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研究
——以重庆彩云湖湿地公园为例

2022-04-07

四川水泥 2022年3期
关键词:彩云空间规划国土

王 娜

(重庆大学,重庆 沙坪坝 401331)

0 引言

由于人们的各种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部分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问题。如今,国土空间规划是作为建设美丽中国、恢复自然环境的重大举措,旨在国家层面全面把控国土空间,合理利用资源,科学布局城市环境,从而实现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整治,形成良好可持续的国土空间格局。

1 国土空间规划与湿地公园关系

1.1 国土空间规划的概念

国土空间指人生存所处的的生态系统。它是由土地、江河、湖泊、海洋、湿地、农田、森林、山川、草原、生物和空气等元素组成的一个大系统,几个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发挥生态功能,成为一定区域内的环境保护屏障。

国土空间规划则指人为介入实现国土空间要素合理布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推进“多规合一”,实现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稳定格局。因此只有认识生态系统的属性,在尊重场地本身基础上,才能实现环境生态保护与修复。

1.2 国土空间规划与湿地公园的关系

国土空间合理规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它包含了湿地恢复与保护。2005年6月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定义“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1]。湿地公园大致可以分为自然湿地公园和人工湿地公园两大类,自然湿地公园是利用了原有的湿地打造公园,人工湿地是人工挖土修建打造的城市公园。二者的成因和实现方式各不相同,但对生态环境、市民生活和国土空间安全格局的建立,在贡献与作用上都是一样的[2]。

2 重庆彩云湖湿地公园设计案例

自1999年以来,国家逐渐对环境生态修复展开一系列实践探索,成立相关部门对污染源展开整治,河道清淤、污水处理等工作逐渐展开。基于此,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被提上日程。城市湿地公园以景观生态学作为主要理论基础,结合传统城市公园与湿地生态化营造,实现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为市民打造休憩游览的公共空间。

2.1 公园概况与历史沿革

彩云湖湿地公园是重庆主城最大的湿地公园,同时也是重庆市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于2007年开始被规划营建,公园选址于九龙坡区二郎地段,场地占地面积83公顷,由山地和沟谷构成,内部地形高差大,同时结合场地外围的城市背景,为公园层次景观的打造创造了有利条件。

桃花溪是重庆主城区域的一条次级河流(曾因河流两岸美丽的桃树而得名),由于城市化发展,桃花溪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水体污染严重;同时随着城市建设,污水截留处理使得桃花溪水位下降,而后逐渐堆满垃圾,生态情况不容乐观。通过设计者精心规划打造,因地制宜,合理改造,将这片废墟重新打造成污水净化处理的生态湿地公园。2014年随着彩云湖湿地公园的规划,桃花溪河流也进行了水域整治。整理上游区域垃圾,在上游水域兴建污水处理厂,平均日处理量可达1.7万t,铺设管网,收集生活污水和自然降水。利用场地地形优势建成占地约300亩、储水量达168万m3的大型湿地湖泊[3]。

2.2 景观格局与功能分区

场地常年无人打理,植被混杂多样,杂草丛生。设计者合理规划,地形是公园设计之初需要调研勘测的首要因素,是规划设计城市公园的骨架,公园设计应因地制宜为场地“着装”。因此,景观布局顺应地势,在三维空间内布置景观,增加垂直绿化,打造空间丰富的景观格局。

公园充分利用植被将空间划分为几个灵活联通的场域,整个公园被分为了桃花源、桃花韵、彩云湖、桃花谷四大景区,分别从湿地景观、生态保护、桃源文化、科普教育四个层面打造湿地主题公园。整个公园围绕中央彩云湖设计一条联通场地的环湖步道,总长2.8km,步道又贯通云湖双桥、桃花半岛、双辉揽月、杉林烟雨、风雨廊桥等环湖十景,周围植被茂盛,充分体现了自然生态特色。

在湿地净化体系方面,场地可以简单被划分为地势高处的污水处理区域、彩云湖蓄水湖泊与前两者相连的梯田式人工湿地,形成了完整的污水净化流程,由污水处理厂进行一次处理后的的中水,再次通过中部梯田人工湿地的二次净化与污染物沉积后注入彩云湖,最终流入桃花溪。三段式分区,一方面实现了污水净化,另一方面构成了游览者观赏的科普教育区域[4]。

2.3 公园道路格局

位于山城重庆的彩云湖湿地公园内部存在较大高差,设计主要通过布局台阶的方式处理高差问题。在场地地势高处增设观景台,为游览者提供休息与俯瞰公园的场所;主要的游览道路沿山坡布局,为了避免人为因素对湿地造成破坏,在湿地保育场所设置架空步道,湖边区域设置亲水平台用于遥望湖心岛,全面考虑游览者的休闲娱乐与科普教育的需求。

