成功案例,如:英国BP石油公司的作业风险管理/事故管理系统、美国职业安全和卫生管理局(OSHA)的HSE知识管理系统等,在当时对降低事故发生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

在国内,随着智能手机行业的飞速发展,即时通信软件的便利性使得部分企业开始尝试利用聊天工具群组来完成HSE管理信息的发布与沟通,相比于传统的工作方式,其在沟通的便利性和及时性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在使用过程中,信息流杂乱、沟通针对性差、难以时时跟踪、信息安全无法保证等问题不断凸显。

近几年来,一些建筑集团公司开始开发应用HSE信息化管理系统,系统以提高本单位HSE监督检查工作效率,降低一线工作人员工作压力为主要目标,在为HSE管理工作提供指导,为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从目前现状来看,其在人员、设备智慧化管控、施工全过程应用、HSE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完善、政企联动方面存在着不足。

本文拟通过对目前主流HSE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缺点、一线应用需求进行分析,研究新形势下HSE信息化管理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及应用方向,推动建筑行业HSE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1 HSE信息化系统的优势

HSE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刚性”约束特点,通过权限分配、表单、流程设计将企业各项HSE管理制度固化到系统中,经过严格流程控制,降低管理风险、提升工作效率,确保管理执行力的最大化实现。相比于传统的HSE管理模式,信息化系统具有显著的优势。

1.1 HSE信息化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收集、分析能力

在实际生产中,HSE管理工作存在点多面广、HSE检查、督查问题多、数据管理繁杂、统计分析困难等情况,管理人员分析处理、整理归档工作繁复,出错率高,而且档案库利用率极低。相对于传统工作方式,HSE信息化系统通过前期设置规则,可以准确、及时收集、存储、传递和处理HSE管理信息,进而形成企业HSE管理电子档案与信息资源库。例如:通过对企业所属部门、施工项目的检查记录情况,分析各单位安全管理状况,进而判断执行管理措施或执行强制干预措施,及时解决突出问题。把一线管理人员从数据处理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将工作重心转向作业现场[2]。

1.2 HSE信息化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展示、共享能力

信息化系统按照企业层级、职责分工,配置不同权限,展示职责范围内的相关工作;对基层输入的数据进行自动统计,并以图表化、可视化的形式对HSE管理工作缺陷、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展示,方便上级单位对所属项目、施工现场管理情况进行直观的监督管理。例如:信息化系统会对企业所属部门、施工项目管理情况进行收集、分析,并在企业范围内对突出问题、亮点工作进行展示。通过对标杆项目优秀管理模式、方法的共享,降低所属单位HSE工作难度。

1.3 HSE信息化系统确保了工作流程的闭环

信息化系统设置“隐患实时发布—整改反馈—复查验证”的运行规则,针对某一项工作,严格执行预定工作流程,通过扩展预警功能,对未完成相关工作的单位进行自动预警,提示其问题所在,针对逾期仍未整改的问题,会直接通知上级管理机构或人员,督促其增加关注,强化整改督导。通过这种问题实时推送、实时追踪、及时预警的工作方式确保了HSE工作的闭环管理,避免了某些工作“石沉大海”[3]。

1.4 HSE信息化系统展示所属单位、个人安全绩效

信息化系统预置管理目标指标,通过对所属单位录入信息的分析,对管理目标、控制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自动打分。分数将作为企业HSE年度考核的依据,通过实时分数排名,让考核工作更加公开、公正。

信息化系统预置岗位职责清单,通过对所属单位HSE会议、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活动、教育培训等相关工作开展数据的分析,对各级管理人员的履职情况进行自动分析打分,系统为每位员工建立个人安全档案,其将作为年终员工HSE绩效考核的依据,得分情况将直接与风险抵押金挂钩,极大程度上调动员工积极性。

1.5 HSE信息化系统降低了管理工作难度

信息化系统通过数据库的建立完善、模块化设计、预设的工作流程等解决了“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消除了以往管理模式中对骨干管理人员依赖强度大的问题;目前的HSE信息化系统参考了主流社交软件的应用界面布局及用户操作方式,即便新入职的专职管理人员通过稍加培训就可以快速上手,避免因人员流动造成HSE管理工作的“真空期”。

