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疗联合腰骶部铺灸治疗精癃验案1例*
2022-04-07平祥宇张昌云
平祥宇,张昌云,王 宁,张 烨,张 昕,**
(1.山东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治未病中心,山东 济南 250014)
精癃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疾病之一。本患者为老年男性,根据其临床表现以及舌脉,辨病为精癃,辨证为肝肾亏虚,湿热瘀滞证。采用每周1次隔药灸联合1次腰骶部铺灸疗法,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总共治疗12周,效佳,现报道如下。
王×,男,70岁,于2020年7月10日就诊。主诉:小便频数黄赤1 a。现病史:平素嗜食醇酒厚味致小便频数黄赤,排尿时小腹及尿道胀满涩痛,尿线变细,就诊于当地某医院,行前列腺彩超等相关检查,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建议口服保列治和癃闭舒胶囊等药物治疗,因想采取中医外治法予以拒绝,遂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刻下症:小便频数,色黄赤,排尿不畅,尿线变细,排尿时感小腹及尿道胀满涩痛,伴有精神萎靡,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苦口黏,纳差,眠一般,大便黏滞不爽,舌暗红,有瘀斑,苔黄厚腻,脉弦滑数,尺脉沉取无力。西医诊断: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诊断:精癃(肝肾亏虚,湿热瘀滞证)。治则:补益肝肾,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治法:每周行1次隔药灸治疗,1次腰骶部铺灸治疗。治疗前嘱其填写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ale,I-PSS)[1],得分为22分。具体操作方法:①材料准备:a.药物:杜仲3 g、续断3 g、知母3 g、黄柏3 g、车前子3 g、大黄2 g、滑石2 g、怀牛膝3 g、水蛭2 g、冰片1 g,以上药物均打成药粉,装入棕色玻璃瓶中备用。b.生姜泥:用打姜机将1 500 g生姜粉碎成姜泥,挤出适量姜汁,腰骶部铺灸备用。c.面碗、姜碗:将面粉倒入盆中,倒入适量姜汁,做成面团,取50g面团做一个直径约4cm的面碗,面碗中间掏一个直径约0.5 cm的孔,取30 g干湿适中的生姜泥做一个直径同面碗的姜碗,共做面碗一个,姜碗两个,隔药灸备用。d.艾炷:把艾绒搓成长约5 cm、中段直径约2 cm的紧实梭状体,腰骶部铺灸备用;把艾绒捏成直径约1 cm、高约1.5 cm的圆锥体,隔药灸备用。e.纱布和毛巾:40 cm×40 cm的无菌纱布一块,四条长方形毛巾。②操作:2020年7月10日行隔药灸治疗:嘱患者排空小便,充分暴露腹部,将四条毛巾上下左右铺好,参照沈学勇主编的“十三五”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2]选取中脘、神阙、中极,将药粉用姜汁调成糊状,取适量药糊涂抹到以上穴位,于中脘、中极放置姜碗,于神阙放置面碗,将剩余药糊填到面碗孔中。将艾炷底部点燃依次放到每个碗中,每个穴位各做6壮,时间约为90 min,要求上一壮即将燃尽时,立即换下一壮,以保证热力不断维续。3 d后,进行腰骶部铺灸治疗:嘱患者排空小便,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腰骶部,上至三焦俞,下至膀胱俞,左右至膀胱经第二侧线,用力拍击令局部泛红,将药粉用姜汁调成糊状,均匀涂抹到腰部,铺上无菌纱布,将生姜泥均匀铺到腰部,拍打紧实,正中压出一道凹槽,两侧各沿膀胱经一二侧线压出两道凹槽,将艾炷均匀放到凹槽里,点燃首尾,总共做3壮,时间约为90 min,操作过程同隔药灸。