2.4 植物配置

彩云湖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十分丰富,种类变化多样且搭配形式丰富。一方面,通过植被片植打造大区域的远景景观。例如:植被与后方社区建筑呼应组成公园内别致的天际线。立面植被前景颜色明快,大都是彩叶树种与常绿阔叶搭配,例如:银杏、枫树搭配黄桷树、香樟等,高低层次丰富,有明显的季相变化,越往后植被种类逐渐变得单一,且颜色以暗色为主,形成植被屏障,起伏变得缓和,将湿地公园的边界界定划分,再向后过渡到社区高层建筑(见图1)。另一方面,通过简单几株植被的点植打造区域小景观,例如:道路两侧行道树简单围合形成屏障,同时植被稀疏部分形成漏景,丰富空间层次,引人入胜(见图2);湖心岛为设计者精心设计的游览者无法抵达只可远观的小岛,通过植物搭配选择观赏性较高的植物组合,主要有:水杉、芒草、桃花、肾蕨等植物错落种植,与水景相互搭配形成倒影,形成精巧别致的景观节点。再其次还有沿着道路边界线状种植的行道树,游览过程中与道路相互呼应,给人的游览路径以一种引导动势,同时强化了整个公园的结构体系。

图1 彩云湖开阔空间植被层次

图2 彩云湖狭窄空间植被层次

2.5 污水净化与水环境修复

彩云湖的污水处理水源流经污水处理厂、立体梯田湿地、彩云湖水库、湿地、桃花溪一系列场所,经过多步净化处理,水质基本达到良好状态,为桃花溪下游提供清洁水源。

由于场地地势原因,水源经过污水厂处理后进入谷底小规模湿地,净化力度小,设计者采用地形微改造,梯级设计湿地的方法增加湿地规模“引水成梯,垂直分带”,根据洪水期水位消落变化,从溪流向山坡引水,形成一条溪流过水带到低沼泽带、到消落带、进而到缓冲带,湖边还会流经几个沉淀塘,最后流入彩云湖,实现水土保持。创建复合式生态系统,结合物理、化学、生物净化三种手段,实现污水处理。

当水流入彩云湖后,在这一环节为提高湖水净化能力,采取人工循环与湖水置换的方法,通过加设管道定期排水、注水、促进湖泊内水循环。同时在湖心区域增加曝气装置,同样可以起到加速底层水循环的作用。彩云湖中利用浮叶植物,吸附水中的营养物质,从而降低水中营养物浓度,抑制藻类生长,减少“藻华”现象发生,进一步净化水质。

3 重庆彩云湖湿地公园建设的意义

公园已成为市民免费休闲度假、运动健身、旅游踏青、生态科学普及的场所,并可以开展钓鱼、露营、野餐、观鸟等老少皆宜的活动。促进场地内多种生物繁衍,利用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实现效益的达成。将污水作为全新的水资源来源,通过湿地的净化处理再次进行利用,建设湿地公园有利于开展针对湿地污水净化的实践,为污水系统的理论研究提供更多可能性[5]。

建成后的彩云湖湿地公园在湿地净化方面具有低投资、高效率、慢回报、低功耗、低难度、效果好、高投入产出比的优点。彩云湖湿地公园的建设,是重庆主城区实现国土空间合理规划的典型案例,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

4 国土空间规划下的湿地公园设计方向

4.1 湿地公园的设计理念

(1)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城市内部的湿地生态系统,首先以自然环境为出发点开展设计。湿地环境的恢复营建,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区域生态环境都有良好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湿地水的处理成为湿地公园的设计要点,净化水质一方面可以实现湿地生物的多元化,丰富和完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体系,稳定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促进能量通过食物链系统的传递与转化,实现污染物质的内部消解,最终多途径促进生态保护与国土空间合理规划。

(2)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城市公园,应满足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针对公园的主要活动对象,应根据人们的行动轨迹、不同时间段,不同活动人群设置相应的休息与活动节点,如观鸟节点、休息廊架、休闲庭院、阳光草坪等;根据不同的活动方式与活动行为设置不同类型的观景体验,例如通行栈道、水面浮桥、林中飞桥等。

(3)如何实现自然化湿地与城市化公园的融合统一,是设计的核心要点,即最大化减弱人为活动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同时保证游人获得良好体验感。

4.2 湿地公园的设计原则

4.2.1 湿地本真的还原

人工湿地作为一个调节周边环境的生态系统,设计着力规划植被配置,促进场地内多种生物繁衍,利用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实现效益的达成。将污水作为全新的水资源,通过湿地的净化处理再次进行利用,经过不断地实践为污水系统的理论探究提供更多可能性。

4.2.2 滨水空间的打造

打造更多普通城市公园不具备的滨水空间,为城市绿地空间带来更多生气,市民可以亲近自然的同时提高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滨水空间使城市的角落更富野趣,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

4.2.3 智慧技术的结合

随着大数据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未来的湿地公园的营建更应该与时俱进,以现阶段取得的成就为基础不断突破;结合新技术打造智慧湿地,整合数据资源,更好开展湿地的修复保护与营建后公园的维护工作。

5 结束语

国土空间下每个区域都有着其独特的地形与气候环境,设计者应以此为背景营造有特色、有主题的自然湿地公园。彩云湖湿地公园紧紧围绕自然环境,因地制宜,结合地形特色,同时考虑选址场地的历史沿革,提取场地文化元素,并进一步深挖元素进行设计营建,成功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顺应时代号召的桃花主题生态湿地公园,成为重庆主城靓丽的自然名片,为城市湿地公园的营建提供了成功典范。

猜你喜欢

彩云空间规划国土
彩云之南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
一路彩云奔小康
国土空间规划的法理和机理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鲜花盛开的国土
彩云问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