通过对系统的扁平化的设计,企业可以直接查看所属单位作业现场HSE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对于扭转各级管理人员HSE管理工作态度、提升意识水平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 目前HSE信息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各企业HSE管理信息化系统运用情况的研究,发现目前信息化系统仍存在的问题:①国内建筑行业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仍根深蒂固,粗放管理的惯性较大,HSE信息化系统的发展进程仍存在阻力。②HSE信息化系统建设仍无统一标准,系统从设计、上线、试运行、正式运行花费时间较长,并且自主研发的系统多参照prp等工程管理平台,很少从HSE管理体系的角度出发,全方位、全过程考虑HSE管理的各个方面,与其他业务系统对接性差。这就导致“双线模式”的长期共存,这无形中给一线管理人员增加了工作负担。③国内一些地方,HSE管理岗位在被当作“安置性岗位”,专职管理人员素质无法保证,加之市场上仍存在大量的违规挂靠项目,分包商管理失控,专职管理人员的配备仍无法保证,制约了HSE信息化系统的大面积使用。④HSE信息化系统功能建设不完善,更像一个资料收集平台,而不是一个工作平台或者管理平台。部分单位只是定期上传数据,并且各项目之间数据孤岛现象严重,违背了HSE信息化建设的初衷。⑤企业的HSE信息化系统考虑到网络安全问题,建立在企业服务器上,局域网与公网之间的壁垒,导致施工现场系统普及率不高。⑥企业在用的信息化系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资料管理系统、财务资金管理系统及物资设备管理系统等。HSE信息化管理系统与目前企业开发的其他管理系统进行相关模块未实现链接,未做到信息与资源共享[4]。⑦信息化系统完全依赖于人工录入数据,数据来源单一,造成分析结果可能与现场实际情况存在出入。

3 HSE信息化系统建设及运用的思考

建筑行业施工现场面积大、作业区域分散、环境复杂、高风险作业区域繁多;施工机具、设备使用率高;协作方众多,多重因素交叉造成施工现场监管难度大,无法有效的监管无疑导致事故发生概率大大增加。部署HSE信息化系统可以解决以上问题。通过对现阶段各企业系统建设情况分析思考,认为今后信息化系统建设目标如下。

3.1 不断引入新兴技术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AI人工智能技术等取得了巨大突破,不断被应用到各个行业。这些新兴技术的引入对于建筑企业HSE信息化系统的发展也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1)引入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增加督察、警示的频次。对建设项目的要害部位、重大危险因素(如高处作业、有限空间、水上水下作业等)、可能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如“三违”行为、贸然闯入危险区域、无关人员入侵等情况)利用无人机或视频集成监控平台开展视频督查,对作业过程、作业人员行为进行管控,利用AI深度学习算法,实时查找和抓取问题,及时在HSE信息化系统中进行预警,有效消除了作业队伍规避检查、巡检区域过大造成的检查流于形式等问题[5]。

(2)引入智能化设备,及时消除部分安全隐患[6]。智能化设备可以极大提高运行设备的可靠性,通过将设备的运行数据收集起来,分析项目关键设备的安全状况,及时提出保养、修理等建议,实现故障率的降低,或在紧急情况完成自动停机,及时消除现场设备隐患,同样可大大降低基层员工的工作负担,如风速仪联动门机抱闸,避免倾覆事故的发生。

智能化设备可以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如为普通安全帽增加定位及自动播报功能,以实现人员位置的实时定位,利用局域网将位置信息实时回传至HSE信息化系统,系统通过划定危险区域、录入区域内作业人员信息,对靠近该区域的无关人员进行警示,提醒远离;为允许进入危险区域的作业人员播报重大危险因素、安全作业事项等事项。

(3)引入BIM+MR技术,通过预先对作业过程的模拟,模拟、预测潜在施工风险,并通过MR模拟技术让作业人员感受事故后果。在现阶段建筑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中,要么对安全风险评估过高,为保证安全,各环节策略尽可能保守,导致大笔资金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要么对安全风险估计不足,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手段预防,导致某一环节失控,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将BIM技术引入到建设项目安全风险控制,推动BIM技术在行业内的全方位的应用,能够补充建筑工业化全过程安全风险评估不充分的现状,可以极大提高建筑行业的安全风险控制水平[8]。

