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创新引领 推动山东绿色低碳发展*

2022-04-07胡金焱

公共财政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金融绿色生态

胡金焱

引 言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绿色越来越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这为山东在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基础上,着力探索转型发展之路、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动力、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2018 年以来,山东以“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为目标,持续探索淘汰落后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的新旧动能转换路径,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淘汰落后动能方面,山东大力推动地炼企业转型升级,累计整合退出地炼产能2352 万吨。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方面,山东实施投资500 万元以上技改项目3.8 万个,投资规模居全国首位。培育壮大新动能方面,2021 年山东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达到31.7%,比2017 年提高10 个百分点。新增上市公司37 家,其中代表新动能、高科技的上市公司占比超过七成①数据来源:《踔厉笃行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全面开创山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系列评论》,闪电新闻,2022 年5 月24 日。。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山东仍面临产业结构总体偏重、能源结构过分偏煤、违规取水用水粗放等问题,绿色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未来五年是山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关键时期,要准确把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以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为中心任务,以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创新、金融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来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创新引领,在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基础上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必须持续深化科技创新,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一)持续深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发展

一是加大原创性技术创新力度。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纺织、轻工等传统行业企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动对接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各类科技计划,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创新中心,提高产业链创新链协同水平,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二是构建多元化的研发投入体系。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建立研发投入增长机制和研发准备金制度。同时,要用好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技改基金,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实现降碳提质并举。

(二)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发展

一是全面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石化、高端装备、纺织、家电等行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其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产业生态,赋能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二是借助信息技术催生绿色发展新动能。构建基于5G 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大力提升先进计算、新型智能终端、网络安全等数字优势产业竞争力,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产业。同时,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大对重大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管理,促进各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三)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现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良性互动

一是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新兴产业。重视科技创新对绿色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从研发开始就要保证设计、工艺均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实现绿色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二是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加大对全省生态环境重大问题研究力度,聚焦水安全、生态环保、植被恢复、水沙调控等领域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攻关。从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培养引进高端科技人才、建设创新平台和科普基地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构建具有地区特色的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

二、以治理体系创新系统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当前,山东生态环境保护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爬坡的关键期,在加快补齐生态环境治理短板的同时,又面临降碳减污压力,要充分利用环境污染物排放与碳排放同根同源同过程的特性,协同控制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以治理体系创新系统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一)构建市场化系统化的生态环境政策体系,激发绿色低碳发展活力

一是强化结构调整政策激励。对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实行差别化电价、水价,推动此类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同时,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出政策和绿色税收体系,通过设立财政专项资金、税收优惠和减免来促进产业实现绿色发展。二是加快推动统一的绿色交易市场体系建设。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统一的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市场,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策体系。同时,进一步完善排污权、用能权、水权、林权交易制度,扩大碳交易市场的覆盖面,丰富交易品种、交易方式和交易主体,提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活跃度。

(二)构建全面系统推进绿色发展的监管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生态环境政策创新

一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强化区域联防联治,加强细颗粒物、臭氧等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生态补水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综合承载力。二是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立重点领域能耗、煤耗、碳排放的监管考核和激励政策体系,实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同时,加大化工、有色金属、建材、农业废弃物处理等领域减污降碳技术的研发,积极推进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推动减污降碳统筹融合、协同增效。三是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和风险控制。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推进以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为重点的生态空间常态化监管。

三、以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经济的绿色低碳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在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下,金融机构应该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延伸绿色信贷投放主体,推进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支付和碳金融,加大对绿色低碳领域资金支持,助力经济社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一)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培育和壮大绿色金融市场

一是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力度。积极发展碳金融、排污权抵押贷款、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等绿色信贷创新工具,推广强制性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同时创新发展绿色车险、绿色建筑险等保险工具。二是积极发展绿色资本市场。鼓励企业积极利用新三板、科创板等进行直接融资,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和企业还可以通过发行绿色债券、中小企业绿色集合债、绿色项目收益债等债种,吸引社会资本进行绿色投资。

(二)延伸绿色信贷投放主体,推进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建设

一是逐步扩大绿色金融参与主体。鼓励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等地方金融机构设立从事绿色金融的专业部门,组建绿色金融人才团队,结合本区域产业实际发展情况,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二是推动金融机构向专业化绿色银行转型。组建专业化的绿色发展银行,由财政资金、排污收费、社会资本等构成初始资本,重点支持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同时,鼓励现有部分金融机构以绿色信贷为主要投放领域,重点支持绿色产业,向专业化绿色银行转型。三是培育绿色金融中介机构。加快培育和发展绿色信用评级机构、绿色金融产品认证机构、绿色资产评估机构和绿色金融信息咨询服务机构。

(三)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一是加强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设计。聚焦绿色制造、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产业,在完善顶层政策设计同时,引导金融机构提供差别化金融扶持政策,通过降低准入门槛、调整利率、提高审批额度等方式,支持企业绿色发展。二是推进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积极引导绿色金融资源流向技术创新,同时发挥好绿色金融的激励作用,鼓励企业采用多样化产品、低成本费用等开展绿色技术创新。

四、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建设“美丽山东”,实现经济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走出具有山东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必须加快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完善创新促进绿色发展制度落地的实施机制。

(一)落实资源公平交易、有偿使用和全面节约制度,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机制

一是构建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市场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方式,绿色发展必须建立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基础上。推进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使价格信号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供需格局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导资源高效配置、降低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进而实现绿色发展。二是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开展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交易等试点,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和反映污染治理成本的排污价格和收费机制。同时,政府也需完善促进绿色发展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二)加强政策评估和统筹协调,推进生态环境政策法制化建设

一是强化绿色发展的政策评估和统筹协调。打通排污许可、环境准入、总量控制等企业点源管理政策,推进建立生态环境政策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估机制。同时,围绕区域内重大污染防治需求,在明确各相关部门和各层级地方权责清单基础上,探索构建跨区域跨部门的生态环境业务管理统筹协调机制。二是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政策法制化建设。制定和完善排污许可、生态保护红线、气候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严格执法的法治机制,依法严厉惩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违法行为。

(三)加大政府财力投入,健全绿色发展的政府责任机制

一是发挥好财政政策资金绿色导向作用。完善财政涉企资金“绿色门槛”制度,统筹整合节能减排、生态环境、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专项资金,设立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专项资金,加强对绿色产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支持力度。二是健全财政金融协同扶持机制。通过“补贴改融资担保、补贴改风险补偿、补贴改专项奖励”等方式创新,使财政资金由直接用于绿色金融供给转向市场化绿色金融供给激励。三是持续推进绿色税制建设。逐渐形成以环境保护税为核心,资源税、消费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等绿色相关税种相配合补充,涵盖资源开采、生产、流通、消费、排放等五个环节的生态税收调节机制,税收激励与约束“双向用力”,助力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猜你喜欢

金融绿色生态
绿色低碳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P2P金融解读
生态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