治疗期间嘱患者饮食清淡,应避免饮酒以防助长湿热。治疗4周后,患者述小便频数较前减轻,小便颜色由黄赤转为淡黄,排尿时小腹及尿道胀满涩痛感减轻,口苦口黏感减轻,舌暗红及瘀斑均较前减轻,苔薄黄略腻,脉象仍示有湿热兼肝肾亏虚之象,继续予隔药灸及腰骶部铺灸治疗。治疗8周后,患者诉小便频数进一步减轻,小便颜色基本正常,排尿时小腹及尿道胀满涩痛感基本消失,口苦口黏感消失,纳眠可,大便正常,仍时感头晕耳鸣,精神萎靡,腰膝酸软,随症加减,药粉在原有基础上减少黄柏、车前子、大黄、滑石、水蛭用量,加大杜仲、续断、知母、怀牛膝用量。治疗12周后,患者诸症基本消失,再次嘱其填写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ale,I-PSS),得分为2分。嘱患者饮食习惯同治疗期间。随访三个月,未见复发。
按语:精癃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以尿急、尿频和排尿困难等下尿路症状为主[3],严重者可致尿潴留或尿失禁,导致肾功能受损。其病位在膀胱,病理基础是年老肝肾亏虚,气化不利,血行不畅,与肾和膀胱的功能失调有关。本患者为老年男性,《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有肝肾亏虚的生理基础,根据其临床表现以及舌脉,辨病为精癃,辨证为肝肾亏虚,湿热瘀滞证。
施灸部位选取腹部穴中脘、神阙、中极以及腰骶部上至三焦俞,下至膀胱俞,左右至膀胱经第二侧线。中脘穴为八会穴之腑会,能治疗一切与六腑相关的病症,《难经·四十五难》曰:“府会太仓……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由此可知中脘还可治疗与六腑相关之热病。神阙穴出自《外台秘要》,别称脐中、气合等,为先天之根蒂,为外治法要穴,在历代医家治疗中,神阙穴禁刺,适宜艾灸,此穴具有补益先天之功,故艾灸神阙穴又称为脐疗[4]。中极为膀胱之募穴,《针灸大成》曰:“主冷气积聚……小便频数。”可见中极能治疗少腹胀满、小便不利等病症。腰骶部铺灸包括督脉、膀胱经腰骶部分以及命门、三焦俞、肾俞、膀胱俞等腧穴,命门为督脉、带脉之交会穴,有培元固本之功。三焦俞为三焦之背俞穴,有通调水道之效。肾俞为肾之背俞穴,《针灸大成》曰:“主虚劳羸瘦,耳聋肾虚……小便淋。”可见本穴有益肾固精、聪耳明目、强壮腰膝、通利小便之效。膀胱俞为膀胱之背俞穴,有通利小便、强壮腰脊之效。本病病位在膀胱,涉及肝肾,操作部位含膀胱俞、中极,体现了俞募配穴法。
所选药物杜仲、续断皆有补肝肾、强筋骨之效,能治疗由肝肾不足所致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筋骨无力等症。知母入肾经,滋补肝肾,《本草经解》曰:“知母寒滑,滑利关门而水自下也。”可见知母还有利水之功。黄柏入膀胱经,清热燥湿,能治疗湿热下注之症。车前子、滑石均具利尿通淋之功,且车前子性善通利水道、清膀胱热,滑石性滑善于通关利窍,两者联用可疗湿热下注膀胱致小便淋沥涩痛之症。大黄具逐瘀痛经之效,《神农本草经》曰:“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怀牛膝既可补益肝肾,又能逐瘀痛经,还可利尿通淋,一药三擅其功。水蛭加强大黄、怀牛膝破血逐瘀之功。冰片既能清热止痛,又能协同姜汁加强诸药透散之性。众药相济为功,共奏补肝肾、清湿热、通血络之功。
《灵枢·官能》曰:“阴阳皆虚,火自当之。”此处的“火”即指灸法,灸法是具有传统特色的中医外治方法之一[5],其具有补虚培本、行气活血、消瘀散结、引热外行等功效。《灵枢·海论》曰:“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艾灸联合药物作用于所选经络穴位,借助“皮-络-经-腑-脏”这条由外而内的通路,补虚泻实,间接地调整了相应脏腑功能偏颇的状态,从而恢复了脏腑的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