BIM技术还能提供建筑物三维可视化的模型,有助于作业人员熟悉建筑物结构,提前预判部分作业风险,同时结合MR技术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工作,利用计算机技术构造出可视化的、交互式的3D图像世界,并通过运用多种传感设备,为使用者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上体验。将三维模拟动画与MR相关终端设备进行对接转化,可以在MR营造的虚拟现实中对场景进行认知和感知,给使用者带来真实的、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增加安全培训的生动性,使体验者加深印象。还可以对建设项目应急预案进行演练模拟,可以较为直观的展示事故预警、应急响应、人员疏散、事故救援等情况,根据模拟的结果对应急方案的优化提供支持,有利于真实事故发生时能够快速整合现有资源展开救援[9-10]。

3.2 打造协同工作的平台,建立企业、行业数据库

建筑施工企业应践行“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理念,将HSE信息化系统打造成一个跨部门、全员参与、突破时间、地域限制的多用户协同的工作平台,通过建立清晰的业务流程机制、安全积分与奖励制度,引导本企业全国各地一线作业人员参到HSE管理工作中,积极发现、上报作业现场隐患,提升企业HSE管理工作成效[10]。

HSE信息化数据库的建立能通过对业务过程的标准化和流程化,将原来在“存储在个人头脑中的知识和业务”传递和继承到其他人,解决因为人员变动而导致的业务中断和知识中断,轻松实现业务和管理能力的复制。HSE信息化系统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建立包含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隐患整改措施建议等的数据库,实现企业、行业信息共享,通过与施工部位、作业内容挂钩,帮助从业人员及时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了解针对性安全防护措施。企业可以利用数据库的动态分析功能,基于一线作业人员采集的数据与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全面感知本企业安全风险,预测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事件。

3.3 信息化系统与政府监管系统的联网联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七十七条指出:“国务院应急督管理部门牵头建立全国统一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国务院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水力、民航等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相关行业、领域、地域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通过推行网上安全信息采集、安全监管和监测预警,提升监管的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目前建筑行业项目实施过程中,特种设备检验情况查询、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质查询等工作有施工单位自主查询确认,部分施工企业由于管理缺陷或为了控制成本,忽略此项工作,导致事故的发生。通过实现企业信息化系统与政府监管系统的联网联动,企业在项目分包单位投标评审阶段,可以直接关联查询分包商HSE履约能力、近期事故事件发生情况等;在人员、设备入场阶段,通过相关信息的上传比对,可以有效消除管理缺陷。

政府监管系统可以通过与企业HSE信息化系统联网,收集企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HSE管理信息,统计分析后,推送同类型事故案例警示、国家淘汰、替换工艺、设备、先进管理工作经验。通过对企业HSE事故、时间信息的收集、公示,影响其招投标工作,倒逼企业关注,重视HSE工作,彻底将HSE工作开展情况转化为一种竞争力。

3.4 HSE信息化系统在能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进一步运用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1]。2021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工作也被列为年度重点任务。

为实现这一目标,绿色建筑、高性能建筑甚至绿色城市的建设必然会飞跃式增长,建设企业应从起始阶段开始考虑到节能环保的需求,通过信息化系统进行愿景、目标、建设过程、建成交付使用的全流程参与,引导树立新的能源观念,进而转化为城市管理系统的一部分。

目前的HSE信息化系统中的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模块完全依赖于人员输入数据,其真实性无法考究,节能降耗指标的完成无法保证。建设企业应针对每台设备、每个班组的耗能监测、统计、分析,找到高耗能设备,工序或其他问题,及时解决,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做到数据可追溯,及时完成对环保数据、能源消耗数据的收集,为环保督察、审计审核、统计监测提供依据,从参数监测倒逼产业升级、技术革新。

4 结论

目前主流HSE信息化管理系统虽较传统管理模式在数据收集、共享,闭环管理等方面有了进步,但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较大不足,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引入新兴技术,建立完善企业、行业数据库,强化政企联动机制,才能弥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丰富和增强企业的管控手段,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受技术、人员认知等因素制约,HSE信息化系统受重视程度不够,无法被前沿科学加持,导致系统无法被大力推广。但是随着国家对安全管理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未来的HSE信息化系统必将成为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能源节约与生态环境工作的强有力支撑平台,其随着国家、行业发展方向,企业发展要求不断变化、不断适配的工作,必将成为另一个新兴研究课题。

猜你喜欢

信息化作业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WJ-700无人机系统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作业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